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写人“玄韵”探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817005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写人“玄韵”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说新语》写人“玄韵”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写人“玄韵”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写人“玄韵”探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世说新语写人“玄韵探析作为中国第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善于以象 比人、以形传神1。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 流绪论下指出:“世说以玄韵为宗,非纪事比。”2 285与以往小说长于“纪事”不同,世说新语把“写 人”放在第一,而且以“玄韵”为宗。所谓“玄韵”,初见 于晋书文苑传曹毗3 2387,本指高尚的气韵, 胡应麟借用其评说世说新语,大意是指这部小说 善于通过“立象尽意”的诗性表达和“以形传神”的画感 传达,营造出空灵玄妙、余韵缭绕的写人审美境界。一、“立象尽意”诗性写人韵致世说新语每逢写人,常模糊掉人物本身的具象 而着意描绘其风神,善于用各种带有深层文化隐义的 意象符号比人。具体而言,尤爱以自

2、然界中隐喻人格 的意象对所写之人进行比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即是君子的象征,玉山那么给 人以通透巍峨之感,世说新语便乐于运用“劲风”“孤 松”“玉山”等意象,写人物特立独行的品格。如容止 篇写道:“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 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画家常以“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画法画人, 由此画中人之行立坐卧大有行云流水之势。在世说 新语巧艺篇中,作者记录了顾恺之“益三毛”的画法: “顾长康画裴叔那么,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 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 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1 387顾长康画裴叔 那么特地在其颊上增

3、益三毛,实际是将此三撇作为人的 神明生发之处,而“益三毛”正是画家以画笔在“三撇” 所造成的线条空间中,展现人物内在精神的悠远韵味。世说新语的作者也正是如此,他擅于运用连接不 断而又充盈气韵的线条展现所写之人的神韵与气度。雅量第三那么中,作者写夏侯太初:“夏侯太初尝倚 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 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往。 195作 者以太初倚柱勾画他遗世独立的风度,又以霹雳破柱 展现雷雨之际的穿透感,虽然没有明确用线条造像, 但实际正是用三道竖画书写其人其境。而无论是太初 倚柱这一双线并举的写人画笔,还是霹雳破柱这一两 线相交的写景画笔,这些线条都因为内涵人物的

4、精神 气度和自然的雷霆之势而极具力量,而三线又彼此贯 穿,所以写景之笔力也复集聚到人物上来,这就更可 见夏侯太初在大自然雷霆之势面前不为所动的定力与 雅量。作者正是通过极具内蕴的线条艺术,展现人物 悠远自清的品格蕴涵。同是在雅量篇中,第三十 一那么作者记蔡子叔与谢万石送支道林还东:“支道林还 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 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 在焉,因合褥举谢掷地,自复坐。谢冠幢倾脱,乃徐 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坐定,谓蔡曰: 卿奇人,殆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 后二人俱不介意。”1 207其中写谢万石遭遇蔡子叔 恶意争夺位

5、次,虽头巾跌掉但徐然起身,重振衣衫又 神色如常,也是以极具节奏感、韵律感的线条展现他 的沉着雅量。徐然起身时的不紧不慢,重振衣衫时的 骨气端翔,让这两道竖线在时空场域中流动了起来, 不仅轻盈而且潇洒,包孕着魏晋士人特有的玄风玄韵。 以勾勒的画笔写人,在形断意不断的线条艺术中展现 人物的风姿与神韵。较之点笔而言,勾笔形成的写人 空间进一步延展,写人时间也更加悠远,而人物的玄 韵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中国的绘画艺术不同于西洋的透视笔 法,画家多用点、线、面作为主要的图画元素。世 说新语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作者在以画笔 写人时,不仅以点笔写人之深远、以线条艺术勾其悠

6、远,还以铺排的笔法写人之广远。世说新语巧艺 篇第十二条曾写道:“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 其所以,顾日: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 置丘壑中。”1 388画家画幼舆却以丘壑衬之,可谓 虽是画景,实是画人。作者在以人物为核心的空间中 不断铺排,将其周围景物也纳入自己的写人体系中, 在更为广远的视野中展现人的神韵。而除去将景物纳 入写人体系之外,作家还擅长通过构造人物群像以写 人。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及“画有六法五、经 营位置是也。”11 3单写一人并不能丰富全面地展 现他的个性风度,只有将人置于众人之中,其形与神 才能通过比照得到更好的把握。世说新语贤媛篇 第三十条中论“谢张优劣”曾这样

7、评价两人:“王夫人神 情散朗,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 秀。”1 378作者将谢道福与顾家妇比照,以清心玉 映的闺房之秀映衬出神情散朗的林下之风,由此表达 出谢道龌这位女中名士在消解了儒家功用层面的实用 之美后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玄韵。另外,在世说新 语德行篇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 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 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 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1 7说的是,管宁与华 歆同在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宁视而不见继续锄 地,而华歆那么拾起来又掷于地上。两人同席读书,管 宁见“乘轩冕过门者”1 38不为所动,而华歆那

8、么放下 书本出去观望。作者以经营位置的画笔,将管宁与华 歆放在共同的时空场域进行对照,借由华歆热衷富贵 功名的形貌表现出管宁淡泊名利的品格。还有雅量 第三十六中记:“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 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 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1 209-210 同坐一室同遇一事,前者畏惧慌张,后者淡然处之, 二王神韵高下虽未明说,但也如在目前。作者以铺排 衬染之笔不断将画幅向外延伸,不仅将人周围的景物 纳入自己写人的范畴中,同时也将人物之外的他者书 写进来,通过人与自然、社会的交流展现其神态,在 更为广远的写人空间中表现更为丰富的人物内涵。汤用彤

9、先生曾讲:“汉人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 明。”12 39筋骨可视可触,而神明那么只能靠感觉印 象,世说新语对人物神明的传达大多是借助点其 深远、勾其悠远、铺其广远的笔法而实现的,这种将 人外在形容与内在精神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传达出的如 画美感别具韵味。三、诗画交映的“玄韵”境界诗歌本是时间的艺术,而在世说新语中,作者 却以“立象尽意”的诗性表达将这一时间艺术向空间艺 术转化,使之带有画感。其运笔之道大致有三:以物 比人,是以凝结着众多美好共鸣的意象比附于人,由 此将只能在时间中吟咏的语言转化为极具空间感的诗 意想象;借物创境,那么是摘取富于隐喻色彩的意象为所 写之人创造诗境,以此将依赖时间长度

10、的语言表达转 化为在短暂时间内的空间场景;法天象地,那么是将整部 世说新语纳入山水自然中去,在极具诗性的天地 空间中展现人物的玄风玄韵。按照西方美学家莱辛等人的观念,绘画本是空间艺 术(2 )。世说新语长于用“以形传神”的画感传 达将这一空间艺术向时间中延展。点其深远,是将所 写之人的形体凝结成空间中的微小画幅,借由脑海中 的想象转化为时间中袅袅不绝的神韵;勾其悠远,那么是 将所写之人的容止仪态变化为空间中的线条艺术,以 连续不断的笔势将其转化为时间中不绝如缕的气韵; 铺其广远,那么是围绕写人主体将其周围的人、物、景 纳入画中,通过画幅空间的扩大直接延伸读者的观赏 时间,并更为全面深刻地展现人

11、物的丰韵。无论是以物比人,借物创境,还是法天象地,世 说新语正是让这一极具时间性的诗笔带上了空间的 写人色彩。而就点其深远、勾其悠远、铺其广远而言, 那么又是作者将带有空间性的画笔不断向时间靠拢。发 源于“言意之辨”的“立象尽意”与诞生于“形神之鉴”的 “以形传神”,看似前者属诗、后者论画,但都因为两 者的时空对接完成了彼此间的和谐相融,并共同造就 了世说新语极富“玄韵”的写人效果。“玄韵”之“玄”,是指意味深长之言,是一种语言上的 修辞效果。“玄”与魏晋时期对“言意之辨”的探讨不无关 系。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讲到:“名必有所分,称必 有所由。有分那么有不兼,有由那么有不尽,不兼那么大殊 其真,不

12、尽那么不可以名,此可演而明也。夫,道也者, 取乎万物之所由也;玄也者,取乎幽冥之所出也;深也 者,取乎探质而不可究也;大也者,取乎弥纶而不可极 也;远也者,取乎绵邈而不可及也。”13 196王弼在 这里所讨论的问题其实就是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问 题,换言之,是语言对意义的修辞效果问题。言语越 清晰,表达越具体,越不能做到“尽”与“兼”,语言对意 义的损害就越多,僖递出去的意义也就越少,由此会 与“道”“玄”“深”“远”相背而驰。在世说新语中,作 者一直用简明诗意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形貌,以抽象代 形象,由此将所写人物的玄风展现了出来。不过,人 们对“言意之辨”的关系并未停留在单纯的观点探讨上,在周

13、易,明象篇中,作者又提出“象”这一概念 作为达成“玄”这一审美效果的具体方法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假设象, 尽象莫假设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 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 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 筌也。然那么,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 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 而存象焉,那么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 那么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那么,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 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 以尽意,而象可忘也。

14、13 609语言作为表现天地人心的符号系统,实际是化无形 之道为有形之器的特殊方式,语言与其所要表达的那 个世界之间,时常表现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语言 只能表现出具体的“某一个”事物,而无法把握住普遍 意义中的一般性。魏晋玄学家那么在“言”与“意”中找到了 “象”作为中介,以“立象尽意”的方式,将不可说之“意” 转化为可说之“言”。在世说新语中,作者借助“立 象尽意”的诗性表达,用以物比人的方式,借物比德, 以蕴含着文化隐义的意象带动群体共鸣,从而形成通 感,让所写之人着物之色彩;用借物创境的方式将人带 入诗的意境中去,虽为写人,但实际已得“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

15、意和诗韵;还用法天 象地的方式将整部世说新语都融入到山水自然的 天地大象中去,人在自然山水中隐现,自然山水的气 质在人中彰显,在人与山水自然的彼此唱和中表现其 玄远的诗意精神。可见,世说新语正是将诞生于 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作为思想基础,借由“立象尽意” 这一具体可行的方法论,实现极具诗性的“玄”的审美 效果。“玄韵”之“韵”,那么是指一种富含包孕感的神情,其实 是一种幻象。而这一“韵”又与魏晋时期的形神之鉴密 不可分。汤用彤先生曾在阐释“言意之辨”与“形神之鉴” 二者和魏晋玄学、名学的关系中讲到:“而况形貌取人 必失于皮相。圣人识鉴要在瞻外形而得其神理,视之 而会于无形,听之而闻于无音,然

16、后评量人物,百无 一失。”14 215经由“言意之辨”而生发出的“形神之 鉴”与其原发概念所要说明的问题有相似之处,汤用彤 先生这里提及的问题实际是形貌与神明之间的关系问 题,也就是讨论形貌对神明的修辞关系的问题。品鉴 人物要通过外形而看其神明,而形貌越细致复杂,其 对人的修饰作用越明显,所修饰的内核(神理)也就 越被不断消解,所能彰显出来神理也就越少,正所谓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世说新语中,作者一 直用清新如画的笔墨粗略勾勒人物的身形,以无形代 有形,由此将所画人物的玄韵展现了出来。也正是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韵”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 之一正式诞生,其逐渐脱离了对传统音乐的描述

17、,开 始介入了诗文书画乃至人物的评品领域,其中以范温 在潜溪诗眼中对“韵”的论述尤为精当,他将“有余” 作为“韵”的重要条件:“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苟不胜,亦亡其美 且以文章言之,有巧丽,有雄伟,有奇,有巧,有典, 有富,有深,有稳,有清,有古,有此一者,那么可以 立于世而成名矣。”“然而一不备焉,缺乏以为韵,众 善皆备而露才见长,亦缺乏以为韵,必也备众善而自 韬晦,行于简易闲谈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观于 世俗假设出寻常,至于识者遇之,那么暗然心服,油然心 会,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其是之谓矣。其次一 长有余,亦足以为韵。故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者 行之于简易,如此之类是也”15 373

18、“有余”为形成写人幻象留下了空间,范温提出“有余” 这一概念作为达成“韵”这一审美效果的具体方法论, 实际是将“幻象”作为“形”与“神”两者的中介。如果将人作为一种广义上的符号系统,那么其“形” 与这一“形”之下所蕴含的“神”之间,便存在着“个别”与 “一般”的关系。“形”只能表现出“某一个”人的具体特征, 而“神”那么直接指向人与“那个世界”相通的一般性。庞朴 曾讲:“从认识论的角度简单地说,象就是没有形状的 想象。有形状的是形;没有形状的形而上的东西是道; 在形和道之间,我们可以设定有象。”16 73而“韵” 的“有余性”正是极具包孕意义的写人幻象。在世说 新语中,作者借由点其深远的笔法,

19、抓住人身上最 能凝结精神力量的那一点着力摹写,以小见大传达人 物内在的神韵;借由勾其悠远的笔法,将人的身形和形 态用潇洒而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来,在不绝如缕的线条 艺术中展现人物的雅量与风神;借由铺其广远的笔法, 将人物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纳入进来,在更为广阔 的写人空间中展现更为丰富的人物内蕴。这么看来, 世说新语也将发源于魏晋时期的“形神之辨”作为 思想基础,借由“以形传神”的方法论,实现极具画感 的“韵”的审美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在世说新语的文本创构和写人 笔法中,“玄”与“韵”尽管具有某种相对独立性,但更是 彼此相通的,这不仅因为它们的发端思想“言意之 辨”与“形神之鉴”本就密不可分、相依

20、相存,还因为在 山公日: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假设孤松之独立;其醉也, 傀俄假设玉山之将崩。”1 335这里除去用“七尺八寸” 讲明了嵇康的具体身高,便是以“松下风”“独立之孤松” 或“将崩之玉山”作比,其余不见一处实笔,传韵不写 实。与之相类,世说新语写司马昱用的笔墨是“轩 轩如朝霞举”1 342,写王恭用的笔墨是“濯濯如春月 柳”1342,写魏明帝与夏侯玄对坐,谓之“兼葭倚玉 树”1 334;写“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之 颓唐如玉山之将崩。”1 334这些具有概括性的审美 描述,使用的都是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且凝结着人文 精神的美好意象,不仅语言精练,而且意义隽永,拥 有诗歌般的韵味

21、。值得注意的是,世说新语运用的意象,除有“朝 霞”“兼葭”“玉树”“玉山”等独立意象,还有诸如“春月 柳”“日月”等复合意象,以复合意象比人,使得所比之 人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如此,在这些意象前, 还运用了诸如“轩轩”“濯濯”“朗朗”等重音叠字,由此便 形成如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4 29-30般朗 朗上口的语韵。当代学者杨义认为,这些从诗歌中借 鉴而来的重音叠字令世说新语更具诗的音律和声 调,其诗味也更加浓厚(1 )。可见,世说新语 写人总是不执著于具象,而借用诗化了的“意象”比较, 中国文艺传统中,“诗”“画”虽然存在文类上的不同,但 实那么彼此相通。朱光潜曾讲:“每一首诗都自成

22、一种境 界。无论是作者或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 必有一幅画境或一幕戏境,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 使他神魂为之勾摄,假设惊假设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 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 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霎时间烟消云散 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 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所其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 间。”1749正是这一诗画相同、时空共融的艺术精 神,让世说新语能以“立象尽意”“以形传神”的诗性 画笔展现写人的“玄韵”之美。诗情和画意本无可细分,玄意与神韵也相辅相成, 世说新语正是经由这种充满诗性与画感的美学笔 触将写人提高至仁以玄韵为宗”的审美

23、境界。注释:(1)杨义先生认为:“重音叠字的运用,使世说 比兴有了新的语境和声调,变得声情并茂。”可参见中 国古典小说史论一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版,第155页。(2)德国美学家莱辛认为:“绘画用空间中的形体 和颜色而诗却用在时间中发出的声音;既然符号无可 争辩地应该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互相协调;那么,在空 间中并列的符号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局部本来也 是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而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符号 也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局部本来也是在时间中先 后承续的事物。”并提出了“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诗歌 是时间的艺术”这一观点,可参照拉奥孔一书,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2

24、页。参考文献:1刘义庆.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1.2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丙部九流绪论下M.上 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3房玄龄.晋书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第八册M. 北京:中华书局,2012.4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陈金生,点校.北京:中 华书局,1989.5张溥.谢灵运集乐府诗游赤石进帆海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6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4.7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辛弃疾.辛弃疾词校笺M.吴明企,校笺.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2018.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10郭

25、假设虚.图画见闻志M.北京:人民美彳行出版社, 2003.11谢赫.古画品录(外二H一种)M.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1.12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9.13王弼.王弼集校释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 书局,1980.14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16.15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庞朴.中国文化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 2008.17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 海文艺出版社,1982.以尽“难以言说”之“意”,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 效果。除了运用“立象尽意”方法描绘人物,世说

26、新语 还扩而大之地借助各种意象创造人物所处的空间,将 人物置于如画境界之中。相对于“以物比人”写入技法 而言,这种“创境写人”方式更是赋予各色人物意象以 玄韵,带有侧面的烘托性。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写人, 也可以说属于写人。如,世说新语任诞局部有一 那么写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 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冽,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 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 408这里并没有 直击王子猷的形容肖貌,而只写他在雪夜月下行舟之 事。尽管王子猷其人并未被勾描出来,但却已经在以 天地为空

27、间的场域中沾染了作者所创设的意象之美。 无论是白雪之澄净,还是月夜之澄明,亦或是行舟水 上的清澈和随性,无一不渲染出人物晶莹透彻的性情。 作者正是运用这一系列饱含诗意的意象,营造出充满 兴味的空间场域,通过经营人所处的空间环境,使得 其中风物与人物彼此交相辉映。在这里,王子猷已经 与皎洁的月光,洁净的雪夜和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这种人与意象共同创造的诗意境界传达出无限兴味。 另如,雅量局部也曾有一那么记谢公气度沉着的文 字:“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 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 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 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

28、:如此,将无归!众 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1 206 此那么讲述谢安等人行于浩荡的海面,在风起浪涌时镇 定自假设,大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气势。在此处, 谢安“足以镇安朝野”1 206的胸怀与大海之宽广深 沉相得益彰,而人与意象也共同创造出“冥张无端倪, 虚舟有超越”5 12的意境。魏晋士人不仅主动将自己投入自然的怀抱,甚至还 将自然之景搬到自己的家中来。在世说新语中, 魏晋士人于平日清谈,那么有“清风朗月辄思玄度”1 74,或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假设云 兴霞蔚的妙语;于外出游乐,那么有“流觞曲 水”1 346的兰亭集会,或是“肆意酣畅”1 390的竹

29、林之游;于诗书画乐那么有“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 有天际真人想”1 341的天籁之音;于烹饪饮食那么有 “菰菜羹,妒鱼脍”1 217的纯鲜野味。天地山水中的 意象让活跃于其中的人物沾染了 “简约玄澹”2 285的诗意,而身处此意境中的人也自然表现出了淡远悠 长的诗韵玄风。世说新语栖逸篇中曾记康僧渊在 豫章自立精舍,“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 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乃闲居研讲,希心理 味。庚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运用吐纳,风流转佳, 加之处之恰然,亦有以自得,馨名乃兴。后不堪,遂 出”1360。意思是,康僧渊于一处风水宝地修建自 己的精舍,屋舍外傍山岭,连长川,内列芳林,流激 湍

30、。在这里“闲居研讲,希心理味”1360,可谓怡然 自得。康僧渊在山水环抱的雅舍中观天地之吐纳,看 四季之流转,恰恰与后来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 穷处,坐看云起时”6 35所描绘的意境异曲同工。 自然山水与人为建筑之意象共同造就了山水诗般的意 境,而身处其中的人也就拥有了山水景物的意蕴。从写人这一视角看,场景中的景物对人存在着某种 修辞性,场景的构造其实也是为了写人,只有人与景 形成一种空间场域,才能将写人从扁平的二维世界建 构成立体的三维空间。世说新语常常借助景物衬 染人物,也就是用一些承载了经验的意境作为写人的 修辞方式,通过对情景的定性,完成对身处其间的人 的定性。因此,即便人不出现,只要

31、与之形成对应关 系的意境出现,就一样能到达写人的效果。世说新 语运用这一法天象地的写人技法将人物隐入自然山 水之中,一改以往小说惯用恢弘壮丽的宫阙、繁华热 闹的市井亦或是绮丽诡谪的鬼怪世界作为写人背景的 传统,将山水自然作为人的活动场所,全方位地传达 出魏晋士人与山水相亲,与天地同和的诗性精神。世 说新语将写人的空间转换,由庙堂之高转移至江湖 之远,通过转换人所处的外部场域,表现魏晋士人内 在的精神变动。一方面他们“将估价之标准,那么一本于 自我之内心”7 157,从对世界的品评与好恶的功利 视角中挣脱出来,在我与我的周旋中,遵从“宁作我” 的内心呼声;另一方面,他们也摆脱了认知视角对世界 的

32、支离和解析,以混融一体的直观感受体味天地自然 的天真与神趣。魏晋士人一味奔着美去,在山水自然 中体会后人辛弃疾所谓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 我应如是8 102的惺惺相惜之感,传达出人与山水 互动互感而产生的不可言说的兴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对 “江湖之远”的追求并非一味超凡脱俗、不染人间烟火。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曾讲到:“在魏晋以前, 山水与人的情绪相融,不一定是处于以山水为美的对 象,也不一定是为了满足美的要求。但到魏晋时代, 那么主要是以山水为美地对象,追寻山水,主要是为了满足追寻者的美地要求。”9214基于高度觉醒的自 我意识而产生的深情使他们区别于僧侣的寂静

33、,他们 将这种自我萌生的生命意识顺着情感的方向恣意蔓 延,不仅于自我表现出高度自由的生命状态,并且于 世界表现出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热爱,正如 伤逝篇中所讲“情之所钟,正在我辈”1349,对 情与美的追求正是诗诞生的基点,而自然山水与人之 美、人之情的碰撞,便诞生了诗意。作者利用写人空 间背景的转换,将人物置身于江湖之远,以法天象地 的诗性表达,书写出魏晋士人的玄韵。由此可见,世说新语运用以物比人的写人笔法, 将人身中不可言说之“意”传达出来;通过借物创境的方 式让所写之人笼罩在意象所创设的诗境中;还善于将 写人的空间背景进行调置,借由法天象地的写人技法, 将人内在的诗韵表现出来。总而言

34、之,世说新语 长于以“立象尽意”的诗性笔墨,将人内在的风度气质 以及充满情与美的诗性精神绘声绘色地传达出来。二、“以形传神”画境写人韵致在世说新语中,作者除去运用“立象尽意”的诗 性表达对人进行书写之外,还善于运用“以形传神”的画笔写人,形成绘画般点其深远、勾其悠远、铺其广 远的写人范式。魏晋时期的画家不擅以工笔画人,而善于把握人物 “第一眼”的直观感觉,抓住人身上最为突出的特点, 为虚化了的形体找到神韵上的支撑。东晋顾恺之曾讲: “四体妍蚩(嫂),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 堵中。”1388世说新语的作者不仅将其记录在 案,也将此作为自己写人的方式。容止篇第十条 中讲到:“裴令公有俊容姿

35、。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 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 出,语人曰:双眸闪闪假设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 恶。”1 336裴令公卧病在床,困倦疲惫以至于回身 看人都十分费力,但其目光仍然炯炯有神,闪闪假设岩 下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内在神韵的集中 表达。在这一那么中,作者将这双眼睛化喻为岩下的闪 电,其眼神中蕴藏的电光火石般的激烈和尖刻就由此 画笔传达出来,对裴令公有形之“阿堵”的画感描写, 正将其追魂摄魄的内在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有,巧艺篇第十一条中讲到:“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 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顾日:明府正为 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

36、云之蔽日。”1 387顾长康想为殷荆州画像,殷荆州自觉形恶婉拒了 他,但顾长康劝说殷荆州形恶不过因为他的眼睛罢了, 想要画出殷荆州的神韵,只需要明显地点出瞳仁,再 用飞白笔法在其上轻轻一掠,让它像一抹轻云遮蔽太 阳一样就好了。在顾长康看来,人体身形的好恶全部 浓缩在了两眼之间,而这里的“童子”虽不占据多少画 幅,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裴令公之“双眸假设岩下 电”妙喻与殷荆州之“童子如轻云蔽日”妙喻,都强调了 “点睛”对写人神韵的重要性。除以上几那么以外,在世说新语中,作者还在其 他条目中表达出对所写之人眼睛刻画的重要性,比方 在容止篇第二十六那么中,写王右军见杜弘治:“面 如凝脂,眼如点漆。”1 340在容止篇第三十七 那么中写谢公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1 342都是作者 建用点笔画眼的方式书写人之神韵。以点笔画法写人, 能在最微小的现实空间内,展现所写之人深远而幽邃 的精神韵味。这现实空间中的一小点,正是读者脑海 中的一大片,而也正是借由想象空间的延展,得以让 世说新语对人物之形的书写转化为对人物之神的 表现。除去以“点其深远”的方式对所写之人进行“以形写 神”的画感表达之外,世说新语还运用了“勾其悠 远”的绘画笔法完成以形传神的画感表达。魏晋时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