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9 2 关爱生命预防事故浅议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王元海薄大明王军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北京1 0 2 6 1 4)【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律意识淡薄,致使交通事故日趋突出,加强预防交通事故做到标本兼治已经提上日程。本文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预防对策并进行阐述,以达到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水平的目的。【关键词】交通事故交通安全事故预防1 引言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在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交通运输已开始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协
2、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新阶段。但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来衡量,仍有相当差距。在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道路交通安全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2 1道路交通安全重要性道路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影响着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多发性不良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 H O)1 9 9 9 年公布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曾经指出: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社会和经济代价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1 。如何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是世界
3、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许多国家已经把交通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发达国家制定的交通战略计划中也将交通安全作为首要目标,都明确指出以减少交通伤亡、促进公众健康和改善公共安全为交通安全性战略目标。道路交通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着社会的全面进步。2 2 我国交通安全的现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得到发展,路网结构得到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需求迅速增加。然而,与此同时道路的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 0 0 4 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 6 7 7 5 3 起,造成9 9 2
4、 1 7 人死亡,4 5 1 8 1 0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 7 7 亿元旧;一、交通安全与事故预防9 3 2 0 0 5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 5 0 2 5 4 起,比2 0 0 4 年下降1 3 1;造成9 8 7 3 8 人死亡,同比下降7 8;造成4 6 9 9 1 1 人受伤,同比下降2 3;直接财产损失1 8 8 亿元,同比下降2 1 2。万车死亡率为7 6,比2 0 0 4 年减少2 3 1。经比较可知,2 0 0 5 年比2 0 0 4 年同周期均有所下降,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说明我们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道路交通
5、安全问题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面对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落实安全治理对策,协调和理顺各方利害关系,发展新时期和谐交通,对于改善安全状况,降低交通事故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MJ,这几个因素相互渗透。从影响因素出发,对道路交通事故诱因和机理进行分析,可从源头制定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方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运行。3 1 人、车、路、环境的发展不协调,安全隐患凸显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了交通
6、流量的高速增加,交通压力日益骤增,交通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加剧了交通安全的严峻性,车与路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我国具体的交通工程实践中,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低,交通安全隐患依然突出。由于在路网规划中公路与城市道路互相执行各自的独立标准致使彼此衔接存在不适配性,不能保证层次间的平滑过渡;部分道路路线设计不能实现一致性;渐变区、交叉路口平面布置不尽合理,缺乏符合驾驶特性的交通渠化设施,不能保证驾驶人有足够安全视距;混合交通突出,易引发交通事故,使得交通秩序混乱,车辆速度低,通行能力差,严重影响车辆和道路的功能作用;城市道路系统缺少必要的道路静化措施,也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机动车
7、驾驶人总量骤增,会造成驾驶人素质的良莠不齐,加剧交通事故的频发性;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大量非职业驾驶人的出现,必然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同时,能源浪费问题,噪音与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另外,驾驶培训机构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利益轻社会公德,也为愈演愈烈的交通安全问题埋下了祸根。随着交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的上升和事故破坏性的增加,交通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增加。3 2交通安全法规不够完善,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和法制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交通安全问题又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完善的法规和科学、严格的执法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规还不够完善
8、,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 0 0 4 年5 月1 号已实施,其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解决道路交通中的难题提供了法律保障卅,但许多地方配套交通安全法规没有及时出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十分严重。我国目前安全知识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针对不同时期的交通安全工作重点和特点,大多数地方仅限予采用单一宣传教育模式,进行交通图片展览和简单的宣传,交通安全教育开展得9 4 关爱生命预防事故不够深入,也不够生动,从而削弱了交通参与者接受的积极性。群众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而且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更
9、为薄弱,没有形成各年龄段的多层次、多方式的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教育从小抓起的观念在现今学校的教育理念中显得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法规淡薄,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任意违章行车和随意横穿马路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交通参与者的文化水平、道德素养各异,有的交通参与者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有的甚至抱有侥幸心理,意识不到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认为交通违法行为不是违法行为;不遵守交通法规,超车行驶、违章超载、酒后驾车、不按规定让行,违章占道行驶、违章转弯、逆行违章掉头、机动车混合交通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抗拒执法、逃避处罚的现象。3 3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不彻底,没有做到防
10、患于未然在道路上交通事故显著突出的路段和交叉口称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又称黑点)1,黑点的出现会降低道路的服务水平,也会对通过该处的交通参与者人身安全及财产构成潜在的威胁。交通管理职能部门对于事故黑点的排查标准不科学,缺乏客观、统一判断和分析事故多发点的标准,往往根据以前的事故水平甚至主观性,不能从道路安全工程研究角度出发,忽略道路交通环境、人文等与事故的关系,对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及规律认识不彻底,对一些具有潜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黑点排查不力,使其得不到彻底解决。由于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源头监督管理措施,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不力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驾驶人培训制度几乎流于形式,缺乏对驾驶人可靠性的分
11、析;驾驶人的准入考核把关不严,使得部分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不强的低素质、低水平的驾驶人驾车上路,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关键因素,安全隐患凸显。车辆是发生交通事故的物质载体,不论是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是临时的机械故障,都是不合格车辆或车辆质量未达到使用期限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1,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均可成为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车辆的出厂质量把关不严以及一些交通管理部门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对车辆检测、检修和报废制度的规定。道路设计时速没有综合考虑道路几何要素或线形的限制,交通管理部门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道路中车辆的行驶速度,也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3 4交
12、通管理部门未能实现协调联动机制,缺乏长效措施目前,参与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路政管理部门,实行交通条块分割管理工作体制。首先,这种管理体制使交通安全管理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无法使各部门和地区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行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齐抓共管的客观需要与协调联动机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还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对一些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超速、超载和疲劳驾驶等威胁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较为普遍。其次,警力不足,配置不够科学;道路管理科技含量低,缺乏长效的管理手段;一些管理部门人员执法水平不高、严格执法的意识不强和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不力,严重制约了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
13、;漠视违章行为、执法不严或“事后惩治”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利于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再次,勤务机制的改革力度不大,管理粗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式和手段还很落后。此外,道路预警和处警系统建设滞后,遇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获取信息缓慢,不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快速处置,致使一些恶性事一、交通安全与事故预防9 5 故或二次碰撞事故发生。虽然国内高等级公路均设置有完善的监控系统,但有些系统监而不控,或控制不力,对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形成真正的震慑力。4 提高我国交通安全水平的对策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驾驶人的驾驶技能,改进车辆的结构性能及技术水平,改善道路状况及环境条件,加大
14、科技投入,提高交通管理和执法水平等措施,使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一个可以容忍的“合理”的限度之下,从而满足公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4 1完善路网安全规划设计,健全道路安全管理机制交通安全的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人、车、路、环境”所组成的动态交通系统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道路交通安全和便捷的目标。为减少道路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应运用交通工程理论对道路设施和道路特征进行规范设计和建设,提高道路规划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科学性,达到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完善道路安全审计工作制度,建设前应通过安全评价软件对交通状况进行仿真模拟评估,以增加道路的可靠性。同时,道路几何设计要考虑人性
15、化的因素,根据地形情况和人的视觉、心理、车辆运动轨迹、运动性能以及道路技术参数等条件来确定几何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驾驶人心理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完善直线、曲线和行车视距等设计,对于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也是重要的保障。在城市道路系统实施必要的交通静化,采用织纹路面、设置减速路障等措施提高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交通安全水平,提供一个舒适和愉悦的交通环境;科学渠化交通,合理划分车道,采取中间隔离和机非隔离;路口车流渠化,对街道全封闭和半封闭,完善交通警告等交通设施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都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设置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和诱导设施,完善道路标志、标线、防眩板和道路照明
16、等;加强混合交通管理,实施机非分离,建立面向混合交通的信号控制系统;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改善交通安全形势,实现提高道路交通系统安全性能和通行能力的目的。为了改善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必须不断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道路的宏观管理;可以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交通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职责明确、高效优化、协调一致的交通安全工作联动机制,多部门协调配合;针对新形势的要求,积极加强引导并推广交通影响评价和道路建设的安全评价技术,积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纠正执法偏差,规范执法行为,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4 2 建立全民交通安全教
17、育体系,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强化公民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规范交通行为,是实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靠保证。要充分发挥交通管理部门安全宣传作用,结合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大众交通素质和守法意识;深化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基本交通常识和现场自救知识要渗透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尤其要加强对在校学生和驾驶人的安全意识教育,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培训机构更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的理念,严格训练学员实际驾驶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注意培养其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9 6 关爱生命预防事故个性品质,设立驾驶心理及个性类型的测试和指导,从源头消除交通行为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
18、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理念渗入人心。从法制上严格驾驶人培训制度,严格准人制度,对发生重大、特大交通事故驾驶人应从培训、考试、发证等环节进行责任倒查;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管理,不断研究和改进驾驶人培训方法的缺陷,编制更加切实可行的培训教材,采取更加科学的培训方法,建立高效实用的驾驶人培训和考核的衔接体系,切实提高驾驶人培训考试质量,严把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对驾驶人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同时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督制约管理,提高交通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3 加强车辆管理,改善交通环境良好的车辆性能、严格的车检制度、完善的道路条件和匹配的环境是保
19、证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要素。首先,车辆是交通运输的载体,提高机动车辆安全性能指标诸如稳定性、动力性能、制动性能等,可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技术保证。严把车辆出厂关,提高车辆的本质安全性能和被动安全性,安装合适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气囊和安全车距监视器等可以减轻安全事故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率;应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完善和提高车辆安全性能技术指标。其次,建立车辆安全管理档案,实行车辆跟踪管理机制;安装车辆行驶记录仪可有效预防和查处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也可安装G P S 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再次,加强机动车检测站的监督管理,建立检测
20、责任事故倒查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制度;加强对超载客运车专项治理工作,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全国联网的信息共享互通渠道,实现机动车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立体区域化道路交通管理机制,达到动态执法与源头监管的整体配合。道路交通环境的宜人性程度不仅关系到驾驶环境的舒适性、顺畅性,更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改善和优化环境,可以改善驾驶人的心理条件,确保减少失误,有利于交通安全。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符合心理需要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完善道路交通信息交流与传递,改善驾车行车环境,减缓驾驶疲劳性,达到高质量行车;合理选择不同环境颜色,在事故多发
21、路段采用国家标准安全色规定的传递安全信息的颜色设立安全标志和技术标志,使人们能够迅速发现或辨别安全标志,以防发生交通事故;加强道路绿化设计,起到美化路容、诱导视线、增加乘客舒适感和安全感的作用,创造更加良好的交通环境。4 4 加强科技装备,提高执法管理水平在有些驾驶人员安全理念淡漠的新式情况下,完备的监控措施是保证道路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完善交通信息系统,为保证城市主干道上车辆的安全、迅速,公安交警与管理部门应通过道路电子可变情报板、路况广播及信息平台及时报道道路交通路况及天气情况进行实时的诱导,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公路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大电子监控等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22、,为路面执法提供依据,在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及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设置电子监控设施,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和管理效率,依靠电子监控网络实现点、线、面控制,提高道路动态监管水平娟。科学调整勤务管理模式,一、交通安全与事故预防9 7 合理调配警力,实现全天候、无盲区的交通管理。通过实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G I S和G P S 技术的有机结合,进行数据融合,对事故地点进行检测和准确定位,来实施交通事故现场紧急救护;尤其是2 0 0 6 年1 月1 0 日公安部出台实施“1 1 0”、“1 1 9”、“1 2 2”整合接警联动措施,建立公安、医疗抢救、抢险、消防等部门交通事故快速抢救联动机制,对交通事
23、故紧急救护实现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降低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降低事故损失,更加有效地保障道路畅通。加强交通管理者的执法力度和勤务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和执法为民的意识;要真正做到依法治理交通,必须严格执法,积极落实工作措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引导整个社会实践交通安全的积极性。加快实施“4 E”工程,建立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执法力度,将有利于构建安全的交通系统。5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公路网的建设,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制约运输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实现交通管理协调工作,提高道路利用率,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秩序,创新管理体制
24、,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交通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健全交通安全教育制度,逐渐形成“安全第一”的交通文化氛围,在“十一五”期问更好地实现人、车、路及交通环境的相互和谐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 王庆云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观综合运输,2 0 0 3 9 2 公安部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 0 0 4 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2 0 0 5 1 3 公安部公安部通报2 0 0 5 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h t t p:w w w c h i
25、n a o r g c n c h i n e s e M A T E R I A L 1 0 9 0 7 3 8 h t m 2 0 0 6 1。4 刘运通道路交通安全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 0 0 4 5 裴玉龙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成因及预防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4 6 李蕊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法定职责的改变2 0 0 4 北京国际智能交通论坛论文集安全与交通,2 0 0 4 7 邵毅明等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 9 9 9 8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课题组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研究公安交通科技窗,2 0 0 5(2):7 1 09
26、8 关爱生命预防事故A n a l y s i so nP r e v e n t i n g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a n dC a u s e so fR o a dT r a l 髓CA c c i d e n t sW a n gY u a n h a i,B oD a r n i n g,W a n gJ u n l i(D e p a r t m e n to fT r a f f i cM a n a g e m e n t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P u b l i cS e
27、 c u r i t y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2 6 1 4)A b s t r a c t:W i t hs u s t a i n i n ga n dr a p i ds o c i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no u rc o u n t r y,t h er o a dt r a f f i ch a sd e v e l o p e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 B u tt h ep r o b l e mo ft r a f f i cp
28、 r o m i n e n t,b e c a u s ep a r to ft h et r a f f i cp a r t i c i p a n t sh a v eaw e a ka wa c c i d e n th a sb e e ni n c r e a s i n g l ya r e n e s so fr o a ds a f e t ya n dr e l a t i v el a w s S oh o wt op r e v e n tt h e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 ss h o u l db ec o n s i d e r
29、e d I nt h i sp a p e r,t h ep r e v e n t i n g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o fr o a d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 sh a v eb e e ni n t r o d u c e db ym e a n so fa n a l y z i n gt h es t a t u sa n d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r o a dt r a f f i cs a f e t yo fo u rc o u n t r yi no r d e rt or e d u c et h e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 sa n di m p r o v et r a f f i cs a f e t yl e v e l K e yw o r d s: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T r a f f i cs a f e t y,P r e v e n t i o no f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