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 (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 (6).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 20*年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全市国资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实现了国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财务快报统计,20*年市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一千亿元,达到1069.84亿元,同比增长36.0%;利润79.14亿元,同比增长26.0%;净利润58.88亿元,同比增长16.7%;应交税费51.08亿元,同比增长31.5%。年末资产总额1861.24亿元,同比增长11.8%;所有者权益686.29亿元,同比增长10.6%;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9.1%,国有净资产收益率达16.5%
2、。一年来,我市国资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调整,加快转型发展,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重组,国有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整合重组力度加大。着眼于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大联合重组和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杭投控公司为主,整合相关资源,组建了市金融投资集团,为构建我市综合金融体系打下基础;整合重组市水业集团和排水公司,组建市水务控股集团,实现了供水、排水一体化经营。杭汽轮集团整合内部资源,组建杭州汽轮集团工程成套公司,形成集团工程成套平台。市城投集团推动整合非主业及市政设
3、施资产,推进资产管理平台建设。按照“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方针,对西湖啤酒、依科生物医药等企业的国有股权实行转让。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一批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深化股份制改革等方式,实现了股权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强了发展活力。杭州银行有效调整股权结构,杭叉集团提高国有股权比例,信息科技等企业加强与外资合作,毛源昌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庆丰农化和机床集团等企业有序退出职工持股会,较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淳安等地在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市工投集团加强董监事会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余杭、滨江、富阳等地大胆
4、探索,在完善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加大上市推进力度,努力做大做强企业。目前有16家市属企业正在培育上市。 (二)加快转型升级,企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积极贯彻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和业务模式创新,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价值链。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市旅游集团加快商业百货、宾馆酒店等改造提升步伐,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二是发展新型业态。市工投集团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两轮驱动”格局;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商业业
5、态为重点,加快扩张步伐;杭投控公司成功投资新世纪期货,全面拓展投资基金业务,增强市民卡金融功能;杭州工商信托公司私募股份投资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杭州银行创新银行业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业务和村镇银行;杭交所积极探索涉案财产交易业务,不断拓展排污权、知识产权、建筑工程招投标等新型产品交易。三是延伸产业链。杭汽轮集团逐步形成以燃气轮机、压缩机、汽轮机三大高端透平机械制造为主的完整产业链;杭氧集团将设备制造和气体发展紧密结合,拉长产业链,扩张国内市场,气体公司已从年初的13家发展为19家,已在国内气体市场占先导地位。四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市城投集团努力拓展周边区域市场,积极开展与建德、临安、淳安等地
6、公用事业和旅游项目的合作;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加强与各区县(市)的合作,着力打造旅游集散中心一体化;杭交所积极拓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并取得重要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各企业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建立创新驱动模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杭汽轮集团在开发100mw等级超大型工业汽轮机系列技术上取得突破,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1.5级跨音速压气机和百万千瓦等级核电站辅助给水汽动泵样机;杭氧集团攻克技术壁垒,成功研制了首台国产稀有气体氪氙提取装置,设计制造了国内最大的5000msup3;/h整装空分设备;西湖电子集团加大信息发布系统、大屏幕拼接系统、电子触摸系统以及机顶盒系列产品的研发力度,取得了
7、丰硕成果;华东医药集团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经费达1.3亿元。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各企业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市工投集团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和股权管理制度,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交投集团建立财务总监制度,着力在公司管理和运作上下功夫;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打破传统做法,规范和加强了物业经营管理。二是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市城投集团大胆创新,不断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将资金集中管理范围从二级扩大到三级;市旅游集团在搭建集中采购、客房预定两大平台上下功夫,有效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华东医药集团积极开展管理年活动,集团总
8、部对成员企业的集中统一监管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加强品牌和营销管理。青春宝集团精心维护和打造“青春宝”和“胡庆余堂”两块金字招牌,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市旅游集团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加强品牌管理,获得了业内一系列荣誉;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积极整合营销资源,努力营造消费“热点”和“亮点”;杭汽轮集团在创新营销模式上取得较大成果。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各企业把大项目带动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集中精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市城投集团、市交投集团努力克服资金困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重大项目建设,九堡大桥主体工程已通过验收,公交场站建设、天然气利用工程、之江大桥工程、钱江通道南接线工程、杭长高速二期工程等取得积极进展
9、。市旅游集团积极推进产业和商业项目建设,西溪天堂二期工程基本完工,6家高星级酒店全部开业,酒店集群初显规模;城市之星、武林地下商城已有实质性起步。市工投集团积极推进做地做房,创新创业新天地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将台山文化生态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新华纸业、张小泉、邦特油墨、东风杭汽、万马药业、万里化工、青春宝依科生物、胡庆余堂天然药物等企业完成搬迁任务,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的企业搬迁正在稳步推进,企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突出优化服务,国资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监管体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加强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我委初步构建了国有资本收益的投入机制,这对促进国资战略调整和优势产业、企业的发展
10、将产生积极作用。xx县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重组整合,已基本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xx市进一步完善公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政府投资机构、教育资产、乡镇(街道)国有资产的管理。xx县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由县国投公司集中管理,有效堵塞了监管漏洞。西湖风景名胜区成立国资办和资产经营集团,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和营运体制。xx市国资办确定为事业法人机构,充分发挥了国资监管机构的作用。萧山、上城、下城、临安等地积极建立健全产权管理、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制度。我市国资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资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完善和加强产权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重
11、大事项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夯实管理基础。完善薪酬考核办法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促进了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2011年我委监管企业职工人均工资同比增长16%,其中一线职工工资同比增长16.8%。各区县(市)在加强国资监管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富阳、拱墅、江干等地加强国有投资建设单位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投融资平台;xx区积极开展房产清理和建设工程指挥部资产清理等专项工作,xx区加强国有企业年检和管理工作。国资监管工作得到明显加强。监事会监督工作不断深化。坚持监督和服务相结合,通过完善各项机制,深化当期监督、专项检查和重点监管,促使监事会从相对单一、静态监管向系统、动态监管转变,有效发
12、挥监事会在公司治理、国资监管和服务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深化当期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和财务总监“双轨”监管作用,及时跟踪企业重大事项,初步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二是强化重点和专项检查。通过开展年度监督检查以及对外借款、担保等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为企业改进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完善监事会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xx市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运用暂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监事会工作的风险监测机制、适时动态监督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了监事会工作的联动效应。服务企业效能明显提升。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以提高办事效率为突破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
13、服务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优化和提升服务,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大大提高了服务企业的效率。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将运用政策、指导、协调、搭建平台等手段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促进企业发展。协调解决了喜得宝集团、杭州轴承厂、杭锅集团等一批企业的改制遗留问题,并对职工持股会、无国有股权企业管理、落实退休教师待遇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意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通过走访调研、业务培训和交流等方式,加强对区县(市)国资监管工作的服务指导。xx县通过建立和完善联系企业制度,有效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xx区在加强资金管理上下功夫,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4、 (四)重视党建工作,和谐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督查点评制度,广泛宣传基层党组织、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先进事迹。杭汽轮集团党委、胡庆余堂国药号党支部分别被省、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大力推进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不断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教育管理,着力提高综合素质。认真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各企业在创建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同时,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了企
15、业形象,促进了企业全面发展,杭汽轮集团、杭州大厦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我委与市检察院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在大宗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组织开展了岗位廉政教育和监督检查,进一步推进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以“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为目标,全面部署和开展“效能亮剑”专项行动,增强了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成效明显。深化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
16、产管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好企业搬迁、改制重组中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以及各类信访问题,有效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二、20*年主要工作任务20*年全市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监管服务为保障,着力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完善监管,提升服务,稳中求进,努力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和水平,努力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努力抢抓机遇,确保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把
17、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突出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全力抓好规划实施、项目推进、机制创新等各项工作,确保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加强形势研判,认真做好应对准备。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早谋划应对之策,采取有效措施,保增长,保投资,保民生,保稳定。二是抢抓机遇,积极寻求转“危”为“机”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中央扩大内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我市十大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动态,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加大营销力度,开拓新兴市场,拓展发展空间。三是稳健经营,严格控制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
18、险评估常态化机制,高度关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严格控制负债水平,避免盲目扩张和投资,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重大风险管控,切实保障资金链安全,防控重大资产损失。 (二)深化企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和深化企业改革,持续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实力。一是加快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加强企业上市工作规划,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要进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积极引进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拓展市场的战略投资者。加大资本运作,创造条件支持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大力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二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加快推进董事会、监事会规范建设。探索试点外部董事制度,
19、逐步配齐董事会,优化人员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加快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逐步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力度。进一步完善职工收入分配调控机制,调整内部收入与分配结构,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四是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职工持股会、无国有股权企业管理以及其他改制遗留问题等,加大研究和协调解决力度,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企业发挥国有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引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
20、,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代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是加快资源整合和战略合作。大力实施开放式改革重组,推动监管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兼并、嫁接改造,积极开展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区县(市)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有企业整体实力。要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把国有资源整合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动企业合并重组,下决心压缩企业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坚持“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方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以及优势企业、能做大做强的潜力企业,要保持国有控股地位,做大做强主业;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参股企业、亏损企业及发展前景
21、不好的企业,逐步实施国有股权退出。二是进一步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把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升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探索实施将企业研发投入视作考核利润的新机制,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把推动现有产业改造提升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努力塑造一批名优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是强化企业管理。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要竞争力。突出规范管理,完善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按规章、按制度、按程序办事,有效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经营水平。突出对标管理
22、,主动对标同行一流企业,找差距、明方向,补齐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等短板。突出降本增效,进一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现金流量管理、成本管理,努力挖掘企业增效潜力。突出管控体系建设,及时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增强集团管控能力,提高市场反应灵敏度,增强决策效力和执行力。 (四)完善监管体制,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服务企业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适应国资监管新形势和企业转型升级新要求,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探索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推进国资监管工作转型,着力优化和提升服务,保障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加快制定与企业国有资产法以及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纲领性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和制度性文件,逐步推行
23、规范化、精细化监管。为改进和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将完善投资、资金出借、对外担保等管理办法。此外,还将建立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以进一步增强企业领导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决策行为,防范决策风险。二是探索构建“大国资”监管模式。借鉴外地做法,结合杭州实际,探索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集中统一监管体制,逐步拓宽国资监管范围。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的指导意见和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县级国资监管的工作意见,进一步完善指导、监督、交流机制,积极推动区、县(市)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和营运机制,形成“大国资、一家人、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和改进服务。将2012年作为我委“
24、企业服务年”,全面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绩效。突出抓好xx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年度服务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实行对口联系和服务,并实行督查和考核。各区、县(市)国资监管机构也要努力创新服务的途径和方式,使服务企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突出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合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建好班子、带好队伍、用好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一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人代会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推动组织工作上
25、新水平。二是抓好企业领导人员和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领导发展、经营管理、改革创新、凝聚人心等“五个能力”,探索企业领导人员综合评价机制,提高领导人员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企业班子结构,推动建立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制。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拓宽学习培训渠道,提高企业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加大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构建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激励机制,激活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抓好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抓好企业二级单位及规模以上企业的纪检监察组织网络和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重
26、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廉洁从业各项规定和廉政准则,深化企业效能监察,加大各类专项治理力度,加强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力度。四是抓好和谐企业建设。要突出抓好企业的和谐稳定,确保一方平安。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安全管控能力。要妥善解决企业在搬迁、改革重组中遇到的问题,抓好信访、维稳和综合治理等工作,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不稳定事件的发生。要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尊重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努力改善困难职工的生活条件,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吸纳就业、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安全稳
27、定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努力树立国有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12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经信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到年底,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总数达229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9%,;全县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0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工业产销率98.7%,同比提高0.
28、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税金10.6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润16.5亿元,同比下降8%。一是强化监测分析,把握运行态势。认真分析研究经济发展的走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勤沟通、勤服务、勤协调、勤解决,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二是稳定存量工业,确保持续增长。建立了重点企业县级领导联系制度,集中力量、积极协调解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关注行业市场变化,强化服务,集中优势资源向对产业、行业起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工业企业倾斜,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鼓励、支持企业开足马力多生产,多
29、增效益,为全县工业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促进新增长项目发展,加速实现增量。制定重大项目班子成员联系制度,并将负责的7个重点项目进度情况列表上墙,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加强分类指导,建立月跟踪、监测、服务制度,对新建项目及时了解建设进度情况,主动上门,提供按需服务。四是加强产业规划引导,打造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煤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重点打造县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铝加工产业基地,百善镇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和酿酒工业园,濉溪镇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等。五是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贯彻县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濉政201212号),对节能环保、新能源、
30、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财税、融资、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研究出台关于建设铝加工产业基地的相关政策。 (二)民营经济活力提升。预计到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税金18亿元,同比增长20.8%;新增私营企业800户,同比增长31.1%;个体工商户6120户,同比增长2%;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60%。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发展机制。下发了关于成立xx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高规格xx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开发区,各部门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全县上下发展民营经济的领导机制和发展合力。二是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濉溪实际,制定了xx
31、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同时,将各级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编印成册发放到基层和企业,印发民营经济政策汇编3000余本。三是加大宣传,提高发展意识。召开了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营造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巨大声势。同时通过悬挂宣传条幅、编发短信、电台电视台设立发展专栏、民营经济专访、报纸专刊、印发资料汇编等形式宣传濉溪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发展动态和发展典型。四是强化服务,创新发展措施。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帮扶企业,促进全民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县四大家领导联系帮扶各镇、开发区和六大主导产业53家企业,各部门联系帮扶民营企业800多家。 (三)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加快推进
32、两化融合,全县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县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沪原铝业、巨成化工被认定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正华生物被认定为省级软件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二项。组织实施了一批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规模以上企业90%以上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80%以上开展了电子商务。二是加强我县政府网站安全管理的工作部署。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县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通知、xx县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网络安全大检查等活动。三是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信息化交流会,推进“两化融合”。与电信运营商联合举办“企业信息化交流会”,为企业搭建“面对面”的信息化服务平
33、台,引导和支持我县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预计到年底,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103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48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1%。一是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奠定节能基础。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列入省、市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企业严格执行落后产能淘汰制度。二是加大节能投入,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实施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强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新能源等领域的节能管理,开展锅炉更新和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照明等节能工作。三是加强工业重
34、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继续对年耗能1000吨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调度,建立了重点耗能企业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和计量工作。对33家重点耗能企业建立了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四是积极做好有序用电工作。制定了xx县2013年有序用电预案和电力迎峰度夏方案。加强电力调控,认真落实市节能目标预警调控方案,健全电力统计、监测体系,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调控工作。 (五)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一是协调多方关系解决企业困难。会同统计、商务、发改、开发区、镇等相关部门,发挥协同作战能力,在贷款融资、电力供应、人力保障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力度的支持,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存在困难
35、,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持续改善担保经营环境,担保行业不断壮大,提高担保公司担保金,2013年县金茂担保公司担保贷款3亿元,县担保中心发放小额贷款1000余万元。二是突出抓好向上争取。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等领域,全方位争取上级政策扶持,促使更多资金和牌子落户我县企业。全年向上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三是坚持抓好长效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出台的扶持工业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做好宣传解读和指导服务工作,并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确保各项政策及时兑现到位。四是全面加强机关建设。加强机关学习,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
36、央的“八项规定”和省、市的“二十条规定”,三公经费明显降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遵守项目申报程序,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提高精气神,弘扬“5+2”、“白+黑”的工作态度,落实工作责任制,重点工作实行倒逼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塑造了良好的机关形象,首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文明单位称号。在机关评议和党风廉政建设建设考核中被评为先进单位。五是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较好地化解了皖北化工公司部分职工住房、债务,县酒厂、乾隆酒厂职工的房产证办理、乾隆商标的产权等问题,确保了全县发展稳定的大局。 总的来看,一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在全省、全市
37、均保持领先优势,发展质量继续稳步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长期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不强、要素瓶颈制约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当前又遇到了工业增幅回落、重点项目支撑不够、持续增长压力加大、企业利润降低以及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等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扎实,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2014年工作计划及2014-2016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键之年,特别是
38、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改革突破,推动濉溪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关键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当前是我县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困难与挑战同在,我县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厚积薄发、技术创新、提速增效的新阶段。我们要顺应中央号召,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再强再大,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大力度调结构、凝心聚力抓创新、做优增量强实力,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产业布局优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为实现“皖北当先锋、全省创十强
39、”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 主要目标。201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总数达249家;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工业投资149亿元,同比增长19%,;全县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25%;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税金21亿元,同比增长16.6%;新增私营企业700户;个体工商户4000户;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62%。 2014年-2016年,每年平均新增规模企业2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工业投资每年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民营经济增加值每年保
40、持18%左右的增长速度,每年平均新增私营企业600家,个体工商户4000户。力争到2016年底,全县规模企业达到290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78亿元,工业投资完成200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5亿元,私营企业达到4700家,个体工商户35000户,全面完成节能各项指标。 工作举措和工作重点:围绕发展目标,我们要“突出四个强化”,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发展意识。认真抓好每月任务分解落实,进一步倒排工作计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逐月开展督查落实,加强调度。二是强化运行监测。关注六大主导产业、亿元以上企业运行、重点产品价格波动、用电量变化等监测指标,及时反映即期
41、工业经济运行变化。加大对困难行业和企业的排查和监测力度,指导企业进行市场拓展,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是强化企业培育。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为规模企业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强化技术改造。积极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向管理要效益,苦练内功,挖潜增效,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紧抓新增长点。以工业新增长点项目为重点,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平均每年20个百分点。同时把新增长点项目建设列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善考核督查办法和措施。二是加强规划导向。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重点是做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
42、培育规划的调研和分析,加快铝基新材料基地建设进度。推进镇级工业集中区布局调整,建设高标准厂房,为民资创业创造条件。三是主攻重点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调整招商策略,实施产业补链选资,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培育壮大,重点加快铝基新材料基地建设等。四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水平,继续选择一批重点工业内资项目,积极做好跟踪督查和项目服务工作。扎实推进规模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年销售超10、20亿的规模企业;增创一批省级以上名品名牌,并且在品牌经营上取得新进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加强节能技改,培育一批能效之星和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确保上级下达节能目标完成;加快人
43、才培育和引进,着力打造人才高地。五是完善政策配套和服务保障。认真做好现行政策的落实兑现,并做好政策调研和对上争取项目的培育;提高民资创投质量,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生存环境;密切关注企业经营运态和资金链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完善协作联动机制,确保规范经济秩序、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两项专项工作取得实效;在银企交流、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市场拓展、创业辅导、人才培训、融资担保和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12 20*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方向在产业、基础在企业、特色在园区”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知识产权培
44、育保护等工作,科技和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创新创业源头有效拓展的一年。以深入开展“科技镇长团”工作和教育部“蓝火计划”试点工作为契机,紧密围绕全市企业创新和产业转型需要,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吸引高校院所科技、人才资源与我市产业、资本资源有效融合。扎实推进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东南大学常熟应用技术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常熟研究院、常州大学常熟产学研联合工作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常熟分中心等启动运作。海虞镇、支塘镇、沙家浜镇、碧溪XX县区分别与镇长团派出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扎实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玻璃模具、太阳能光伏、氟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45、联盟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古里镇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为主体,联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新建xx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市毛衫商会牵头,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共建毛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扎实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新建省院士工作站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同时设立研究生工作站专项资金,新建省研究生工作站23家。设站企业与20多家省内外高校合作,开展合作项目52项,总投入超亿元,引进高校导师73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76名。加速人才引进,“赢在常熟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圆满成功,目前,引进人才47名,签约落户高新项目9个。全年共有5个创新
46、创业团队列入省双创人才计划,3个列入姑苏人才计划。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创新创业集群不断壮大的一年。大力实施百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强化政策落实。深入开展“创新强百企,服务进万家”主题系列活动,不断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全年技术开发项目备案400多个,研发支出金额达15亿。享受到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35家,免税额11871.07万元,享受到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有64家,免税额2280.65万元。在科技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7.8亿元,同比增长3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8.1%。强化科技合作。深化与高校、科研单位的科
47、技合作交流,推动科技成果与我市企业提升、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组织了一系列常熟与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的产学研合作交流、民营企业家院校行活动,积极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和人才智力搭建平台。海虞镇、虞山镇、辛庄镇新建省科技产业园3个,全市新认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以上高新企业34家,省创新型企业25家,省高新产品167只。强化项目支撑。不断加大对上争取的力度,全年新立国家级科技计划4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8项。同时不断加强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的管理,努力提升重大专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龙芯cpu的产业化应用、年产30kt高性能精细黄麻纤维加工新技术及
48、产业化等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取得良好进展,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对位芳纶高性能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等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新增产值16.8亿元,利税4.46亿元。强化知识产权。切实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新建企业专利信息平台18家,有效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和竞争力。落实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专利、工商、文化、质监等部门相互配合的执法机制,全社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全年申请专利12812件,发明专利1194件,同比分别增长17.83%和48.32%,授权专利为4242件,同比增长39.72%。被列为国家
49、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创新创业平台加速推进的一年。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使创新载体成为常熟引进消化吸收各类创新资源的主阵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科技创业载体建设取得实效。常熟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县域经济中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启用面积3.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4家,在孵企业60家,累计引进博士87人,硕士162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45个。常熟科创园5000平米的创业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已引进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北京理工大学等研究院。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累计引进新技术162项,引进国内外优良新品种38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74项,推广新品种333个。古里品牌稻米科技园、辛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