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三峡》导学案(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三峡》导学案(无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峡导学稿学习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 理清本文精妙的写作思路,欣赏本文流畅的语言。4、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理清本文精妙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学法指导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预习导学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2、、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2、 关于三峡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3、关于三峡大坝三峡大坝全坝长2309米,最大坝高为185米,最高运行水位175米,总蓄水量393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建成后,我国每人每年可增加用电70度。二、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3、,读出情感。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 水襄陵,沿/ 溯 /阻绝。或/ 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素湍/ 绿潭,回清/ 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每至/ 晴初/ 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阙处 曦月 沾裳 沿溯 御风素湍 怪柏 飞漱 属引 绝巘三、朗读课文,尝试翻译背诵第一自然段。自三峡七百
4、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二课时 通译全文一、 至于夏/ 水襄陵,沿/ 溯 /阻绝。或/ 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自三峡七百里中 哀转久绝自非亭午夜分 绝巘多生怪柏 或王命急宣 沿溯阻绝或以钱币乞之 虽乘奔御风 属引凄异 不以疾也 2、 通假字:阙:3、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回清倒影4、翻译重点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文本探究。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能试着说说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本文在写自然景物时是按照什么顺序?符合常规思维吗?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安排呢?3、文段中引用“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合作探究1、文章第一句写出山的 和 。这是正面具体写出山的绵延不断的景致。2、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4、俯瞰写三峡之山连绵不断的句子: 仰视写三峡高耸的句子是从侧面加以衬托的句子是 : 。 5、写三峡水盛的句子是
6、用夸张写水速的句子是 从这里可以联想到礼拜的一首诗 6、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 ,写春冬之景采用 的方法,其中写静景的句子是 ,写动景的句子是 突出三峡秋天景色特点的句子是 ,高猿长啸的声音特点是 。 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B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B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