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修身征文演讲稿.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6250567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修身征文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书修身征文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修身征文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修身征文演讲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读书修身征文演讲稿读书修身征文演讲稿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读书即是肩负着一种使命,因为读书是总结前人阅历学习先进的学问,且读书人应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所以读书人读好了书,是要去履职行政,经营民生,为人民带来福祉的。而礼记高校篇中,则更加明确地传达了传统思想对学问分子的这种期望,即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用今日的话来说就是读书人的三个阶段首先要修行自己的品德道德,其次要使自己的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最终要登科致仕参加国政,做到天下太平实现志向。正因为出于对饱读诗书之人的这种期望,所以读书人的使命不行谓之不沉重,也正是因为给予读书人这一沉重的使命,以至于在旧社会广泛认为读书人假如不能踏入

2、仕途去实现理想,便是失败。因此才催生出诸如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样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然而在我看来,读书的根本目的其实在礼记高校篇中亦有证可考,如高校开篇即说: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扫洒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入门学问,十五岁入高校,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之学。因而读书人的第一要务是要明明德,即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情操、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科举制度初始于隋文帝,经验隋、唐两代 300 余年,没能形成真正带有功利性质的书生群体。然而自宋太祖赵匡胤出于政治须要,为防止部下效仿自己以武夺权的状况发生,实

3、行重文轻武,防止武将篡位的方式之后,中国的科举制度至此有了重大变更,读书的目的也就变得扑朔迷离,慢慢离题甚远了。宋真宗赵恒在劝学篇中写道: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字里行间无不在启示着广阔学子,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绝佳的一条出路。时至今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依旧成为当下某些学问分子的座右铭,带着这份谋求功名的心思去读书,往往会陷入对功名的投机心态当中,错过了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不免有些缺憾。明代闻名的集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的大儒王阳明,早在 500 多年前,就提出了读书是为

4、了做圣人,并提出了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独到见解。通过读书学习,达到提高道德修养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因为良知是虚无的东西,而行动是实际的,所以要通过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内心的良知指导行动,通过行动来实现内心的良知。因而我认为读书的根本目的应当是学会良知,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情操、有志向、有内涵的圣人,做到修身,方为读书人的第一要务。而人为什么要修身呢?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闻名的荀子为我们做出了这样的解答。荀子认为,人生性本恶,仅仅懂得满意基本的生理需求,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教化、学习学问,才能够增加才智、开拓视野、端正品德,使之相识到内心潜在的对善与美的追求,才能成为君子。而君子不

5、同于一般人的缘由,就在于他们擅长不断地学习进步。荀子的观点与相隔 2000 多年后的美国闻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马斯洛的须要理论层次探讨,相得益彰。当读书去掉了功名的浮华,愈读的深化,便愈接近读书的真谛。这种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才智的乐趣,相比于对功名的投机行为,更为接近人追求良知和美妙事物的本性。就像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闻名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提倡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等等。因此,首先通过读书获得学问,提高自身修为,才是读书的第一目的。齐家,顾名思义就是指使家庭团结,但我认为不能狭义视之,古人有聚族而居的习惯,因此广义

6、的来看,齐家也有使邻里和谐、造福一方的意思。先贤希望后人能够读书,达到自省自律、有所不为,成为那种不愿做坏事的人,在自己的家族中,发挥出这种才智与德行的作用,教化族人与邻里,调整冲突,处理纠纷,传播学问。在古时科举制度之前,我国还有一种特别普遍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察举制作为官方选拔制度起源于汉代,但究其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根据后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汉官仪说: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按章覆问;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可见古人特别重视学问分子在家庭、家族乃至地方教化民生的作用。相传虞舜品德高尚,对虐待自己的继母和兄长能够宽容以待,

7、使得在舜劳动的地方,人民流行起礼让的风气。同时,舜还带动人民精耕细作,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尧帝的赏识。再说唐代名医孙思邈,据传闻孙思邈 7 岁时能日诵千言,到 20 岁时能谈老庄学说,同时还对佛教经典非常精通,被乡邻称之为圣童。自 20 岁起,他就在家乡为邻里诊治病情,探讨药理,最终由于家乡民众口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分别曾请孙思邈做谏议大夫。他精研药理,穷毕生精力,著有千金方和千金翼方,被后世称之为药王。这些千古流传的事迹告知我们,读书的目的当然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实力,但读书的意义却在于奉献。即在自己的四周,家庭、邻里、挚友之间,利用所学的学问帮助他人,利用所学的道德教化他人,达到一种团结和谐的境界,是读书人不行推卸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