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4646927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针灸学基础教案第一部分:经络学学习目标:掌握:1、经络的概念2、 经络系统的组成3、 十二经脉命名与脏腑的络属关系 理解:1、分析十二经脉的走向和循行分布规律2、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的应用第一节:经络学概论一、经络的概念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针灸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以临床应用为依据阐述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即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由于经络系统的联系而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的概念:经络是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是一个沟通全身的网络系统。即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系统,就是现代解剖学无法找到的一个系统。是经脉和络脉

2、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大多循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径。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大多循行于较浅的部位。经络把人体所有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人体内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它们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肢节和皮肤。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最主要的部分,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同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别到奇行的经脉,对其余经络起统

3、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指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从十二经脉中别出的重要支脉。起到沟通脏腑、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联系的作用。十五络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系统,连缀四肢百骸,主司运动关节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皮肤的分区第2节 十二经脉1、 命名原则: 十二经脉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按一定的规律循行于上肢或下肢。主要循行于上肢的称为手经,循行于下肢的称为足经。循行于四肢内侧的属阴经,每个侧面有三条经脉分布,一阴又衍化三阴,即为太阴、少阴、

4、厥阴三阴;循行于四肢外侧的属阳经,一阳衍化为三阳,即为阳明、太阳、少阳。所以,十二经脉的命名是古人根据阴阳消长所衍化的三阴三阳,结合其循行的肢体,以及其与脏腑相属络的关系而确定的。故十二经脉分别为:循行于上肢内侧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上肢外侧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下肢内侧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下肢外侧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2、 经络的走向、分布、表里关系、流注次序1、 十二经脉的走向走向:手三阳,从手走头 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手三阴,从胸走手2、 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5、同名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3、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1) 头部:手足阳经交接时皆经过头部,故头为诸阳之会(2) 四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见课件(3) 躯干部: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所以循行于肩、肩胛部;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要经过身体躯干,足阳明行于胸腹,足少阳行于身体侧面,足太阳经行于背部;手三阴从胸走手,故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从胸腹走足,故而足三阴经均行于胸腹部,加上行于胸腹部的足阳明经,一共有四条经经过腹部,依次分别是: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4、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手足三阴、手足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形成了6对表里关系。规律为分布的前、中、后相表里。 具体见课

6、件5、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在人体内外,并不是孤立存在 ,是像线一样,一贯到底的,其经脉中的气血运行也是循环贯注的。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心包焦胆肝3、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1、 手太阴肺经:详细见视频及课件4、 十二经脉的主要病症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指的是奇异、奇特,是指这八条经脉的分布和作用和十二正经不一样,是十二经脉之余,也没有属络脏腑的表里配合关系,所以又称为奇经八脉。循行特点:1、走向和分布无规律2、与五脏六腑无络属关系3、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4、奇经八脉间无表里关系 作用:分别

7、介绍:1、督脉的循行部位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延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延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功能:总督一身之阳经,对阳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又称为“阳脉之海”2、 任脉: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延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过咽喉,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至龈交穴,于督脉相会,并分别上行至两目眶下。功能:总任一身之阴经,对阴经之气血有调节的作用,故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带、胎、产关系密切,又称“任主胞胎”3、 冲脉: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并行,夹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

8、目眶下。功能: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为“五脏六腑之海” 可调节月经,主生殖功能:女子以血为本,妇女血室与冲脉密切相关,冲脉又具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可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冲为血海”。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当女子太冲脉盛,月事应时而下,故有子。男子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减退。4、 带脉循行:起于季肋,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功能:约束诸纵行之脉,以加强经脉间的联系,固有“诸脉皆属于带”的说法 可顾护胎儿5、 阴跷脉,阳跷脉主司下肢的运动,死眼睑开合6、 阴维脉,阳维脉维络诸阴诸阳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

9、、皮部1、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是从十二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循行分布特点:离、入、出、合(十二经别循行,多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性循行,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而上头面,称为“出”,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称为“合”)生理功能:详见课件2、别络也是从经脉分出的分支,大多数分布于体表,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3、筋经,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4、皮部 是十二经脉之气在体表皮肤一定部位的反射区。第五节 经

10、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四大功能: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构成的,它们虽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人体内外、上下保持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种有机配合,相互联系,就是主要靠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实现的。所以,有了经络系统,不仅使脏腑之间、经脉之间相互联系,而且使脏腑与五官九窍、外周肢节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以脏腑为中心的统一整体。2、运输渗灌作用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气血通过经络可通达全身,发挥其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 通过针刺等治疗手段的刺激,使其感觉通过经络传导于

11、脏腑,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如:腹泻腹痛,可通过针刺足三里穴达到调节作用 4、调节机体平衡 经络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使人体功能活动保持相对平衡。(一)阐释病理变化1.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2.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3.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二)指导疾病的诊断1.循经诊断2.分经诊断(三)指导疾病的治疗1.指导针灸推拿治疗2.指导药物治疗第二部分 中医外治法第一节: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指在熟悉和掌握经络、腧穴基本知识和刺法灸法基本技术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针灸方法刺激腧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有有效、安全、简便、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分为针法和

12、灸法两种治疗方法。1、 针法 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一治疗人体多种疾病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针具有:毫针、皮肤针、三棱针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毫针。毫针的构造可分为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 规格: 以针身为主,常见的有13mm,25mm,40mm,50mm,60mm,75mm等 针刺练习:材料:纸垫或棉纱垫等。 针刺操作:针刺前准备:做好诊断,辩证及解释工作之后,选择合适的针具,让患者调整到合适的体位即可以开始针刺的操作。 体位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 毫针针法:根据针刺不同的部位,以及操作者的习惯来选择不同的进针方法,分别有抓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

13、针法,舒张进针法。针刺的角度:针身和皮肤所成的夹角,正确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是针刺操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可以直接影响针刺的感觉及治疗效果。一般:直刺(90)、斜刺(45)、平刺(15);针刺深度: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年老体弱者、瘦小者、小儿、头面胸部背部宜浅刺,年轻力壮者、四肢、臀、腹部可适当深刺。行针与得气指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的感应,而使用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针刺部位通过行针后产生的一系列酸、麻、胀、重等感觉,就称为得气。 针刺注意事项:2、 灸法灸法是用艾绒制成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

14、病、防病、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它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对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所致的病症,均可应用。艾柱灸:直接灸(瘢痕、无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艾条灸:实按灸,悬起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第3节 其他疗法1、 耳针疗法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是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一些变化,比如局部压痛敏感,皮肤颜色的改变等等。由于耳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上,都可以将这些反应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并且可以刺激耳部的相应的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的作用。耳穴的分布,有其一定的规律,整个耳

15、廓上的腧穴,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二、推拿疗法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舒筋松解关节、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的治疗方法。又称按摩。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内、妇、外、儿、五官等。推拿手法的要求:持久、柔和、渗透、有力基础手法:1、 一指禅推法:用大拇指指端、指面或偏锋着力于一定穴位或部位上,通过前臂与腕部的协调摆动和指尖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力持续的作用于穴位或体表部位上的一种手法。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临床常用于头面、胸腹、四肢等部位。2、 滚法:用手背近小指或部分小指、四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着力于

16、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的旋转摆动,连同肘关节做屈伸外旋的连续动作,使产生的力持续的作用于部位或穴位上的一种手法。临床上常作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丰厚的部位,用于治疗肌肉酸痛,麻木或肢体运动障碍等病症。3、 揉法:用掌、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或手指拇指面以及肘尖等部位,固定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的一种手法。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常用于治疗肌肉酸痛或脘腹痛等病症。4、 推法用指端或掌根或大、小鱼际或肘尖等部位着力于一定穴位或部位上,缓缓地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的一种手法。可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增强肌肉兴奋性等作用。5、 拿法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或拇指与食、中二指为着力部位,对称用力,一紧一松、一拿一放,拿取一定穴位或部位的一种手法。本法适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疏经通络、开窍止痛的作用。6、 捏法:用拇指与食指、中指三指的指腹为着力部位,捏住一定部位,讲皮肉捏起,对称用力做连续捻转挤捏的一种手法。多用于捏脊疗法,对消化系统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增强体质,小儿捏脊较为常见,疗效也更好。 除此之外,还有摩法、擦法、抹法、震法、拍法,摇法和扳法等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