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内容及其解析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内容及其解析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云南省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内容及其解析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课主要叙述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具体包括(1)古代商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2)“市”的发展;(3)商业都会的崛起。2、解析: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通过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并说明在明代以后中国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著名的有晋商和徽商等。第二板块通过一些历史文献叙述了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并说明这一商业形式由最初的受到严格规范,到宋代突破了原来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商业活动逐渐摆脱了官吏的直接监视,从而有利于古代商品
2、经济的发展。第三板块引用历史文献介绍了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本课的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识记本节课涉及的基础史实、理解涉及到的相关历史概念。(2)能结合商业发展的要素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3)掌握市的发展历程。(4)掌握商业都会的崛起。(5)归纳出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2、解析:(1)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阅
3、读教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本课需要识记的史实主要有:市的发展历程、各朝代主要的商业都会等。 (2)在识记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探寻隐藏在历史现象后的本质规律,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3)能结合通过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课前完成学案目标检测中的相关表格。(4)掌握市的发展历程。并着重掌握“草食”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的特点。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5)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引用的历史文献掌握中国古代商业都会
4、的发展和繁华情况。(6)结合本课知识归纳出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及影响。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归纳商业经济的特点时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在于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要解决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在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史料的同时正确的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多种方式合作完成,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总结和补充。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
5、论证。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比较以验证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五、教学过程设计(一) 教学基本流程结合“商人”及“商业”的名称导入新课古代商业经济的产生及发展市的发展商业都会的崛起小结(归纳商业经济的特点)(二)教学情境 1、结合“商人”及“商业”的名称导入新课。问题1:同学们你们只扫“商人”及“商业”这些名词是怎么得来的吗?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范蠡
6、(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 历史上的商业贸易现象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2、古代商业经济的产生及发展。问题2: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轨迹是怎样的?受哪些条件制约?发展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并完成例题1。例1明清时期兴起的商帮指的是( )A.按地域关系结成的商人集团 B.专门在某地做生意的商人的总称C.按其从事的某一行业结成的商人
7、团体,类似于行会的性质 D.商人按照利益关系结成的小帮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进行整体概述。3、市的发展。问题3:秦汉以来“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问题4:草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的出现有何意义?其形式具备怎样的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古代“市”的发展历程。明确草市的意义及特点。师生活动:在补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得到信息后回答,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说明。并完成例题2。例2. 观察下列关于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的两幅图片:请回答:依据图一说明,唐代长安城的商业活动
8、具有怎样的特点?(2)结合图二指出,宋代汴京城的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3)与唐代相比,宋代汴京商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4、商业都会的崛起。问题5、中国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怎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引用的历史文献掌握中国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和繁华情况。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归纳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并完成例题3例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的反应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材料所
9、说“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5、目标检测(4分钟完成)1、“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中“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3、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在夜市里卖瓷器C.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D.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4、宋代与唐代相比
10、,在商业活动方面发展的表现有( )开始出现“草市”开始出现“夜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A. B. C. D. 5、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关于其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政府重视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B.商业逐渐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C.古代都会因商业的繁荣而兴起 D.明清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设计意图:围绕学习目标精心编制选择题,随堂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达成了目标的基本要求。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评。6、小 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概括商业经济的特点。(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11、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4)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5)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6)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7)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8)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国古代虽有“无商不奸”的说法,但没有商业,国民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我们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规范市场秩序。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解商业经济的特点。四、配餐作业(一
12、)基础题(A组题)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2、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欧和北非地区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3、1743年,旅居山东聊城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了山陕会馆。它最有利于我们研究( )A.聊城的地名沿革 B.商帮的发展状况 C.货币经济的特点 D.商业市镇的兴起4、古代客商时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下列诗句中,描绘了盗贼劫取商船情形的是(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13、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A. B. C. D. 5、下列关于“草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草市”是一种民间贸易形式 B.有利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C.具有自发性 D.不受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6、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唐朝时( )A.民间经商热的状况 B.商人经商的艰苦性 C.商运发达的现象 D.商人的活跃状况7、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
14、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8、宋徽宗时期,政府下令在都成汴京对商人征收“侵街房廊钱”。这一史实说明( )A.“市”已经突破原先的空间限制 B.城郊和乡村都可以置“市”贸易C.江南地区商业城镇大量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设计意图:选择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本节所学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巩固对基本历史概念和史实的识记。估计完成时间6分钟。巩固题(B组题)9、右图中人物感叹:“想当年我来和亲,整整走了三年,如今的人们真是方便多了!在当时,画中人物虽贵为皇家子女,也不能”( )在会馆中停宿 晚上逛夜市 随从
15、人员携带了从草市中购买的特产 带去大量的粉彩瓷器A. B. C. D. 10、“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A.汉都长安 B. 唐都洛阳 C. 宋都东京 D. 元大都11、清代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镇是( )A.汉口 B. 苏州 C. 佛山 D. 景德镇12、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 1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16、”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 经济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14、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解。估计需要12分钟左右。提高题(C组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前期的北京商业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百货竞陈。各地商人在北京前三门外设立会馆,常驻北京,掌握着巨额资金,经营贸易。这里的钱庄和当铺很多。(1) 请在图一中指出唐朝重要的商业都会长安、洛阳、扬州。(2) 根据图二及材料二
17、概括北京商业发展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安、北京成为商业都会的政治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古代商业经济的认识。估计完成时间10钟。学案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专题二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学习目标1、能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思考题: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轨迹是怎样的?受哪些条件制约?发展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完成下表)2、能说出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思考题2、秦汉以来“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完成下表)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市”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南北朝唐代宋代明清商业区繁华,传统的政治性城
18、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3、掌握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思考题3:中国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怎样?(完成下表)朝代商业都会特点战国临淄等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汉代市场官员专职管理市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宋代东京清代工商业市镇众多,商业繁荣,商户众多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发展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例1明清时期兴起的商帮指的是( )A.按地域关系结成的商人集团 B.专门在某地做生意的商人的总称C.按其从事的某一行业结成的商人团体,类似于行会的性质 D.商人按照利益关系结成的小帮派问题2:秦汉以来“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例
19、2. 观察下列关于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的两幅图片: 请回答:(1) 依据图一说明,唐代长安城的商业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2)结合图二指出,宋代汴京城的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3)与唐代相比,宋代汴京商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问题3:中国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怎样?例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的反应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材料所说“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有哪些具体表现?
20、说明了什么问题?三、目标检测(请在4分钟内完成)1、“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中“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3、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在夜市里卖瓷器C.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D.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4、宋代与唐代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展的表现有( )开始出现“
21、草市”开始出现“夜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A. B. C. D. 5、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关于其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政府重视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B.商业逐渐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C.古代都会因商业的繁荣而兴起 D.明清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四、配餐作业(一)基础题(A组题)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2、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欧和北非地区是在( )A.汉代
22、 B.唐代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3、1743年,旅居山东聊城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了山陕会馆。它最有利于我们研究( )A.聊城的地名沿革 B.商帮的发展状况 C.货币经济的特点 D.商业市镇的兴起4、古代客商时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下列诗句中,描绘了盗贼劫取商船情形的是(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A. B. C. D. 5、下列关于“草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草市”是一种民间贸易形式 B.有利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C.具有自发性 D.不受政府
23、商业机构的管理6、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唐朝时( )A.民间经商热的状况 B.商人经商的艰苦性 C.商运发达的现象 D.商人的活跃状况7、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8、宋徽宗时期,政府下令在都成汴京对商人征收“侵街房廊钱”。这一史实说明( )A.“市”已经突破原先的空间限制 B.城郊和乡村都可以置“市”贸易C.江南地区商业城
24、镇大量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二)巩固题(B组题)9、下图中人物感叹:“想当年我来和亲,整整走了三年,如今的人们真是方便多了!在当时,画中人物虽贵为皇家子女,也不能”( )图片在会馆中停宿 晚上逛夜市 随从人员携带了从草市中购买的特产 带去大量的粉彩瓷器A. B. C. D. 10、“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A.汉都长安 B. 唐都洛阳 C. 宋都东京 D. 元大都11、清代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镇是( )A.汉口 B. 苏州 C. 佛山 D. 景德镇12、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
25、“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 1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济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14、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三)提高题(C组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清朝前期的北京商业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百货竞陈。各地商人在北京前三门外设立会馆,常驻北京,掌握着巨额资金,经营贸易。这里的钱庄和当铺很多。(1) 请在图一中指出唐朝重要的商业都会长安、洛阳、扬州。(2) 根据图二及材料二概括北京商业发展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安、北京成为商业都会的政治原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