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于为益昌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易于为益昌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何易于为益昌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何易于挽舟()孙樵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 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那么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 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 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注释】 柯易于,安徽人,时任益昌县令。挽舟,指拉纤。益昌:今四川广元一 带。刺史治所:州郡长官的驻地。腰笏(hu):把手板插在腰带上。隙:空闲,这 里指时间。属令:属于县的县令。2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1 )多从()宾客歌酒(2
2、)至那么索()民挽舟 (3 )引()舟上下(4)偕骑还去() 2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何易于尝(曾经)为益昌令B、易于即(就)自腰笏 C.方(正)春,百姓不耕即蚕D、当其无事,可以(认为)充役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译文:25、短文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赞美何易于,请你结合文中具体事例作简要分析。(2分) 答:【参考答案】22、(1)跟随 (2 )求取、寻找(3 )拉 (4)离开(4分,每题1分, 意思基本对也给分)23、I) ( 2 分)24 .百姓不是在耕种就是在养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剥夺。(2分,意思符
3、合即给分) 25。何易于的“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的语言和“即自腰笏,引舟上下”的行动, 都说明他关心保护百姓。(2分,只引用原文而没有分析给1分)【参考译文】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 刺史崔朴曾经趁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 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亲自把手板插在腰带里,拉着纤,跑 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 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养桑喂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 什么事T-,可以来承担这个
4、差使。”刺史(听了很羞愧)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 回去了。(2008浙江义乌)【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乙】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日:“益 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知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日:“天子诏何
5、敢拒?吏坐死,公 得免窜邪? ”对日:“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 贤之,不劾也。(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e),专卖。所在:这里指 盛产茶叶的地方。铝I (s优n):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这里指被流放。25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丈夫之冠也冠:*(2)得志,与民由之由:26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7 .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甲】第二段的内容简 要分析。(4分)28 .根据你对语段【甲】中
6、“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乙】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 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句意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循。(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 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 平。句意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3)此题考查语言赏析。结合具体语句,从修辞及其
7、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孟子的文章在 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运用了反问修辞,增强了语气,用不可辩驳的语 气否认景春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排比修辞,增强了语言 的气势,说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4)此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结合相关语句来做出判断。根据“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等语句可以看出,何易 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表达了甲文中“义”的特点,不惧自己获罪,表达了 “威武不能屈” 的特点,据此,何易于能称得上“大丈夫”。答案:(1)行冠礼;遵从。(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
8、,天下就平安无事。(3)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认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说明大丈夫的精神实 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4)能称得上“大丈夫”。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焚诏(抗诏),不 惧权势。【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 .留。即保存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 等,可照录不翻译;2 .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 .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 .册h即删去不译的词。但凡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 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
9、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 .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 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6 .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耍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 译文通达明快。【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 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 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
10、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 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 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单独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 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乙】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的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 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 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来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搁置诏书。差役争辩 说:“皇上的诏书怎么能搁置?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 ” 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 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 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2020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