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X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X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政策研究室 (2009年9月16日) XX市辖9县3区,137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1729个行政村,全市常住人口376万,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县域人口23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县域土地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连续五年召XX县区域发展现场研讨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县域经济作为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决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实力增
2、强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成效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08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为30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3.3%。县均生产总值为34.37亿元,较2007年增加6.27亿元,是2004年的1.96倍,XX县区、XX县区、XX县区3县gdp超过全省县域(42.25亿元)平均水平。县域人均生产总值13013元,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8.5%。gdp总量最大的XX县区为73.30亿元,在全省83个县(市)排第10位,并连续两年跨入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人均gdp最高的是XX县区32728元,在全省县域中排第1
3、3位。处于贫困山区的XX县区、麟游两县,突破发展,跨越发展,在全省县域排名测评中综合进位都在10位以上,荣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2008年,县域工业总产值达到409亿元,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XX县区、XX县区、XX县区3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分别为73.0%、53.8%和50.6%,其中XX县区占比高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56.4%)16.6个百分点。全市创办县域工业园区30个,入园工业企业149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5户,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户。县域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
4、重要增长点。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有力地带动了县域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县均城镇化率达到35.7%,保持年均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有2个县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最快的XX县区为48.4%,在全省排在第7位。 财政收入明显增长。2008年,全市县域财政总收入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6.9%。县均财政总收入2.31亿元,XX县区财政总收入达到6.54亿元,居首位;有3个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最高的是XX县区为55.6%。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8年县域合同引资339.47亿元,到位资金112.78亿元。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4亿元,是2002年的5.3
5、2倍。县域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 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08年,我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3395元,比上年增长24.8%,增幅高于全国(15%)、全省(18.6%)、全市(21.2%)平均水平。XX县区和XX县区突破4000元,分别达到4311元和4202元。 XX市9县在全省(83个县)的排名情况 县区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全省 位次 市内位次 较07年进退位 较04年进退位 XX县区 18 22 20 10 10 1 0 8 XX县区 17 16 16 12 12 2 0 5 XX县区 38 39 37 25 28 5 -3 10 X
6、X县区 31 30 30 20 26 4 -6 5 XX县区 51 50 51 55 45 6 10 6 XX县区 57 42 49 52 50 7 2 7 XX县区 72 72 69 75 64 8 11 8 XX县区 36 31 31 13 13 3 0 23 XX县区 65 59 82 79 78 9 1 -13 注:2004年-2006年监测范围为全省83个县(市)及农业成分较大的10个XX县区;2007-2008年监测范围为全省83个县(市) (二)保障措施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我市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把加快县域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明确县域工
7、业发展重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采取贷款贴息或无偿补助的方式,扶持县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安排3000万元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的园区建设基金,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贷款贴息。支持“两区多园”加快发展。 鼓励全民创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创业企业注册门槛。对外出务工回乡创办企业、安置农民工达100人以上的,除享受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外,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办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再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有关税费。 2、把加快农业产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8、 突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市财政预算每年新增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加快畜牧业和果业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扶强做大龙头企业。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金融贷款、税收优惠、项目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成员教育培训、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每个贫困村一次性补助15万元,积极扶持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整合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等项目资金600万元,按照每个园区100万元的标准,重点支持12个市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强
9、化农业科技支撑。 3、把提升城镇化水平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市财政从本级城市维护费中拿出200万元,各县区安排一定资金分级实施镇和村的建设规划编制。 着力抓好重点镇建设。在全市选取15-20个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好、有一定基础的建制镇,支持其成立城镇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以省市县财政投入的300万元为资本金,融资贷款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资金,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列支不少于300万元支持一般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环境整治。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三大“振兴工程”,做大做强县域旅游名片,集中实施旅游精品项目
10、。各县区也积极开展乡村游、文化游等旅游活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4、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全市积极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确立项目建设年,加大项目储备、包装和争取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使更多的项目能在国家和省上“进盘子、入册子”。2008年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1亿元,比“十一五”前两年的总和还多。 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建立了产业主管部门与各县区开发区联动的招商机制,建立上下联行动机制。部分县区招商引资局与工业园区管委会交叉任职,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外源性投资项目与产业承接地的有效对接。每年下达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
11、、各县区,完成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年度目标考核。 优化投资软环境。设立市政府政务大厅,对区域外投资企业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集中职能部门设立窗口,联动服务,在招商引资项目入驻过程中提供产业准入预审、环评、用地“绿色通道”、授权登记等创新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5、把优化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开展项目建设年、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发展意识。以推进政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阳光政务”的开展。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打破常规办事,改进工作方式,全心全意为项目建设服务。 二、存在差距和制约因素 宝鸡虽然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工
12、业重镇,但经济发展中市强县弱、城强乡弱的不平衡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市整体经济的快速提升。 (一)存在差距 1、综合实力不强。与全国、全省相比,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没有能与中国百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相齐并论的大县、强县。2008年,县域经济总量增速虽达到了14.7%,但县均经济总量比全省的平均水平(42.25亿元)少7.88亿元;县均财政总收入2.31亿元,低于全省4.88亿元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超过省均水平的仅有XX县区;县域工业化水平为46.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6.4%)近10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的县是空白;只有2个县的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全市平
13、均水平,XX县区的城镇化率仅为20%。全省“十强县”中,我市仅有XX县区1家,并处于末位。 2、发展活力不够。经济结构是反映地域发展活力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我市目前的县域三产结构为20:54.5: 25.5, 二、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三产占比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了3.2、7.4、14.6个点位,发展相对滞后,带动县域活力的能力不强;第二产业比重虽高,工业也已成为推动县域发展的助推器,但只是低基数上的快发展,县域工业整体布局分散、块头不大,高效益、高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总量规模、质量效益都明显滞后于先进地市,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后发优势不够明显。 3、地域差异明
14、显。川塬四县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山区五县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川塬四县。川塬四县gdp总量为228.30亿元,占全市县域gdp的73.8而山区五县gdp总量为仅占全市县域gdp的26.2。山区五县均生产总值仅为川塬四县的1/4多。川塬四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占到全市总量的60%,山区五县县均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仅为川塬四县的56.8%。川塬三区四县经济总量占全市的90%左右,五个山区县仅占11%,山区县域内发展也很不平衡,XX县区1家就占山区县总量的41%。 (二)制约因素 一是县域发展阶段性转型步伐不快。如果说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工业就是县域经济
15、的主导,三产服务业则是县域经济的活力所在。目前,全市、全省、全国农业占比都在11%左右,而我市县均农业占比为却高达20%,由于农业产业内部挖掘潜力不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升级不同步,向二三产业转型速度不快。加之我市产业集群起步较晚,发育时间不长,企业之间大多是一种松散的配套和联合,缺少严格意义上利益联结机制,导致园区有集群、关联度不高,有企业、科技含量较低。 二是县域发展投入严重不足。由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多数县区财政困难,相当一部分财政支出要依靠国家转移支付,弥补县域经济经费支出和经济发展资金缺口。2008年,全市12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46%,而财政供养人员却占到全市的80.6%
16、,可用财力极为短缺。 在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和利益驱动下,商业银行普遍收缩县以下的分支机构,大额贷款审批权上收,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减弱,贷款额度逐年下降,大批县域资金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向大城市、大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落后地区的县域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加之贷款门槛高、程序繁多,融资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近年来,我市财政拿出1亿元担保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今年拿出1600多万元用于支持农民互助资金社的发展,拿出500万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及农民小额贷款的贴息,但这些资金仅仅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贷款要求。资金补充县域发展的
17、能力极其有限,使得一些重点项目不能及时上马或按时投产,一批重点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或扩大规模,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扩张辐射效应。 三是县域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县域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创业经济和草根经济,离不XX县区域内能人的引领和带动,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但由于一些县区观念相对保守,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体制创新力度不够,使得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储备不够,人才短缺的现象非常严重。受制度、环境、待遇等多方面影响,高级人才请不进,急用人才进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一些重点产业的科技人才根本就没有后续力量。加之县域内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薄弱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工业园区配套设施跟进不快,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有限等等
18、,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县域招商效果XX县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三、下步设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中省市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县情、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坚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动摇。 一是积极推行“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工作措施,促进农民大幅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二是大力实施“两区多园”战略,提XX县区域工业竞争力和贡献率,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三是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抓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精细化管理三个环节,构建城乡一体的新格局。四是积极引导全民创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五是坚持改革创新
19、,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对县域经济扶持的投入比例,为县域经济提供环境和制度保障,在破解发展瓶颈上有所突破。六是建立县乡村争先进位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争创全省“十强县、五强区”和全市“十强乡镇、百强村“活动,千方百计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到2012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达到58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350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35%,使更多的县迈进全省“十强县”行列,推动全市县域经济迈大步、上台阶。 内容总结(1)X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政策研究室 (2009年9月16日) XX市辖9县3区,137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1729个行政村,全市常住人口376万,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县域人口23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县域土地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