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木兰诗》-试卷含答案解析(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木兰诗》-试卷含答案解析(1).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第 9 课木兰诗课时练课木兰诗课时练姓名:_ 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选出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A虽然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但却听见了燕山胡人的战马声。B(木兰)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的声音。C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见的骑马的胡人的叫喊声。D(木兰)听不见爹娘的呼唤声,却听见了胡人骑马时的喊声。2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
2、难者亦易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A比喻、排比、对偶、对偶、设问、对偶B反问、互文、对偶、互文、设问、对偶C反问、排比、互文、对偶、设问、对偶D反问、排比、对偶、互文、反问、互文3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
3、花黄。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愠(yn)罔(wng)扁鹊(q)蔡桓公(hun)B汤熨(wi)骨髓(su)大窘(jng)苫(shn)C倚(y)殆(di)假寐(mi)盘盂(y)D黠(xi)妾(qi)机杼(sh)排闼(t)二、填空题二、填空题6解释划线的字,并填写到括号里。a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b朔气传金柝c惟闻女叹息d愿为市鞍马7 读 木兰诗,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8 木兰诗是我国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代编的。它与合称“乐府双璧”。9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机抒鞍鞯戎机朔气著我旧时裳傍地走10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万里赴戎机
4、,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对镜帖花黄帖:出郭相扶将扶将: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 由最后一段引申出
5、的一个成语是,它现在的意思是。14联系原文,说说为什么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15阅读木兰木兰,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皆次当行数建奇功(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3)“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4)文中“”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5)短文画线句子在木兰诗中是用哪些诗句表达的?答案部分答案部分1A2B3A4D5C6只;北方;只;买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8南北朝;乐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9zh;jin;rng;shu;chng;bng10排比;夸张;对偶;对偶、互文;对偶、互文11同“贴”;扶持12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13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14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勇敢坚强、不慕名利、爱好和平,这些优秀品质是千百年来木兰深受喜爱的原因。15(1)hng;jin(2)D(3)B(4)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5)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