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物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物理.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教学计划第十三章 内能 课标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分子热动有关的现象。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了解热量的概念。4.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5.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并能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学习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得出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二学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
2、念及能量转化等知识,可以通过研究内能的改变,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一一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热量计算,为下一章学习热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奠定了基础。本章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难点。本章知识的学习直接渗透通过直接感知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事实的方法,如,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推测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棉花的燃烧推测空气内能的增加;通过水蒸气液化推测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等。科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
3、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近,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建议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要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第十四章 内能
4、的利用 课标要求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5.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的效率。教材分析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利用和能量守恒定律。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内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一一热机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燃料的热值、能量利用的效率等相关知识;从能量的角度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普遍性、重要性。本章是体现物理学科内
5、部综合、物理与其他学科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的典范。能量的变化与物理知识中的其他点、其他学科、甚至社会问题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等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内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热机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机器,尤其是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学生更有了探究的欲望,学生希望教师创设主动观察的物理学习环境,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生活中相关工具的实践、操作、观察,来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将日常现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学生对热机及相关知识并不陌生,在生活和科技实践中随处可见,教学中要分利用生活
6、中的一些实例,用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科学技术中的物理知识。对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区别,可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2.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能的各形式各种能的转化和转移的实例各种能的转化、转移与守恒的实例。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课标要求1. 通过动手实验,了解有关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2.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3.学会连接简单电路,能识别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4.了解断路、通路、短路的概念。5.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6.会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串、并联
7、电路中电流的关系。7.能分辨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教材分析本章是九年级物理课的第十五章,是从认识电荷开始,探究“电流和电路”,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测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会科学探究方法,并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认识到用电器要工作就要有电流通过用电器,让学生体会到电流和电路的关系,体会到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章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开篇,也是后续电学部分的基础,对于学好电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章在初中电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其中电流的概念是学习电学其他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章的另一重点内容是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它是
8、进一步学习所有电路知识的基础。电流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电学测量仪器,学会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是电学实验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所以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是本章的重点,然而电流表的面板刻度比刻度尺复杂,它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加上电流的接入也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所以用电流表测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也成为本章的难点。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声、光、热、力的基础知识,对物理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生活中的“电”非常熟悉,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罗辑思维过渡,学生的思维还主要是形象思维,对学生而言,电的知识抽象而陌生,涉及的内容比较灵活和广泛,这些往往会造成学
9、习障碍,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从学生学习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总结规律,帮学生突破本章重难点。教学建议1. 让学生在了解电流、电路有关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七环节。2.本章可用到的教学方法有:(1)类比法:“类比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概念的引入,结论的得出。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可大量应用类比法。在讲电流的形成时,类比水流的形成;在讲“电流”概念时,类比水流,使概念明了,浅显
10、易懂,在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类比水流进行理解等。(2)类比归纳法:在讲电荷时,可让学生将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归纳总结;在讲串、并联电路时,可让学生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3)等效法: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在有些复杂的电路中,接入一些电表,会使电路变得复杂难辨,这时可让学生采用“等法”,画出“等效”电路图,就会使原来难以分辨的电路,显得简洁明了。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课标要求1.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能记住一些常见的电压值。2.知道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能正
11、确地将电压表接入电路并正确读数。3.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会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大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4.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知道电阻的单位。5.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6.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7.知道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教材分析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两个概念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因为在初中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中,欧姆定律是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规律,而电压、电阻是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因此电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必须认真理解的内容。本章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两个主要概念电压、电阻;两个重要规律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
12、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两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一个因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新课改以来,各种中考题中有关电压、电阻的考点较多,特别是与其他章节的知识点的联系密切,易出综合性的考查题,本章主要围绕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有关知识命题。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电流、电路的一些基础知识,也掌提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但在本章的学习中,还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困难:(1)学生对复杂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对象的识别存在不足。(2)部分学生对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接入电
13、阻的变化存在问题,对构造、操作稍复杂一点的滑动变阻器,不易掌握其使用方法。(3)电阻概念可能会有错误理解;有些学生会认为电阻在通电时才有,不通电时就没有。(4)比较电阻大小时易忽略其中的某个因素。(5)实验时出现的电路故障,不能及时排除。教学建议1.本章在教学设计上要尽量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我们每天都能用到电,通过生活中的电现象来认识电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避免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过于学术化、概念化。2.本章可用到类比的学习方法:电流及电压的理解可以与水流、水压类比,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于接受。3.要重视实验探究过程,能够
14、对探究问题作出大胆猜想或假设,并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注意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力求使实验现象更直观,更具有说服力,能够对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4.关于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是如何改变电流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学生实验,教会学生如何在复杂的情形中通过分类法使思路清晰,逐步总结出规律。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课标要求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和电阻,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能运用欧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4.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5.能连接简单的串、并
15、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教材分析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主要的定律之一,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关键,是初中物理学的重要内容。本章内容以欧姆定律为线索,从欧姆定律的探究展开学习,到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结束。主要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及其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的简单知识,本章是在前面学习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后面学习电功率、电能、电磁转换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了有关电路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对实
16、验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欧姆定律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事例与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因而在学习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这样就形成了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1.在内容上,要紧紧抓住欧姆定律的定义。本章中规律的得出都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的,实验多,公式多,计算题多,要让学生在正确理解概念、定律的基础上,正确分析电学问题。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在探究中,要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整理好实验数据,进而总结基
17、础规律和原理,再利用这些规律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在思想上,要注意理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第十八章 电功率 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了解电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是初中电学部分的综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学当中的电路及一些重要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以及欧姆定律,本章我们将重点学习探究电学中“电功率”的问题。本章主要讲述了电能
18、、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奠定了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六个主要概念、两个公式、一个探究实验、一个定律。六个主要概念:电能、电功、电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电流的热效应,两个公式:和。一个探究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个定律:焦耳定律。本章的重点: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及概念,用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本章的难点:能的转化,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对额定功率的理解,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及三个物理量的一些基本性质,认识了三个物理量的基
19、本关系欧姆定律,并能够使用欧姆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电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电路中的问题,这为学习电功率奠定了基础。电功率部分是初中电学中的重点,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又是电学中的难点,学生在心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都有一定障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和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为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做了一些铺垫,同时也给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测量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学建议1.在内容上,要紧紧抓住“电功率”这个中心,理解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含义。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在探究中要注意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归纳总结得出基本规律和
20、原理。3.在思想方法上,要理论联系实际,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与电能和电功率有关的现象,并能够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综合运算。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课标要求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知识。2.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及电路保护措施。3.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及急救方法。教材分析本章的学习是在电路、电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章内容有: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触电事故、安全用电常识。这些知识的学习都以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基础,所以本章既有对旧知识的应用,又有对新知识的探索,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21、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章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章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学习本章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上的准备,加上本章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学生对于本章知识的学习并不感到困难。教学建议教法上:据本章的内容,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本章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可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
22、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分析、回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学法上:可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回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十章 电与磁 课标要求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磁化现象。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应用。3.知道存在地磁场。4.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本章从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出发,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活动感知特殊的
23、物质“磁场”的存在。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关系,本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和电磁继电器等工具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章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十六个主要概念、一条规律、一个定则、一个性质、一个规定、两个基本特点、六个基本原理、三个探究实验。十六个主要概念:磁性、磁极、磁化、磁体、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磁偏角、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换向器、线的平衡位置、电磁感应现象、交流电、直流电。一条规律: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一个定则:安培定则。一个性质:磁体具有指向性。一个规定:磁极方向的规定。两个基本特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点、电磁铁的特点。六个基
24、本原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原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发电机的制作原理。三个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探究电磁铁、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电学的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电流的磁效应,探究“电生磁”与“磁生电”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磁现象是很普的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电动机、发电机的有关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这让学生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但由于本章的理论性强、专用术语多,加之日常生活中只对磁的知识有表面的粗浅认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关于磁场、地磁场、磁感线及电动机、发电机
25、的工作原理等知识比较抽象,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建议1.本章的物理概念、规律较多,学生不易理解,最好在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概括得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概括出规律。2.本章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等工具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讲本章知识时,应多加联系。3.本章在知识深度要求上虽然难度有所下降,但多数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应让学生注意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课标要求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6、3.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会用波速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知道手机和卫星通信都是电磁波技术的应用。5.常识性了解现代通信技术。教材分析这一章通过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常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章属于介绍性的科普常识,知识比较浅显,要求不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一些通信技术的初步知识,为将来学习更深的物理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做储备,同时也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科学常识。学情分析经过将近两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尽管不够深入,但是在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应用上应该没有问题,本章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一些应用或是前沿的物
27、理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一章的物理现象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不会陌生,必然会有一定的兴趣,这些都是本章内容的优势所在。教学建议教学时应当多列举具体实例,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例如,进行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实验,或是使用多媒体来展示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讲解为主,探讨为辅,重在提出问题并且适当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与分析。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
28、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材分析“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学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
29、上,对能源知识作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
30、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解与学习,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话题,这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电站、核武器等内容也是学生的兴趣点,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也是学生心存疑惑并急于探究的问题,但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和抽象性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建议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原子能、核能以及能量的转化、转移。虽然学生对太阳能很熟悉,但是没有原子核和核能为基础,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因此本章应重视核能、太阳能这两节内容的教学。教学中要尽量关注学生对于能量转移和转化事实的积累和认识,尽量让学生参与,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知识和结合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首先通过实例介绍能源的不同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核能应用的两种方式:核聚变、核裂变,主要以视频课件为主,以核能为基础,教师讲解太阳内部的反应来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引导学生介绍太阳能应用的优缺点。能源革命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内容,而能的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得出,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是课前留给学生的作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查询资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对能源的认识,谈谈对未来理想能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