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0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小专题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0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小专题强化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0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都可用C12H22O11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明矾、石膏、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植物油、直馏汽油都可与溴水反应ABC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港珠澳大桥出现了百部无人驾驶汽车。大力推广无人驾驶汽车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节约资源KMnO4、C2H5OH、H2O2等常见化学物质都可作医用杀菌、消毒剂用K2FeO4代替Cl2处理饮用水,有杀菌消
2、毒作用,但与氯气不同的是不产生有机氯对人体造成危害面粉中禁止添加CaO2、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CaO2属于碱性氧化物,也属于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国产大飞机-C919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描述的是我国驰名于世的陶瓷,陶瓷是一种硅酸盐产品“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A5个B6个C7个D8个3下列体现我国悠久金属矿物开发历史的诗文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
3、光紫气俱赫然4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5我国科学家近来研制出的“全碳气凝胶”固体材料“碳海绵”,是迄今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A光束照射时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B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性C可用于处理海面的漏油D其净水过程是化学变化6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二氧化硫、氮氧化
4、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雾霾天,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防雾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析类似,防雾霾效果好的口罩往往呼吸阻力较大D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污染物颗粒,完全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风化B升华C干馏D裂化8唐代陈子昂诗句“山水丹(丹砂:HgS)青石青:Cu(OH)22CuCO3杂,烟云紫翠浮”中相关化学物质说法错误的是A丹砂常温下性质稳定B烟、云均属于气溶胶C石青能与强酸发生反应D石青被誉为“水蓝宝石”,可耐高温9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疫情扩散。有关口罩的知识,下列说
5、法正确的是A古人使用丝巾遮盖口鼻,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医用口罩过滤层由聚丙烯熔喷布构成,熔喷布是天然高分子材料C一次性防尘口罩可防烟、雾,烟、雾的分散质是空气D氯气泄漏时,可戴上用NaOH溶液润湿过的口罩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所示物质间转化合理的是AMg(OH)2MgCl2(aq)MgBCuCuSO4Cu(NO3)2C浓盐酸Cl2漂白粉DFeOFeCl3(aq)无水FeCl311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曾刊登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 (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瓶”、 都是混合物B
6、熔点:金刚石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是物理变化D磷酸钙是强电解质,其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12“暖冰”是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的。用“暖冰”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C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13对于数以千万
7、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代替的。.下图为一“链状连环”图案,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Cl2、NO2、Na2O2、Na2CO3、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用A、B、C、D代替。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上述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填A、B、C、D)两种物质都不属于电解质_两种物质都属于盐类_.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Na、Mg、Al、Fe、Cu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3)区别镁和铝
8、最好的方法是取少量试样,然后_A.投入冷水中 B.投入盐酸 C.投入NaOH溶液中 D.投入NaCl溶液中(4)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5)有一种金属单质能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黑色的化合物,此化合物中该金属元素含有两种价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6)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其原理是Fe3O4+4CO3Fe+4CO2,若有1.5 mol Fe3O4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mol。1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
9、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4)从反应类型上来看,该反应属于_,分类依据为_。(5)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
10、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其原因是_。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原因是_。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原因是_。(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随后沉
11、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16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填“甲”“乙”或“丙”)。(2)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3)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此现象利用了胶体的一种性质,称为_。(4)向制得的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若加入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产生的现象_17A
12、、B、C三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NaOH溶液、KSCN溶液、煮沸的蒸馏水,各滴入FeCl3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A_,B_,C_。(2)写出C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_。(3)若不用化学试剂鉴别,写出鉴别B、C分散系的两种简单方法:_,_。(4)向C中逐滴加入稀H2SO4,现象为_参考答案1C【解析】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都可用C12H22O11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聚乙烯、聚氯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错误;明矾、石膏、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正确;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
13、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正确;分馏是物理变化,干馏、裂化是化学变化,错误;植物油中含碳碳双键,植物油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直馏汽油不能与溴水反应,错误;正确的是,答案选C。2B【解析】大力推广无人驾驶汽车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但不能节约资源,故错误;KMnO4、H2O2具有强氧化性,C2H5OH能使蛋白质变性,KMnO4、C2H5OH、H2O2等常见化学物质都可作医用杀菌、消毒剂,故正确;K2FeO4中Fe元素化合价高,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被还原为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表面积很大,可以吸附悬浮物起净水作用,但与氯气不同的是不产生有机氯对人体造成危害,
14、故正确;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过氧化钙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l,故错误;国产大飞机-C919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正确;“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描述的是我国驰名于世的陶瓷,陶瓷是一种硅酸盐产品,故正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利用萃取原理,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与高级脂肪酸钠反应可生成高级脂肪酸钙沉淀,去污能力减弱,故正确;正确的个数为6,答案选B。3A【解析】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此过程为金的富集,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B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为硫化汞受热
15、分解,遇冷后重新生成硫化汞,为化学变化,B与题意不符;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单质铜,为化学变化,C与题意不符;D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为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为化学变化,D与题意不符;答案为A。4C【解析】A. 水乳交融是物质的相似相容原理,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是油类等可燃性物质遇火燃烧的现象,是化学反应;A正确;B. 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高温变性,是化学变化,B正确;C. 石头要要成分碳酸钙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Ca(HCO3)2是可溶性物质,随着水流走了,是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是植物纤维断开,没有新物
16、质生成,物理变化;C不正确;D. 植物遇水燃烧是化学变化,其生成过程中涉及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是化学变化,D正确。答案选C。5D【解析】A“全碳气凝胶”固体材料“碳海绵”属于胶体,因此光束照射时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A正确;B碳的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酸、碱发生反应,因此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性,B正确;C由于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可用于处理海面的漏油,C正确;D其净水过程利用的是吸附原理,没有产生新物质,因此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D。6D【解析】A. 雾霾中含有的部分微粒直径在 109107m 之间,故汽车车灯照出光亮“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B. 燃煤中加入
17、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故B正确;C. 防雾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析类似,防雾霾效果好的口罩透气性较差,往往呼吸阻力较大,C项正确;D. PM2.5 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 的污染物颗粒,即粒子直径 2.5106m ,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 109107m ,则 PM2.5 的直径不完全在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内,D项错误。答案选D。7B【解析】A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如Na2CO310H2O风化变为Na2CO3,由于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风化不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B升华指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
18、相变过程。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正确;C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D裂化是石油馏分在高温下由长链大分子变为短链小分子的过程,由于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答案选B。8D【解析】A常温下S和Hg反应生成丹砂(HgS),该物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A正确;B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为气溶胶,烟、云均属于胶体,分散在空气中,空气为分散剂,因此都属于气溶胶,故B正确;C石青的成分为Cu(OH)22CuCO3,碱与碳酸盐均能与强酸发生反应,故C正确;D石青被誉为“水蓝宝石”
19、,其成分中的Cu(OH)2和CuCO3受热均会发生分解,故D错误;答案选D。9A【解析】A古人使用丝巾遮盖口鼻,丝巾即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B医用口罩过滤层由聚丙烯熔喷布构成,熔喷布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C烟、雾,烟、雾的分散剂是空气,C错误;D由于NaOH溶液碱性太强,具有强腐蚀性,故氯气泄漏时,应该戴上碱性更弱的碳酸氢钠溶液润湿过的口罩,D错误;故答案为:A。10C【解析】A电解氯化镁应该在熔融状态下,而不是溶液,A项错误;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B项错误;C,C项正确; D氯化铁溶液蒸发过程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HCl挥发,加热促进HCl挥发,水解正向移动,所以
20、产物为氢氧化铁并不是无水氯化铁,D项错误;答案选C。11B【解析】A是纯净物,A错误;B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60是分子晶体,所以熔点:金刚石,B正确;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是化学变化,C错误;D磷酸钙是强电解质,钙为长周期元素,D错误;故答案选B。12B【解析】A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呈血红色,说明燃烧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故A正确;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产新的物质,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该物质可能是双氧水,故C正确;D
21、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否则20时,水分子不能瞬间凝固形成冰,故D正确;答案选B。13A D AD C 2Na2O2+2CO22Na2CO3+O2 3Fe+4H2O(g)Fe3O4+4H2 12 【解析】.(1)氯气是非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O2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属于氧化物,不是盐类;过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盐类;碳酸钠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类;氯化铁溶于水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由铁离子和氯离子组成,属于盐类;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物质都不
22、属于电解质的氯气和二氧化氮,答案选A;两种物质都属于盐类的是碳酸钠和氯化铁,答案选D;.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升降,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则A.铁冶炼过程中铁元素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早起的农业耕作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简单的机械织布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祥云火炬燃烧过程中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AD;.Na、Mg、Al、Fe、Cu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3)A. 镁和铝与冷水均不反应,不能区别;B. 镁和铝与
23、盐酸均反应产生氢气,不能区别;C. 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铝反应产生氢气,可以区别;D. 镁和铝与NaCl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区别;答案选C;(4)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原因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5)有一种金属单质能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黑色的化合物,此化合物中该金属元素含有两种价态,该金属单质是铁,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6)若有1.5 mol Fe3O4参加反应,根据方程式Fe3O4+4CO3Fe+4CO2可
24、知消耗6molCO,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失去2个电子,因此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2mol。14两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 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2CO2NON22CO2 1522 氧化还原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得失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根据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可将A、B、C三种物质归为氧化物,所以本问应填“两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2)根据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概念可知将C归为化合物,将D
25、归为单质,所以本问应填“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3)将图例转化为化学式,所以本问第一空应填“2CO2NON22CO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可知,消耗2moLNO就会生成2moLCO2,所以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1522,本问第二空应填“1522”;(4)该反应中碳、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本问第一空应填“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空应填“有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得失”;(5)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本问应填“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15丁达尔效应 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
26、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Fe(OH)33H=Fe33H2O 【分析】(1)胶体具有丁达尔性质,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2)按照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进行解答;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能产生聚沉;制备Fe(OH)3胶体不能长时间加热。(3)根据胶体的性质判断,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解析】(1)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利用此性质来证明此胶体已经制成,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
27、道明亮的光路;本题正确答案:丁达尔效应。 (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无红褐色;正确答案是:红褐色液体;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自来水生产时需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HClO,用于消毒,同时生成盐酸;盐酸和次氯酸溶液中的阴离子Cl-、ClO-中和了Fe(OH)3胶粒所带的正电荷,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形成红褐色沉淀;正确答案是: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应停止加热,否则生成的胶
28、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正确答案是: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电解质H2SO4电离出的SO42-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正确答案是: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硫酸,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H)33H=Fe33H2O;正确答案是: Fe(OH)33H=Fe33H2O。【点睛】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区分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采用丁达尔效应;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可以发生聚沉。16丙 FeCl3+3H2OFe(
29、OH)3(胶体)+3HCl 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能观察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产生红褐色沉淀 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 【解析】(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答案选丙;(2)根据上述分析,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能观察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电解质饱和
30、硫酸铵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所以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原因是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因为硫酸能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若加入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产生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17悬浊液 溶液 胶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观察颜色,红色的液体为B,红褐色的液体为C 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有光亮通路的液体为C,另一液体为B 先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沉淀消失形成棕黄色溶液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分散系是悬浊液;KSCN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会生成血红色溶液硫氰酸铁络合物,分散系是溶液;煮沸的蒸馏水滴入FeCl3溶液加热到呈红褐色,会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是胶体;故答案为悬浊液;溶液;胶体;(2)C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 B、C分散系分别是溶液和胶体,鉴别B、C分散系的简单方法有:观察颜色,红色的液体为B,红褐色的液体为C;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有光亮通路的液体为C,另一液体为B;(4)向C中逐滴加入稀H2SO4,先聚沉后溶解,故现象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沉淀消失形成棕黄色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