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新课程的一门重点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育局课时计划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组
2、织管理 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政教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活
3、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了解
4、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 1.整体性。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
5、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要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应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应具有
6、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有计划性的一面。但是其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我们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应让学生参与选择制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指
7、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 这是指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有关问题的研究,最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其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两大方面。 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对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研究,该活动领域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 参考课题主要有。(空气、噪音)污染调查与治理,家乡耕地状况的调查与建议,人口增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本地区水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关于本校绿化情况的调查与建议,植物的栽培与
8、研究,动物的特征与特性研究,废物垃圾处理的调查与研究,一日三餐的调查研究与建议等。 社会研究。社会研究领域是围绕社会现实展开的,这些活动领域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见识的公民的目标直接相关。参考课题主要有:从XX县区大型超市兴起看商业发展变化,太仓风俗人情的调查与研究,“通讯与生活”的调查与研究,本校学生零花钱使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本市中小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太仓城乡交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百姓富余资金投向的调查与研究,双休日百姓休闲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残疾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建议,本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太仓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的调查与研究,太仓港发
9、展状况研究,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与建议,现代舞蹈与吴晓邦等。 2.社会实践学习。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的一员。途径主要有: 社会服务活动。包括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环保服务、助残服务等。 社会考察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社会考察活动应作为“综合性体验学习”,通过考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如考察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情况;考察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或某个住宅小区);考察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考察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考察大中型企业等。 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
10、动有两种方式。学校组织学生群体活动、学生个人活动。如养老院公益活动,捐资济困活动,拥军优属活动,义务劳动等。以便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角色体验活动。指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各个方面,寻找岗位,扮演角色,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养成品质,学会本领,提高素质。从组织形式上强调集体体验,从体验的身份和视角角度,倡导自我体验和换位体验。 3.生活学习。 生活学习是与学生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相关联的实践性学习。生活学习的领域包括: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生活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思考的基本能力,以及勤劳、合作、爱群和服务的积极态度
11、。如服装设计、居室装饰设计、生活建筑设计等活动内容,其中不但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而且还包含着复杂的价值观问题,需要学生在设计与创造中进行价值判断。 4.辅导活动课程。 该课程是体现课程的开放性、整合学科内容而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如信息技术、文学社、数学应用与探索、音乐与舞蹈、书画、工艺品制作、铜管乐与礼仪、科学与探索、体育与健康等。通过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充实培训师资队伍,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5.学校传统活动。包括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庆元旦文娱汇演等。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以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组
12、织形式大致有三类。小组活动:学生自愿或随机分组,组成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一项活动。这既可以扩大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又能使每个成员得到锻炼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因此小组活动最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应给学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允许个人根据兴趣爱好独立进行活动,这将积极地促进个人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个人活动应与小组和集体活动有机地结合。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在活动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更强调人际间的交流,也能对某一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内容整合 在新
13、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来说,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核评价 1、教师评价 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
14、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2、学生评价: (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完成较好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石良中学2010.3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
15、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 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近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
16、是,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根本无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我校去年开始试行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结合我校现有的情况,暂拟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各班要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 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
17、程。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通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
18、、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借 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会做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心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三、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
19、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与自我的责任感。 4、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发展兴趣、展示才
20、能。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我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6、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构建学校新 型的课程体系。经过数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四、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们对板块式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统筹规划,并根据本校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做了如下活动安排: 五、课程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一个阶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
21、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它反对通过单一的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类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XX市敬文实验小学 一、指导思想 :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
22、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1 三、主
23、要工作任务: 1.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2.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各年级各个班各选择性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3.班主任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4.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四、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重
24、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房放学后向学生开放;四是继续加强对“红领巾电视台”管理,开展好对学校各类事件的报道宣传等实践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与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挂钩,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
25、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
26、、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 5.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7、,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
28、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 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
29、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6.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7.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
30、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 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义务教育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辅导中心、各中小学: 现将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抄送。XX市教育局,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市教育局办公室 xx年
31、11月25日印发 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 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XX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XX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XX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及XX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
32、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 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
33、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34、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课时,用于交流、 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
35、、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2014.8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刘举人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
36、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开展多种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内容,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戴广东校长为组长,李新颖、李井贺、任巨兴、贾艳学、冯桂荣、梁冬仙霍淑芝、冯津燕、王福俊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戴广东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李新颖、李井贺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三、队伍建设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
37、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各任课教师要积极利用学校、社会资源。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 四、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分段目标 1、小
38、学低年级目标(1-2年级)、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小学中高年级目标(3-5年级) 、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c、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a、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
39、用。 b、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c、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d、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五、活动内容 内容包括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学科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
40、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社会环境
41、,关心村庄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
42、的基础。 六、活动形式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七、经费投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我们学校将保证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内容总结(1)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新课程的一门重点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2)d、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