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综合训练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印度综合训练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 第三课 古代印度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的史前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和象形文字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漠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C.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D.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2、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 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工商业B.地处大河流域,适宜农耕C.城邦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充分D.长期发动大规模军事远征3、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下列属于古印度早期文明遗址的是( )殷墟 哈拉帕遗址 空中花园 摩亨佐达罗遗址 A.B.C.
2、D.4、聚落种姓最后分成实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从高往低的顺序是( ) A.首陀罗 吠舍 刹帝利 婆罗门B.婆罗门 吠舍 刹帝利 首陀罗C.刹帝利 婆罗门 首陀罗 吠舍D.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5、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B.低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C.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6、种姓制度,又称“瓦尔那”(Varna)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
3、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B.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制度C.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D.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7、2018年3月15日,以正慈副会长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赴韩国济州岛出席2018世界佛教青年交流会。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诞生的背景是出于维护婆罗门特权的需要B.公元前4世纪在古代印度一带产生C.提倡众生平等、反对现实的积极人世主张D.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8、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书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的玄奘,他曾西游天竺取回佛经,为中印
4、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天竺”指的就是古印度。古代印度文明最初发源于( ) A.黄河流域 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9、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田园”。这曾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中国10、新华社新德里2019年7月15日电(记者姜磊)据印度媒体15日报道,近日持续降雨导致印度多地发生洪灾,目前已造成近50人死亡,440多万人受灾。大河既带来过灾难,但也成就了古印度的灿烂文明。以下不属于早期古印度文明的是: A.农业文明B.大河文明C.工商文明D.奴隶制文明11、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它们的重要文明成就
5、,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A.金字塔和象形文字B.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C.分封制度和24节气D.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12、古印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国王属于 A.首陀罗B.吠舍C.刹帝利D.婆罗门13、人们常说:对待敌人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句话最早出自 A.佛经B.古兰经C.汉谟拉比法典D.圣经14、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 ) A.分封制度B.种姓制度C.世袭制D.共和制二、材料题15、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据媒体报道,某国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
6、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该国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1)材料中的青年男女被什么制度迫害致死? (2)材料中的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3)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D 2.B 3.D 4.D 5.D 6.D 7.D 8.C 9.B 1O.C 11.D 12.C 13.C 14.B15.(1)印度的种姓制度。(2)从上到下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3)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普遍被认可,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