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现行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诊断标准 (3)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现行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诊断标准 (3) .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行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诊断标准现行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1第三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1目录第一类甲类传染病.1鼠疫(plague)【ws279-2008】.1 霍乱(cholera)【ws289-2008】.2 第二类乙类传染病.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ws286-2008】.4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ws293-2008】.6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10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a
2、)【ws298-2008】.10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b)【ws299-2008】.11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c)【ws213-2008】.13 丁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d)【ws300-2008】.15 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e)【ws301-2008】.16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ws294-2008】.17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cavianinfluenza)【ws284-2008】.19 甲型 h1n1 流感(influenzaa(h1n1)【卫发
3、明电2009188 号】.20 麻疹(measles)【ws296-2008】.22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ws278-2008】.23 狂犬病(rabies)【ws281-2008】.23 流行性乙型脑炎(encephalitisb)【ws214-2008】.24 登革热(denguefever)【ws216-2008】.26 炭疽(anthrax)【ws283-2008】.27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bacillaryandamoebicdysentery)【ws287-2008】.28 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ws2
4、88-2008】.29 伤寒和副伤寒(typhoidfeverandparatyphoidfever)【ws280-2008】.3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ws295-2008】.32 百日咳(pertussis)【ws274-2007】.34 白喉(diphtheria)【ws275-2007】.35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tetanus)【ws272-2007】.35 猩红热(scarletfever)【ws282-2008】.36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ws269-2007】.37 淋病(gonorrh
5、ea)【ws268-2007】.38 梅毒(syphilis)【ws273-2007】.39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ws290-2008】.42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ws261-2006】.42疟疾(malaria)【ws259-2006】.43 第三类丙类传染病.45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ws285-2008】.45 流行性腮腺炎(mumps)【ws270-2007】.45 风疹(rubella)【ws297-2008】.46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ws21
6、7-2008】.48 麻风病(lepriasis)【ws291-2008】.482 疫情信息管理员工作指导手册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endemictyphus)【ws215-2008】.50 黑热病(kala-azar)【ws258-2006】.52 包虫病(hydatidosis)【ws257-2006】.52 丝虫病(filariasis)【ws260-2006】.53 感染性腹泻病(infectiousdiarrhea)【ws271-2007】.54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卫发明电【2010】38 号】.55 附录 1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57 附录 2:法定传染病病种及代码标准.59第三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1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 39 种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8、、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第一类甲类传染病鼠疫(plague)【ws279-2008】(2008-02-28 发布,2008-09-01 实施)1 诊断依据 1.1临床表现1.1.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 48 小时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1.1.2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压迫体位。1.1.3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1.1.4 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1.1.5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1.1.6 血性腹泻并有重
9、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1.1.7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1.1.8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髓浑浊。1.2 接触史1.2.1 患者发病前 10 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1.2.2 在 10 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院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室用品。1.2.3 患者发病前 10 天内接触过具有 1.1.1 及 1.1.4 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1.3 实验室检验结果1.3.1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骺端标本
10、中分离到鼠疫菌。1.3.2 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 caf1 及 pla 基因的 pcr 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1.3.3 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 f1 抗原。1.3.4 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监测,针对鼠疫 f1 抗原的抗体滴度呈 4 倍以上增长。2 诊断原则2.1 具有 1.1.1 项临床表现;或具有 1.2.1 项接触史,同时出现 1.1.2 至 1.1.8 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为急热待查。2.2 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 1.2.2 或 1.2.3 项接触史,或获得 1.3.3 项实验室检验
11、结果,应作出疑似鼠 2 疫情信息管理员工作指导手册疫诊断。2.3 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 1.3.1 项或1.3.2+1.3.3 项,或者 1.3.4 项检验结果,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3 诊断分型3.1 按临床表现 1.1.2 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腺型鼠疫。3.2 按临床表现 1.1.3 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败血型鼠疫。3.3 按临床表现 1.1.4 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肺型鼠疫。3.4 按临床表现 1.1.5 诊断的鼠疫病例,为眼型鼠疫。3.5 按临床表现 1.1.6 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肠型鼠疫。3.6 按临床表现 1.1.7 诊断的鼠疫病例,为皮肤型鼠疫。3.7 按临床表现 1.1.8 诊
12、断的鼠疫病例,为脑膜炎型鼠疫。1.1 流行病学线索 4 排除鼠疫诊断4.1 在疾病过程中,确诊为其他疾病,可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且针对鼠疫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4.2 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在发病 30 天后,针对鼠疫 f1 抗原的抗体检验结果仍为阴性或达不到升高 4 倍的标准。霍乱(cholera)【ws289-2008】(2008-01-16 发布,2008-08-01 实施)1 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1.1.1 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 5 天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 5 天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饮食史。1.1.2 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
13、史或共同暴露史。1.2 临床表现 1.2.1 轻型病例无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常务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隐痛或饱胀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1.2.2 中、重型病例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1.2.3 中毒型病例为一较罕见(干性霍乱),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1.3 实验室监测1.3.1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 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1.3.2 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
14、o1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1.3.3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 pcr 检测阳性。1.3.4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2 诊断原则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判断。3 诊断标准 3.1 带菌者第三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3 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符合 1.3.1者。3.2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3.2.1 具备 1.1.2 加 1.2.1 者;3.2.2 具备 1.2.1 加 1.3.3 者;3.2.3 具备 1.2.1 加 1.3.4 者;3.2.4 具备 1.2.3 加 1.3.3 者;3.2.5 具备 1.
15、2.3 加 1.3.4 者;3.2.6 具备 1.2.2 者。3.3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3.3.1 具备 1.2 中的任一项并同时具备 1.3.2 者;3.3.2 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具备3.2 中的任一项者。3.4 确诊病例3.4.1 凡具备 1.2 中的任一项并同时具备 1.3.1 者;3.4.2 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 o1 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 5 天内有腹泻症状者。4 疫情信息管理员工作指导手册第二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ws286-2008】(2008-0
16、2-28 发布,2008-09-01 实施)3 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3.1.1 发病前 14d 内曾经接触过疑似或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 sars 病例,尤其是与其密切接触。3.1.2 病例有明确传染他人,尤其是传染多人发病的证据,他人或多人被诊断为疑似或临床或实验室确诊 sars 病例。3.1.3 发病前 14d 内有与果子狸或相关野生动物的接触史,如曾经到过饲养、贩卖、运输、加工、烹饪果子狸或相关野生动物的场所和环境,直接接触过其分泌物和(或)排泄物等。3.1.4 从事 sars-cov 检测、科研的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3.1.5 发病前 2 周内居住在或曾到过 sars 流行的区域(
17、由卫生部组织专家评估确定)。3.2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b.3.1)sars 的潜伏期通常限于 2 周之内,一般 2d10d。3.2.1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 2 周3 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症状:a)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 38,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头痛、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入进展期,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对热型造成干扰。b)呼吸系统症状。咳嗽不多见,表现为干咳,少痰,少数患者出现咽痛。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呼吸困难和低氧
18、血症多见于发病 6d12d 以后。c)其他方面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2.2 体症sars 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3.2.3 实验室检查 3.2.3.1 外周血象a)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减低。b)大多数 sars 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减少,随病程进展呈逐步减低趋势,并有细胞形态学变化。判断淋巴细胞计数减低的临界值为 1.210/l。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 37.5),反复或持续 1 个月以上;d)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出生 68 周内除外);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98 疫情信息管理员工作指导手册f)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g)淋巴结结核;h)肺结核病;i)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肺炎;j)有症状的淋巴性间质性肺炎;k)慢性 hiv 相关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l)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红蛋白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3.2.5 具备 1.2.3 加 1.3.4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