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年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一卷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 .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2、。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
3、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
4、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
5、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3分)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6、分)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自从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C饮食的功
7、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D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华饮食文化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将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 文言文阅读(共29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
8、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
9、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购求:重
10、金求取B间至雁门北口 间:道路中间 C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判:兼管D身被数十创 被:遭受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 )(3分)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A B C D6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B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D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11、/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同伴多一倍。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无敌”。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其他的意图,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D潘美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守到巳时,之后王侁派人打探消息,听说杨业兵败,立即指挥军队退却。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每句4分)(1)上遇我厚,期讨贼捍
12、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2)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9完成课内句子的翻译(共9分,每句3分) (1)范增举所佩玉玦者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三.现代诗歌阅读(共8分)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
13、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10.这首诗两节在音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诗人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 11.诗歌通过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四.名句默写(共10分,每题1分)12.根据题目要求填空(1)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荆轲蹈死不顾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 _ , _ _ _ 。(2)鸿门宴樊哙劝阻刘邦不必向项羽告辞突出自己处境危险的的句子是: _ , _ 。 (3)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4) _,_,谁主沉浮?(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 _ ,君知其难也。(6)鱼我所欲也
14、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 , 。(7)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 。(8)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 。(9)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10)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享受读书(1)记得从前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酷爱读书,他的富翁朋友就与他打赌,请他住进自己的庄园里,每日独守书房,不能离开房间,一日三餐给他从窗口送进去,时间为一年。如果能坚持下来,富翁许诺将庄园输给他。 (2)一年过去
15、一半的时候,富翁朋友还不信世上还真能有如此书痴,他仍然胜券在握的样子。一年过去了。当那个酷爱读书的人从书房从容地走了出来时,富翁朋友彻底服输了。没办法,他只好履约。可那位读了一整年书的朋友说,谢谢你让我读了那么多好书。读了这些书后,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还要你的庄园干什么呢?说完飘然而去。 (3)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却受到了一种震动。读书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它除了能带给人睿智和思想外,我想,它肯定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灵享受。 (4)事实果然如此。当我慢慢长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从自己的感受中知道了,读书确实是一种高级的享受。没有哪一种快乐,能像读书带来的快乐那样悠长和持久。 (5)从
16、少年时代开始,读书带给我的快乐,就是其他快乐所难能比拟的。记得小时候读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时,心里那种巨大的新奇和快乐简直难以形容。小伙伴们在窗外喊我去玩,可我全部心思都在那书本之中。平时最爱玩的游戏停止了,我废寝忘食地沉浸在书中,心就像在一片云朵上飞翔。原来世界是这么有意思,那种遥远、神奇、神秘,弥补了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平静。我在书中认识了大海和高山,认识了像星期五这样特殊奇异的人,认识了无数个让人心驰神往的远方,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广袤辽阔。那些没见过面的作家们,用他们的文字,引着我一点点抬起头来,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无穷。我觉得那些写书的作家,简直就是人群中的神。他们用文字给我们讲出来的
17、故事,丰富了我们精神境界,和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比起来,读书是多么快乐。 (6)随着年纪的增长,读书越发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高级的享受。年轻的时候,有些风花雪月,就是读书,也要为自己制造一种情调。我那时经常和伙伴带着自己喜欢的书,坐船过江,到江北的太阳岛上。在草地上、树林里,我们选一块安静的所在,铺上一块颜色和谐的雨布,而后,在清新的空气里,在江水拍岸的涛声中,我们开始了幸福的一天。我们有人在读书,有人在写生,有人在吹口琴。风温柔地吹拂着,年轻的心像用水洗过那么清澈。几个面包,几根红肠、酸黄瓜是我们的午餐。常常是,太阳落山时,我们才骤然知道,一天已经过去了。 (7)有一年的夏秋之间,我和最要好的朋友
18、袁晓冰,几乎是每天傍晚都拿一本书到松花江边。我们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看着看着,有时交流起对书的评价和认识。为精彩的书,为自己那些不知道怎样冒出来的,也很精彩的评论,我们体味到一种满足感。当光线不再能照耀我们阅读时,我们就看夕阳下金色的大江,看江北岸逐渐亮起来的灯火一种朦胧的、美好的、说不清的情绪就在我们年轻的心中翻腾着。生活确实是深含着许多动人的东西,书本启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索 (8)读一本好书,就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眼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有时,又像是面对着一位陌生又亲切的朋友,听着他波起浪迭的故事,被那种娓娓叙说的气氛感动着,心情久久难能平静。 (9)有时听到别人说,他是多么
19、苦读诗书,实在读不下去的时候,就冷水浇头之类。生活中确有这种读书人,但我以为,那必定是为了什么而读,是目的带来的刻苦。我所说的读书,不包括这种为功名或为其他神圣目的的苦读。我自己也没有这种经历。因为,我没有必要这般痛苦地看书,何苦自找罪受呢?对我来说,读书是惬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身心放松地进入读书的状态,阅读,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 (10)读书是享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我们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又增添了别样的内容。
20、我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11)北方的冬季是漫长的,当大雪纷纷扬扬,凛冽的冬天来临时,泡上一杯红茶,在袅袅弥漫的茶香中,翻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这样的夜晚,读金蔷薇,读茨维塔耶娃的诗,读杜拉斯美丽聪明的语言,读一本动人的人物传记,雪花飘飞的冬夜,就会添上了一种迷离和说不清的情绪。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读书已是生活中一件类似于奢侈的事情。 (12)读书让你发现远方。 (13)读书能让人的襟怀和气量增长。 (14)读书给人以真实的快乐。 (15)读书使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外,又好像度过了另外的人生。 (16)对书籍的品味和领会充实了我们平凡的生活,眼界在开阔,精神在成长,对生活的认识
21、和领悟在加深。你和那位也许永远不能谋面的作者,有了一种精神牵连。他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你的朋友、你的精神上的亲人。 (17)时光悄然流逝。我的女儿,她也长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作为现今教育体制下的一个中学生,尽管课业繁重,仍没有妨碍她阅读的乐趣。有时,看她废寝忘食地看着一本课外书,我欲劝又止。因为,我从自己走过的路深知,这些美好的书也许比课堂教学给她的还要多。看到孩子有时读着读着热泪盈眶的样子,我相信她正在长成一个善良、心灵丰富的人。我高兴这种对于阅读的兴趣从我这里向女儿传递下去,我也愿意看到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并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爱上阅读的人。 (18)我是热爱生命的人。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我真庆幸,
22、我不算太晚地发现了读书的快乐。让我们享受读书吧。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篇先讲了一个故事,引出读书话题的同时,也展现了读书的巨大魔力。B作者在叙述少年时代到长大成人后读书给自己带来巨大乐趣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学校教育功利地读书的隐忧。C文章中穿插的排比、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抒写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巨大的精神享受。D文章在第段和第段两次提到友情或亲情,这说明,通过读书,作者对人世间的友情和亲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E文中把读书说成是“生活中一件类似于奢侈的事情”,可见在作者眼中,当前社会环境下喜好读书的人已不多见了。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共4分,每句2
23、分)我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读书使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外,又好像度过了另外的人生。 15文章第段写和朋友一起读书,而第段也是写和朋友一起读书。由此有人认为这两段内容重复,第段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以上观点?为什么?(4分) 16阅读全文,结合现今教育体制下学生“无暇读书”的状况,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二卷(表达题 共73分)六 语言文字运用(13分)1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愤怒地控诉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B读他的这篇文章和听他的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看戏与读剧本之迥乎不同。
24、C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使记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D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是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造成的。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B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C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D我们要义正言辞地告诫日本某些当政者,如果你们对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强烈抗议总是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4分)
25、 近期,关于增减中学课本中古诗词的讨论很热烈。 甲 ,其实质上是讨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化与弱化的问题。背诵古诗词,记下来的是诗词,内化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享受的是艺术之美。因此,让青少年们多背一些古诗词是有益的。这对一个人思想情操的养成、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学兴趣的培养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觉得小时候背诵古诗词经历对自己的成长很受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们记忆效果好,适于背诵较多的古诗词。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瑰宝,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精华所在。所以说,背下的是诗词, 乙 。(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答:(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
26、、乙两个空格处补写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 6个字。甲: 乙: 20.请把下面这段文字压缩成不超过20字的一句话新闻(3分)从3月1日起,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有的提价,有的降价,有的免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不超重的本埠和外埠平信都提了价。答:七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曹文轩在前方中说:“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统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情或联想?请以“正在 的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将题目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