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诫子书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
2、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对后人的谆谆教诲。【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对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任蜀国丞相,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著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悼周瑜隆中对诫子书等。【新
3、课讲授】(一)初读课文1.题解。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读音。(2)注意词句停顿。3.教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5.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二)精读,疏通文意1.自
4、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同桌之间相互翻译,相互纠正。3.指定学生进行翻译,其他学生纠正,教师明确。4.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1)词语:夫 静 以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治性 驰 枯落 接世 穷庐(2)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三)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
5、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颂。由此引申:(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明确: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
6、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明确:淡泊、立志、惜时。(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明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明确: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5)概括本文的主旨。明确: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6)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自背、互背、齐背)(7)问题引申:联系现实生活,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
8、义。(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事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 、“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代表发言。)(四)朗读,积累词句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1)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请你推荐给大家。(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明确: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
9、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奉献了毕生精力。警句推荐: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席勒)(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写在读书笔记上。【课堂小结】 诫子书的作者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课后作业】1.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成语或典故。2.完成课后相关练习。3.背诵课文。4.预习第17课。【板书设计】诫子书中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静)正面 修身(躁)反面成才应具备的条件:淡泊、立志、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