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典型案例展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典型案例展示.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校本教研典型案例展示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与红楼梦基本阅读对策研究 西安市83中王晶 20212021年西安市83中王晶等老师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校本教研尝试,“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与红楼梦基本阅读对策研究”。 目录“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与红楼梦基本阅读对策研究 (一)陈述问题 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必要性是不容质疑的2.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3.多数学生不能卒读经典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寻求合作并制定方案 1.了解当前本课题研究状况以及要解决的问题2.学习了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 3.明确了研究方向,设计了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采取行动 1、制定研修计划2.调查研究阶段 3.研究林黛玉进贾府教
2、法4.解决问题和延伸 (四)成果呈现与分析 (1)调查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实际状况,研究学生读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2)形成了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为教学目的的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具体分为课前准备、课上引领、课中研读、课下激励四个阶段。 (五)评价效果 (六)总结启示 (一)陈述问题 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必要性是不容质疑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声讯时代的到来,“读图时代”、“快餐文化”对传统文本阅读尤其是经典作品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经典作品是人类历史长河千淘万滤后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蕴藏着至高无上的大智慧,是民族文化的奠基之石,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成长的积淀
3、。阅读经典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精神享受:放飞人的想像力,激发人的创造力,触动人的灵魂。 鼓励经典阅读已越来越成为世界性话题,不少国家近年来都相继把阅读经典当作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雨果诞辰两百周年纪念时,法国在全社会尤其在青少年中就掀起一股“重读雨果经典作品”的热潮。近些年来,美国教育机构也一直致力向中学生推荐世界各国及本民族的优秀经典书目,并明文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必须参加相关内容考试”。同样,为让青少年吸入足够的经典“正餐”营养,我国教育部在颁布的新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小学课外必读30种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是高中生必读书目之一。 2.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4、阅读和了解红楼梦对中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积淀文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在新课程必修教材中,十周的教学时段里安排有两本名著导读的内容,红楼梦是必修三要求的必读名著。必修三的第一课就是林黛玉进贾府。课改区高考题已明确涉及名著阅读内容。 无论从素质教育角度还是应试角度考虑,引导学生阅读红 2楼梦都是非常必要的。 3.多数学生不能卒读经典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无论从素质教育角度还是应试角度考虑,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都是非常必要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读图时代”、“快餐文化”对传统阅读尤其是古典名著阅读产生了巨大冲击。大部分高中学生读不了、不爱读、读不懂红楼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遇到了
5、这样的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以下简称林)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的第一课。长期以来这一课的教学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大难题。 因为林为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在寒假期间我们一对此课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布臵寒假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教师在假设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备课,开学第一节课开林,在教学中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教学设计是架空的,大部分学生根本没完成寒假作业。 首先从教师层面看,林是寒假之后的第一课,教师上课面临的难题是大多数同学没读过红楼梦,没预习课文,而此课篇幅长,内容多,教参建议教学用时为三课时,这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使在加三个课时教学依然难以展开
6、讲透,细节把握不到,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其次,从学生层面讲,绝大多数学生对红楼梦没兴趣,读不懂,读不下去。而开学第一天,学生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预习课文都很难,更别说参与教学了。 学生为什么不爱读此书。如何让学生耐下心来把红楼梦拿起来,读下去。怎样进行林的教学才最贴近学生实际。最有实际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寻求合作并制定方案 随着我校教学研究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教学研究之风日益浓厚,我们以校长深入我年级一线任教并引领教研为契机,认真领会校本教研课题小处切入,问题来自教学,研究基于教学,成 3果用于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校本教研的途径和目的,树立了探索研究的信心。
7、 1.了解当前本课题研究状况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关于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很多,对红楼梦内容及阅读方法的研究更是一个传统的课题,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而从教材教法入手,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课题,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 2.学习了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建构的多元创造,注重学习的互动方式。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
8、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发挥其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探索和协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建构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素养的目的。 3.明确了研究方向,设计了研究的基本思路 经过反复研讨,我们决定把研究的着重点放在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上。 本课题通过对学生红楼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困难;针对性地研究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目的、教材剪裁和添加、教学思路及教学活动设计等。试图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带动红楼梦阅读。也就是尽可能使此课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诱饵,逗引学生去阅读原著、爱上原著。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了解红楼梦,对红楼梦达到基本的阅读,进而上
9、升到鉴赏的程度。 (三)采取行动 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大多没有完成阅读作业,这一现象引起我们的关注,我组开始研讨学生为什么爱不读此书, 4如何让他们读的问题。在教研活动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于校长亲临我组研讨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受到启发,眉目清晰,确立了通过林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达到基本上能阅读的研究课题。为此,小组多次研讨,制定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计划,研究方法及明确具体人员分工。(附2:研究计划及分工) 2.调查研究阶段 小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附3。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阅读心态、阅读进度、阅读困难、阅读收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学生的阅读现状及阅读的主要困难,针对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10、。(附 4、调查报告)研究如何通过林一课的教学,最大限度的针对学生阅读现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带动学生,吸引学生完成红楼梦基本阅读。 3.研究林黛玉进贾府教法 首先依据调查问卷的分析统计结果,集体研讨教学目的,课型设计,教材教法。然后每人拿出一个课堂教学设计,在组内交流研讨。最后汇集各人思维亮点,教法亮点,打造精品教学方案,突出教材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逗引学生阅读的目的。(附5:原林教学设计1;附6:林教学设计修改讨论稿及相关音像资料) 4.解决问题和延伸 再次明确的基本阅读要求,对教学后的阅读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使多数学生达到基本阅读要求。 成立阅读鉴赏小组,鼓励深入研究,展示
11、阅读成果。 (四)成果呈现与分析 (1)调查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实际状况,研究学生读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2)形成了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为教学目的的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方案。 调查的主要问题: 1、学生真实的阅读心态。 2、学生阅读进度如何。 3、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 4、阅读红楼梦后 5有何收益。 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的方法对高一年级学生532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32份。收回问卷530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有效率达100%。 调查分析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了高一年级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整体状况,了解到学生对阅读在主观上并不排
12、斥,但在实际阅读中也确实存在障碍,主要是: 1、难度大。红楼梦半文言半白话的表达,大量诗词、典故、术语成为阅读的首要障碍,大多数学生感到阅读很艰难,读不下去。 2、篇幅长。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读完,这对习惯以快餐式阅读的当代中学生和整天奋战在数理化题海中的高中生来说的确是件难事。首先就难以有时间的保证,因此,即使有些学生一开始很有兴趣,可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 3、红楼梦人物关系复杂,一时半会难以理顺,很多同学读不了几回就有繁冗混乱之感,缺乏耐心再读下去。 4、红楼梦内涵丰富,主题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学生对历史没有充分的了解,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这也成为学生阅读的一个困难. 5、多年
13、来,社会普遍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够,有些家长一看学生读小说就反对,认为是看闲书,学生本身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家长反对,学生就顺理成章放弃阅读。 (1)调查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实际状况,研究学生读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2)形成了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为教学目的的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方案。 如何使学生耐下心把红楼梦拿起来,读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而课堂就是完成这一使命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以为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林 6的教学方案,使之成为解决这一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林一课到底应该怎么教。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
14、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课程应该是生成、整合、实践的课程。所以教什么。怎么教。也应该是随着学生实际情况而动态变化。既然我们面对的学生实际体验就是“没兴趣”“读不懂”,我们就有必要想办法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改变这一现状。 为此,我针对林的课堂教学思考了三个问题: 1、如何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既符合教材要求,又不脱离学生阅读实际。 2、教师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最合适。 3、怎样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最大限度地阅读原著。 通过研究,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构想,即林一课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15、教学过程具体分为课前、课上、课中、课下四个阶段。课前准备: 1、放寒假前,布臵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或看相关视频。明确要求必读红楼梦前五回。 2、利用或其他网络环境,创建班级群,在群里建立红楼梦阅读资料库及班级论坛,开展交流互动。 3、设计阅读情况调查表为第一课时教学做准备。课上引领:第一课时 1、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寒假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点评分析,对完成情况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 2、开展“红楼梦知多少”课堂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3、学习必修三名著导读内容,初步感知作品。 4、布臵预习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朗读思考。(此环节是进入课文教学的必要准备和过渡)第二课时 7感知
16、课文内容,激发兴趣。 1、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些段落,引导学生形成讨论问题。 2、将问题归纳梳理,列于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集中于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上,鼓励学生充分讨论,激发学生找到自己的兴奋点。 3、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分组,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研究。注:学生阅读生成及我设计的研读问题: 1、贾府的建筑及陈设。(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及全书中关于建筑的描写,并总结其特点) 2、贾府的礼仪。(引导学生研读全书中贾府礼仪及当时社会的礼仪风尚) 3、贾府人物的服饰及造型。(服装质地、款式、发型、佩饰) 4、贾府里的人物关系图谱。(结合课后图标研究) 5、林黛玉进贾府
17、行踪。(到哪里。见了谁。如何称呼。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 6、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宝玉眼中的林妹妹是什么形象。 8、王熙凤的处世方式。(从这一课延展到全书) 9、研读红楼梦主要人物判词,从本课推测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 课中研读: 1、结成学习小组后,老师明示要求,帮助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小组分工,限定时间,开始文本研读。 2、要求学生们围绕本小组选择的问题查阅原著(允许读简缩本、白话本、或看电视剧、连环画);借助网络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教师及时观帖、评帖,掌握学习动态。 3、形成小组汇报材料。安排一次作文,要求学生将研读成果写成小论文,制作演示文稿或网页为成果展
18、示交流作准备。 (此环节改变了灌输式教法,由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充分 8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在课下完成,时间大约23周。) 第三课时 展示读书成果,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研读情况的基础上,回归课文教学,依据重难点,精选几个小组来展示同学们的研究成果,着重选择与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人物、情节、环境)相关的三个方面话题进行详细研究,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两周的问题研究,学生对原著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对课文比较熟悉了,课堂教学是有的放矢的,课堂成了对话、交流、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 课后激励: 1、成立“红楼梦研究小组”,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对作品深入研读、达到个性化
19、鉴赏的程度。 2、将学生优秀的鉴赏作品汇集成册。 (由点及面,带动学生广泛关注经典,阅读经典。)这样构想的创新意义 林这一课涉及面广,生字多,难度大。牵扯到建筑、陈设、礼仪、服饰、饮食、诗词、人物及人物塑造方法等多方面内容,按传统教法,至少要四课时。但传统教法的弊端是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中去,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听得无趣。我充分研究了学情,改变教法,根据学情制定了新的教学方案,践行了新课程理念。 改变了教学目标 原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及故事情节。 2、体会本文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写法。 3、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新目标: 1、通过名著导读和阅读课文,初
20、步了解红楼梦内容。 2、通过讨论,寻找课文看点,激发兴趣,了解节选部分的情节大意。 3、通过分组,展开深入研读、网上讨论、发帖跟帖,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课文及原著阅读。 4、通过成果交流回归课文,理解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精妙。 9(名著节选教学,目的在于以课文为抓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能读懂”,“红楼梦还是挺有意思的”,进而树立想读、敢读原著的信心。从知识上扩大了课容量,使此课的教学成为一个诱饵,逗引学生去阅读原著、爱上原著。) 更新了教学思路 原教法。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红楼梦前五回内容。第二课时分析典型环境。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及写人方法。 新思路。第一课时为引入课,第二课时成立阅读小组,
21、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转化为若干问题通过学案交给学生;课下组织学生针对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性阅读;最后回归课文,在课上展示研读成果,达成目标。 打破了教学时空限制 教参建议本课教学为3课时,事实上,传统教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一般4-5个课时都难以完成。 新教法从时间上打破了连续授课的贯例,第二课时把研读任务交给学生。然后停下来,给学生一个研读过程(2周左右),之后再用一到两个课时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从空间上打破了在教室上课的常规,阅读在课下进行,成果在网上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 成立“红楼梦研究小组”激励优秀生对作品深入研究、达到个性化鉴赏的程度。将优秀鉴赏作品汇集成册。 制定不同程度学生
22、阅读方案,研究调动、激励不同程度学生达到要求的可操作性方案。使大多数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达到基本要求:情节有基本的了解,人物关系大致清楚,主要人物事件、性格有所了解。设计检测题进行考察。 林的教学,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学目标是调研学情的前提下形成的,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主研讨、交流展示等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读不了原著的学生大体了解了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主 10要人物及其关系;使不爱读的同学产生了兴趣,进而达到粗略阅读水平;
23、使有兴趣、读得懂的同学受到了激励,进而指导他们深入研究原著。总之,这一课的教学是我在网络背景下进行的一次以课堂教学带动名著阅读有意义的尝试。 (五)评价效果 行动结束以后,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成的,留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因此我们充分展开研讨激发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为此我们展开了一下活动: 1.课题成果的研究讨论。首先在同学科范围内进行课题成果的研究讨论,不同年级教师对本课题的设计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正。之后,在全校范围内,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演示研讨;又将此课题在大学区教研活动中汇报。不断地研讨评价使课题日臻完善。 2.对课题的不断完善
24、和充实。课题主要的研究阶段在2021年,2021年我校成为“十一五”全国规划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学校投资32万建立网络教室,我们有参加了“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此课题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课题内容。 3.专家的引领、评价。对于校本教研的概念理解我们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我们认为只要是我们在学校中,基于教学实践的需求而进行的教研活动都属于校本教研,比如公开课、学科课外活动,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校本课题研究是我们深刻认识了校本教研的核心是“研”。 4.发表成果。依托此课题研,课题组的教师发表了6篇论文,课题获省级规划课题成果奖。 总结启示 校本教研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
25、有效读经,近年来,校本教研之风蓬勃兴起,教师们通过参加课题研究,使自己理论水平得 11以提高;教学经验和教训得以总结反思;教学能力得以提高;同事合作得以加强;教学成果得以展现。所以,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语文校本教研展示课总结从十月中旬开始,按每组的推荐,我们举行了校内语文优质课的展示。共计:语文7节、国学2节。从展示课情况来看,几位主讲教师都做了认真、充分、精心的准备。每节课都各有特色、各有韵味,相信每一位参与听课的老师只要用心听了都能有所启发,如果你能从中学到一点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就是你最大的收获,“以教定研,以研促学。”下面就这九节课,和老师们 交流一下我个人的看
26、法: 一:对展示课的点评 一年级凌颖老师主讲的aieiui是一节扎实和常规的拼音教学课。亮点如下: 1、创设了乐学的情境。老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用扳手腕的游戏、用儿歌、用图片、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话语,为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注重了学生情感的激发。 2、三个拼音的出现方式,老师颇具匠心、自然巧妙。 3、注重指导学生一年级拼音书写的规范性。稍显不足的是,由于是回头课,孩子们熟知了所学内容,因此,我们没能更好地看到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 二年级汪伟老师主讲的讲读课从现在开始。亮点如下。 1、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节课看到了学生自己读、自己说、自己评、自己做的环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
27、言积极。 2、注重了学法的迁移和指导,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处理大致相同的“猫头鹰”、“袋鼠”、“猴子”争当大王的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3、体现了快乐的课堂。每个学生戴的头饰,学生分角色地表演,老师充满感染力的语调,多媒体适当的运用,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和快乐。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1)老师要进一步加强普通话的练习;(2)老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言;(3)随文识字要继续加强。 三年级张慧老师找骆驼,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尤其对三年级学生:(1)由出示主要内容的提纲来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由回顾文前编者的问题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的
28、习惯;(3)由文中词语,到相关的扩词的联系,由文中的语句到相关句式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迁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由文中的结论到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的思考和分析等这些方面,说明了张老师在教学中把握住了三年级词、句、段的教学重点。但由于多媒体课件出现了一些问题打乱了老师的思路,让老师有些紧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发挥。学生精彩的朗读反衬得老师的点评有些平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却被老师单 一、缺少感染力的语调所掩盖;整个课堂氛围显得沉闷了些,缺少生机和活力。建议: 1、多磨砺自己,多增加面临实际教学事件时需要的教育机智,多一些驾驭课堂的能力; 2、进一步丰富语言,要想感染别人,首先要感染自己。 四年
29、级周蓟榕老师主讲的巨人的花园,前半部分讲的是美丽的花园,后半部分讲荒凉的花园,前半部分老师的情感很平淡,给我们的印象也不深刻,后半部分老师的感情、语言渐入情境,所以,老师的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读都很煽情,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读书也入情入境了许多,这一点是周蓟榕老师最大的进步。本节课,从教学设计上,老师采用了中年级段以读促学的教学模式:初读整体感知,细读合作探究,品读品味想像,研读体会感情。值得商榷的是:(1)还是没能看到学生更加精彩的品读(2)学生回答问题时稍显雕琢过多的痕迹。 五年级王雪老师主讲的桂花雨,这节课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停电后,王雪老师仍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继续进行的那份从容和镇定,尤其
30、是老师对桂花雨的那段范读,即使没有音乐的渲染,也让整间教室浸润在桂花雨的芬芳里,让人陶醉,所以课文还需美读才能焕发出“美的辐射力量”。从教学设计上,王雪老师以八次“香”字统领全文,以“摇花乐”来体会儿时趣、思乡情,由景及事到抒情,关注了高年级段对写作方法的领悟和赏析。在“摇花乐”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唤起情感体验,用不同的方式去读文本、去想像,逐层深入,读书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但也还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1)就全文而言,读的还不够,尤其是对“香”字的品读不到位,课堂上读书的高潮还没出现(2)文本蕴含的思乡情体现还不浓郁,因此学生上台的表演显得有些嬉戏,缺少了质朴的真情实感。
31、所以王老师还要多深入教材,潜心备课,方可抓住脉络,这样,教学艺术才能更上一层楼。 五年级王灿老师主讲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有感于王老师标准、流畅的普通话;有感于王老师能用自己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与范读为大家创设了一个丰富的情境;有感于王老师对文本教材整体的把握和驾驭的能力。所以,课堂上洋溢着激情,洋溢着感动和欢欣的情愫。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以姚明回答记者的话,“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导入课文,以板书启发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小钱是不幸的,有是幸运的”为切入口,浓墨挥洒,以学生个性化品读的方式,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的 方式;以“大地震图片”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以合作、探究、研读等方
32、式,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最后学生的齐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节课老师还需思考是: 1、如何把老师的讲更多得变成引,如何把老师精彩的语言变成学生精彩的回答,如何更好地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需要反思,才能更加精益求精。 六年级王孝彬老师主讲的 穷人,亮点如下: 1、导语幽默风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课堂充满了平和、宽松、愉悦的氛围。 2、本节课王老师以“5+2”为切入点,以主人公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为重点,又以“5+2”为升华点来设计教学过程,结构新颖、耐人寻味。尤其是采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领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打乱顺序的5句话,相关动作、神态的描,拆字理解,标点符号的体会等。
33、这节课较之前而言,王老师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问题引导的多,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参与多了、自主学习多了、思考的空间多了。但也还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1)本文是讲读文,在整体性的把握上略显不够(2)齐读方式略显多,重点句段可再加强品读(3)以穷人为题可让学生找找主人公生活的窘境,以更能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4)结尾处可以以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来升华、渲染。 张德方老师和汪蕊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节国学课,让我们也大开眼界,浸润着经典作品的芬芳,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张老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中,张老师浑厚、响亮、富有磁性的声音及鼓励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富有亲和力和启发性的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
34、,张老师广博的知识面,对相关知识的拓展也让我们耳濡目染,同时,张老师在介绍不同的词牌时,能化难为易为生活中的歌曲时,让我们也听到了张老师的歌声,看见了他刚劲有力的粉笔字。这些都展示了张老师很好的语文素养与潜质。值得商榷的是:本节课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建议为:第一环节导入时可让学生介绍一下对赤壁之战的了解;第二环节读书的教学安排可按张老师的设计进行,适当时老师也展示一下范读;第三环节理解意思,可让学生对照注释,先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同位间说一说,疑难处老师帮助讲一讲,通过检查要达到学生都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第四环节体会感情和相关的拓展。 汪蕊老师主讲的弟子规这节课,就教学结构安排而言
35、,针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很合理。做到了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寓教于乐,达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尤其是用“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程门立雪”三个小故事引入国学,让人耳目一新。其次,汪老师的教读也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课堂上的拼音读、开火车读、争小红旗读、学生拿卡片找朋友齐背等形式很好,让整个课堂读书的氛围非常热烈。第四个特色,为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动画视频,丰富了文本内容,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容易受到启迪。稍显不足的是:在理解作品时,稍感整体性欠佳,老师一句句牵着学生去理解,生怕学生不会。可让学生对照注释再结合译文让学生说一说,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出每句的意思,看学生理解的怎么样
36、,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明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穿插老师的小故事,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两节各有特色,但对译文理解的重视程度还要加强。语文课玉国学课的共同点:都加强对文本的朗读,都注重对文本内涵的把握,都渗透对文本情感的体会,都有相关的拓展点,但语文课更侧重于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训练,而国学课则倾向于朗读、理解、背诵,更侧重于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性统一的体会,更需要以诵读、以理解为基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让学生明白:哦,国学中的经典作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航向标,是指示灯,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引起思想上、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国学课也是让我们学校开设的单一的“
37、周学一语、“日行一善”的理念贯穿在丰富的国学课堂中。所以,国学课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国学课首先要解决的是:1会背原文2会背译文。国学课堂可以体现“五个一”: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背一背、谈一谈。 二、给老师们的建议: 1、对 一、二年级老师的建议: 1、识字是首要任务,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2、识字方法很多,要让学生用自己最习惯最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子,激发兴趣。 2、对 三、四年级老师的建议: 1、三年级承担了写段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学文本时要分析写作特色,初步掌握写作方法; 2、 三、四年级承上启下,不能忽视生字词的教学,识字、写字、联系上下文理解
38、词意仍然是需要关注和把握的重点。 3、对 五、六年级老师的建议: 1、加强品读,注重效果 2、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 3、在领悟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写作方法上还需加强 4、作为语文和国学老师都要进一步“三个加强”。(1)、加强普通话练习;(2)、加强语言的感染力;(3)加强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及必要时教师要养成教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一点感受: 展示课前后,我欣喜地看到了有些教研组同志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比如:教研组长徐丽萍、陈久云、张德方,老师熊慧琳、王申辉,这些同志都能为本教研组有展示课的老师忙前忙后,给予热情的支持、配合和帮助,希望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学习
39、和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有些老师能听从学校安排的大局意识,比如王灿老师,在家里有极特殊的情况下,也能听从学校安排作了加课展示,比如李迎春老师,能克服长期以来有人听课就紧张、怯场的特点,给同教研组的新手进行了扎实的课堂教学展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点评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贵在交流和探讨,不当之处,也请老师们交流指正。 第三篇:校本教研活动案例1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按校本教研如何走出形式化的怪圈、理论学习如何吸引教师并指导教学实践、如何学习名师课堂、集体备课怎样才能发挥最大效益,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从校本教研活动的原点有效的组织策划来寻求答案。为了进一步深
40、化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高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研修活动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 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 “青年教师成长联盟”的一次“沙龙” 浙江省临海大洋小学 王乐芬 一、策划缘起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来活跃的小学语文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新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流派纷纷涌现。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各派名师脱颖而出,成为小学语文课改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展示,受到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和关注,并成为一线老师揣摩、仿效的范本。物极必反。高度仿效容易造成盲目崇拜,让语文课堂陷入“跟风态”、“流行秀”的误区,也容易使部分教师忽视自我审视语文课堂能力的培养、忽视自己教
41、学思想的生成、忽视对“家常课”的兴趣和打磨。作为一线老师,如何研究和学习诸多名家的教学艺术,如何将研习为己所用,可能是基层老师最需要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青年教师成长联盟”中策划了以研习名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沙龙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在观摩分析名师课堂实录与片断中理解与质疑,修矫与丰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这一活动我们起名为“我心中的语文: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 二、活动策划 (一)前期准备(一个月) 活动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研习资源 课堂 观摩 观摩1-2节王、窦、孙、薛的经典课堂教学光盘,重点揣摩。 (1)你更欣赏哪几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和理念。为什么。 (2)你有什么疑惑。什
42、么感受。 课堂教学光盘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二泉映月 窦桂梅、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 孙双金:泊船瓜洲、黄河的主人 薛法根:爱如茉莉、军神 实录 研读 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课文,对名师课堂实录进行比照式研读 (1)同样的课文,名师设计主要差别在哪。 (2)透过文字,你感受到他们教学理念的差异在哪里。 课堂教学实录 二泉映月:王崧舟、孙双金我的战友邱少云:王崧舟、孙双金 秋天的怀念:窦桂梅、邹清、钱锋 圆明园的毁灭:王崧舟、窦桂梅 卧薪尝胆、爱如茉莉:薛法根 (二)研究与分析第一次沙龙(2-3小时) 主要项目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走近名师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在学习名师课堂实录、课
43、堂教学光盘中的感受,分析教学艺术风格。 (1)你怎么看四位名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诠释。 (2)你认为谁的观点最接近你的理想课堂。 名师自白 罗列梳理四大名师的语文观及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 王崧舟:“诗意语文”;“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窦桂梅:“主题教学法”;语文课的“三个超越” 孙双金:“情智语文”;“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好课观 薛法根:清新朴实 名段赏析 观摩最能反映四位名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录像片段(每个片段5-10分钟),并交流。王崧舟:一夜的工作(反复摩诘“极其简单”片段)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文本拓展我与地坛、庙片段) 孙双金:天游峰的扫路人(“问题梳理”片
44、段) 薛法根:爱如茉莉(“学生说自己周围的爱情”片段) (1)对这些最经典又最富争议的课堂教学片段,你怎么看。 (2)联系在“前期准备”中感受到的名师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谈谈你对各位名师的经典手法、课堂操作技术的理解。 他山有石 屏幕阅读小语教学评论专家、著名教育网站“人教论坛”和“教育在线”的知名网友、普通老师关于四位名师的较有代表性的评价和观点: (1)你觉得这些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同向或异向发表你的观点。 (三)论坛式交流第二次沙龙(2小时) 主要项目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原点叩问 自由发言,谈谈在研习过程中深入认识的语文教学观、教学设计原点。 (1)语文教学的原点在哪里。 (2)语文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应该把握住什么。 经典反哺联系新课程标准,重新回读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学观点、至理名言。如孔子、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的观点。 透视课堂 深入探究。透视名师开满鲜花的课堂,透视名师娴熟的课堂技术,分析名师课堂存在的语文课的本真意义与魅力。 (1)名师的课有没有紧叩语文教学的原点。(2)一线教师如何看课。关注的是教师的才情。学生的表现。还是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