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二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70304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二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二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二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二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二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其中“天定”指代的是A. 分封远近B. 爵位高低C. 殷周成败D. 嫡庶亲疏【答案】D【解析】分封远近、爵位高低是可以改变的,不属于“天定”,排除AB;殷周成败也不是天定的,排除C;嫡庶亲疏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容人为改变的,故D正确。2.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这

2、反映了西汉初年A.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D. 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地方制度,为防止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甚至割据称雄举兵内向,汉王朝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如为限制王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汉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即材料“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说明这时期地方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才导致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防范王国,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无关,故A选项错误

3、;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为了防范王国威胁而严格限制马匹出关,没有体现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中央为了防范王侯势力威胁中央而采取的措施,无法得出关中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问题,故D选项错误。3.表: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科目年代出身618至649650至683684至709710至732733至755756至779780至805806至826827至846847至873874至906合计进士士族31434322337457212112870589寒族25211971115211849132此表反映出A. 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 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C. 社会阶层分化日益

4、严重D. 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士族出身官员的所占比重可知,世家大族仍有巨大的优势,B正确。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A排除。材料与社会阶层分化无关,C排除。根据材料数据可知,科举制并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D排除。4.下图为汉代疆域图,南方和北方郡的面积差别很大。这一现象反映了A. 南方地区经济地位更重要B.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C.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答案】C【解析】汉代北方郡面积小但是多,南方郡面积大但是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北方地区是经济重心,开发程度更高,南方地区开发程度低,经济地位低,故C项正确,A项错

5、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的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故B项错误;汉代在全国推行了郡国并行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出图中南方郡和北方郡的差别,南方郡少而大,北方郡多而小,这是经济开放程度不同的结果。5.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 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 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D. 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答案】D【解析】根据“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稻米主要产自南方,结合所学,中原经过长期的战乱摧残,经济发展缓慢,粮食仰赖南方供

6、给,说明国家经济重心南移,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只是反映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稻米主要由南方海运过来,A错误;明清时期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水稻种植区域扩大,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联系所学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分析解答。6.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7、2080957963.56A. 精耕细作必要性B. 耕地面积逐步较少C.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 重农抑商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人口和人均土地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单位面积上产出更多的粮食就更加有必要性,即精耕细作的必要性,A正确。材料中的人地矛盾严重,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加剧,并不能得出是因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缘故,B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人均土地面积,不涉及土地兼并,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但不能得出“抑商”的重要性,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利的,D错误。点睛: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社会人口剧增,主要原因是康熙年间颁

8、布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和雍正帝的地丁银制度,取消了人头税,使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致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7.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魏晋南北朝时,他们被列入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这一变化A. 增加了政府掌握的土地数目B.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 限制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D. 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答案】D【解析】佃农由“豪强地主家籍”到“取得封建国家编户”说明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轻了,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掌握了更多的土地,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佃农身份

9、地位的提高,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故B项错误;佃农取得独立的户籍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佃农由“豪强地主家籍”到“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由此判定答案即可。8.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绅商”、“儒商”频见于当时的历史文献。仅商人捐监一项,嘉庆二十一年(1816)至道光十年(1830)就出现了二十余万。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A. 嘉道时期的学术转向B. 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君主专制D.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内部动力【答案】

10、D【解析】“士商相混”的现象反映出的是明清之际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依旧存在,但是也抵挡不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故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商人和士人之间的问题,而不是学术转向问题;B选项错误,“绅商”、“儒商”并不代表着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他们虽然有经济基础但是依然需要统治阶级的肯定;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冲击这一点。9.以下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时期15世纪16世纪17世纪前半期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前半期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75.1146.44

11、31.0731.7827.3715.9212.30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C.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表明,中国白银购买力逐步下降,反映了中国白银大量流入,造成白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这和新航路开辟后,亚洲和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商业贸易增强有关,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粮食价格上涨,白银价格下降,A错误;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不是反映“海禁”政策,排除C。点睛:本题容易错选A,材料主要反映中国白银购买力逐步下降,物价上涨,并非粮食

12、价格下降。10.下表为中国1843年前后关税税率变化情况,据此表明货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的新税率(%)棉花担24.195.56棉纱担13.385.56头等白洋布匹936.95二等白洋布匹536.95本色洋布匹20.745.56斜纹匹14.925.56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A. 清政府结束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 标志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协定关税后,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明显下降,这有利于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C选项

13、正确。A选项错误,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B选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此时期关税税率降低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因此,在1872一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A. 依靠商办发展军用工业B. 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C. 化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D. 军工产品的市场化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

14、中“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第二阶段创办的是以“求富”为口号的民用企业,其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发展军用企业是第一阶段的口号,该选项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未能化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D选项错误,材料侧重表达良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对于国防力量的支撑,而不是军工产品的市场化,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洋务军事军工的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进入市场流通。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在中华文明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明清以来,不同政权所建立的都城(北京是原有的首都)也多在长江沿岸

15、,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起事在武昌、建都在南京B. 19世纪80年代重庆正式开埠通商C. 19世纪40年代上海出现西式建筑D. 沿江城市成为接受欧风美雨的先驱【答案】B【解析】1895年的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1895年属于19世纪90年代,因此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型即逆向选择题。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

16、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说法正确的选项,最后确定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的选项。13.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B.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选D。导致民

17、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A;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质变,排除C。14.1953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A. 满足工业化的需要B. 克服分散经营困难C.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D.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1953年2月”“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

18、,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反映的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故A项正确;B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的准确解读,联系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分析解答即可。15.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

19、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A. 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B. 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C.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D. 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答案】A【解析】从材料“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初减少了生产资料的进口,粮食等生活资料加大进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内经济的困难,为解决粮食短缺而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重,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进口商品的次序,没有体现西方的经济封锁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C项错误;D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点睛:材料“1961年2月”“

20、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次序”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从而导致这种变化。16.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生产资料销售收入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到1990年,国家定价占30%,国家指导价占25%,市场调节价占45%。这种变化表明A.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C. 计划指导不再成为经济生活主导D. 传统经济体制发生一定改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78年和1990年对比来看,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大幅度的降

21、低,市场调节上升,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一定改变,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B。C项与材料“到1990年,国家定价占30%,国家指导价占25%”不符,排除。17.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C. 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

22、 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中美之间的交往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的出现说明了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正确;A项是1984年开始的,排除;“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但不能体现出“开始”,故B项错误;D项是21世纪初,排除。18.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

23、出古代雅典A. 民主政治深入人心B. 军事将领更易受罚C. 民主政治存在缺陷D. 公民参政热情高涨【答案】A【解析】【详解】“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深入人心,故A正确;材料认为失去民心的领导人都容易被公民大会处罚,但未必军事将领更易受罚,排除B;材料的主旨并非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排除C;材料未体现公民参政热情高涨,排除D。19.2018年1月20日,特朗普政府因面临无钱可用状态而启动“关门”程序。“无钱可用”的原因是国会两党恶斗

24、导致政府预算法案搁浅。由此可知,特朗普政府关门的制度根源是A. 总统无权任命政府高官B. 州政府制订本州法律C. 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D. 总统需要对国会负责【答案】C【解析】美国总统领导下的联邦政府作为行政部门,其预算必须得到立法机构国会的批准。因此,当国会没有批准政府的预算支出法案时,行政部门就会被迫暂时关闭,这体现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衡,C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官,排除A;州政府在不违背宪法的情况下有制订地方法律的自主权,但这与政府“关门”无关,排除B;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排除D。20.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合伙制的推广、特权公司、特许公司、

25、股份公司等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上述现象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A. 价格革命的冲击B. 契约规则的确立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涌现。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现象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点睛: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变革。出现世界市场雏形、流通商品种类增多、一系列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等现象,这些被称为“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之后,大量低价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

26、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21.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A. 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B. 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C. 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D.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北美殖民地的物产只供应英国,其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本上的船只运输,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旨在打击掌握海上商业霸权的荷兰

27、的利益,故选B;A、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形成的,故C项错误。【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651年”,此时正是英国殖民扩张时期,1588年已经打败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冲击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商业霸权。22.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由于该郡花边业发达,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这反映了英国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B. 弃农经商现象普遍C. 城市化进程已明显加快D.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28、可知材料是强调从事花边业的妇女增多而没有妇女再从事农业生产,这是典型的经济结构的变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800年前后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尚未取代手工工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弃农经工而非弃农经商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城市化进程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3.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

29、因是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8001850年”、“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影响。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D两项的表述,不太相关,排除。进一步可知,A项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

30、革命及其影响24.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出其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军事基地。同年6月,戴高乐应邀访苏,法苏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建立“特殊伙伴关系”。此现象说明A. 法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C.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D. 法国与美国的关系完全破裂【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法国退出北约,与苏联关系改善,说明法国具有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的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分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加入社会主义阵营;C选项错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1、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D选项中“完全破裂”一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材料解析题。(4题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费正清曾说:“中华帝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城方,就是它能用个很小的官员编制来统治如此众多的人口。”进而他解释:“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

32、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该地惟一代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材料二 在清末民国的地方治理中,形成了几种具有公共权力性质的组织机构,他们的首领人员是各地的士绅。如县议(事)会、参事会、城镇乡议(事)会、董事会、乡董(佐);各县的教育、警务、实业和财务等四类局、所,县、区、乡保卫团等地方保卫机构;教育、警务、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区乡行政机构;各地乡村长副、正佐等村治组织;农会等社会自治团体等。曾经是以“士”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权威在地方自治的制度演变之下,逐渐开启了“士绅权绅化”和“绅

33、权体制化”。此时的士绅已非传统社会中的威望型人士,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占有公共组织和权力机构的权绅。他们在主持基层社会的公共事务时,已经不是源于他们曾经所具有的无形的社会声望,而是“大多已具有成文的法律依据”。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国基层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特点:地方自治色彩鲜明;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历史意义:节省了国家行政开支;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

34、层经济发展。(2)不同之处:清末民国形成了具有近代性质的基层公共权力组织机构;基层事务处理的层次性、专业性增强;处理基层事务有了成文的法律依据。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传入;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和革命的推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地方自治色彩鲜明、宗法关系扮

35、演了重要角色、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等方面指出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中华帝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城方,就是它能用个很小的官员编制来统治如此众多的人口。”等信息结合所学从节省了国家行政开支、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发展等方面指出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意义。(2)依据材料二中“在清末民国地方治理中,形成了几种具有公共权力性质的组织机构,他们的首领人员是各地的士绅。”、“如县议(事)会、参事会、城镇乡议(事)会、董事会、乡董(佐)农会等社会自治团体等。”、“他们在主持基层社会的公共事务时,已经不是源于他们曾经所具有的无形的社会声望,而是大多已具有

36、成文的法律依据。”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形成了具有近代性质的基层公共权力组织机构、基层事务处理的层次性和专业性增强、处理基层事务有了成文的法律依据等方面说明清末民国基层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二中“清末民国”等时间信息结合所学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传入、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和革命的推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26.经济政策既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又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反作用。材料一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谷物进口,维护高粮价的谷物法。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英国正处在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超过农业占据了主导,出于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37、的考虑,应该给予农业以政策性保护,限制粮食进口。另一位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土地利益集团往往是把获得的利润用在奢侈生活上,而不是去进行投资;允许谷物自由贸易,进口低价谷物,工厂主就可以降低工资,增加利润,促进工业发展;因此谷物法给英国带来的只能是工业发展停滞。19世纪30、40年代,自由贸易论者和保护主义者围绕这一法令的斗争更加激烈,谷物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846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废除谷物法。摘编自吕佳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及其社会根源材料二 1937至1949年,通货膨胀始终是困扰国民政府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同时,内地的工业

38、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加剧纸币贬值。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又使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尚未恢复之时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人民对法币的信心降至最低。此外,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摘编自刘方健南京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材料三 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年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谷物法被废除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19371949年中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39、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支持谷物法的理由:谷物法有利于英国的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反对谷物法的理由:谷物法影响英国工业的利润和资金,不利于英国经济发展。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自由贸易;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选举改革,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2)长期战乱使国民政府丧失税收来源,造成大量财政赤字;工业发展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官僚资本掠夺和商业投机活动。(3)情况: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第一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第二产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产业。原因: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

40、工业基础薄弱;国家重视工业化建设。【解析】(1)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一中“英国正处在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超过农业占据了主导,出于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应该给予农业以政策性保护,限制粮食进口”得出支持的理由:谷物法有利于英国的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根据“英国正处在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超过农业占据了主导,出于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应该给予农业以政策性保护,限制粮食进口”得出反对谷物法的理由:谷物法影响英国工业的利润和资金,不利于英国经济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废除谷物法的原因从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阶级力量、经济政策、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等角度进行分

41、析。(2)根据材料“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得出长期战乱使国民政府丧失税收来源,造成大量财政赤字;根据材料“同时,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加剧纸币贬值。”得出工业发展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物资供给严重不足;根据材料“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又使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得出根据材料“”得出商业投机活动;根据材料“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得出官僚资本掠夺。(3)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一

42、小问可依据材料三中柱状图标注的数据和时间得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基础仍为农业,只是第二产业速度比较快,高于第一产业。第二小问需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意“1952-1956年时期”,可以从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一五计划”实施等角度进行分析。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根据百度百科整理材料二 (1

43、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试以世界近现代史实评述该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内涵:崛起大国与原有霸主必然冲突,并引发战争。该观点符合史实英国崛起过程中相继挑战

44、并击败过西班牙、荷兰与法国,从而成就霸业。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中期,德国两度崛起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该观点不符合史实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与原有霸主英国爆发战争和冲突;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美苏激烈对抗,但始终没有爆发战争。(2)方式:殖民战争、经济侵略、政治控制。史实:通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强迫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清延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修昔底德陷

45、阱”的内涵。再从英国崛起过程中相继挑战并击败过西班牙、荷兰与法国的史实说明肯定的观点;从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与原有霸主英国爆发战争和冲突的角度说明否定的观点。(2)本题根据材料二“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殖民战争、经济侵略、政治控制等方面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再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即可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等方面加以说明。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

46、早从事茶叶贸易。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两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8世亿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福瑞首沈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大卫发明了墙炒机;19世纪来,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另外,美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作用: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2)变化:由中国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