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 导纲要(试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 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吉林 大学实际,现就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工作制定如下方案。一、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将劳动观贯彻劳动教育始 终,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培育形成“爱 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 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老实劳 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的工匠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为
2、主要目标,将劳 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 式方法,构建以生产劳动及服务性劳动教育为主,理论与实 践、校园内外相结合的多维一体,表达时代特征、具有吉大 特色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劳动教育体系。二、主要任务(一)优化劳动教育主要内容结合本科、研究生等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特征及培 养目标,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围绕创新创业,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特色,主要开展面 向社会及学校的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与服务、勤 工助学等,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锻炼通用劳动技能、积累职 业劳动经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创造性 地解决实际问
3、题。组织课外劳动教育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劳动教育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重 点让学生走出教室,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社会中进行劳动锻 炼。积极组织课外劳动教育实践工程和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鼓励学生在保证自身平安的前提下,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劳 动,在劳动体验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在劳动教育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使学生 在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 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就业创业 观,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重点培养学生的 老实劳动意识,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在 劳动教育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
4、,使学生具有面对 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二)健全课内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相关课程中设置 32学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在课外创新实践8学分中增加劳动 实践环节要求。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学分,在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增加10学时的劳动法和劳动精神教 育等内容;在*基本原理概论中增加8学时的马克思主 义劳动观教育等内容。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安 排14学时的劳动能力教育内容。开设其它劳动教育通识教 育公共选修课,普及与学生职业开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 学知识。设立劳动实践教育环节,在课外创新实践8学分中 设置2学分的劳动教
5、育实践环节,每学年通过“劳动周”的 形式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1 .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和技术实践教育。提升培养方案中实践学 分所占比例,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低于15%,理工农 医类专业不低于25%。发挥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优势,在 专业实践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能和技术实践 教育,让本专业学生通过此类课程学习专业劳动知识、体验 专业劳动实践、积累专业劳动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劳 动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教 育、创新创业教育中纳入劳动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 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紧密协同,在产
6、教 协同培养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劳动锻炼要求,专业类课程与 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劳 动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通过创新创业工程实践、行业 产业交流、联合毕设等环节加强劳动教育,重视新知识、新 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 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 的物化劳动成果。(三)健全课外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明确学生日常劳动事项和具体 要求,帮助学生巩固良好日常劳动习惯。建立劳动清单制度, 将寝室卫生、扫雪等纳入劳动清单,相应计入劳动周的实践 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
7、重要考核内容。结合校内各 部门工作需要及学生能力水平,面向不同层次、专业学生开 设勤工助学岗位,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可以进行基础性岗前培 训,为学生提供体验校园实践生产劳动的平台,提高学生劳 动自立自强能力。1 .创设学生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岗位在食堂、学生办事大厅等服务性场所,开设学生志愿服 务等劳动实践岗位,在确保平安的前提下,让学生积极参与 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班级环境美化等劳动 实践及管理活动,让学生体会生产性、服务性劳动的辛苦和不易,懂得尊重他人、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艰苦奋 斗的劳动精神。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在劳动节、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等重
8、 要节点,开展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如“劳 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 通过校园讲座、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典范人物,尤其是身 边普通劳动者的人物事迹,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体悟 劳动的重要意义,体会劳动的价值,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精 神。3 .发挥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作用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农业实验基地等生产及农耕劳动平 台,挖掘校内教学科研实践实验基地的潜力,将农业认知和 劳动实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赋予专业实践育人平台一定的 专业实践劳动教育和通识性劳动教育职能,设计合理可操作 的课程、工程内容;加大农业实验基地等校内劳动教育实践 基地的平台建设力度,提高
9、劳动教育的承载能力和劳动教育 开展质量;调动学院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性,不断丰富劳动教 育开展内容和活力。4 .支持学生自主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校内学生群体需求出发,依托社团、学生兴 趣小组等,支持学生自主开展面向校园内的公益性劳动、服 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及个人特长, 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服务,在自主劳动教育中提升实 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公共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获得感、 成就感和荣誉感。(四)推进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坚持需求导向和服务导向,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 合,与相关专业行业骨干企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 建立合作,建设校外
10、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社会实际工作岗 位上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参与社会劳 动锻炼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劳动经验,提升专业劳动能力, 实现开展学生劳动教育与满足相关单位用人需求双赢。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生产劳动锻炼在确保学生人身平安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 活、学科专业,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劳动锻炼,如专业实习实 训、专业服务及创新创业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体 会劳动的深层价值,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2 .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 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面向社 会的服务性劳动教育,强化学生公
11、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 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加强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 况调查,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 惯和品质等的监测。充分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应改 进等功能。三、保障机制(一)健全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由主管教学副 校长和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负责组织领导劳动教育, 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 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校团委、学生就业创业 指导与服务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开展中心等 单位和部门协同负责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 评价等工作。马克
12、思主义学院与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 心联合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二)完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依据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内容,将定量与定性、过程 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 术手段,监测劳动教育过程,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应改 进功能。将学生寝室卫生、扫雪等纳入课外创新实践培养计 划和学生学年综合素质测评体系。1 .明确劳动教育评价标准明确每学年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学习要求,规范学生 劳动教育实践学分标准,以定量评价为基础确保劳动教育切 实开展,保证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劳动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 炼。根据劳动教育目标,设定具体评价标准,关注学生
13、在劳 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 下,客观记录学生劳动教育理论及实践过程,开展过程性评 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报告、劳动教育总结报告为主,根据 用人单位反应、社会实践表现评价等他人评价为辅,以学生 的物化成果为参考,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进行总结 性评价。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开展情况的重 要内容,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在奖学金评 选、推荐免试研究生、学生入党等重要事项中,参考劳动素 养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三)加强劳动平安风险防范与管理将劳动平安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 劳动平安意识,建立健全平安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平安保 障
14、体系。科学评估风险,排除平安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 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安 全、健康因素,经充分评估再进行使用;强化劳动过程每个 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 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四)组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组建数量充足、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 伍,对承当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育 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具有 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 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实践 创新的潜能和动力。(五)拓展劳动教育社会资源多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劳动教育。联合社会力 量,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 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六)加大劳动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及激励机制。设立劳动教育专项经 费,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充分调动资源,吸 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