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乘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乘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 二年级数学 备课组第八单元、乘 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和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会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2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要求 L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的意识。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时:1
2、0课时 第一课时 不进位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7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一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敷的(不进位),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学重难点:不进位乘法教具准备:例题插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 1口算: 2X 3 7X4 6X5 5X 9 2口答: 20是( )个十 60是( )个十 8个十是( ) 16个十是( ) 3揭示课题。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开始继续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乘法) 二、教学几十乘几的口算乘法 1教学例题。 (
3、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大象在干什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有几头大象? (2)提问: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请学生们相应地列出算式。 (3)组织小组讨论各自的算法,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中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 (2)指名说说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出示第一题的四组题,请学生们3观察。 提问:以下几题,你打算竖着做,还是横着做? (2)学生们练习: 提问: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竖着算? (2)小结: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1几个十,这样利用表内乘法口诀就能口
4、算出得数。 4练习。 40X 2 60X3 70X 4 50X3 三、教学不进位笔算乘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们摘的情况怎样?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学生自己列式算一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 (2)请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算式及算法。 着重评讲:在计算14X 2时,先把10和4分别和2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20和8合起来就得到了28。 (3)说明:按这样先分开乘再相加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乘法的竖式计算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笔算142。 (4)出示14X 2,说明用笔算要先写出横式,再列竖式。 说明:竖式要先写乘号前面的数,再写乘号和另一个乘数
5、。 提问: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 提问:刚才口算142是分几步算的? 说明:笔算乘法142时也要分两次来算,但要从个位算起。 提问:个位上几乘几得几(说明:8要与个位对齐,并板书。) 提问:再算几乘几?为什么这时是与“l0”相乘;而不是“1”?得多少?(强调: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与2相乘得到2个十,是20。说明:20的“2”对齐十位写,“0”对齐个位写,板书为20。) 提问:最后算什么?(将两次积相加,得28,并板书。) (5)请学生们口述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么算。 说明:为了便于计算,笔算的竖式一般写成 1 4 X 2 (说明书写位置,并板书。) 2 8
6、请学生们看着竖式说一说笔算过程。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3X21。请学生读题。 说明:3X21写竖式时写成竖式的形式,计算比较方便。 (2)学生们计算,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指导学生们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笔算乘法要从哪一位乘起? (2)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3)检查时,口述笔算过程。 提问: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写? 说明:笔算乘法,要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第一行4题。 (1)学生们分组笔算,指名板演。 (2)请学生们分别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在笔算这些乘法
7、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理解图意,解答第(1)、(2)个问题。 (2)完成第(3)问,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估计够不够。 (3)完成第(4)问。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第二横行第4、5题。 第二课时 乘加、乘减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7980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用具:例题情境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头提问题练习。(1)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20千克, ?(2)盘子里有5块蛋糕,吃了2块, ?先让学生口头提
8、出问题,再列式解答。2引入新课。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新授 1教学例题。(1)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老师分别板书。)(3)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请学生们各人自己列式解答。把自己的算法在组内进行交流。组织全班进行归纳。 提问:要求“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谁知道了,谁不知道?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指名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解题思路。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请学生们由问题出发去想一想,并独立完成。 (2
9、)将自己的想法和算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小结。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学生们理解题意,并完整地说一说题目。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2张成人票要用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步骤同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这是第二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
10、)分小组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组织交流、讨论、并对问题予以解答。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有关乘加、乘减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可以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想想做做”第5题。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练习七第l一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以及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有关乘法的口算、笔算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看谁
11、练得又快又好。(出示课题o) 二、计算练习 (1)20X3 40X 2 60 X 4 7X30 (2)21X 3 42 X 2 33X 3 14X2 请学生们口算第(1)组题,指名说一说每题的口算过程。 小结: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看作几个十乘几。 请学生们口算第(2)组题,指名说一说每题的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l题。 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用竖式计算。 23X 3 4X12 (1)请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4,完成练习七第2题。 集体订正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小结
12、:笔算乘法时,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算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 三、解决实际司题 1完成练习七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说一说解题过程。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跳绳的有多少人呢? 小结: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认真分析了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先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解答。 2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提问:“孵出小企鹅的天数比你的3倍多1天”是什么意思? (2)学生们说说解题思路。 (3)独立解答,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完整地读题,并且独立完成。 (2
13、)说一说解题思路。 (3)将第三个条件改为“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多2 盆”请学生解答。 (4)将第三个条件改为“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的2倍多2盆”请学生解答。 4请学生说一说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些什么内容?它们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四课时 进位乘(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井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7捆小棒、12根小
14、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X 3 30X 2 14X2 21X3 32X 2 23X3 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 2笔算下面各题(与口算同时进行。) 21X3 32X 2 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揭示课题。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 (2)提问: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板书;36 X 2) 提问:现在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枝?你把36看作一个整十数来估计,想一想:它们的积确定在哪两个数之间? 说明:
15、因为36在40和30之间,30X 2得60,40X2得80,所以36X2的积在60和60之间。 2教学算理。 (J)请学生们探索如何计算36X2,方法不服 (2)指名说一说各自所用的方法。 (3)重点讲评摆小棒: 提问:36 X 2表示有几个367如何用小棒来表示?(师生共摆。) 每行有多少根,有几行,表示多少? 边演示,边说明:算“乘2,就是算2个36是多少根据笔算要求,算36乘2,用小棒先算几个几根,再算几个几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 演示说明,先算2个6根是12根,12根时有1个十,捆成一捆,2根单根不动,这一捆是1个十,放在2个30根的下面;再算2个3捆是 6捆;就是6个十,6个十加上
16、刚放的1个十是7个十,这样一共是72根,所以得72。 请学生边摆小棒,边说一说摆的过程。 提问;原来共是6,捆,怎么最后成了7捆?(因为2个6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单根正好可以捆成一捆。) 3教学笔算过程。 (1)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看小樟,谁来说一说36乘2该先从哪一位算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共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是7? (2)说明:竖式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2乘个位上的6得12,满十向十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l,再用2乘十位上的3得6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得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结果是72。 (3)看着竖式,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看一
17、看结果,比一比估计的结果,合理吗?你还可以怎样进行估计呢? 4比一比: 提问:36X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32X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今天学习的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 提问: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要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完成前2题,指名板演。 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 (2)完成后2题,指名板演。 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十位上相乘满了十。)你是怎么处理的? (3)指出;笔算乘法时,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了二十、三十
18、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小结: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儿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找出错误并改正,再说一说每题错误的理由- 提问: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们估算。 5、作业。 课本第83页,“想想做做”第4、5题。 第五课时 进位乘(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具准备 例题情境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9、 1口算下面各题。 2 X 3+4 7 X 8+5 4 X 9+7 8 X 6+3 2笔算:28X3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揭示课题。 在此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说已有的信息。 (2)提问:要求“4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板书:36 X 4) (3)提问:你能不能估计一下36 X 4的结果? 请学生说一说估计的结果和估计的方法,方法多样,只要合理都可以。 2(1)请学生们试着算一算364得多少。
20、 (2)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笔算过程。 (3)提问:为什么要向十位进2?为什么4乘十位上的4之后,还要再向前一位进1 ?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4)针对试算中存在的错误,请大家一起找出原因,并改正。 (5)请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再验算一遍。 3比一比:这题与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指出:这种题就是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每一位都要进位,也叫连续进位,(板书:连续进位。),要正确笔算这样的题,仍然按上节课学到的方法算,但一定要记住积的哪一位满了几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的第一行。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
21、演。 (2)集体订正逐题口算计算过程。 (3)小结:笔算连续进位乘法时,要注意把每一步都算对,弄清应向前一位进几,然后在横线上写几;在算下一位时,相乘以后一定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数,算出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找出错误,并修改、订正。 (2)说一说每一题的错误原因。 指出:有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进位以后,下一位相乘时,一定不能忘记进上来的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一辆汽车有4个车轮。) (2)请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说一说解题思路
22、。 提问:在解题时,你用到了哪些条件?“7周”这一个条件为什么没有用到?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4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二横行。 第六课时 进位乘(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想想做做”第5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热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需要连续进位的计算,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关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知识,看谁算得 (快又好(出示课题。) 二、口算练习 1表内乘法练习。 5X5 7X 3= 6X 8 3X 7 6X5= 2X
23、4 3X3 8X 5= 9X4 2、乘加练习。 7X 9+5 8X 6+4 5X7+6 2X8+6 4X 7+3 8X8+7 5X5+4 6X6+5 3X 9+4 三、笔算练习 1说一说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不管哪一位,只要相乘的积满几十,就不能忘记进位。 2笔算:36X 5 7X85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分别口述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为什么得数的最高位都是百位? 3请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估算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接近几十。 36 42 73 69 58 89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学生看图,指名说一说图中的三个条件。
24、(2)估计一下,谁的计算结果合理。 组织学生分组,对两个计算结果进行评判,再进行全班交流,说说估计的理由。 (3)请学生算一算64X 3的结果到底得多少,与刚才的估计相比较。 (4)指出: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刚刚估算的方法来检验自己计算的是否正确。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说明要求,请学生判断后,自己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进行笔算,与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 4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说明要求,介绍方法:这类题在估计时,先把几十几看作与它接近的几十,再估算。例如,31X 6,31接近30,比30多一些,30 X 6得180,所以31X 6的积比180多一些;39X 6,39接
25、近40,比40少一些,40X6=240,所以39 X 6的积比240少一些。 (2)学生照样子进行估算,并说说每一题估算的方法。 (3)分别算一算,再与估算的结果相对照,看是否相当。 (4)提问:掌握了这种估算的方法,有什么用处吗?(可以对笔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5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练习八第1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笔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0X 3 42X2 650-
26、50 60+300 400X2 720-500 60X4 70X 5 31X2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1)请学生们练习第一横行、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52X 6的积为什么最高位是百位,而不是十位? (3)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们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提醒:在计算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进位以后,下一位相乘时一定不能忘记加上进上来的几。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1)请学生看表格。 提问:题中记录了哪几种书的售出情况? 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每种书的书名、单价、售出数量。 (2)请学生算一算每种书的总售价。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总售价的
27、?为什么要用乘法? 4完成练习八第3题。 (1)请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集中评讲,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再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指出:虽然每组中的两题很像,但在计算的过程中仍然要认真看清是几乘几,这也是我们在计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5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总结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三、估算练习 1说说下面各题的积大约是几百多。 33X4 47X5 81X7 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估计的方法。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1)学生们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指名说一说每题估计的理由。 3完成练习八第8题。 (1)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提问
28、:根据第一个书架的情况,你能不能估计出一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讲评时要注意突出是用“乘法”进行估算。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86页,练习八第1题第二横行。 第一课时 复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8页,复习第14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能熟练地、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这几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X4
29、 3X6 5X7 20X4 30X 6 5X70 (1)学生口算,说说每组下面一题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整十数与一位数相乘怎样算比较快? 2口算下面各题。 21 X 3 23X3 41 X 2 14X2 (1)学生口算,说一说每题的口算过程。 (2)说一说口算几十几乘几时怎样才能算得快? 3、小结: 口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你觉得怎样算比较快,就怎样口算。 4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班级学生完成的速度和准确率,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笔算练习 L完成复习第2题。 (1)请学生估一估每题的积大约是几位数。 (2)请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讲评,指名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0、 提问:这里的几题都是从哪一位算起的?在笔算中要注意些什么? 2改错: 4 5 6 4 3 7 X 5 X 3 X 4 8 5 1 8 l 2 1 2 8 (1)请学生找一找错,说一说每题的错误原因。 (2)请学生进行改正。 (3)提问:通过刚才这组题,你能说一说笔算乘法时必须要注意些什么?(哪一位相乘的积就要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乘得的积满了几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每次进位的敷不能忘记在下一位的计算中忘记加上。) 四、估算练习 1完成复习第3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 (2)分别说一说每题估算的方法。 提问:估计了每题积的范围,有什么作用呢? (3)请学生笔算第一组的两题,看笔算的结果与估计
31、的结果是否相当。 指出;笔算之后,我们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复习第4题。 (1)教学树叶图。 出示整个树叶图,问:这里的树叶多不多?你能一下就有依据地估计出它的数量吗? (2)出示树叶图中的虚线。 提问:现在这里的树叶被分成了几份?(5份) 组织学生讨论:该怎么估算。 (3)指导;先估计或数出一块方框中的树叶片数,再用乘法估计出大方框中树叶一共有多少片。 (4)指出:像这样的图,我们可以把它分割成大小几乎相等的几块,数出或估计出其中的一块,这样几块方框一共有多少就可以估计出来了。 5、完成第(2)题。 (1)学生们分组完成第(2)题。 (2)组织讨论、交流、估计巧克力
32、的粒数的方法。 第二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复习第5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乘法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0X2 6X50 43 X 2 13X 3 12X4 70X 2 20X5 60X4 33X3 9X50 2X41 30X 7 学生口算,如遇计算错误,请学生说一说这题的计算过程。 2笔算下面各题。 43 X 5 67X4 (1)请学生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请分别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3)小结提问怎样计
33、算乘法? (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计算时不能忘记加上从后一位进上来的数。)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5题。 (1)提问:你知道今年是几几年吗?今年有多少天呢? 如果告诉你今年有52个星期零1天,你能算出今年一共有多少天吗?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指出:利用我们剐刚学习的乘法知识,就可以轻松地求出某一年的天数,其实它还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呢! 2完成复习第6题。 (1)引导学生看懂表格,弄清五月、六月降水量分别与几月份的有关。 (z)学生们计算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3)提问:你是怎样求出五月份的降水量的?在求六月
34、份的降水量时,为什么乘3之后还要再加上20呢? (4)小结:解答这样一问题时,一定要看清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3完成复习第7题。 (2)请学生看图后,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思路。 4完成复习第8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第(1)、(2)个问题。 (2)指名说一说两题的解题思路。 (3)分组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5完成复习第9题。 (1)请学生们分组完成(1)、(2)两组题,指名板演。 (2)比较两组中的两题有什么规律(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小结:当一个数乘9时,得到的积等于这个数与
35、lo相乘之后再减去这个数,所得到的差。 (3)请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实践活动 游览美丽的海滨 教学内容 课本第9091页。 教学目的 以海星小学二年级学生游览海滨为主线,让学生在每个场景中提出一个问题,并予以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海滨情景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插放歌曲郊游。 提问:你听到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 你和哪些人去过哪些地方? 2提问:如果今年暑假我们将举办一次夏令营你愿不愿意参加? 你们参加过那么多次游玩活动,你认为要在组织活动前应先掌握一些什么情况?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海星小学的二年
36、级小朋友一起去美丽的海滨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1(1)出示人数统计表,请学生们说一说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2)学生解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2(1)将学生们带到小卖部。 提问,小卖部有些什么商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商品,想买多少?需要多少钱? (2)提问:这些是哪一个班的小朋友?他们想买什么?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说出算式及解题思路。 3(1)快看I在那个小岛上有一个灯塔。 (2)提问;你能说出这个灯塔在海滨招待所的哪一面吗? 提问:在招待所的东南、西南和西北面各有什么? (3)你能根据海滨上的一个场所提出类似这样的方位问题吗?(小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4(1)三班的同学们被带到了出租屋前,谁能告诉我们,出租屋里有哪些东西出租? (2)提问:他们全班,每s个人租一只气垫船要用多少钱?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求出什么? (3)学生们解答。 (4)提问:如果是你,你最想租什么?你能像刚才那样也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算一算吗? 5、(1)二班的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到珊瑚岛上去玩了。 (2)提问:二班有多少人?3只船够坐吗? 学生们讨论。 说明:我们可以先看一看3只船可以坐多少人,再与二班的42人进行比较。 学生练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