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232729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考点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 据。(识记)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二、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裴文中发现)1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体貌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P4图);学会使用火,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群体生活.地位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人类起源

2、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考点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识记)一、原始农业的开展(是定居的主要原因)1 .世界上最早栽培稻(长江)、粟黍(黄河)均发现于中国。2 .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开展。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原始居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半坡居民(黄河流域)因素2 .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作用失败,但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成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

3、奠定了基础。二、丝绸之路1 .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1)路线:长安(起点)一河西走廊一西域一中亚一西亚欧洲(或大秦 终点)(2)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 文化交流。2 .流通的物品:西域-汉朝: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 植物:核桃、葡萄、石榴、苜蓿 文化:乐 器和歌舞汉朝一西域:物品:丝绸、漆器 技术:开渠、凿井、冶铁3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东南沿海一中南半岛一马来半岛一马六甲海峡一孟加拉湾沿岸一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三、对西域的管理1 .西汉时期:前60年(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 .东汉时期:班超经

4、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班超儿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考点要求:知道造纸术的创造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识记)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识记)一、造纸术的创造L西汉:懂得造纸 (最早:西汉的麻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纸的特点:原料易找、价格廉价,易于推广。3 .造纸术创造的意义:便于典籍的流传,促进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世界文明的开展。二、医学成就:1 .张仲景:东汉末年,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医圣”。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 理论,提倡预

5、防疾病。2 .华 佗:东汉末年,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等,创造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三、历史巨著史记1 . 西汉 司马迁(太史公)2 .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3 .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四、道教和佛教1 .道教产生:东汉末年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 五斗米道。2 .佛教传入:西汉末年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考点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识记)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基本概况战役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官渡

6、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曹操失败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二、三国鼎立的形成国家时间人物都城魏国220年曹丕洛阳蜀国221年刘备成都吴国229年孙权建业标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考点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迂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识记)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北方:曹魏西晋五胡十六国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南方:蜀汉东晋南朝东吴宋齐梁 陈二、人口迁徙1,北人(汉人)南迁一一从北方黄河流域南迁到长江流域,八王之乱后,西晋末年,我国古代第一

7、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2.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从遥远地区内迁到黄河流域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 .开发时间:东晋、南朝时期。2 .江南经济开展的原因:北方汉人南迁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根本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客观条件)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其他:南北人民共同努力;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3 ,江南经济开展的表现: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改进犁耕,选种育种(育秧移栽)施肥稻麦兼作,五岭以南种双季稻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手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缥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 的开展。商业:南

8、朝的建康(今南京)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4 .意义: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考点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开展的意义。 (理解)一、北魏(鲜卑族)孝文帝改革1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北方民族交融已成为时代潮流。2 ,孝文帝改革措施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一一说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一一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一一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一一通汉婚)3 .孝文帝改革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

9、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开展奠定了基础。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考点要求: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识记、理解)一、齐民要术 北朝贾思勰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科学家祖冲之时期:南北朝成就:数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世界之最);历法:制创大明历;机械: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三、书法.原因:(1)汉代造纸术的创

10、造,为书法艺术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1 .曹魏时,锤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胡昭.书圣一一王羲之(东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书法特点:被称“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四、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我国安排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传统历法。编算规那么可上溯到前104年的太初历。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活动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P3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

11、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 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 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局部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旦 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局部,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 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 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 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P12问题思考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1.处于不同

12、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黄河流域,一个在 长江流域;2.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3. 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粟,一个是水稻;4.半坡居民会使用弓箭,河姆渡人会挖井;5. 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P12 课后练习(1)以下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划J。农作物的出现;J家畜饲养;J聚落;J磨制工具;口城市的出现。(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相是用于什么劳动?如果让你来使用骨相,应在上面添加什么?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帮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耙,要在骨耙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 手持骨相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相入土,然后

13、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第3课远古的传说P15 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从材料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P16 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创造,你认为这些创造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 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炎帝和黄帝的创造,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 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创造创造 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比方 传说黄帝开始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

14、。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 口井是 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还有距今约4000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以及 洛阳铿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具有了利用水源 的能力。又如炎帝创造硬石疗法。硬石疗法又名热熨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石头或砂土加热, 用植物茎叶、织物、毛皮包裹后,敷于身体疼痛处,可消除或减轻疼痛。经过反复实践和改进, 将燃烧的植物、药物进行局部适宜温热刺激,医治效果更臻完善,这就是针灸法的开端。热熨 时所用的石子,古代医家称之为“硬石”。硬石在湖南长沙下麻战国墓地曾被发现。硬石的 发现,证明了中医学在炎帝时期已开始有了萌芽。P1

15、7问题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P20材料研读 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P23 问题思考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P23课后活动.右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西周实行的分封制。1 .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

16、周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对抗。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P28 课后活动L仔细观察下面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酒器、炊具、礼器.你能识别出以下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A.人B.水C.猪第6课动乱的春秋时期P30 材料研读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 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P31问题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 走向统一的趋势。P31 课后活动1.按照西

17、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 郑庄公却享用九鼎, 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问题?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 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34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P35 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P36课后活动.查一查以下成语的典故,哪些出自春秋时期,哪些出自战国时期?出自春秋时

18、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2.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 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第8课百家争鸣P39 材料研读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 极的意义?“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保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表达了民本思想, 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 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

19、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41材料研读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表达了什么精神?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才算真正的 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P41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 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 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开展。总之,百家争鸣形成 了我国思想文化开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P42 课后活动.请

20、说出以下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指导意义: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老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 习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 .谈谈你对以下孟子言论的感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

21、,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答案不 是唯一的。要鼓励同学大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P44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 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开展。P48材料研读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开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文字 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

22、开展,有利于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开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 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开展。度量衡的统一, 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 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 的开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P49 课后活动1.试比拟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距今年代距今7000年距今6000年生活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陕西西安半坡村南北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P10图)半地穴式圆形房屋(P11图)自然

23、地理种植粮食水稻粟环境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差异手工制作黑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 水井。第3课远古的传说考点要求: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识记)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 为华夏族。3.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创造.炎帝的贡献(神农氏)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

24、菜;制作陶器,创造纺织,会煮盐,教人 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1 .黄帝的贡献(轩辕氏)一一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会炼铜,创造了 弓箭。三、神话与传说:含有夸张或虚拟成分,但也反映了某些史实,需要考古证实。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工程周朝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王皇帝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统治地方的方式分封制建立郡县制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展有 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的统一,便于国

25、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 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开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化的交流,并直 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开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开展。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第10课秦末农业大起义P51材料研读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残酷。P51问题思考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对抗。P53 材料研读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不采纳范

26、 增的意见P53 课后活动1 .你认为以下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哪些?试在右侧的口中画V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的关系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焚书坑儒V统一货币修建长城V强征赋税V严刑苛法J开拓交通V修骊山陵J.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 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水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 抗残暴的统治。第n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55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

27、,大片土地荒芫,荒乱、战乱导致人 口锐减,社会不稳定。P56 课后活动.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与农桑, 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 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 策。1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开展有怎样的 好处?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路低,农民能够 稳定地提

28、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开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 起来。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59 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开展会造成什么影 响?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开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 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开展,产生不良 后果。P61 问题思考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幅员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 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即位以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 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

29、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 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 心的汉王朝幅员得以拓展。P61课后活动.材料分析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 汉王朝。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是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 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1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

30、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 要是什么内容?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到达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 矛盾。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 朝的维护者。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指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 建正统思想的核心。第13课东汉的兴衰P65 材料研读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不正者, 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P66 课后活动2.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外戚和宦官争

31、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已被逼向死亡的边缘。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P68问题思考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 启示?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 取,报效祖国。P69 材料研读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 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P71 课后活动.想一想,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32、,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 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1 .以下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它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你知道 它们现在的名字吗?胡豆,今名蚕豆。胡麻,今名艺麻胡桃,今名核桃。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吗?“胡”在中国古代泛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这些食物以“胡”字命名,正说明 它们最初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的。以“胡”字命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还有胡 椒、胡萝卜等。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P73 材料研读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105-

33、105年,东汉汉和帝刘肇,第二个年号元兴,用了 9 个月;264-265年,三国东吴末帝孙皓,年号元兴;404-406年,东晋,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元 兴。显然,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105年。P75 问题思考司马迁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P78 课后活动2.想一想,纸的创造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第一,造纸术的创造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文 字创造后,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来记载,显然过去的甲骨、金石、简帛都有很大的缺陷。纸的出 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

34、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 过了其他的文明。晋代盛行的读书、抄书和藏书之风都得益于纸的普及和推广。抄经热、藏 书热和因传抄左思三都赋而出现的洛阳纸贵,都是纸普及后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景观。纸 的创造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人 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开展。第二,有利于解决了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P82 问题思考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

35、“孔明草船借“周 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来着 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三国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一些文学 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 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我们理解某些史实。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 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例如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 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但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却被描写成为反面 人物的代表。P84 课后活动.结合蒿里行,思考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

36、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结合步山夏 门行,分析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作者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做、人口减少和百处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 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步出夏门行诗中“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一愿 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 面。1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占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 因素是什么?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P86 材料研读这那么材料说

37、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这那么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P86问题思考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八王之乱的发生与西晋实行于分封制是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方,从 制度层面上讲,西晋大封同姓诸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是同时又埋下了诸 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另一方面,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晋武时期陆续派遣诸 侯王据守州郡重镇,即“移主封于就镇”,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得到了大大 的提升,势力也日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认识到 西晋

38、糟糕的社会状况和迟钝昏庸的晋惠帝,也是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P88 课后活动1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于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 成什么危害?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 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 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 国君的平安,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 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开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2 .据西晋的一些

39、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 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自己于汉族 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P92 材料研读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南方社会经济开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其次,当时江南地 区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开展经济。最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开展提供有力保障。P92 课后活动比

40、照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兴旺。宋书中描述南开发 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兴旺。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96问题思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 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 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P96课后活动.右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41、对汉族的开展有什么影响。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1 .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P97材料研读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教导人民要掌握天时和土壤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他很注意天时、 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提到顺(应)天时(时令),量(估量)地利(土地情况),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凭主观)反道(违支客观规律),劳而无获。意思是,种作物要充分利用“上时! ”(最好的 时机),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才能获得好收成。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不失

42、农时于”和“因地制宜”的道理。他认为只有掌握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可自 由发挥)P102课后活动1 .想一想,北方的农林品种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了什么?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317年,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贫瘠的江南地区 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出现在了南方。这反 映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2 .中国在1986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银币。请你试着为这枚纪念币中的人物写一个简要的介 绍。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过重要贡献。他学识渊博, 主要著作是缀术,制定出

43、当时于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 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考点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 封制及其作用。(识记)一、夏朝(家天下)L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 .世袭制: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二、分封制(西周的政治制度)L目的: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 .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

44、立诸侯国。诸侯需向周王进贡,并服从周王调兵。4 .影响:积极: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导致权力分散,酿成诸侯争霸。5 .贵族等级: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 士三、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亡国者灭亡时间重要事件夏朝前2070年阳城禹桀前1600年世袭制“家天下”商朝前1600年亳(殷)汤纣前1046年商汤灭夏盘庚迁殷西周前1046年镐京(西安)周武王周幽王前771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年一前476年 争霸为主;战国:前475年一前221年 兼并为主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考点要求:了

45、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识记) 一、青铜工艺(P26图)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做工精美三星堆青铜面具3制作方法:铜、锡、铅的合金,泥范铸造法二、甲骨文.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 .首次发现:1899年,王懿荣.发现意义: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5 .甲骨文之后是金文(钟鼎文、铭文):刻在青铜器上。第6课动乱的春秋时期 (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考点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

46、会变化。(识记)一、经济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二、春秋时代的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以“尊王攘夷”的名义,霸主:齐桓公(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后期吴国、越国。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考点要求: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理解)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理解)一、战国七雄L形成: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方位:东南西北到中间)2 .兼并战争: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增兵减灶)、长平之战(纸上谈兵)。.二、商鞅变法1 .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不 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 .时间、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4 .内容:(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性质的改革)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县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采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