《202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 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中小企业改革的经验及教训 摘要: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背景,提出了这种经济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并列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几个典型阶段的发展模式,并对此类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从而讨论我国政府对扶持和开展中小企业改革所作的举措,同时结合这些举措,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正文: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背景 自从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企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其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大型企业,一直是改革的重头戏。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本应最为活跃、最为灵敏和最为普遍的民营中小企
2、业,其发展道路却并不平坦,这里既存在着政策对其的导向、法律对其的规范限制、国际环境对其的影响,同时中小企业顽强生命力对这些因素也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艰苦的环境往往却更能孕育强大的生命,现在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自改革开放初期,以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个体经济和各种民营经济体开始活跃在市场上,而那时的政策十分不明朗,惯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模式不仅束缚了政府管理者的头脑,也束缚了大部分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正是这些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一步步试探着前进的道路。联想、正泰、万象、海尔等等这些成功发展为国际化大企业的公司背后,也有无数不知名“壮烈牺牲”
3、的前辈。 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做了界定标准:“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2,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4,不以企业所有制和形式作为划分标准”。同时在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又分别按照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这几个行业,对“中小”这种规模的具体量化,给出了“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的具体数值。并且从法律的高度对中小企业主明确地提出了各种扶持态度、优惠政策等细则。到此时,我国的中小企业才第一次开始有法可依,终于能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地竞争和良性地发
4、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私营中小企业是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孕育而生的,作为相对独立、灵活的经济体,其发展速度必然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并且由于发展初期的各种政策、法律的不完善,不确定,给了中小企业一个比较空白的生长时期,从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初级的企业形式。但由于企业主普遍缺乏管理经验,加上政府的监管有余而引导不足,这些初级的企业形式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经营管理问题,比如:过度地集中造成恶性竞争,不能有效利用社会资金甚至非法地利用社会资金,通过制度的不完善来操控市场等等。这些原始积累型的中小企业多见于家族式企业或者作坊式企业,他们在成长中遇到问题和不断学习、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正是
5、代表了我国企业改革中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管理方式来看,这些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大都经历了“手工作坊管理”、“制度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三个阶段。由于私营中小企业的组织特点,“手工作坊管理”是大多数小企业初期一种原始的管理方法。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权力的使用和收入的分配全由企业主自行掌握,加之资金有限(这也是所有私营小企业的共同特点),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和高效地进行生产成为放在创业者眼前的第一要务,即生存问题。因此,在企业筹划和创始初期,创业者们往往事必躬亲、不无巨细地参与者经营中所有的事务,有余资本有限加上对市场的探索阶段,这种管理方式更能有效地节约成本和保持企业灵活性,同
6、时,创业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这样的双重身份既能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营,又能灵活地试探市场,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考验。 然而当这样的小企业一旦发展壮大,其规模和组织形式就超出了作坊式管理所能承载的能力。由于这时的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人员规模快速扩大,部门专业化,一般都会出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为了防止经营混乱,应该引入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也已确立的目标市场和主营业务,而规范化的制度是这种管理的基础,不论是家族企业还是合伙人企业,都需要依靠合理的制度来避免业务规模扩大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很多创业初期掘到第一桶金的小企业,正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制度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必要行性,而走了其
7、他的弯路甚至前功尽弃。这时的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地着手建设各种企业制度,如财务制度、人力资源制度、行政制度等。制度化管理一方面为正在扩大的企业提供了健康的体制,一方面也为企业更上一个层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企业能以制度化经营并得以持续发展时,已经初具现代企业的特点了,这时企业家应以更长远的目标来经营。正如没有灵魂的人只是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也是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的。在20世纪90年代,大批初具规模的中小企业纷纷学习和效仿国际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时间满街都是各种山寨版的企业使命和口号,这不妨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学习和尝试,但我认为,不能为了喊口号而创作口号,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
8、该企业在明确的目标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留存下的文化积淀,它能为企业向着长远发展提供无形的推动力和指导方向。 三、我国中小企业改革的举措 从90年代末,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引起了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小企业本身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同样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着种种问题,其健康程度已经可以影响到我国经济改革能否持续、快速地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到2006年底,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9、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半壁江山”,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发明的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增加城乡人民收入以及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总体上讲,中小
10、企业既是一个数量庞大、富有活 力的经济群体,又是一个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既存在创业难、融资难、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问题,又存在自身总体素质不够高、经营增长方式粗放、人才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参加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难等方面的问题。”摘自2007-2008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现状与政策 从上面一段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推进到了一定阶段,中小企业的改革也到了非进行不可的关头。对于在市场上打拼多年、经过了物竞天择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不仅承担着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责任,也起着推动我国经济整体改革的作用。这时,旧的经济体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平台和空间。为此
1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和引导中小型企业发展:首先是明确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其次提出了“推动技术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概念,为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备竞争力,唯有不断创新和以高科技型企业为发展方向才能取胜,单纯的来料加工oem等模式已经不具有核心竞争力,这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尤为明显。再次,提出“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作用”的举措,为中小企业的资金链良好运行给予信心、提供保障;还有例如: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目的是为了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从直接转为间接;从管理转为服务;从面向行业转为面向全社会。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组织社会
12、资源,加快建立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要依靠自身增强竞争力之外,政府从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要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等等这些举措,都为我国中小企业改革提供了法律保证和政策支持,尽管目前的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但其逐步完善的过程说明中小企业改革的步伐是与我国整体经济改革一致的。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众多中小企业经常发出“融资困难”、“税赋过重”、“优惠政策形同虚设”等等呐喊,作为一个想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必须放在日常企业改革工作的重要日程,只有给出合适发展的土壤,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强壮
13、的中小企业集群。 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的经验 谈到经验,一般都是对成功的、成熟的事务的积极性分析总结。但是本文认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走的是一条市场经济的必然之路,换言之,市场经济发展得有多快,中小企业这个天生的“市场派”就应该发展得有多快,这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最能灵活地代表市场经济中各种要素,更是因为这种中小型经济体对市场环境、政策、金融环境等客观因素及其敏感、受其影响非常明显。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过程,可以说是一路坎坷的,以至给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道路也是十分崎岖的。中小企业本身自我进步和学习的过程是天然的,换到其他发达国家也是一样,只不过发达国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而我们只有这30年的学习
14、实践时间。这其中能谈到是经验的,多半应该归结到整个宏观政策对市场的开放和扶持。下列一些促使成功的举措值得继续加强并深化: 1、把对中小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管理和保护提升到法律层面,从而形成有法可 依,有章可循的法制阶段,避免了之前归口过多,“婆婆”过多的问题,从根 本上进入了“法大于人”的管理方式,尽管只是第一步,但是意义重大,经过 日后对法律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定可以达到规范自然的发展道路; 2、改善融资环境,开放融资渠道,增强对小企业生命力的注入。最近开盘的创业 3、板尽管对真正创业的企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却对中小企业融资开启了一道新的门路,这也说明了资金链匮乏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
15、的主要桎梏。之前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纷纷试点,包括地方小银行或私营金融机构收到中小企业的欢迎程度,其实已经说明融资渠道的重要性,只是从政策方面开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仍需时日。但可以确定地说,金融渠道完善之时,也将是中小企业再次腾飞之日。政府的产业调控措施。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对大型国有企业发挥了作用, 也同样使得中小企业受益。由于我国存在大量重复的私营企业,其产品、范围、 数量都有过度竞争的弊病,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也给某些过热的产业集群做到 了引导的作用。 五、我国中小企业改革的教训 我国的中小企业毕竟是新生事物,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集中地反映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通病: 1、盲目
16、跟风,缺乏科学地市场调查和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规划,对于中小企业采取的是放任自由的发展思路,参与市场活动的中小企业处于无序地投资于竞争环境,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闭塞的信息通道,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但硕果寥寥,凭投机、凭运气、凭胆略等词汇总是出现在对众多私营老板的评价当中。缺乏差异化,就进入和同质化的低层次竞争泥潭,最终只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2、短视行为让企业步履艰难。 灵活机动是中小企业的特点,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无可厚非。但是过分灵活却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同时很多企业表现出来的盲目投资,其实也属于这一类的问题,各种行业都想进入分一
17、杯羹,却反而冲淡了自己核心业务的优势。很多企业在投身每一个机会时都重视眼前得失,却忽略了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总习惯在具体战术细节上下功夫,逐渐偏离了战略,最终赢得了局部,输掉了整体。 3、缺乏科学地财务管理和资金链控制。 现代的企业对于资金链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对企业家应有的财务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种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扩张,却在资金链断裂时轰然倒塌的企业不在少数,而且大小皆有。企业家应该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是维系这个整体健康发展的命脉。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重视营销、重视产品质量、重视服务体系,却往往忽视了财务这门基础课,只把它当作管钱的
18、会计。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今后要与国际接轨时要补的必修课。 结束语: 说到教训,还有很多可以列举。也许是因为本文作者习惯用批判的眼睛看事物,也许是因为我们要改革的地方真的很多。但归根结底,既然承认了我们的不成熟和不完善,改革就是必然的,能看到失误总比光看到成绩好。 本文作者工作在私营中小型企业中,对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情况略有了解,却分析不深,亦总结不全,但坚信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的方法,故日后仍会时时关注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优劣,更愿投身到市场中履行实践,真正成为市场活动中的一员,想必那时感受,颇有不同。 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参考文献: 重视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2007-2008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现状与政策 内容总结(1)还有例如: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2)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对大型国有企业发挥了作用, 也同样使得中小企业受益(3)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参考文献: 重视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2007-2008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现状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