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支撑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标准化支撑材料.doc(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安全标准化支撑材料 1.各种备案(3) 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或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及备案; 应急预案备案; 职业危害申报材料。 2.各种文件(下列制度要求以文件形式发布)(7)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3.各种报告和方案(14)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安全生产目标评估和考核报告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评估报告安全教育培训评估报告设备变更审批和验收报告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和隐患治理方案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统计分析表职
2、业危害告知书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急救援报告事故、事件调查报告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报告防雷检测报告 厂房照度(照明)检测报告4.各种台帐和档案(18)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工伤保险档案资料 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生产设备设施台帐生产设施技术档案特种设备档案和台账 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和设备设施检修计划变更管理的台帐危险化学品档案相关方名录和档案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档案隐患汇总登记台账和档案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档案危险源档案资料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帐厂内机动车辆档案和台账5.各种记录及计划:(20) 安全目标与指标实施情况检查记录安全专题会会议记
3、录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关培训和考核记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记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和考核记录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和考核记录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修订记录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记录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作业许可证审批记录变更后的培训记录 回转窑专项检查记录 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检测记录 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的记录危险源检查记录 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培训计划和记录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检查、维护、保养记录事故登记记录事故回顾、学习记录6.各种清单和证书(6) 法律法规、标准清单 安全隐患清单(包括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内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
4、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岗位操作人员证书 特种设备的检测合格证证: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防雷接地的检测合格证 第二篇:支撑体系安全标准化管理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标准化管理 一、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构造要求: 1、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宜采用48.3mm3.6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杆扣牢。扫地杆、水平杆宜采用搭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2、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
5、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杆与下段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3、当在立杆底部或顶部设置可调托座时,其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 4、立杆的纵横杆距离不应大于1200。对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架,立杆的纵横距离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900。 5、模板支架步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大于1.8m。 6、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7、模板支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 1)模板支架四周应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
6、、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剪刀撑。3)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厚度不小于50mm的垫木和底座,顶部宜采用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 4)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5)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
7、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6)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
8、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 二、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构造要求: 1、模板支撑应根据所承受的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时,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350mm。立杆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大于0.7m。 2、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有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3、剪刀
9、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结。 4、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时,顶端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三、门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构造要求: 1、门架的跨距与间距应根据支架的高度、荷载由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跨距不宜超过1.5m,净间距不宜超过1.2m。 2、门架立杆上宜设置托座和托梁。支撑架宜采用调节架、可调托座调整高度。可调托座调节螺杆高度不宜超过150mm。 3、支撑架底部应设置纵向、横向扫地杆,在每步门架两侧立杆上应设置纵向、横向水平加固杆,并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紧。 4、支撑架在四周和内部纵横向应与建筑结构柱、墙进行刚
10、性连接,连接点应设在水平剪刀撑或水平加固杆设置层,并应与水平杆连接。 5、支撑架应设置剪刀撑对架体进行加固。在支架的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隔6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搭设高度8m及以下时,在顶层应设置连续的水平剪刀撑;搭设高度超过8m时,在顶层和竖向每隔4步及以下应设置连续的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剪刀撑斜杆交叉层设置。 1.1目标(60分) 1、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制度 2、针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设立、沟通、回顾等确定了人员与职责(记录和任命书) 3、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监测的规定(制度) 4、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文件) 5、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
11、 6、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修正或更新 1.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100分) 1.2.1法律法规意识(30分)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2、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提升、跟踪做出了规定 3、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4、制定了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 5、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计划进行了跟踪 6、建立了有效途径,获取员工或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记录、录象) 7、建立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影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制度 8、建立了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渠道(记录) 1
12、.2.3融入(40分) 1、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进行了规定(制度) 2、上述规定是否明确了部门、人员及其职责(任命书和名单) 3、将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系统 4、所识别的需求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培训(记录) 1.2.4评审与更新(30分) 1、评审与更新制度 2、有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变化得到识别、获取、评审、更新(相关制度) 3、当变化发生时,及时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并将其融入标准化系统(记录与清单) 1.3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60) 1、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制度 2、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
13、求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名单) 3、最高管理者书面任命尾矿库负责人与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 1.4安全生产责任制(60分) 1、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 2、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与绩效测量等环节建立了管理制度并明确了人员及职责(名单和任命书) 3、人员的配置(文件) 4、安全费用(清单) 5、安全生产重大活动的参与(记录) 6、各级人员是否接受了相关的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的培训(记录) 7、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审与更新 1.5文件与资料控制(60分) 1、文件与资料控制制度 2、安全记录控制制度 3、依据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建立了标准化系统文件 4、每年评审标准
14、化系统文件 5、出现变化时及时修订或废除标准化系统文件 6、事故、事件记录 7、风险评价记录 8、培训记录 9、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10、事故调查报告 11、检查记录 12、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 13、安全活动记录 14、检验监测记录 15、任务观察记录 16、许可文件 17、应急演习信息 18、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19、承包商信息20、维护和校验记录 21、技术资料图纸 1.6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60分) 1、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 2、指定人员与外部沟通,协调安全生产事项(名单和任命书) 3、安全生产事项进行沟通:外部关注的安全生产事项、外部团体或个人的抱怨、直接的社
15、会要求(调查报告) 4、保存外部所有的安全投诉记录 5、主要负责人是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召开了会议、讨论安全生产事项并保存会议记录 6、合理化建议箱或建议表格放置于醒目位置并方便获取(现场) 7、及时向外界披露重大安全生产事项(记录) 1.7承包商的选择与管理(80分) 1、承包商选择、评价与管理制度 2、指定与承包商协调或联系的人员(名单) 3、识别承包商可能带来的风险(报告) 4、备选承包商能够提供下列信息:许可、制度、能力和安全绩效 5、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义务(合同书) 6、承包商作业现场进行检查,以识别及纠正可能的风险(记录) 1.8安全投入(80分) 1、制定了确保安全生产费用
16、投入并有效管理的制度 2、安全工程费用清单 3、安全管理制度 4、安全设备设施费用清单 5、劳动防护用品费用清单 6、安全标志 7、安全奖励 8、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9、安全经费投入时进行了充分论证(记录)1.9工伤保险(40分) 1、职工工伤保险保障制度 2、员工缴纳足额的工伤保险费(清单) 3、收集并保存保险的相关资料和记录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300分) 2.1辨识与评价要求(100分)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以确定重大的风险(记录) 3、通过初始、基于问题及持续的风险评价,实现对风险评价的动态、闭环的管理 4、定期并及时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
17、价进行回顾 5、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记录或影象) 6、企业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平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措施 7、企业应持续地进行风险评价,及时处理重大风险 2.2尾矿库风险评价(120) 1、尾矿库风险评价制度 2、尾矿库建设期风险评价计划 3、尾矿库运行期风险评价计划 4、提供下列风险评价的计划: 暴雨风险;山体泥石流风险;喀斯特地貌导致的风险;地震风险; 外来尾矿、废水风险;库区周围作业风险;库内采、选尾矿风险;运行工艺导致的风险;尾矿设施导致的风险;法律、法规、标准需求 5、对生产流程进行了辨识,并建立了关键流程及其关键设备设施(清单) 6、对识别的关键流程及其关键设备设施进行
18、风险评价,分析与之相关的安全及故障模型,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措施(报告) 7、依据初始风险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分级管理 2.3关键任务识别与控制(80分) 1、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 2、有制度确保作业指导书用于下列活动: 员工培训任务分工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 3、建立任务观察制度,确保在所需现场,按照计划执行完整任务观察与局部任务观察 4、当需要许可时,制度是否保证: 申请与批准许可的人员已确定;许可申请正确完成并递交;满足报告、通知的要求; 4保持报告、监测数据记录;识别并满足新的或修订的许可需求 5、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 6、执行任务分析与观察的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记录) 7、依
19、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 8、按计划执行了完整或局部的任务观察(记录) 9、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训练与培训的特殊需求(记录) 10、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文件) 11、对工作票和许可签发人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估 12、对工作票和许可作业范围进行评审与更新53.安全教育培训(160分) 3.1员工安全意识(60分)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建立识别、监测、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机制或制度 3、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调查与评价(记录) 4、制定了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5、新员工、转岗和返岗员工进入企业后接受安全意识的培训(记录) 6、利用各种方式来提升安全意识(记录) 7、员
20、工根据工艺流程的变化而对工作现场的特定要求回顾 3.2培训(100分)、 1、培训制度 2、建立了培训适宜性的评估机制 3、负责人是否就下列内容接受了培训: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技术;沟通技巧;检查、审核技术;法律依从性管理;应急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变化管理 4、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记录) 5、适当的方式测试学员的能力,同时评估培训效果(记录) 6、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64.尾矿库建设(200分) 4.1尾矿库勘查、设计、施工与验收(100分) 1、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2、尾矿库勘查、设计、施工与验收制度 3、尾矿库初步设计是否编制了安全专篇,且主
21、要内容包括: 库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初期坝和堆积坝的稳定性分析; 尾矿库动态监测和通讯设备配置的可靠性分析;尾矿库的安全管理要求。 4、尾矿库设计文件是否明确了下列安全运行控制参数:(设计文件) 尾矿库设计最终堆积高程、最终坝体高度、总库容;尾矿坝堆积坡比; 尾矿坝不同堆积标高时,库内控制的正常水位、调洪高度、安全超高及最小干滩长度等;尾矿坝浸润线控制 5、隐蔽工程经分段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合格证复印件) 6、保存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有关资料. 7、设计文件和图纸 8、施工过程严格填写、监理记录 9、保存施工及竣工验收、监理、安全评价及验收安全评价、审批等文件、图纸
22、和资料 4.2尾矿库的闭库与再利用(100分)(网上搜索,或者找周公) 1、尾矿库闭库管理制度 2、闭库尾矿库需要重新启用或改作他用时制定的相关制度 3、尾矿库或对闭库尾矿库进行回采再利用时制定的有关制度 4、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了闭库安全评价和整治设计 5、根据闭库设计对尾矿坝和排洪设施进行了整治 6、闭参照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和其他有关规程对闭库工程施工及验收(验收报告) 7、闭库后的尾矿库,对坝体及排洪设施进行了维护(记录) 8、对在用尾矿库或对闭库尾矿库进行回采再利用时,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了技术论证、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 9、尾矿库再利用生产完成后,按尾矿库闭库的规定,进行闭库 75
23、.尾矿库运行(570分)5.1尾矿输送、筑坝与排放(150分) 1、尾矿输送、筑坝与排放制度 2、是否建立下列安全管理制度: 尾矿浓缩设施;尾矿输送;筑坝;排放。 3、编制年、季作业计划和详细运行图表,统筹安排和实施尾矿输送、分级、筑坝和排放的管理工作 4、每期子坝堆筑前进行岸坡处理并作隐蔽工程记录 5、坝外坡面维护工作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图) 6、每期子坝堆筑完毕,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记录是否经主管技术人员签字后存档备查 7、坝体出现冲沟、裂缝、塌坑和滑坡等现象时,及时妥善处理(处理方案) 8、尾矿库输送系统损坏、维修记录.5.2水位控制与防汛(150分) 1、水位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2、防汛措
24、施和排洪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3、尾矿库排水构筑物停用后,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时封堵,并确保施工质量(记录) 4、汛期前应对排洪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疏浚,确保排洪设施畅通(记录) 5、采用子坝挡水并技术论证 6、洪水过后对坝体和排洪构筑物进行检查与处理 5.3尾矿坝渗流与防震、抗震(100分) 1、渗流控制和排渗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2、尾矿库防震与抗震安全管理制度 3、坝体浸润线进行观测,超当过控制线,增设或更新了排渗设施(记录) 4、当坝面或坝肩出现集中渗流、流土、管涌、大面积沼泽化、渗水量增大或渗水变浑等异常现象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记录) 5、尾矿库原设计抗震标准低于现行标准时,进行了安全技术论
25、证 6、上游建有尾矿库、排土场或水库等工程设施时,了解上游所建工程的稳定情况,采取防范措施 7、震后进行检查,对被破坏的设施及时修复 5.4作业现场安全管理(70分) 1、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2、基于风险评价建立了下列安全管理制度: 电力线路管理制度;照明管理制度; 危险地段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针对体检要求制定了体检计划 4、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5、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维修和使用管理制度 6、夜间作业时,所有作业点及危险点有足够的照明(现场) 7、库区内的电力线路,按安全规程要求敷设整齐,无乱搭乱接现象(现场) 8、在库区内陡峭的山坡、坝体、深水区等危险地段,设明显
26、的警示标志(现场) 9、职业危害检测和控制结果记录 10、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时提供正确使用的培训 12、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的供应商具备相应的资质 13、是否为下列人员提供适合的劳动防护用品: 员工;承包商。 5.5变化管理(100分) 1、建立了变化的管理制度并确定了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名单) 2、识别了下列变化:(报告或记录) 周围环境引起的变化;尾矿库上下游工程引起的变化;周围地质条件引起的变化;人员引起的变化;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引起的变化;机构引起的变化;相关方引起的变化。 3、变化过程实施前,是否进行了:(报告) 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4、变化管理的
27、人员进行了培训 96.检查(500分) 6.1一般要求(80分) 1、安全检查制度 2、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配备了胜任的检查人员(名单和任命书) 3、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制定了满足下列要求的检查表。 反映特定危害;对象明确、标准具体;文字精练、含义准确。 4、执行检查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记录) 5、安全检查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的渠道 6、有变化发生时对检查表进行了回顾和更新 6.2日常巡检和定期观测制度(80分) 1、日常巡检和定期观测制度 2、针对日常巡检和定期观测制定了检查表 3、日常巡检和定期观测(记录) 4、执行检查和定期观测的人员提供培训 5、保持了所有检查和定期观测的记录,并可获
28、取 6、超规定风险立即报告并采取了行动 7、管理层对检查和定期观测报告内容及建议作出了回应及行动 8、检查和定期观测清单进行了回顾和更新 6.3防洪安全检查制度(80分) 1、防洪安全检查制度 2、针对防洪安全检查制定了标准的检查表并且反映了排洪系统特定的危害(检查表) 3、执行检查的人员提了供培训 4、超规定风险立即报告并采取了行动(报告) 5、管理层对检查报告内容及建议作出了回应及行动 6.4、尾矿坝安全检查制度(100分) 1、尾矿坝安全检查制度 2、针对坝体安全检查制定了检查表 3、执行检查的人员提供培训 4、超规定风险立即报告并采取了行动(报告) 5、管理层对检查报告内容及建议作出了
29、回应及行动 6、检查表进行了回顾和更新 7、保持已完成的专项检查记录,并且这些记录方便获取 6.5库区安全检查(80分) 1、尾矿库库区安全检查制度 2、针对库区安全检查制度制定了检查表 3、执行检查的人员提供培训 4、超规定风险立即报告并采取了行动(报告) 5、管理层对检查报告内容及建议作出了回应及行动 6、检查表进行了回顾和更新 7、保存了专项检查记录,并且这些记录方便获取 6.6纠正和预防措施(80分) 1、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2、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是否对下列过程、活动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纠正要求: 培训程序评估;变化管理流程;检查系统;职业卫生监测;事故调查;风险评价;系统评价。
30、3、针对标准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纠正和预防行动(报告) 4、没有按计划执行的纠正和预防行动有跟进计划或解释(计划) 5、保持了纠正和预防行动的记录,并可获取(记录) 117.应急管理(280分) 7.1应急准备(60分) 1、应急管理及响应制度 2、设立应急管理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名单、任命书) 3、依据风险确定潜在的紧急事件(报告) 4、针对潜在的紧急事件收集了相关的地理、人文、地质、气象等信息(记录) 5、紧急事件编写了应急预案 6、应急的培训 7、对员工进行了应急培训 8、设备、设施或流程发生变化,对应急预案进行回顾和更新 9、生产场所的显著处张贴了紧急疏散提示和设有
31、紧急联系电话(现场) 10、定期评审与企业应急有关的外部应急部门和可能造成企业紧急情况的外部机构及其影响 7.2应急预案(60分) 1、应急预案 2、紧急事件配备了编写应急预案的人员(名单) 3、应急预案任命了相关的责任人员(任命书) 4、任命的责任人员配备了相应的应急工具 5、紧急事件是否编制了应急预案 6、应急预案分发给了相关的部门与人员(查现) 7、应急预案与员工、承包商、其它合适人员进行培训或沟通(现场) 8、定期评审并更新应急计划,确保有最新的版本 7.3应急响应(50分) 1、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应急预案 2、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查现) 3、当紧急事件发生时,企业是否能够做到下列事项:
32、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启动并做出响应;应急响应人员到场; 各响应小组有人指挥并控制好现场;提供有效的应急设备设施;应急通讯畅通;实施现场警戒;疏散相关人员;救治受伤人员;应急人员安全;搜救失踪人员;控制泄漏物。 4、当紧急事件结束后,企业是否实施。现场恢复;应急响应评估;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记录) 127.4应急保障(60分) 1、应急保障制度 2、紧急事件配置了满足要求的应急队伍 3、任命了急救员(名单、任命书) 4、风险明确救护人员(同上) 5、对紧急事件进行了应急能力评估,以确定所需的应急装备 6、对紧急事件进行了应急能力评估,从而识别所需的相互支援来源 7、应急人员提供了完
33、成应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8、任命的急救员具备相应的能力或资质 9、急救员得到应急响应的急救培训 10、按要求安装、配置了应急准备系统及设备(现场) 11、对安装的应急系统与装置实施了检查与维护(记录) 12、每年对应急装置需求的评估进行回顾和更新 13、实施演习来测试相互支援关系的效力(记录) 7.5应急评审与改进(50分) 1、应急演练及对应急预案评审的制度 2、应急预案进行了评审 3、应急演练进行了培训和训练 4、应急预案进行了演习(记录) 5、应急演习中、事故与事件的经验及时改进了应急准备工作 6、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及时发放给相关人员,并对其提供了必要的培训 7、定期评审和更新应
34、急计划138.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230分)8.1报告(60分) 1、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2、事故、事件的报告提供了畅通的渠道(现场) 3、根据报告制度制定事故、事件登记表及相关的报告、表格标准格式 4、报告的事故、事件进行登记管理 5、针对事故、事件报告要求对相关人员特别是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记录) 8.2调查(80分) 1、事故、事件的调查与跟踪制度 2、书面任命事故、事件调查人员(记录) 3、被任命的调查人员是否接受下列事故、事件调查技巧和知识的培训: 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原因分析技术; 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培训记录) 4、员工及其代表参与了事故、事件调
35、查(记录) 5、在形成事故、事件调查报告前,将调查结果与相关的员工进行交流(记录) 6、与事故、事件相关的文件资料整理归档 8.3统计与分析(50分) 1、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报告 2、事故、事件的统计分析提供了足够的资源 3、职业病症进行评估,辨识非职业病或职业病(评估报告) 4、按要求公布统计分析结果 5、对事故进行年度分析,以监测改进,并找出趋势 8.4事故、事件回顾(40分)、 1、事故、事件的回顾(制度) 2、员工、班组事故、事件的回顾(记录) 3、保留回顾记录 4、利用安全讲座一那讨论和学习,以吸取教训(记录)149.绩效测量与评价(160分)9.1绩效测量(80分) 1、安全绩效监
36、测制度 2、是否按监测计划对下列内容进行了安全绩效监测: 目标;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管理;职业危害监测;事故、事件调查完成率; 纠正和预防行动完成率及其效果效率;安全、健康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情况;任务分析及任务观察情况执行情况;变化管理回顾情况;培训情况; 法律法规依从程度; 持续改进安全标准化系统效力的情况;安全投入。 3、收集的监测数进行分析,并用分析结果说明标准化系统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分析记录) 4、监测结果应与相关人员沟通(记录) 5、检测记录有效保存(记录) 5、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及时更新、回顾计划和要求(记录) 9.2系统评价(80分) 1、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2、按计划执行了
37、内部评价(计划) 3、内部评价由胜任的人员进行(名单、任命书) 4、内部评价记录 5、内部评价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6、外部评价对企业的安全标准化评定记录 7、外部评价对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等级划分 (1)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 (2)最高管理者签发的安全生产方针文件; (3)与相关方关于安全生产方针的沟通记录(文件发放传达记录); (4)安全生产方针的宣传资料(张贴的照片、培训记录、现场安全手册);(5)安全生产方针评审修订会议纪要;(6)文本化的安全生产方针、释义。 1.2目标 (1)目标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下发文件; (3)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分解、实施计划; (
38、4)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监测考核规定、考核记录;(5)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评审更新的会议纪要。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2.1法律法规意识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2)法律法规意识调查问卷; (3)员工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计划(举办竞赛等活动或培训计划); (4)员工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跟踪记录(举办竞赛等活动的照片或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报告等)。 2.2需求识别与获取 (1)需求识别的记录(下属单位、员工提出的要求、报告等资料);(2)识别的法律法规清单; (3)企业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渠道的证明(购买的相关文本资料、相关部门的文件、相关网站截屏等); (4)员工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渠道的证
39、明(发放的文本资料、局域网截屏、宣传照片等)。 2.3融入 (1)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记录(培训计划、记录、试卷、评估报告)。 2.4评审与更新 (1)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的会议纪要、清单等。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3.1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2)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3)各级领导层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4)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记录; (5)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评审记录、评审会议纪要; (6)各级领导层参加各种安全活动记录、照片、会议纪要等。 3.2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1)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管理制度; (2)安委会成立文件,会议纪要(包括工作项目清
40、单); (3)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名单、各种被任命人员任命书(安全负责人;员工代表;消防负责人;急救员;事故调查员;法律法规需增加的职位;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 (4)被任命人员参加相应培训的记录、资格证书。 3.3员工参与 (1)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制度; (2)收集到的员工所关注的安全、健康事项的记录;(3)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记录、照片或会议纪要; (4)问题解决小组人员名单、培训记录及解决问题的记录等;(5)员工拒绝的安全生产事项的记录、调查处理记录。 3.4文件与资料控制 (1)文件与资料识别与控制管理制度; (2)装订成册并受控的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 (3)每年
41、或出现变化时标准化系统文件评审更新记录或会议纪要;(4)各类安全生产记录(可分散到各个元素中收集);(5)文件接受、发放记录。 3.5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1)内部沟通与外部联系、合理化建议制度;(2)识别的外部联系清单及沟通联系记录;(3)外部投诉及处理记录; (4)管理层每月与员工交流记录、照片等; (5)基层定期召开讨论安全生产事项的会议纪要;(6)收集到的合理化建议、处理结果;(7)合理化建议箱的放置照片; (8)安全设备状况和使用情况展示栏(照片)。 3.6系统管理评审 (1)系统评审管理制度; (2)系统评审计划、各种输入、输出记录;(3)评审结果、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记录等。 3.7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1)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制度; (2)供应商与承包商各种资质记录(许可;制度;能力;安全绩效等);(3)与供应商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 (4)供应商与承包商使用设备前的培训记录;(5)供应商与承包商定期评估、奖励或惩罚记录。 3.8安全认可与奖励 (1)安全认可与奖励管理制度; (2)公告牌或电子信息媒介展示安全信息(照片等);(3)安全奖励记录。 3.9工余安全管理 (1)工余安全管理制度;(2)工余安全生产提升计划; (3)工余安全宣传资料(宣传册、张贴的照片、网站视频等);(4)工余事故报告; (5)预测工余意外的培训记录;(6)工余事故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