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571790 上传时间:2021-09-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兴宁市人民政府2021年8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工业发展基础与环境形势3第一节 发展基础3第二节 存在问题4第三节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6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0第一节 指导思想10第二节 基本原则10第三节 发展定位12第四节 发展目标12第三章 主要任务14第一节 构建兴宁市“1331”工业发展新体系141. 做大做强一个主导产业142. 做精做优三个特色产业163. 培育壮大三个新兴产业224. 做大做实一个工业振兴主平台27第二节 完善工业创新体系31第三节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33第四章 保障措施35第一节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35第二节

2、 完善资源要素保障35第三节 优化改善营商环境37第四节 加强督导考评力度38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兴宁推动工业振兴、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工业是兴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顶梁柱和硬支撑,是加快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主阵地。当前,我市发展最大短板在工业、最大潜力在工

3、业、最大空间在工业,制定和实施好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未来五年乃至未来十五年发展思路和目标、产业方向、政策举措,有助于深入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加快形成全市上下抓工业、强工业、振兴工业的共识和浓厚氛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规划的编制依据主要是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粤府202128号)、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发20192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

4、82号)、关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粤工信园区202083号)、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梅市府20218号)、兴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兴发20211号)。规划期限及范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规划范围为兴宁市全域。第一章 工业发展基础与环境形势第一节 发展基础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规模发展态势总体平稳,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49.04亿元增至2020年的51.15亿元。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约8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4家,占规上

5、企业总数的20.29%。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71亿元。“十三五”期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图1-1 2016年至2020年兴宁市工业总产值招商引资稳步推进。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引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项目,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工业合同项目47个,计划投资总额111.75亿元,其中亿元项目达39个,计划投资总额105.02亿元。园区建设日臻完善。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发展主战场定位得到有效支撑。至2020年底,园区完成土地开发5295亩,储备土地约800亩,建成标准厂房面积9.16万平方米。“十

6、三五”期间,完成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220KV变电站、自来水专管工程、安置区首期、园区道路首期、园区道路三期(兴合线)、两河合一配套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进程不断推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企业技术中心4家。至2020年底,已有广东省著名商标6件,广东省名牌产品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是2015年的4倍,2020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1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高新企业21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69家的30.43%。第二节 存在问题工业经

7、济总量不大。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2.71亿元,仅占全市GDP的7.0%,仅占梅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27.94亿元的5.6%。全市工业企业仍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缺乏大型企业,没有一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产值5亿元以上的仅2家。科技创新动能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明显,至2020年底,全市具有省级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仅8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11.59%,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仅为梅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0.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足,全市每万人专利授权量6.87件,高新技术产品仅75个,自主品牌数量少,缺乏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创新型人

8、才数量少,高精尖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产业结构势能不高。全市工业行业关联度不高,传统支柱产业多数偏低端,转型升级效率较低。除生态特色食品行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之外,其余产业链延伸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速度缓慢,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具有产业集聚与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尚不具备打造完整产业链条的基础,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园区聚集效能不强。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内产业集聚效应较弱,发展优势不突出,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28.3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72%。园区内工业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产值

9、5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土地产出效率不高,至2020年底,亩均年产值124.81万元,亩均年税收4.59万元,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年税收偏低。“十三五”期间,园区企业累计税收8.13亿元,仅占全市税收收入90.8亿元的8.95%,税收占比偏低。第三节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一是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全市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从事低端产品的组装与制造,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二是各国出台政策加速产业链重构,东南亚地区利用要素低成本优势,积极吸引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制造环节转移,欧美国家纷纷出台“再工业化”政策措施,意图通过促进较低技术产业回流和产业链整体回迁,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更

10、大压力。国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一是粤东西北兄弟县市和周边省份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大湾区产业落户,区域间在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将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二是大湾区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核心城市的优势不断凸显,对大湾区周边资源的虹吸效应显著增强,全市将面临着新一轮资源外流的风险。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大。兴宁市作为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一区”北部生态发展区,开发强度力度将受到严格控制,工业发展受到生态红线、环境容量、土地占补平衡等因素制约,同时随着劳动力、材料、能源等关键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制造业企业生产和投资成本不断上升,全市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迫切需要探索一条破解资源环境瓶

11、颈的工业绿色发展道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市既要立足当前,又需放眼长远,在危机中积极主动作为,抓住双循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革命老区苏区振兴等新机遇,将新的契机转化为推动兴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行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技术不断实现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

12、化重组;全球气候变化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将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引领全球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市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传统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与污染,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扩展工业发展空间。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消费市场促进生产加速推进,倒逼和推动制造业供给结构不断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基础。广东省经济总量大、产业配套齐、市场机制活、开放水平高,转型升级、领先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

13、。“十四五”期间,“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利好叠加,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广东“制造业十九条”进一步落实。将推动我市挖掘绿色发展潜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我市工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打开更广阔空间。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老区苏区发展,先后出台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广东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实施广东省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

14、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老区苏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振兴;进一步出台实施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通过强化法制支撑,促进老区苏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北部生态功能区定位助推工业绿色发展。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我省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带动一系列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通过创新引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发挥特色生态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助于我市在对接支持服务“双区”建设中找准定位,把握“双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推

15、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广东省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梅州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格局的思路举措,围绕兴宁市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目标,主动融入“双区”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为主战场,挖潜力、补短板、抓落实,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

16、产业,做大做实工业振兴主平台,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第二节 基本原则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全市工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工业协同创新体系。重点瞄准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跨界融合,全面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力。改革体制机制,破除旧管理方式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束缚

17、,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智能改造,数字转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5G、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加快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优化布局,集群发展。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集约高效利用园区土地资源,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产业,引进培育一批综合效益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重点推动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坚持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基本

18、理念,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共建,积极参与全省“双十”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链分工,深化区域产业共建,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在更好地服务“双区”建设中加速全市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的深度广度,完善制造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循环。第三节 发展定位立足“三新一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标梅州“5311”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经济,高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力打造“1331”工业发展新体系即做大做强一个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产业),做精做优三个特色产业(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和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培育壮

19、大三个新兴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实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这个工业振兴主平台,把兴宁发展成为粤东北地区特色工业城市。第四节 发展目标至2025年,全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方式逐步优化。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稳步提升,培育形成1-2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等“133”产业集群实现引领发展,质量效益水平保持在梅州领先位置,努力成为梅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表2-1 “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025年年均增速属性经济效益1工业总产值亿元102.3125520.04%

20、预期性2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2.714026.00%预期性3年产值超1亿元企业数家142512.15%预期性4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数家21038.00%预期性创新能力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30.25010.61%预期性6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个4814.87%预期性7高新技术企业数家24357.84%预期性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341.3532.00%预期性9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15.34205.50%预期性产业结构主导产业10装备制造业产业产值亿元23.627024.27%预期性特色产业11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产值亿元24.595517.47%预期性12现代轻工纺织

21、产业产值亿元18.444016.75%预期性13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亿元6.021520.03%预期性新兴产业14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亿元5.973038.10%预期性15新材料产业产值亿元15.472510.08%预期性16新能源产业产值亿元0.601075.50%预期性园区发展17园区工业产值亿元28.3610029.00%预期性18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27.725012.60%预期性19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万元/亩124.8125015.00%预期性20工业园区单位土地税收万元/亩4.891525.15%预期性21园区“133”产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39.04

22、9018.18%预期性第三章 主要任务第一节 构建兴宁市“1331”工业发展新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广东省20个产业集群培育的重大战略为指引,以“补短板、增长板、夯基础、抓创新、强韧性、保稳定”为原则,结合兴宁市传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配套需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着力壮大龙头企业,夯实发展平台,构建兴宁市“1331”工业发展新体系。1. 做大做强一个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产业利用园区已有工业基础,提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水平,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本土企业协同效应,加强企业间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力争到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达70亿元以上。切实推进高端

23、数控机床、高端漆包线、泵阀、电梯配件的精密铸造、汽车配件、智能家电、水轮发电机、电站智能监控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向智能制造高端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自有品牌价值的“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从上游原材料生产供应,到中游产品加工制造,再到面向细分市场销售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以电气机械与器材、通用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化发展;汇力聚势,加强与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对接,与梅县区、梅江区、平远县等周边县区优势企业建立分工合作关系,精准补齐产业链短板,延长产业链,构建全市装备制造业内外联动畅通发展格局;配套发展新型

24、仓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研、销、展”一体化,形成区域内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表3-1 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序号企业名称2020年产值(万元)1广东金雁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39672广东华雨金属制造有限公司242283万宝电器有限公司119144广东科为健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2225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81316兴宁市奥浦合金工业有限公司72417梅州广汽汽车弹簧有限公司55648兴宁市明和光学眼镜有限公司44749广东江河电器有限公司407310梅州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3798备注现有企业93家,2020年总产值23.6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3.09%。表

25、3-2 装备制造业在建/规划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企业项目投资额(亿元)1广州轻工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项目广东三角牌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5.772广汽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梅州广汽零部件产业有限公司6.003梅州广汽汽车弹簧生产项目梅州广汽汽车弹簧有限公司3.864高端汽车玻璃生产项目梅州圣戈班汽车玻璃系统有限公司1.925家安消防设备生产项目梅州市家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1.806梅州裕晟照明有限公司照明产品生产线项目梅州裕晟照明有限公司1.607湛电智能家电及其配套生产项目广东湛电工业有限公司1.508精密冲压和锁组装制造项目广东华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1.509兴宁市数控机床项目(二期)广东海思智

26、能装备有限公司1.0010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广东安闻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1.0011汽车座椅面套及饰件研发生产项目梅州宏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1.0012汽车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项目霍勤(广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0.60合计37.552. 做精做优三个特色产业: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和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做精做优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创建自主特色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力争到2025年,特色产业产值达110亿元以上,其中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产值达55亿元,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产值达40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值达15亿元。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

27、值、增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客乡酒、兴宁鸽、兴宁丝苗米、兴宁茶油、兴宁单枞茶、肉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等具有兴宁地方特色的生态食品,创响“粤字号”“中华老字号”品牌。壮大发展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珍珠红酒业、富农生物、金绿现代等企业,切实推进珍珠红酒文化产业园、肉鸡产业示范园、肉鸽产业园、兴宁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着力引进先进智能化装备,推动食品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着力打造由肉类加工业、酿酒工业、粮油加工业为主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产业链“链主”企业。表3-3 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重点企业序号企业名称2020年产

28、值(万元)1梅州伊利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511082广东三丰禽业食品有限公司205313广东富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6484广东明珠珍珠红酒业有限公司52355广东凯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7396兴宁市金谷粮食加工厂40737梅州市绿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3208兴宁市益民粮油加工有限公司26229保仪生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260210兴宁力量农业有限公司备注现有企业198家,2020年总产值24.5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4.03%。表3-4 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在建/规划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企业项目投资额(亿元)1广东明珠养生山城酒文化产业园项目广东明珠珍珠红酒业有限公司18.

29、002兴宁市肉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广东富农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富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003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食品产业园项目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梅州)食品有限公司4.504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项目广东国大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05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项目梅州市绿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兴宁市益民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广东辰丰谷物有限公司2.006好心情梅州研发生产项目广东果乡水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07肉鸽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梅州市金绿食品有限公司1.158面粉、米粉及米面制品生产项目梅州隆睿食品有限公司1.00合计38.55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转移产业,聚焦当

30、前全市现代轻工纺织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的现状,引进相关重要企业,达到“补链”效果。在轻纺工业方面,加快推进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纸制品等轻工纺织企业的数字化赋能、供给创新和品牌质量的提升,推动产业重塑,培育赐裕鞋业、兴盛玩具等一批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现代轻工纺织企业。推动发展“互联网+轻纺工业”模式,建立基于行业的线上销售平台,丰富企业销售途径。开展新技术试点工程,推动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在现有轻纺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切实推进纺织面料运动鞋等重点建设项目,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在工艺美术方面,提升改造工艺品加工业,充分发挥新圩、水口、坭陂三大工艺专业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补齐散、小、乱的短板

31、,融入客家文化元素,提升观赏陈列收藏价值,逐步提升工艺制品经济附加值,建设南部工艺长廊,做优做精工艺美术产业集群。表3-5 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重点企业序号企业名称2020年产值(万元)1兴宁市新昌鞋业有限公司194582兴宁兴盛玩具有限公司150663兴宁新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57604兴宁市联发针织有限公司50305梅州市东腾纸品包装实业有限公司42666梅州兴达工艺制品有限公司35267广东省兴宁市万通工艺有限公司31258兴宁市联发纺织有限公司30099梅州鸿兴工艺品有限公司249410梅州盛华工艺制品有限公司2435备注现有企业157家,2020年总产值18.4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8

32、.02%。表3-6 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企业项目投资额(亿元)1兴宁市纺织面料运动鞋加工生产项目广东省赐裕鞋业有限公司11.002兴宁兴盛玩具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兴宁兴盛玩具有限公司4.003电子玩具汽车等益智玩具生产项目兴华玩具(广东)有限公司1.504高档眼镜生产眼镜生产基发项目兴宁市大兴光学眼镜有限公司1.355万信达纸业项目梅州市万信达纸业有限公司0.856明珠包装材料迁建扩产项目兴宁市明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0.507鞋类运动用口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东莞市利鸿柏斯针织有限公司0.508鞋面用料研加工项目兴宁市兴丰体育科技有限公司0.50合计20.20生物医药与健康产

33、业。主动融入梅州创建国家中医药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南药加工、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运动健身器材制造等新兴行业,以制造业为中心,带动南药种植、中医药与医疗保健、康养旅游、饮食文化等第一、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施“强链”工程,鼓励和支持合百草制药、联康药业,打造中药材特色优势品牌,加快推进辰浩医疗器械、广藿香种植与加工提炼、跃速山地自行车、红旗体育健身器材等重点建设项目,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表3-7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序号企业名称2020年产值(万元)1广东合百草制药有限公司77972广东跃速体育股份有限公司65133广东金海康医学营养品股份

34、有限公司36294广东联康药业有限公司28065广东红旗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426备注现有企业55家,2020年总产值6.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88%。表3-8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企业项目投资额(亿元)1自行车生产基地项目广东跃速体育股份有限公司4.502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梅州原液提取基地项目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梅州)有限公司4.003二类医疗器械、理疗产品生产项目辰浩医疗科技(广东)有限公司2.004国际创新可视化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项目深圳因赛德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36 5广藿香种植与加工提炼项目禾创农业科技(广东)有限公司1.306低蛋白米饭特医食品生产基地项

35、目厚利加食品(梅州)有限公司1.007兽药制剂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广东新理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0.65合计14.813. 培育壮大三个新兴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梯度转移和科技成果落地,重点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主动融入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新兴产业总产值达65亿元以上,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3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5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1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转

36、移园产业布局规划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载体,承接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大力培育5G信息化产业产品、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版、智能消费设备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融合互联网产业发展,布局智能终端制造,完善从硬件制造到软件服务协同发展的互联网产业链。依托立讯技术,切实推进5G信息化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拓展上下游产业,打造粤东北电子信息产业装备配套产业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依托精维进电子,建设印制电路板研究开发中心作用,为印制电路板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依托丰谷音响,建设音响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电声器材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接企业技术攻

37、关项目,开展由电声器材产品延伸到为数字音响设备配套的高档电声器材等新产品的研发。表3-9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序号企业名称2020年产值(万元)1兴宁立讯技术有限公司125272广东东电化广晟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92493梅州市丰谷音响科技有限公司83494兴宁市精维进电子有限公司23465广东龙宇新材料有限公司21016兴宁市光科电子有限公司2003备注现有企业35家,2020年总产值5.9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84%。表3-10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企业项目投资额(亿元)1玻纤布及射频高频材料生产项目广东龙宇复合型新材料有限公司3.992FFC柔性扁平

38、线生产制造项目广东田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3.383半导体精密热沉部件制造项目东莞市烽泰五金塑胶有限公司1.204铁氧体磁芯、电子变压器制造项目梅州市安力磁电有限公司1.055特种显示屏制造整体搬迁项目深圳视科显示技术有限公司1.006车载电机用钕铁硼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广东东电化广晟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0.6075G数据线生产建设项目兴宁宝鹏辉电子有限公司0.50合计11.72新材料产业。着力精准“补链”、适度“延链”。引进与当前新材料企业相关、产业链环节相近的下游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改进,发展下游产品,适度延长产业链。新型建筑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高性能水泥、商品混凝土、钢结构建筑材

39、料、环保涂料等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化工材料方面,重点培育发展塑料再生料、高性能炸药、绿色环保的松香树脂材料等行业。表3-11 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序号企业名称2020年产值(万元)1兴宁市拓展盈辉资源有限公司181472兴宁市创强混凝土有限公司147473兴宁市友帮混凝土有限公司116414广东华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0735兴宁市龙江建材实业有限公司86586兴宁市皇马混凝土有限公司78747梅州市纵横融通混凝土有限公司74038兴宁市水口混凝土有限公司46809兴宁市塔牌混凝土有限公司350210兴宁市伟超机械工程有限公司3261备注现有企业94家,2020年总产值15.4

40、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12%。表3-12 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企业项目投资额(亿元)1景泰蓝(掐丝珐琅)建筑装饰材料生产项目兴宁市蓝之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602再生资源回收筛选项目兴宁市晟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1.053高碘值活性炭生产项目润丰新材料(梅州市)有限公司1.004全顺环保建材生产项目兴宁市全顺环保建材有限公司0.805粤昌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兴宁市粤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0.806恒立密封材料生产项目慈溪市恒立密封材料有限公司兴宁分公司0.60合计5.85新能源产业。围绕着省政府提出的广东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前布局,统筹利用新能源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坚持技术

41、引领、项目带动,推动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壮大产业规模。表3-13 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序号企业名称2020年产值(万元)1兴宁华润燃气有限公司36422兴宁阳星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1600备注现有企业约10家,2020年总产值0.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0.59%。表3-14 新能源产业在建/规划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企业项目投资额(亿元)1兴宁市阳星2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兴宁阳星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92兴宁市叶塘镇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兴宁阳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4.53兴宁市政府与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光伏复合项目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42、204盛和隆“农光一体”(兴宁)高效精致农业产业园盛和隆(梅州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7.55兴宁市工业园区建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梅州市乾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5合计55.54. 做大做实一个工业振兴主平台: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提升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能级,把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打造为振兴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主平台,打造兴宁城市副中心。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以园区为依托,放大产业集群效应。以兴宁天河创新产业园为主要载体,致力于打造园区科研产品展示平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和企业实现拎包入住、轻资产转移的承接地,以“微园区”方式,分片分区规划上下游产业分

43、布,带动小微企业集聚抱团发展。力争到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等产业的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全市工业增加值50%在园区产生。扩展园区发展空间。围绕“扩园万亩”的预期,通过“东联西扩”(东联,即园区向东扩展,与望江狮老工业区相连;西扩,即园区向西延伸,与现有叶塘圩镇连接,共享生活配套区,实现镇园融合),积极扩展园区发展空间。以规划调控园区的建设规模、产业布局,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向标准化厂房集中。积极融入梅州高新区以“一区多园”模式申报国家级高新区,争取国家和省更大的政策扶持。推进产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产业先导、职住平衡、完善配套

44、、环境美学、注重实效”的原则,以产城乡融合发展为规划理念,科学布局生产区、安置区及生活服务配套等区域,把产业工人留在园区及周边,以规划调控园区的建设规模、产业布局,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向标准化厂房集中,实现以城促产、以城带乡、以乡助城,推动形成产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给水通、排水通、电力通、网络通、燃气通、公共交通通和场地平整等)标准化建设。优化提升商贸物流体系,加快苏区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广东供销天兴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为农业深加工项目提供冷链仓储配套服务,整合物流资源,降低全市农副产业项目服务“双区”的物流和冷链保存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园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