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70779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21-2021学年第1学期)论文题目: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研究生孙雪学号11405000141学院课程名称学位类别教育学院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型年级研究方向提交日期14级教育学原理2021年3月1日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指标选题论证课程相关。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评价内容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本门评价等级(分值)a20-1620-1620-1620-1620-16b15-1115-1115-1115-1115-11c10-610-610-610-610-6d5-05-05

2、-05-05-0得分文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规范能力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总分: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说明 1、课程论文要有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 2、论文要求自己动手撰写,如发现论文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抄袭剽窃别人文章的,按作弊处理,本门课程考核成绩计0分。 3、学位类别按全日制硕士、高校教师在职硕士、教育硕士等填写。 4、论文题目、篇幅、内容等由任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5、研究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课程论文,并用a4纸打印,加此封面装订

3、成册后,送交任课教师。 6、任课教师应及时评定成绩,并最迟在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此课程论文及成绩报告单一并交本学院。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孙雪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高校权利不断扩大,高校的领导级别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我国高校的官僚现象日益蔓延,高校越来越像官府、衙门,不仅有官场的结构,还有官场的文化、官场的行事方式。行政权利挤压学术权利,使得学术创新能力日渐削弱,学术精神渐渐沦丧。高校行政化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成为制约了我国高校发展的最大阻力。 关键词:教育;行政化;改革; 前言。教育行政化是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

4、题,不仅带来了腐败问题,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腐败,我国本来就短缺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由于行政权利获得最大收益的示范作用,教师轻学术,重攀附,使得教育教学水平下滑或踌躇不前;由于学生也长期处于行政管理之下,使得学生过早庸俗化,惟命是从,缺乏独立的思考,自由的思想和怀疑的精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高度集权、政府包揽过多的管理体制,以成为影响教育健康发展、阻碍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如何妥善解决教育去行政化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教育行政化的表现 所谓教育“行政化”,主要是指行政权利和行政管理模式的滥用,即把学校作为完全的行政机关来管理

5、,而忽视了学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特殊性,其实质是行政权对学术事务的过度干涉,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界不清。“行政化”的表现可以分内、外两个层面: (一)行政化外部表现。 一是各级政府都设立了机构庞大的管理高校的教育行政机关。如,国家设立教育部、各省(市、区)的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厅,其他有关党政部门都有管理高校的权力。每一所高校上面都有主管部门,高校实际上成为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高校正副校长都由上级党政机关任命:高校办学经费由上级行政机关下拨,包括专项费、重大科研项目及经费等;高校的学位授予权、博士点、硕士点、新专业设置、教师编制、高级职称比例年,以及高校升格、更名,都要经上级行政 机关审批;对高

6、校的考核、评估,是由上级行政机关操办的。总之,在我国,政府行政机关对大学拥有绝对的办学权、管理权、经济权、考评权。大学的钱是政府下拨的,政府就有了管理大学的权利。钱下拨后,政府关心的或不放心的是钱的用处,于是对学校管头管脚。而大学必须依靠政府的投资,否则难于发展、寸步难行。政府对大学拥有的这些权力,是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适应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这种行政化的管理一直延续到市场经济、改革开发的今天,虽然有所变革,但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把大学分成不同的行政等级。近些年来,大学行政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即政府把大学分成不同的行政级别,提升了重点大学级别,拉开了大学级别的差距。以前,全国本科

7、大学均属正局(厅)级,专科为副局(厅)级,但人们并不太介意这种等级。1999年以后,我国开始实施“985大学”建设工程,即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完全必要的,深得人心。嗣后,这批重点大学被升格为“副部级”,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多数舆论持不认可和反对态度。为什么要钦定一批副部级大学,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这些大学的校长、书记与地方政府的官员对话,如果大学级别低,地方政府的官员就不会接待;二是为了便于安排干部,有些在教育行政部门任职实践很长的司、局级干部,以及正局(厅)级的大学校长、书记,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本单位又不能晋级,出路何在,上级领导常常为此而发愁。于是决定设置一批

8、副部级大学,让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的老司、局(厅)级干部到副部级大学担任书记或校长,既是为了进一步“调动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作用”,也是一种“安慰和善待”。 三是高校成为行政机构。我国每一所高校都隶属一个上级政府机构,其中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部委属高校、地方省市级政府所属高校等。上级机关把高校当作下属行政机关,把高校划分为行政等级,赋予高校行政部门、行政干部较大的行政权力,导致行政权力取代学术权力。高校有了等级,各级干部也有了等级,待遇高低取决于等级高低,如副部级干部的待遇要优于司、局(厅)干部,上级党政机关发放文件也是按单位级别、干部级别下达的,副部级单位收到的文件等级高,正局(厅)级、副

9、局(厅)级单位收到的文件等级低,无等级的单位(民办高校)收不到文件。副部级干部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住房、用车等方面都较优越。作为高校主体的教授、副教授因无行政级别,则享受不到这些待遇, 地位比行政干部低。这种行政化的等级差异在党政机关是理所当然,但延伸到大学,却加剧了大学行政化倾向,加深了行政和学术的矛盾。 (二)行政化内部表现 一是高校内部按行政机构设置管理部门,官员很多,官气很重。曾有人戏言:“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大学本应该是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学术规律运行,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成了行政机构、官僚机构,等级森严。科长、处长俨然以官员身份出

10、现在校内,对教师施于行政管理,按行政规则运作,机关干部把自己当作“官”,不是服务者,而是管理者、管人者。教授们要向他们请示汇报。时时还会被拒之门外。 二是学术管理行政化。高校的行政机关俨如政府机关一样,权力很大。“在大学里,一个科长就能解决大事,一个处长就握有大权,导致一些高校行政部门背离了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本意。”各院系的专业设置、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职称评定,教师的招聘、流动,教师的考核、晋级等,即无论是行政事务还是学术事务,统统由行政部门决定。教授们很少有发言权、决策权,把学术管理行政化。曾经做过多年高校教务处长的沈志刚认为:“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越来越像gdp,比如科研论

11、文多少篇、科研经费多少万元、科研项目级别多高等,所以这些都是由学校的职能部门去做,这些与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考核基层政府的模式完全相同。从学校到教师都要努力适应这种环境及管理模式,有时就会投机取巧,甚至不惜弄虚作假。”1 三是党政不分,权力过于集中。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有些高校处理的很好,很协调、和谐。但也有不少高校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或党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高校书记权力过大,或校长权力过大,像企业老板那样管理学校,大事、小事都由他们拍板、定笃。上级领导事事强调“一把手负责制”、“第一责任人制”,在有些学校却演变成事事由“一把手”说了算。“一把手”可以随

12、意进人、随意用钱、随意批条子,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在强势一把手“绝对权威”面前,不仅广大教职工的权力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有些职能部门也成了工具、摆设。 四是教授和教职工权力边缘化。高校的教授和广大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体,而在行政化管理下,被边缘化了。由于校内处、科级干部都是由学校党政机关和校 领导任命的,因此导致下属干部必须听话、服从,工作中主要对校领导负责。人们常说的机关作风,就是指在管理中指手划脚,发号施令,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如有时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不理解、不尊重,对教师管的多,热情服务少。多数高校虽然有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工会及教代会,但有的是形同虚设,并无实权,因为有权

13、利很大的行政机关存在,而且这些委员会及工会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都是由党政主要领导兼任的,官气很浓。因此,教授及教职工权利被边缘化,处在一种“说不上话”的状态。 五是分配制度向机关倾斜。有些高校的行政部门直接掌管经济的权,包括创收权、分配权。因此,机关干部、行政领导活的的利益比一般干部、教师高得多,有些部门除了享受学校奖金外,还自发小奖金、补贴,名目繁多。学校内部甚至出现了“利益集团”。由于权力差距、利益分配差距很大,导致有些教师不安心教学、科研工作,一心想挤入行政机关谋取行政职务,因为“拥有行政职务,就意味着拥有相应的项目审批权,意味着能够占有更多行政资源、学术资源”一位大学讲师曾在年终奖,我不

14、满中说“助教8001200元;讲师15001800元;正副教授20213000元;一般科员50006000元;副科至正科级70009000元;副处至正处级1800021000元,副校至正校级金额保密。”2可见在高校里“学而优则仕”已成为教授追求发展的一条渠道。 二、高校行政化的危害 (一)高校行政化,导致官本位渗透到学术领域。 高校内部行政机构很多,行政干部很多,官气很重,官本位已渗透到学术领域,“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学者谋官、官谋学术的现象。”不少高校在申请“973”或“863”重点项目及人文社科方面的项目,大多数都是行政官员领衔,因为他们知名度高、关系多,容易申报批准。有些校、院领导者

15、学术水平并不高,依靠行政特权,做了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导师、项目负责人,而真正有学术水平的教授、专家被排除在外。“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在官场,相关行政管理者不懂学术规律,用行政手法对待学术问题,方式简单粗暴。”3大学行政化,即有行政部门主导工作、主导学术,抬高了行政干部(官员)的地位,在教学科研学术领域等方面,对行政干部、校领导“关心备至”,“照顾周到”,削弱了教授的地位,挫伤了教授、专家的积极性,要发挥“教授治校”的作用, 是纸上谈兵。 (二)高校行政化,影响了大学自主权的发挥 高等学校是事业法人,本应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高教法明确规定了高校有七方面的办学自主权。由于外部和内部的行

16、政化,影响了自主权的落实和发挥。高校自主权不落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管得太多,权力太大。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有些高校不敢行使自主权,因此不仅从外部找原因,内部因素也不可忽视。高校领导干部都是上级任命的,财政又掌握在上级机关和官员手中,导致有些人唯上是从,看上级领导眼色办事,关注上级对他们的看法,大小事都要请示汇报,迎合领导的需要,没有个人主见,本该有自主权却不敢行使,更谈不上勇于进取、开拓创新。 (三)高校行政化,影响了大学民主管理的实施 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内涵,其中民主管理是核心。民主管理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是学术自由的保障。民主管理就是要广泛听取师生

17、员工的意见,让他们有参与学校事务、参与决策讨论的机会。由于行政权力过大,行政干部是上一级任命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按上级指示办事、对上级负责,领导意识很强、民主意识很弱。不听取下面意见照常可以工作,照常得到上级赏识。由于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大,事无巨细由行政部门包办,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会乃至广大教授的作用发挥不了。教授是大学的中坚力量,许多人不仅是某一学科、专业的专家,而且熟悉教育规律、学术规律,理应可以在办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我国高校由于行政化管理起主导作用,行政权力代替了学术权力,教授乃英雄无用武之地。 (四)高校行政化,导致大学难以办出特色。 长期以来,大学成了上级行政机关的附属部门,机关设

18、置都是与上级对应的,内部实行行政化管理,从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都是统一管理、一个模式。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素质、价值追求都是不一样的,教育必须因人而异。由于自上而下都是行政化管理、同质化管理,不可能因校而异、因材施教。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估是统一标准、千校一面。学校为应付上级的考核、评估,对学院和系也是统一标准、统一模式。正因为这种行政化的统一的管理模式,所以扼杀了学校的个性,扼杀了学 科、专业的个性,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办出有特色的大学、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五)高校行政化,助长了官本位,不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高校行政

19、机关是权力机构,教学、科研、学术等方面的工作都归他们管,教授们归他们管,还有向他们汇报工作,往往被冷眼相待,教授既无尊严又无地位。在行政化主导下,学校利益向行政部门倾斜,向“利益集团”倾斜。如幼儿高校为校级干部每人配备一辆专车,即使住家离学校近在咫尺,也要专车接送,公事、私事家事都用公车,教授要外出办事到马路上打出租车。在福利待遇上对机关干部照顾比较周全。不少教师对这种不公平待遇非常不满,甚至心灰意冷。有些从国外回来的教授说“我们好像进了衙门,而不是校门。”三、高校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高校泛行政化的成因十分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外部政府对高

20、校的管理过多,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力量的不平衡。从校长任命、机构设置到教师编制,从课程设置、学位设立到招生名额以及入学条件、学费标准等等,全都由政府规定。高校内部也按政府机构来设置相应层级,连系和教研室也搞成行政任命,表现出“官本位”和行政化色彩。处于最底层的普通教师几乎没有发言权,甚至对学术事务的自决权也受到行政人员的干涉。其成因有以下几种: (一)受传统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传统的行政集权国家,在中国只要有权利就好办事。因此,行政权力的运行模式被大多数行业所借鉴,同样也延伸到了高校内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的出发,到海外取经,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管理模

21、式,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改变这种行政权力运行模式被高校移植的局面。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封建集权思想严重,加之过大的变革会损害一些当权者的利益,阻力较大,效果并不明显,还不足以扫清两千多年来不断强化的专制统治残余。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所谓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而解决三个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 是政府因为大部分资源由政府拥有,并且是按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建国后,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不按市场规律配置,而是按国家计划分配。计划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为保证指令性计划的贯彻执行,需要从上到

22、下建立完整的行政指挥系统,同时还要把相当部分经济组织行政化,借此对关系国计民生全局的经济事业、经济活动乃至人民生活,制定和下达带有指令性的计划指标、任务,制定和颁发大量带有强制性的命令、法令和各种具体规定。”4这样,行政权力就自然扩张到了高校,导致高校泛行政化。 (三)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是“外儒内法”,因此形成了全能政府、官本位及人治等政治观念。所谓全能型政府,即改革开发以前的全面直接的“统治型政府”,对于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要过问,并且对其进行控制,所以高校也不例外。作为主管教育的教育部将各个高校划归为其附属机构,统一发号施令。中国官本位自古就根深蒂固,人们都以是否为官、官

23、职大小、官职高低位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而一旦拥有了权力,成为领导那么夏季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所以这就是高校中从普通教师到教授把主要精力放在谋求行政权力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高校领导任用方式的影响 我国高校领导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由教育行政机关任命。教育行政机关将一些党政机关的人员任命为高校的领导,一些党政机构中升不到更高位置的官员便成为高校领导,一个不懂教育的党政机关的领导来到高校仍习惯采用行政管理办法,不密切联系群众,就容易导致过度行政化和官僚化,过度的整齐和统一,大大减少了大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也是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大学缺少

24、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行政权力扩张性的影响 与立法权的被动、司法权的“不告不理”相比,行政权具有积极主动地特点,而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首长对本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负全面责任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使作为行政首长的个人极有可能大权独揽,实行行政专横,导致权力扩张。由于我国相关理发的滞后以及群众依法行政理念的缺失,行政载量权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行政的随意性极大,自然助长了高校行政化。 四、高校行政化的应对策略 高校是一个教育机构,承担着传播知识、延续本民族及人类文明、价值的重大使命,这是任何行政权力以及其他权力所无法承担的。所以,高校必须对行政权力加以抑制,防止行政权力恣意扩张。诚然,大学去

25、行政化并不等于去掉行政体系,不等于没有行政管理,但这种行政权力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凌驾于学术之上。行政权力的盲目扩张必须受到限制,行政权力必须以服务于学术创造为其基本目标。治理到校行政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行政权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出来明确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基本制度。高校党委主要发挥领导及监督作用。校长应是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的执行者,从大学学术发展的根本点出发,负责学校的日常行政工作。高校应依法制订章程,并依照章程管理学校,是学校章程发挥限制行政权力、保障资助办学的效力。根

26、据需要,可建立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让理事会或董事会成为具有智力权威的集体决策机构。高校内部要从机构改革入手实行大部制,缩短管理层次,实现二级管理,赋予下级更多活力,提升员工的适应力。要调整职能部门职责,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强化咨询和服务功能,建立和健全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一二级为重点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校的职业化行政管理队伍5,优化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二)实行学术本位管理 高校去行政化,从内部关系来讲,就是重构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因此,高校作为教学学术研究机构,要彻底改变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的界

27、限,严格限制行政权力放大或对学术权力进行干预,实现以学者的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为特征的学术本位管理。崇尚学术权力与树立学术权威是高校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要求。高校去行政化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研的一线教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从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看,以教授为代表学术力量应该取代以行政为中心的权力系统6.因此,影全面实行“教授治学”,设立教授委员会,明确教授委员会的相关 工作职权、任免程序、议事程序和规则等,使之成为高校最高学术权威机构,以“教授委员会”的形式反映教授集体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

28、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具有决策权、监督权的教师委员会,参与学校改革的决策与监督,把改革的主导权从行政机构、行政官员转移到一线教师。 (三)建立科学多元的监控体系 高校内部的去行政化,还在于应该摒弃夜郎自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摒弃独断专行的霸气,从为社会、为人民负责的高度,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提升服务质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进效益。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真正落实工会、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健全其运行机制,增加透明度,增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积极吸收社会各界、行业、用人单位参与学校管理,推行“第三方”评价制度,使其在教学与科研

29、、咨询建议、辅助决策、教育评估、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不断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切实推行校务公开,把权力的行使充分置于“阳光”下,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四)创建服务型现代管理文化 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行政式的文化,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三方面着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浓郁的现代管理文化。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弘扬积极向上的校风,塑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要围绕教学和人才培养进行核心制度建设,依照制度规范管理学校;同时围绕核心制度,推进大学制度创新,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要树立高校环境文化

30、建设的新观念、新思维、新取向,加快高校环境文化建设,创造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要把服务学生作为学校的最高任务,用人性化的工作方式面对学生,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用人性化的工作方式面对教职工,最大限度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教职工个人成功中实现学校事业的成功,实现学校育人质量的提高。 高校只有才能去行政化才能真正做到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术发展方向。在高校形成崇尚知识和作为,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 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参

31、考文献 1杨晨光.人民代表热议我国高校将如何转变行政化倾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21-03-09 2解艳华.博士当“官”为哪般,去行政化大学的“独立宣言”.人民政协报,2021-02-103香颂.人大校长称中国博士群不在高校在官场.优讯-中国网http:/ 4王世达.泛行政化略论j.开放导报,2021,(2):58-59 5段溢波.高校去行政化:内涵、原因与途径分析j.科教文汇,2021,(2,下旬刊):190-1916马陆亭.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在完善治理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21,(24):16-19 第 16 页 共 16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