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4546200 上传时间:2021-09-29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1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宁波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宁波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宁波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8一、 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8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8第二章 项目总论13一、 项目概述13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4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5四、 资金筹措方案15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6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16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6八、 环境影响17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17十、 研究范围18十一、 研究结论18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9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一、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概况21二、 行业

2、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24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6第四章 项目选址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创新驱动发展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3五、 产业发展方向35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五章 建筑技术分析38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8二、 建设方案38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8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9第六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1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1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1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1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44一、 公司发展规划44二、 保障措施50第八章 法人治理结构5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2二、 董事54三、 高级管理人员58四、

3、监事60第九章 原辅材料及成品分析63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3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3第十章 组织机构管理64一、 人力资源配置64劳动定员一览表64二、 员工技能培训64第十一章 节能分析66一、 项目节能概述6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7能耗分析一览表68三、 项目节能措施68四、 节能综合评价69第十二章 进度计划方案71一、 项目进度安排7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2第十三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73一、 环境保护综述73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3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4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75五、 建

4、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5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77七、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78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79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79二、 建设投资估算79建设投资估算表81三、 建设期利息8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1四、 流动资金82流动资金估算表83五、 项目总投资8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5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87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7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1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3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4五、 偿债能力分析9

5、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6六、 经济评价结论96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97一、 项目风险分析97二、 项目风险对策99第十七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02第十八章 附表10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4建设投资估算表10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流动资金估算表10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4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欧美国家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起步较早,工业技术水平较高,对有色金属性能特点和生产设

6、备研究较深入,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上较国内企业具有一定优势。但经过多年学习与发展,国内企业逐渐打破国外厂商垄断格局,目前国内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具备较完善的产业链,产品质优价廉,迅速挤占国外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支持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发展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各项产业政策以推动和促进本行业良性发展。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到2020年,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行业实

7、现绿色清洁生产,使有色金属工业由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变;2018年1月,工信部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扩大应用消费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此外,国家政策不断鼓励和倡导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等相关政策,引导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进行智能升级改造,推进制

8、造技术成果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深入应用,进一步促进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发展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产业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2)下游有色金属产品应用空间广泛推动行业发展当今有色金属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下,国内有色金属精炼工业发展迅猛,产量逐年上升。我国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和贸易量均占全球40%左右,连

9、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汽车、造船、建筑、石油化工、核电能源、油气输送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飞跃发展,刺激了有色金属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拉动了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特别是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繁荣程度迈上历史新台阶,将进一步提升铜、铝、锌、钴、镍、锂等有色金属的应用领域,从而加快推动有色金属精炼设备的升级发展

10、。(3)“一带一路”沿线冶炼产能不断扩大带动行业发展“一带一路”是“地球的心脏地带”,从地理区域上来看,“一带一路”包括了亚洲、非洲、欧洲的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44亿人,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从资源储量来看,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铜、金、铅、锌、铀等矿产,在全球矿产资源储备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哈萨克斯坦拥有金1.9万吨(第8位),铜600万吨(第14位),铅1,170万吨(第6位)、铀190万吨(第2位);北亚(俄罗斯和蒙古)地区镍、铁、锰、锑、铜等资源丰富;南亚地区铁、钛、铅、铜等资源丰富;东南亚地区锡、镍、铝等资源丰富。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欠

11、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有色金属精炼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技术不成熟。因此,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以“一带一路”沿线矿产资源丰富、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不断完善与相关国家投资合作的机制,加强协调,发挥好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有色金属优势冶炼产能走出去,鼓励优势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到海外建设生产基地,带动先进装备、技术、管理对外输出,打造涵盖地勘、采选、冶炼、加工等业务的“全产业链”,有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这对促进国内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不利因素(1)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的需求主要为下游有色金属冶

12、炼企业日常经营时设备消耗备件的更换需求以及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需求又与下游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密切相关,因此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最终决定了有色金属精炼设备的需求。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网建设、家电和汽车生产等领域,有色金属需求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当宏观经济增长乏力时,有色金属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相应地减少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对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产生不利影响。(2)高端人才相对匮乏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家及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有色金属工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对有色金属精炼

13、设备研发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行业内高端人才仍然紧缺,研发人员的理论水平、技术积累、行业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家及行业逐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由于核心技术水平较低、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短期内仍然无法完全解决高端人才不足问题,这成为制约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瓶颈。(3)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经过多年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国内有色金属精炼企业凭借在产品价格和部分技术指标上的竞争优势,逐渐挤占国外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外企业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但是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业整体上存在起步晚、起点低、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生产设备、技术积累、创新能力、人才

14、培养、产业环境、配套工业、行业经验等方面与欧美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国内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第二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宁波冶金专用设备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赵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

15、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

16、、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4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套冶金专用设备/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优秀的企业应不止是一个被动的合格产品提供者,更应深挖客户需求,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将产品和服务向前后端延伸,如在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就融入客户需求因素,量身打造最适产品,将产品价值链向售前扩展。同时,产品配套及售后服务(如产品后续检测、维修保养等)的跟进也是大势

17、所趋,如不锈钢阴极板和设备在日常运行中会经常发生损伤,从而影响精炼铜的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现阶段大部分冶炼厂的维修保养活动由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和第三方小规模维修企业解决,时常出现检查、保养不到位的情况。精炼设备厂商对设备了解更深并且配有专业技术团队,能更好地承担精炼设备维修和保养的工作。总体判断,宁波“十三五”将进入从工业主导发展向服务经济带动升级、从城镇化快速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向全面创新驱动转型的阶段,加快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858.48万元,其中:建设

18、投资14178.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18%;建设期利息181.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6%;流动资金4499.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86%。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8858.4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1462.28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396.20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99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0559.7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842.44万元。4、

19、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8.64%。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9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4328.56万元(产值)。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钢材、焊丝、AGV小车外壳、电器元器件。(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焊机、锯床、打磨机、行车、火焰切割机。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各种污染物采取治理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建

20、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

21、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十、 研究范围1、项目背景及市场预测分析;2、建设规模的确定;3、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4、工程设计方案;5、节能;6、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项目招标方案;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财务分析。十一、 研究结论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0667.00约46.00亩1.1总建筑面积55130.

22、791.2基底面积19320.211.3投资强度万元/亩296.092总投资万元18858.482.1建设投资万元14178.102.1.1工程费用万元12292.742.1.2其他费用万元1553.882.1.3预备费万元331.482.2建设期利息万元181.212.3流动资金万元4499.173资金筹措万元18858.483.1自筹资金万元11462.283.2银行贷款万元7396.204营业收入万元39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0559.746利润总额万元9123.267净利润万元6842.448所得税万元2280.829增值税万元1808.2810税金及附加万元217

23、.0011纳税总额万元4306.1012工业增加值万元13988.7013盈亏平衡点万元14328.56产值14回收期年4.9415内部收益率28.64%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3049.05所得税后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概况1、冶金专用设备概述冶金就是从矿物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冶金专用设备是指金属冶炼、轧制、铸造等生产专用设备。2、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冶金工业的配套行业,属于典型的下游需求驱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下游冶金行业密切相关。冶金工业

24、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其产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冶金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冶金工业可分为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主要指生铁、钢和铁合金(如络铁、锰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是指除黑色冶金以外其他金属的生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呈现以下特征:第一,产业分布的集中度较高,拥有完整冶炼设备产业链的产能多集中在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的国家及地区,主要厂商有德国的西马克集团公司(SMSGroup)、德国的西门子奥钢联集团公司(Siemens-VAI)、意大利的达涅利集团(DANIELI)。除三大企业外,世界主要的冶金设备制造企业还有:意大

25、利德兴集团的Tenova公司、日本三菱日立制铁株式会社以及日本钢铁设备技术公司等。第二,主流冶金设备制造商能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全程维护服务成为趋势。在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建设新产能为主,在欧美工业发达的国家以依靠现有产能的现代化改造来扩大生产,提供服役期全程维护服务为主。第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及有色金属生产国,成为推动全球冶金专用设备市场繁荣的主要力量。早期我国的冶金工业水平较落后,以引进的苏联落后且淘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为主,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条件较恶劣。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冶金生产

26、技术和生产设备,叠加工业水平加速提升,建筑、船舶、汽车、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冶金及其设备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我国冶金行业积极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自身的工业发展特点,针对性地研制符合我国行业技术水平及行业政策环境的先进冶金专用设备。3、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前景受益于全球钢铁及有色金属产能及消费量的持续上升,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提升。以有色金属为例,2018年,全球主要有色金属(指铜、铝、铅、镍、锡、锌)矿产量达到3.70亿吨,过去4年有色金属矿产量增加0.7亿吨,有效推动冶金专用设备的增量需求。近年来,我国汽车、造船、建筑、石油化工、核电能源、

27、油气输送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飞跃发展,带动了冶金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冶金专用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强冶金行业科学技术水平,通过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等技术标准的提升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业改革,大大提升了国内冶金设备制造商的综合供应能力。目前,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已经摆脱了对国外冶金专用设备的依赖。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典型的下游需求拉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和下游行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由于有色金属是工业制造的物料基础,有色金属行业有很强的周期属性,与经济增长水平高度相关,因此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亦具有波动性。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3-2008年我国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呈现高

28、速增长趋势;2009-2011年增长有所放缓,但也保持较快增速;2012-2016年行业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到2017-2019年行业又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2018年,我国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44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0.09亿元,同比增长27.99%。2019年,我国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461家,较2018年增加1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1.17亿元,同比增长13.65%。二、 行业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1、设备及工艺的高效自动化、智能化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对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人力成本高企及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高质量、高效率、自动化

29、、智能化生产有色金属精炼设备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优秀的生产企业将来需配备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检测装备,实现精炼设备的连续性生产以及智能检测等,以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2、向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工业4.0的推行,“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成为趋势,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将深度结合,智能工厂研发、销售、采购、生产、物流、财务和信息系统等将进一步融合协作,国内外分工协作将进一步深化。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上下游行业协作将进一步融合,零部件和普通设备生产商必须加入集成装备制造体系,部分材料和机组设备产品制造必须融入下游工厂车间

30、整个生产系统之中,生产流程相关设备之间的智能协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成套智能系统集成装备需求将会迅速增加。3、工艺和阴极材料的节能化绿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颁布了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制造业向节能、环保、绿色循环方向发展。现阶段,有色金属铜精炼电积工艺与电解工艺相比,电耗较高,约2000kWh/tCu。但随着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意识逐步提高,电积工艺将朝着降低电能消耗、提高电能效率的方向发展。得益于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阴极材料能够在更高的电流密度下生产高纯密

31、度阴极铜,有效降低吨铜电能消耗,以有效降低工程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硬件、软件、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精炼车间的管理,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精炼车间对劳动力的需求。4、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不断延伸优秀的企业应不止是一个被动的合格产品提供者,更应深挖客户需求,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将产品和服务向前后端延伸,如在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就融入客户需求因素,量身打造最适产品,将产品价值链向售前扩展。同时,产品配套及售后服务(如产品后续检测、维修保养等)的跟进也是大势所趋,如不锈钢阴极板和设备在日常运行中会经常发生损伤,从而影响精炼铜的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现阶段大部分冶炼厂的维修保养活动由企业内部

32、技术人员和第三方小规模维修企业解决,时常出现检查、保养不到位的情况。精炼设备厂商对设备了解更深并且配有专业技术团队,能更好地承担精炼设备维修和保养的工作。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

33、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四章 项目选址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宁波,简称“甬”,是浙江

34、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4.2万人。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量位居世界前三,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

35、、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宁波排名第8。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1985.1亿元。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5亿元,增长6.8%,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12位,比上年上升3位,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4亿元,增长6.4%;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70.3亿元,增长6.9%,

36、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占全国份额从3.38%提高到3.46%;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增长19.7%;研发投入强度接近2.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8%。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到39个,居全国城市首位,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城市。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前湾新区获批建设,栎社机场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箱,分别保持全球第1和第3位。根据全国工商联组织的评价,我市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居全国前三。10个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4886元、36632元

37、,分别增长7.9%和8.9%,收入比缩小到1.77:1,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六争攻坚”行动的交卷之年。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建议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大力培育新产业、发展新技术、抓好新基建、扩大新消费,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

38、壮大发展、服务业倍增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能源格局变化有利于缓解供给约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化同步发展,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愈加明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

39、治国释放制度新红利,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全面启动,新经济不断涌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实施,长三角竞合格局呈现新特征。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社会治理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从宁波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战略实施,为我市打造港口经济圈、推动国际化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提供了历史新机遇。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深入推进,

40、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供了强劲新动力。新型城市化深入推进,为构建宁波都市区、提升品质魅力提供了巨大新空间。同时,制约宁波未来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依然较多:一是转型发展新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重构发展动力,通过参与国家开放大战略增创引领优势;二是体制机制束缚比较明显,政府和市场、社会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迫切需要加快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三是资源环境制约加剧,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资源要素节约高效利用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民生改善任务艰巨,教育、医疗、社保、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人口老龄化愈发严峻。三、 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融入和服务国

41、家战略,以宁波舟山港为依托,以宁波都市区为核心区,联动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打造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推动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升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积极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开通东南亚-宁波-新疆-中亚跨境海铁联运班列,畅通“海甬欧”贸易物流通道。支持宁波舟山港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开展合作,打造国际化的港口合作服务组织。引导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发资源、共建园区、拓展市场等,推动中意宁波生态园、中东欧(宁波)产业园等合作园建设,谋划建设中澳、中匈、中以等国际合作园。提升中国宁波-中东欧市长论坛国际影响力,争取中

42、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宁波,争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加强“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和人文交流,建设海丝之路人才交流培养基地。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达到380亿美元,累计新增投资额25亿美元,发挥长江经济带龙眼作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依托沪杭甬、沪甬等发展轴,全方位主动加强与上海战略对接,承接制造业转移和高端服务功能溢出,积极共建科研院所、研发产业园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医疗、教育、旅游、环保等领域合作。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合作,鼓励本土实力企业进行战略布局和投资,推动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和物流信息共建共享,打造中西部面向亚太的国际出海口和贸

43、易节点。全面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深入开展“宁波周”、“宁波行”系列活动,推动浙商、甬商甬智回归。办好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加大台资引进力度,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与港澳台合作空间。加强与资源富集省份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努力建设更具创新能力的经济强市。经济保持中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主要创新发展指标跃_上新台阶,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行列。产业迈向中高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产

44、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成效,新产业新业态形成规模,以技术、质量、绿色为核心的竞争力基本形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确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加快集聚,建成一批高水平开放大平台。初步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宁波舟山港多式联运国际枢纽功能显著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要素能力大幅提升,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加快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向“制造强市”转型。对外经贸合作质量明显提高,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投资贸易便利化

45、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开放合作新优势。智慧物流、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提升,航运高端资源加快集聚,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基本形成更具集聚辐射能力的宁波都市区。都市区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宁波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创新功能和国际化水平明显增强,中心城市极核功能大幅提升。市域统筹发展体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品质城区、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展现独特风貌,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城市。争创更高品质的民生幸福城市。就业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更加公平可持续,公共交通出

46、行更为高效便捷。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低保水平逐年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较快增长,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提高。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东亚文化之都影响力不断增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五、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导向,聚焦发展十大千亿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整合资源聚焦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打造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积极推动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竞争优势。聚焦细分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化项目和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