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6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D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6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D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D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碳族元素)10C1、C2、C3、D12015山东卷 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AlCl3 BNa2OCFeCl2 DSiO210A解析 由于Al3与HCO水解相互促进彻底而不能大量共存:Al33HCO=Al(OH)33CO2,并且AlCl3可由Al和Cl2反应得到,A项正确;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Ba(HCO3)2反应只能生成沉淀,B项错误;尽管在Ba(HCO3)2溶液中加入FeCl2也有沉淀
2、和气体生成,但Fe与Cl2反应生成的是FeCl3,不能生成FeCl2,C项错误;SiO2与Ba(HCO3)2不反应,D项错误。7D1、M42015全国卷 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7C解析 硅胶无毒能吸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项正确;P2O5吸水后生成的磷酸有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B项正确;六水氯化钙几乎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项错误;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项正确。8D1、C2、C3、I32015
3、江苏卷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粗硅SiCl4SiBMg(OH)2MgCl2(aq)MgCFe2O3FeCl3(aq)无水FeCl3DAgNO3(aq)Ag(NH3)2OH(aq)Ag8A解析 粗Si与Cl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Cl4,SiCl4用H2还原生纯Si和HCl,A项正确;制备Mg,应采用电解熔融的MgCl2,电解MgCl2溶液得到的是Mg(OH)2、Cl2、H2,B项错误;FeCl3溶液蒸发,Fe3水解生成Fe(OH)3,同时生成的HCl挥发,最终得到的是Fe(OH)3, C项错误;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D项错误。7D1、D2、D3、J120
4、15海南卷 (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7CD解析 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A项错误;玻璃中的成分SiO2能与NaOH反应:2NaOHSiO2=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具有黏合性,会将瓶口和瓶塞粘在一起,无法打开,B项错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Ag发生反应,生成的AgNO3为易溶物质,C项正确;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CaCO3沉淀:Ca(HCO3)2CaCO3CO2H2O,D项正确。9C
5、1、H4、J2、D12015安徽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H2SO4干燥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9C解析 Na2CO3热稳定性强,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HCO3发生分解,Na2CO3固体不会发生分解, A项错误;Fe(OH)3胶体是红褐色的,B项错误;H2、SO2、CO2三种气体都不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不被吸收,可用浓硫酸干燥,C项正确;两性氧化物是指既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6、SiO2虽然能和氢氟酸反应,但生成的四氟化硅不是盐,SiO2不和其他酸反应,不是两性氧化物而是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12B1、B2、C1、C2、D1、D42015山东卷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2H=SO2H2O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 SO2 H2O=H2SiO3 SO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Al34NH3H2O=Al(OH)44NH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12D解析 稀HNO3具有强氧化性,加入具有还原性的Na2S
7、O3溶液,则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则应生成HSO,B项错误;Al2(SO4)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只能生成Al(OH)3沉淀,C项错误;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则Na2O2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得到Cu(OH)2沉淀,D项正确。 D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卤素)1B2、C2、C3、D22015四川卷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1D解析 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形成Al(OH)3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A
8、项错误;甘油作保湿剂是利用甘油的吸湿性,B项错误;漂粉精用作消毒剂,是利用漂粉精能够与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C项错误;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防止食品被氧化,故起到还原作用,D项正确。11C3、D2、D4、H5、J22015山东卷 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Br还原性强于Cl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
9、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11.C解析 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出现AgI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A项错误;若溶液中有Fe3也会出现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应先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水溶液呈红色可证明含Fe2,B项错误;向NaBr中滴入氯水发生反应:2BrCl2=Br22Cl,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C项正确;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在试管口温度降低二者反应生成NH4Cl,并不是NH4Cl升华,D项错误。12D2、O22015全国卷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0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
10、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12C解析 Cl2能将苦卤中的Br氧化为Br2,A项正确;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物,可过滤除去,再通过重结晶等操作可实现粗盐提纯,B项正确;NaOH成本较高,一般不作为沉淀剂,可用CaO等廉价物质作沉淀剂,C项错误;D项富集溴的方法原理正确。10A1、B1、B3、D22015安徽卷 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H、NH、SO、Br可以大量共存B该溶液中,Ag、K、NO、CH3CHO可以大量共存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
11、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ol 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10D解析 NaClO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的ClO为弱酸根阴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与H和Br不能大量共存, A项错误;该溶液中的Cl与Ag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ClO具有强氧化性,氧化CH3CHO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溶液为碱性,滴入少量硫酸亚铁时,亚铁离子被ClO氧化,但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写H而应写水,生成Fe(OH)3,C项错误;向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时发生反应:ClO ClH=Cl2H2O,产生1 mol Cl2转移1 mol电子,约为6.02
12、1023个,D项正确。 11D22015北京卷 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ClO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的Cl2:2HClClO= 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11B解析 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A项正确;因饱和NaClO
13、溶液的pH约为11,消毒液pH12是由于NaOH=NaOH产生的,B错误;次氯酸钠与盐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HClNaClO=Cl2H2ONaCl,C正确;漂白效果与HClO的浓度有关,加醋酸能增大HClO分子的浓度而增强漂白效果,D正确。19D2、J42015江苏卷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KClO溶液,并通过KClO溶液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K2FeO4。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5 、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图0(1)装置A中KM
14、nO4与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其离子方程式为_,将制备的Cl2通过装置B可除去_(填化学式)。(2)Cl2与KOH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KClO3。在不改变K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控制反应在05 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3)制备K2FeO4时,KClO饱和溶液与Fe(NO3)3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_。(4)提纯K2FeO4粗产品含有Fe(OH)3、KCl等杂质的实验方案为: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 molL1KOH溶液中,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饱和KOH溶液,乙醇;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砂芯漏斗,真空干燥箱)。19(1)2MnO16H10Cl=2
15、Mn25Cl28H2OHCl(2)缓慢滴加盐酸、装置C加冰水浴(3)在搅拌下,将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饱和溶液中(4)用砂芯漏斗过滤,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搅拌、静置,再用砂芯漏斗过滤,晶体用适量乙醇洗涤23次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解析 (1)KMnO4氧化HCl生成MnCl2和Cl2,根据Mn和Cl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反应。HCl易挥发,制备的Cl2中会混有HCl,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而除去。(2)在5 以下反应,通过缓慢加入HCl来控制反应速率,使热量及时散失,也可以将装置C用冰水浴的方法防止温度过高。(3)因为Fe3可以催化K2FeO4分解,且K2
16、FeO4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会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故应将呈酸性的Fe(NO3)3溶液缓慢滴入KClO溶液并不断搅拌。(4)K2FeO4需要在强碱性条件下获得,所以应用砂芯漏斗过滤除去Fe(OH)3,K2FeO4可溶于水以及浓KOH溶液,所以可采用乙醇洗涤,以减小K2FeO4晶体的溶解,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26B3、D2、G3、G52015北京卷 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图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反应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
17、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选填序号)。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_。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_。(3)反应:2H2SO4(l)2SO2(g)O2(g)2H2O(g)H550 kJ/mol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H2SO4(l)=SO3(g)H2O(g)H177 kJ/molii.SO3(g)分解。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0表示L一定时,ii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18、。图0X代表的物理量是_。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26(1)SO22H2OI2=H2SO42HI(2)a、c观察颜色,颜色深的是HI层,颜色浅的是H2SO4层H2SO4层中含有少量HI(3)压强L1L1。28C3、D2、F3、G22015北京卷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反应 “2Fe32I2Fe2I2”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1)待实验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的反应达到_。(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ii中_造成的影响。(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
19、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如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图0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_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0.01 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转化原因是_。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6)实验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
20、_。28(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3)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4)正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向右管中加入1 mol/L FeSO4溶液(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解析 (1)待实验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根据实验iii和实验ii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为了排除ii中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3)i.加入AgNO3溶液,Ag与I
21、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ii.加入FeSO4溶液,Fe2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4)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极为Fe3得电子,作正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I浓度减小,2Fe32I2Fe2I2平衡左移,指针向左偏转。1C2、D2、H32015海南卷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1D解析 明矾电离产生的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达到净水作用,A项错
22、误;纯碱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性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达到去油污的效果,B项错误;利用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食醋可以用于除水垢,C项错误;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能够与酸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机色质褪色而漂白,D项正确。7D1、D2、D3、J12015海南卷 (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7CD解析 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A项错误;玻璃中的成分SiO2能与Na
23、OH反应:2NaOHSiO2=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具有黏合性,会将瓶口和瓶塞粘在一起,无法打开,B项错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Ag发生反应,生成的AgNO3为易溶物质,C项正确;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CaCO3沉淀:Ca(HCO3)2CaCO3CO2H2O,D项正确。8D2 J1 J22015浙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
24、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或SO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8B解析 氯水具有漂白性,会将pH试纸漂白,故无法测定其pH,A项错误;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忘记加沸石时,必须冷却后才可加入沸石,B项正确;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沉淀可能为BaSO4或AgCl,说明未知液中可能存在SO、SO或Ag,C项错误;将KNO3和NaCl的混合物配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后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可除去溶解度大的KNO3,然后对滤纸上结晶出的NaCl进行冰水洗涤、干燥即可,D项错误。D3 硫及其化合物(涉及绿色化学)2C2
25、、D3、E22015重庆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2B解析 I、Br同主族,非金属性IBr,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IHBr,A项错误;P、Si同周期,非金属性P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H2SiO3,B项正确;MgO是碱性氧化物,不能与NaOH反应,C项错误;SO2通入水中显酸性,NO能将其氧化为SO,最终生成BaSO4沉淀,D项错误。7D3 D4 I3 N
26、32015浙江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 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 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7C解析 液晶态介于晶态和液态之间,既有液体又有晶体的特性,晶体是有序的,液体具有流动性,A项正确;当水结成冰时,由于分子间有氢键,而氢键有方向性,所以冰中有空隙,影响了水的密度,B项正确;裂解、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而纳米银粒子聚集属
27、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SO2和NOx均可以形成酸雨,D项正确。1D3、H32015天津卷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1A解析 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2而不是SO3, A项错误;明矾溶液由于Al3水解显酸性,可以除去铜镜表面的碱性的铜锈Cu2(OH)2CO3,B项正确;水杨酸中含有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而解毒,C项正确;地下水中的Ca2与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反应生成Ca(C17H3
28、5COO)2沉淀,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D项正确。7D1、D2、D3、J12015海南卷 (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7CD解析 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A项错误;玻璃中的成分SiO2能与NaOH反应:2NaOHSiO2=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具有黏合性,会将瓶口和瓶塞粘在一起,无法打开,B项错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Ag发生反应,生成的AgNO3为易溶物质,C项正确;Ca(HCO3)2受热易分解
29、生成CaCO3沉淀:Ca(HCO3)2CaCO3CO2H2O,D项正确。28B1、D3、D4、J42015安徽卷 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 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溶液中的NO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1)验证假设一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_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1Ba(NO3)2溶液的烧
30、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_假设一成立(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0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3)验证假设二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28(1)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2)SO2溶于水生成H2SO33SO22NO2H2O=3SO4H2NO(或3
31、H2SO32NO=3SO4H2NOH2O)(3)实验1:作为参照实验实验3:将纯净的SO2气体缓慢通入未经脱O2处理的25 mL 0.1 molL1BaCl2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表明假设二成立,否则不成立(4)小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于后者(本题部分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可)解析 (1)实验结论中是假设一成立即溶液中的NO氧化了通入的SO2,实验1中用的是不含氧气的氯化钡溶液,没有NO,则不会把SO2氧化为SO,故无明显现象;而实验2中用的是硝酸钡溶液,含有的NO把SO2氧化为SO,从而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2)实验1中
32、pH变小是因为SO2溶于水生成的弱酸H2SO3电离出H,实验2中SO2被氧化为硫酸,为强酸,离子方程式为3SO22H2O2NO=3SO4H2NO。(3)用不含氧气和含有氧气的氯化钡溶液作对照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4)氧气氧化H2SO3的离子方程式为O22H2SO3=2SO4H, NO氧化H2SO3的离子方程式为3H2SO32NO=3SOH2O2NO4H,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生成的H物质的量前者多于后者,故前者pH小。 D4 氮及其化合物(氮、磷及其化合物)7D3 D4 I3 N32015浙江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
33、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 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 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7C解析 液晶态介于晶态和液态之间,既有液体又有晶体的特性,晶体是有序的,液体具有流动性,A项正确;当水结成冰时,由于分子间有氢键,而氢键有方向性,所以冰中有空隙,影响了水的密度,B项正确;裂解、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而纳米银粒子聚集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SO2和NOx均可以形成酸雨,D项正确。6C1、D4、H320
34、15四川卷 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c(NH)c(HCO)c(CO)6C解析 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H4Cl和NaHCO3的混合物。c(OH),因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c(OH)1.0107mol/L,A项正确;由于开始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H4HCO3与NaC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B项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Na)c(H)c(NH)c(OH)c(HCO)2c(CO)c(Cl),C项错误;开始NH4HCO3与NaCl等物质的量,由于析出了一部分NaHCO3,
35、故c(Cl)与c(NH)都大于c(HCO)和c(Na),少量的(NH)发生水解,D项正确。12B1、B2、C1、C2、D1、D42015山东卷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2H=SO2H2O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 SO2 H2O=H2SiO3 SO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Al34NH3H2O=Al(OH)44NH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12D解析 稀HNO3具有强氧化性,加入具有还原性的Na2SO3溶液,则应发生氧化还原
36、反应,A项错误;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则应生成HSO,B项错误;Al2(SO4)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只能生成Al(OH)3沉淀,C项错误;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则Na2O2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得到Cu(OH)2沉淀,D项正确。11C3、D2、D4、H5、J22015山东卷 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
37、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Br还原性强于Cl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11.C解析 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出现AgI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A项错误;若溶液中有Fe3也会出现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应先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水溶液呈红色可证明含Fe2,B项错误;向NaBr中滴入氯水发生反应:2BrCl2=Br22Cl,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C项正确;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在试管口温度降低二者反应生成NH4Cl,并不是NH4Cl升华,D项错误。8J1、D4、F32015福建卷
3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称取2.0 g 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B配制FeCl3溶液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D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8.C解析 用天平称量时,因NaOH有强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应放在烧杯中称量,A项错误;FeCl3水解能力较强,配制溶液时应加入适量的盐酸以防止溶液出现浑浊,B项错误;检验NH时,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若产生的气体
39、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生成了NH3,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C项正确;要验证发生吸氧腐蚀,应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中性NaCl溶液浸没,D项错误。28B1、D3、D4、J42015安徽卷 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 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溶液中的NO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1)验证假设一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_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1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_假设一成立(2)为深入研究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