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6679358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论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硕士论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硕士论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pdf(1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姓名:陈跃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陶小马20070601摘要摘要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近年来,温州的城市交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病”交通拥堵,它已经成为温州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本文试图结合温州市的交通拥堵治理实践,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思路。本文主要从中长期角度、城市中观层次研究交通治理问题,并应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作者借助经济学分析,指出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小汽车拥有者很少为其外部负效应承担责任或成本,因此导致机

2、动车滥用;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作者指出城市道路、环境资源有限,交通供给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的增长,因此有必要对需求进行引导和适度控制。由此,论文介绍了交通需求管理(T D M,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D e m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理论和国内外应用实效,并结合温州实际,提出温州市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措施,即以城市规划为龙头,改善土地使用布局、控制开发强度,实施源头控制;通过完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实行拥挤收费等措施适度控制机动车的拥有和限制无节制的使用,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平衡和优化交通需求时空占比。最终达到化解温州城市

3、交通拥堵,减少能耗、改善环境、保障经济发展、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平等权利,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关键词:交通需求管理,温州,城市交通,化解拥堵A h s t r a c tA B S T R A C TU r b a n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i st h ea o r t as y s t e ma n d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s e r v i c eo f ac i t y H o w e v e r,w i t ht h ef a s t-b r e a k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4、t h ec i t y,t h eu r b a n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b r i n g st h e c i t yd i s e a s e 一一妇f f i cj a m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i sp r o b l e mi sb e c o m i n gac h o k ep o i n to ff u r t h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e n z h o us t a t ef i n a n c i a l B a s e do np r a c t i c ea n de

5、 x p e l i e q l c eo f t h eg o v e r n a n c eo fW e n z h o u t r a f f i c j a m t h i sp a p e r t r y t o f m da w a y t o m i t i g a t e t h e p r o b l e m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t r a f f i cg o v e r n i n gp r o b l e m sf r o mm i d l o n gp e r i n da n g l ea n dc i t y

6、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o fm i d d l e,a n da p p l i e s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m e t h o do fr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i nv i r t u eo f e c o n o m yt oa n a l y s i s,p o i n t so u tt h a tu n d e rc u r r e n tp o l i c y,t h ec a

7、 ro w n e rr a r e l yb e a rt h er e s p o n s i b l eo rc o s to f e x t e d o rd o m i n oe f f e c t,w h i c hr e s u l t si nv e h i c l ea b a s i n g U n d e r t h e g u i d a n c e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u t h o r p o i n t so u t t h a t t h ec i t yr o a d sa n de

8、 n v i r o n m e n tr e g o u r e ea r el i m i t e d,t h et r a f H cs u p p l yc a n tm e e tt h ei n c r e a s eo f d e m a n dc o m p l e t e l y,s od og u i d a n c ea n dp r o p e rc o n t r o lt od e m a n di sn e c e s s a r y A st h er e s u l t t h et h e s i s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o r

9、yo f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d e m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T D M)a n ds u b s t a n t i a le f f e c to fh o m e-f o r e i g n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c o m b i n e sp r a c t i c eo fW e n z h o u,b r i n g sf o r w a r dt h em a i nm e a s u r e m e n to fW e n z h o uT r a f f i cM a n a g e

10、 m e n t:t a k e sc i t yl a y o u ta sf a u c e t,c h a n g el a n dl a y o u t,c o n t r o l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e n g t ha n de x e c n t er e s o a r c ec o n t r o l l i n g;p u s hb u sp r i o r i t yp o l i c yt h r o u g hp e r f e c tc i t yt r a f f i ct r a v e l i n g,e x e c u t e

11、c r o w dc h a r g ee t c m e a s u r et oc o n t r o lt h eo c c u p a t i o no f v e h i c l e sa n dr e s t r i c ti m m o d e r a t eu s e,m a k er e a s o n a b l et r a f f i co r g a n i z a t i o n,b a l a n c ea n do p t i m i z et h es p a c e-t i m ep r o p o r t i o no ft r a f f i cd e

12、m a n d S oa st or e a c ht h ea i mo fr e s o l v i n gt r a f f i cj a mo fW e n z h o uc i t y,r e d u c i n ge n e r g y,c h a n g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g a a r a n t e e i n g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t e c t i n gt h ee q u a lr i g h to f t r a f f i cp a r t i c i p

13、 a n t,f i n a l l yt 0r e a l i z et l l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rc i t yt r a f f i c K e yW o r d s: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D e m a n dM a n a g e m c n t,W e n z h o u,C i 母T r a f f i c,R e s o l v eJ a m表目录表目录表2 1 温州城市布局层次区域划分9表2 2 中心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1 8表2 3 现状居民及外来人员出行目的构成1

14、 9表2 4 规划期都市区人次出行总量(万人次B)2 5表5 1 温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案比选6 4表5 2 各种车辆静态数据比较。6 8表5 3 各种车辆动态数据比较6 8表5 4 各类交通方式发展定位7 8表5 5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 B 5 0 2 2 0-9 5)8 0V I l圈目录图目录图1 I 论文技术路线:6图2。I 温州市建成区范围示意图1 0图2,2 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分析图1 2图3 I 四种不同经济属性的物品2 8图3 2 道路建设与交通拥挤的关系3 0图4 1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移动5 l图4 2 供给曲线、需求和供给均衡曲线5 2图4 3T D

15、M 原理示意图5 4V l I I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同济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卿年7 月日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年月日

16、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签名:f 钾年7 月日第l 章绪言第1 章绪言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交通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流通和消费的纽带,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然而城市交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

17、也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等,如果不及时做出有远见的规划、合理的供需调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会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危害经济社会发展,从两迫使后人为此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补偿。本文将通过对温州市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分析,探究解决思路,提出以交通需求管理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拥堵治理方案,结合城市中远期规划提出城市交通治理建议,并试图提炼出一些城市交通问题治理的共性思路。1 1 研究背景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集聚、生活节奏、生产周转加快,轿车进入家庭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城市交通量的迅猛增长,城

18、市交通结构越来越复杂,交通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而城市交通建设硬件和软件的供给不能全都迅速地跟上,供需矛盾目益尖锐。在轿车进入家庭极大地扩大市民的出行空间、带来便利的同时,城市交通的巨大供需矛盾,也致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最直接体现,它还极大程度地导致环境污染、能源耗费,引发交通事故等,因此是城市交通治理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温娌也不例外。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当前温州城市面临的最严重的“城市病”之一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据2 0 0 5 年9 月市区主要交叉口、路段的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区主干路平均行程车速仅为每小时2 0 k m h,主干路上交叉口阻塞

19、率己达到3 5,而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城市中心区5 0 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 5,全天饱和度超过7 0,平均车速下降到1 5 l(1 n h。2 0 0 7年3 月市委书记王建满在温州党代会报告上指出,要着力突破三大难题,加强城市管理,其中城市交通“行路难”问题是三大难题之首。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温州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第l 章绪言本人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十多年,在工作实践中一直关心着温州的发展、思考着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和根源,思索着治理方法。2 0 0 4 年本人有幸成为同济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M P A)研究生,通过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学习,对照温州

20、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实践,认为完全可以和有必要以公共管理理念和方法来提升治理成效。1 2 研究目的交通管理是城市的基本功能。2 0 世纪6 0、7 0 年代“红绿灯”曾是交通现代化的标志;2 0 世纪8 0、9 0 年代交通界往往采取拓宽路面,增设车道或立交来解决问题,由于流量不太大,还基本能应付过去;到2 0 世纪末交通管理者寄希望于新建路、快速路,然而期望出现的交通运行高速畅通的状态仍是见不到踪影,代之而来的仍是大面积的交通阻塞在经历了艰苦的实践和探索后人们发现,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诱发小汽车大量发展,进一步刺激交通需求的增长,使交通拥挤状况不但没有缓和,反而变得更

21、加严重,从而陷入汽车增长环境恶化修建道路一再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单纯依靠交通供给的手段无法解决交通拥挤,本人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治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为,城市交通供求的不平衡是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源,仅靠交通供给方面的政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中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因此温州市的城市交通管理者应该转而从交通需求本身来做文章,必须高度重视引入交通需求管理(T D M,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D e m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的理念,明确从供求两个方面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温州市的交通拥堵治理实践,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分析

22、,探究解决思路,即如何在遵循国家大力发展小汽车的宏观政策前提下,实施以交通需求管理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治理方案,意在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总结。1 3 研究意义交通拥堵的加剧,不仅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导致城市功能的瘫痪。交通拥挤的直接危害是使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带来时间损失;低速行驶增加耗油量导致燃料费用的增加:增加汽车尾气排污量导致环境恶化;2第l 章绪言交通拥堵还会使噪声污染变褥更为严重。不仅是频繁“制动”与“启动加速”会增加噪声污染,而且车流密度的增加同样使噪声增加。此外,交通拥挤使交通事故增多,丽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使交通阻塞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这些

23、都直接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生产,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文明进程。有人测算,城市交通拥堵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 0 左右。有人用欧美国家的标准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广州人为交通堵塞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总值为每年耗费1 5 亿小时,减少生产总值1 1 7 亿元,相当于整个生产总值的7。另外,车流密度每增加1 2,交通噪声将升高3 d B。1相比之下,良好的交通环境,将提高交通出行效率,遏制交通事故高发态势,降低能源耗费,减少环境污染,并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研究和寻找交通治理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 4 1 概

24、念界定交通,按照联系范围来分,主要包括域外交通、区际交通、市(区)内交通、乡村交通;按照运输方式来分,又分为公路、水路、航空、铁路和道路交通。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城市(区)内的道路交通。若没有特别指明,本文中所说的城市交通即指城市内的道路交通。人、车、路、环境是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四大要素。其中,“人”包括行人、非机动车骑行者、机动车驾驶员以及乘客等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者;“车”是指包括道路上的公交车辆、私人小汽车、自行车等在内的所有的运载工具;“路”则是指包括各级道路在内的所有交通流载体;而“环境”是指与交通相关的各种外部条件,如法律、政策等。在上述四大因素中,人始终是交通的主体,车和路都是服务于

25、人的,而环境是调节它们相互关系的一个最为重要因素。交通拥堵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就拥严正主编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2 0 0 4第l 章绪言堵发生的空间而言,可能是一个出入口、一个交叉口、个路段、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市区。就拥堵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丽言,则有高峰时段、平峰时段和低峰时段;还有“阵发性”与“频发性”拥堵的差异。就一条道路而言,拥堵可以用“道路服务水平”来界定,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拥堵的判定就不只是某一条或数条道路的实际服务水平了,而是还要引入“路网平均负荷水平”及负荷随时问变化的“负荷时间分布曲线”的概念来判定了。11 4 2 本文研究内容传统的城市道路交通管

26、理主要研究畅通和安全两大问题,相对于过境交通和乡村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的突出,畅通问题是城市交通的研究重点。上世纪末以来人们又开始关注污染和能源问题。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实现城市道路畅通,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本文也关注环境、能源问题,以及道路资源的公平使用,在这些因素的约束下综合考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最终实现道路畅通,有序,减少城市交通事故、减少废气污染、节约能耗,保护交通弱者利益,实行交通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发展要跟土地开发、城市空间、能源等资源条件的有限性和效率性综合平衡考虑。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证明,城市本身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有其理想规模,任意扩大就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因此引入交

27、通需求管理理念和精明增长理念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分配给交通运输系统使用的土地,包括道路与站场有一定适宜的比例,一般在总土地面积的1 5 一2 5 较为合理。对个发展中城市而言,交通运输用地比例偏低会造成道路网不足,进一步扩展路网仍然重要,但就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交通供给不可能立即、全部实现,因此,适宜的需求调控和有效地利用路面是较长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战略最主要的原则,以避免交通过度恶化,妨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对道路交通需求的管理,目的在于尽可能削减非必需的源头需求(反映在全永巢、刘小明路在何)卜纵谈城市交通,2 0 0 22 王缉宪中国大城市交通运输即将面临的田

28、境及出路,1 9 9 74第l 章绪言道路上的无效负荷),并对必需的需求(道路负荷)给予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使之在时间与空间上尽可能均衡地出现于道路系统上。1 4 3 技术路线根据现状)问题一)原因一)先进理论成果一)本案主要对策措施的研究内容安排需要,本论文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对温州城市交通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然后在借鉴前人对交通治理研究成果特别是交通需求管理(T D M)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温州,研究分析在温州市推行道路T D k l的必要性,通过分析T O M 趋势与机理、策略与措施,形成温州市T D M 对策措施,为实现温州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建议。具体如

29、图I-I 所示。论文共分为绪论(第1 章),正文(第2 5 章)、结论(第6 章)三个部分。绪论(第l 章)作为全文的开篇,主要试图回答和解决以下二个方面问题:一是提出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二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对全文的逻辑构架和体系进行设计。正文(第2 5 章)为全文的主体,第2 章通过分析介绍温州市城市交通现状和问题,对温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第3 章借助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指出温州城市的人车路环境的特点和产生交通拥堵的个性原因,对照温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目标,对温州市推行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论证

30、,明确推行T D M的意义。第4 章通过分析国内外交通管理的研究成果,突出引入了T D M 理论,介绍T O M 的涵义、基本理论以及实施对策,为温州市推行T O M 提供概念预设、逻辑前提和理论支撑和指导。第5 章从城市空间优化土地利用、交通发展战略、交通出行结构、静态交通、交通组织与管理等综合措施等多方面提出温州市T O M运用对策。第6 章作为全文的总结,回顾了论文的分析过程,对内容进行了系统归纳,并总结了温州市城市交通拥堵现状、成因、以及温州市运用T D M 措施等观点和研究成果。同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 章绪言第1 章第2 章第3 章第4 章第5 章温州市城市交通现状、问题

31、、发展趋势第6 章图1 1 论文技术路线6第1 章绪言1 5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从中长期角度、城市中观层次研究交通治理问题,对城市交通治理的观察既依据于国家轿车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又相对于道路交通的单一路口渠化的工程研究方法,而是立足于温州都市区中长期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趋势等实施交通出行结构、静态交通的需求管理和动态交通的组织运行调整等。在城市道路拥堵成因分析中,运用了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并结合了理性经济人的分析,指出:城市道路所具有某种完全开放的社会公有、稀缺资源(准公共物品)的属性,使得人们特别是小汽车拥有者不必或很少为此支付社会成本,造成了边际个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不相等。而

32、交通参与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本性,使得供给总是无法满足需求,这是产生交通拥堵的根源。因此,让道路的使用者承担相应的成本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最根本思路之。在提出交通需求管理的措施时,运用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交通出行结构的调整中渗透了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和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分析,指出政府和社会对道路资源的分配同样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考虑对汽车的负外部效应的规制和对无车族等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阿韪和发展趋势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为城市大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与其密切相关的外部系统包括:城

33、市经济系统、城市规模和人口、土地利用布局、对外交通、城市管理理念等;城市交通是由若干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就系统内部而言,又包括交通政策、路网系统、客货运输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城市交通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城市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分析城市交通,必须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2 1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温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独创的“温州模式”有着深刻与广泛的影响。温州市域总面积1 1 8 万平方公里,下辖三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两市(乐清市、瑞安市)、六

34、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永嘉县、洞头县),2 0 0 6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 5 6 4 8 万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 0 0 3 年至2 0 0 6 年年均递增1 3 7,2 0 0 6 年实现1 8 3 4 亿元,人均达到2 4 3 4 9 元,突破3 0 0 0美元大关;财政总收入2 4 1 亿元,年均增长1 7 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1 7 1 6 元,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长三角地区平均1 7 2 3 7 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 1 8。1如表2 1 温州城市布局层次区域划分所示,温州城市布局分为温州都市区和其他县区,温州都市区包括中心城市

35、、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和洞头县的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市又含城市建成区、外围城镇。温州市统计局2 0 0 6 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0 0 78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表2 1 温州城市布局层次区域划分鹿城区(主城中心区)城市建成区城郊(含瓯海多数镇)龙湾区大部中心城市瓯海区郭瞿外围城镇洞头县行政辖区都市区永嘉乌牛、永嘉瓯北镇温乐清市城镇密集区州瑞安市城镇密集区市永嘉县城镇密集区域洞头县城镇密集区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其他县市非城镇密集区资料来源:根据“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 0 0 6 年5 月”整理温州建成区总面积为1 5 3 平方公里(2 0 0 6

36、 年底),具体包括鹿城区全部,龙湾区大部,瓯海区景山街道和主要乡镇,图2 1 黑框内为温州市建成区范围示意图。1温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集中于沿海一线和瓯江、飞云江、鳌江口狭长小片平原地区,表现为城镇密集和产业密集下的经济发达区域。由鹿城、瓯海和龙湾三个区组成的温州市区,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 D P 的2 5,人口1 4 0 5 6 万人,发挥着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2温州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 0 0 62 温州市统计局2 0 0 6 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0 0 79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

37、和发展趋势资料来源: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 0 0 6 年5 月图2 1温州市建成区范围示意图2 1 1 城市产业布局和用地形态温州市整体产业同构和“低、小、散”的产业发展特点,制约了城市经济地位和中心城市辐射力的进一步提升。“温州模式”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商品经济发达、非公经济占主体的明显特点,都市区产业结构集中表现为轻型加工工业,并形成了如温州鞋革、服装、瑞安汽摩配、乐清低压电器、瓯北泵阀等各自主导的产品门类;都市区整体产业布局于市区集中和沿交通走廊密布,初步呈现了“沿江、沿海”的发展态势;产业的“低、小、散”造成了都市区范围内产业用地布局的分散,规模效益差和土地利用效能低;产业的同构无法

38、形成区域范围内的生产协作与有效分工,削弱了中心城市的聚合效能和辐射影响。都市区范围内产业带动下的乡、镇城市化特征明显,三个主要城区尚未建立起必要的功能联系与系统组织。主要城区呈分散布局形态,在产业带动的乡、镇城市化下,沿江、沿海和沿交通走廊己呈现建设用地的连绵态势;无论是从产业分工,还是城市功能合理布局等方面缺乏综合协调。中心城市以瓯江为轴线,以瓯江南岸为主体,以旧城为城市核心。1 0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城市用地布局突出产业用地,外围地区配套设施用地严重缺位。都市区主要建设用地构成体现现阶段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产业用地功能突出,居住及工业用地合计占8 0 以上;用地

39、功能较为单一,服务设施用地构成严重不足;中心城市建成区表现为强中心“外溢式”发展模式,城市配套设施相对于城市建设规模扩张没有相应跟进,造成城市外围地区配套设施用地严重缺位:建成区用地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旧城是城市功能密集区域,新城则主要表现以集中居住社区为主,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地区及龙湾。2 1 2 人口及就业温州典型的非公经济模式和轻型N I 产业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由户籍人口、外来暂住人口构成的实际居住人口规模,中心城市建成区达到2 0 7 万(截至2 0 0 4 年底,下同,除特别注定的外),其中户籍人口1 0 2 万,外来暂住人口1 0 5 万,另有流动人口6 5 万。

40、按照城市人口大于1 0 0 万以上的为特大城市,5 0 1 0 0 万的为大城市的划分标准,目前温州至少应纳入大城市范畴。中心城市建成区总体呈现由旧城、主城中心区、城郊、龙湾人口密度逐次下降趋势,旧城成为建成区人口极端高密度区,实际居住达到5 3 万人平方公里;在人口构成上,主城区以户籍人口为主,城郊地区以外来暂住人口为主,特别是在工业布局集中和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的西郊、南郊、西南郊、东郊等地区,外来人口构成超过6 0。制造业就业特征突出,建成区三产就业集中于主城中心区。都市区与中心城市就业结构趋同,突出表现为第二产业就业,并主要提供给外来暂住人口(充分反映温州非公经济发达下的就业特征);主城

41、中心区体现了二产、三产并重的就业特征,城郊、龙湾地区二产就业特征明显,形成该地区较为单一的就业特征,特别是龙湾(滨海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心城市建成区就业强度总体呈现由主城中心区、城郊、龙湾逐步递减的趋势,主城中心区的旧区与新区就业强度表现明显差别,新区不及旧区的一半。户籍人口与外来暂住人口表现出不同的居住地与就业地流动特征。户籍人口的就业主要流入区是旧城,主要流出区是旧城外主城中心区,城郊的人口与就业大致平衡;外来暂住人口的就业主要流入区是主城中心区(尤其是旧城),城郊表现为主要流出区。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2 2 温州城市交通系统现状与问题城市道路发生交通拥堵的关联因素很多

42、,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系统的,可能是道路系统自身的也可能是道路系统外部的,可能是微观的也可能是宏观的,或者是兼而有之。因此分析交通拥堵问题应当运用系统综合集成的分析办法。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运行质量固然与它自身的状况(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有决定性的关系,但又受到其他因素或子系统(机动车发展、交通出行结构现状、交通组织管理子系统、客货运子系统等)的制约,甚至还受到交通系统之外的城市其他功能系统(城市土地开发与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的影响。图2 2 给出了笔者总结的城市交通拥堵图2 2 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分析图1 2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根据城

43、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分析图,下面介绍温州城市交通的现状和问题。其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前节已述及,关于国家汽车发展政策,将在本节“机动车发展”述及。下面主要介绍温州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对外交通、都市区交通联系、道路网络、静态交通、机动车的发展(包括国家汽车发展政策)、交通出行及运行特征、公共交通、交通参与者素养和心理、道路交通管理和交通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现状和问题。2 2 1 城市土地利用温州市区产业用地以城郊布局为主,形成“产业包围城市”,使城市用地扩展和功能延续受限;道路与用地功能矛盾在城郊尤为突出,工业用地、市场和商业网点用地的过于分散,造成道路使用功能不明确及交通组织上的混乱;旧城高强

44、度开发超越了交通网络承载能力。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带来交通组织上的混乱。城郊地区产业用地的扩展基本依托对外公路形成的放射道路,呈“枝状”衔接,大的工业园区自成内部体系,但缺乏相互间的连通;城市外围功能区形成迟缓,缺乏道路交通系统的超前引导;瓯江成为两岸联系的阻隔。道路交通系统的延展滞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改革开放2 0 多年来,温州市兴建了大量的商业设施,这些商业设施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内,由此导致了交通量过于集中。这就客观地造成了城内上下班交通压力过大,交通拥堵问题有增无减。温州市作为2 条国道主干线、多条省道汇集的道路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出入口道路不畅,过往车辆给城区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据调查

45、,温州市每日出入境交通占交通总量的1 3,大约每天有1 2 4 万辆出入温州市区,过境交通占交通总量的5 5,大约每天有5 2 万辆过境车辆。由于对外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与城市集散道路不匹配,导致各出入1 2 道路在早晚高峰期间拥挤严重,特别是温州市区东西南三个入口晚高峰回城车辆拥堵尤为严重。总之,道路交通基础建设滞后城市发展需求,特别是“温州模式”促成的经济特征及“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特征下,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间的矛盾普遍存在。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2 2 2 对外交通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域外的交通联系,主要包括公路、航空、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方式,还包括港口、物流、出入境交通等相

46、关因素。(1)公路。公路客、货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2 0 0 4 年客货运输量分别占对外交通体系的9 7 5 和7 7 2 9 6;高速公路网络正处于建设完善期;1 0 4 国道穿城而过,在城区过境交通与市内交通混杂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不畅,尤其表现在西向和南向;城区内主要有5 个公路客运站,已经形成长短途完备,快慢车兼备,遍布全国大多数省份的发达网络系统:但客运中心站、汽车西站位于城市中心,和城市发展构成矛盾。公路客、货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内外交通衔接不畅。(2)航空。温州永强机场为浙江省三大干线机场之一,2 0 0 4 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 4

47、4 万人次,货运2 7 6 万吨:但设施等级低,规模容量小,与航空客运需求发展的矛盾突出。受限于设施规模,机场客货运增长趋缓(1 9 9 9 年-2 0 0 4 年客运年均增长8 8),增长率远低于临近的杭州(客运年均增长2 3 7)、宁波(客运年均增长1 2),与区域内干线机场的竞争力降低。设簏条件限制航空竞争力的提高和运量增长。(3)铁路。国家干线网中的繁忙支线,运输能力处于饱和状态。温州以金温铁路(地方I 级,单轨)和浙西的铁路枢纽一金华相连,2 0 0 4 年开通旅客列车1 4 对,货车1 2 对,完成铁路客运发送量3 8 2 0 8 万人次,货物发送量5 0 万吨;由于设计等级偏低,

48、限制了运能提高,客货运输能力己处于饱和状态。(4)港口。温州港口运输现存问题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散、小、弱”,即布局分散、规模等级小、辐射竞争力弱,同时港口基础设施不足,能力日趋紧张,在综合交通体系中作用不突出,与沿海大型枢纽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港I Z I 集装箱运输表现了较快的增长态势(2 0 0 4 年2 l 万T E U,T w e n t yf o o te q u i v a l e n tu n i t 标准箱),主要突出表现在内贸上,外贸集装箱以喂给运输为主,箱源流失量严重;对外集疏运体系中公路占据主导地位,集疏运条件差、方式比较单一等原因限制了港口的腹地范围,使温州港枢纽作用难

49、以发挥,以内贸散杂货运输为主的地区性港口,枢纽作用较弱。(5)物流。在温州典型的“两头在外”经济特征下,商品物流呈大进大出特点,物流市场发育迅速,已初步形成货运服务业、货物运输业的专业化分离;1 4第2 章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货运服务业主要分布于主城中心区外围的南郊地区,呈现沿过境公路及温州大道的分散布局,瓯海货运市场是目前温州市区货物运输服务最为集中地区,2 0 0 4年货物发送量7 9 3 5 万吨。托运部和运输企业是目前运输市场的主体,其总数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少,一定程度上造成运营成本升高、运输市场混乱等局面。物流市场发育迅速,但布局分散、管理有待改善。(6)出入境交通。对

50、外公路交通流量分布整体上以南北向为主,集中于1 0 4国道、龙湾高速入口、琅头入口、南白象入口;温州与都市区以外的联系着重表现为南向;过境交通分布主要体现为西向与南向问车流、南向与北向1 日J 车流;高速公路分担了大量北向与南向问过境交通:都市区内外交通混杂,温州大桥是乐柳与温州市区、瑞安问联系的主要通道。综上所述,温州现已形成公路、航空、铁路、水运(内河、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对外交通体系,初步凸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但对外交通体系发展不平衡,城市宏观区位条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质量、路网布局的整体改善。2 2 3 都市区交通联系温州都市区城区间道路联系,主要依托对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