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精读(北京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

上传人:hai****005 文档编号:4537792 上传时间:2021-09-2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精读(北京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精读(北京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精读(北京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精读(北京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精读(北京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1.1关于中国古典的世界1、有人提倡把本质性的道理从经典中抽象出来,然后对经典文本进行漠视和抛弃,这属于()。A、激进主义态度B、普遍主义态度C、虚无主义态度D、历史主义态度正确答案:C2、经典的()建立在和普遍的人性、人性的基本内容相辅相成的基础上。A、普遍性B、永恒性C、一般性D、特殊性正确答案:AB3、对于为什么要研读经典作品,常见的一共有哪几种态度()。A、激进主义态度B、普遍主义态度C、虚无主义态度D、历史主义态度正确答案:AB4、诗经没有直接记录历史事实,无法反映了社会状况。正确答案:X1.2如何面对古典?1、“先王以经纶”中的经纶

2、是什么意思?()A、整理蚕丝B、常C、经典D、权变正确答案:D2、“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意大利著名文艺评论家克罗齐提出的。正确答案:1.3面对经典的基本学术方法1、进入古典的基本方法包括()。A、训诂B、章句C、义理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古代的思想写作没有逻辑。正确答案:X1.4大学作者辨伪1、传统上认为大学的成书年代在()。A、战国初期B、战国末期C、春秋初期D、春秋末期正确答案:A2、思孟学派的发端者是()A、庄子B、曾子C、庄子D、荀子正确答案:B3、古时候,谁写的书就一定会著谁的名。正确答案:X1.5曾子其人1、关于曾子的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重修身B、注重孝道

3、C、好勇斗猛D、明仁道正确答案:C2、游子认为孔子说的“死欲速朽”就是希望人死后身体赶紧腐烂。正确答案:X3、“忠恕之道”和大学有本质性关联。正确答案:1.6大学的创作时代及其时代特点1、大学的时代特点不包括()。A、家国同构B、集各家学说之大成C、心性D、征引六经正确答案:B2、儒学的内在化从思孟学派开端,在哪个时代实现了集大成?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正确答案:B3、辨伪学的滥用可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正确答案:1.7大学题解:何为大学?(一)1、关于学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教育论文B、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C、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D、

4、是大学中的一篇论文正确答案:D2、古代的学制有什么特点()?A、以官学为基本方式B、以贵族子弟为主体C、以六艺和六经为基本教学内容D、以私学为基本方式正确答案:ABC3、先秦是一个缺乏私学的时代。正确答案:1.8大学题解:何为大学?(二)1、下列哪项不属于学记中大学教育的特点?()A、教育强调一个人生命境界的提升B、大学强调完整人格的塑造C、教育止于知识D、教育强调个人的全面培养正确答案:C2、学记中说到不同学年要有不同的境界,其中三年应达到的水平是()。A、离经辨志B、博习亲师C、敬业乐群D、论学取友正确答案:C3、学记中的“中年考校”的“中”是“挨着”的意思。正确答案:X1.9大学题解:何

5、为大学?(三)1、古代大学的最终指向是()。A、知识B、建国C、修身D、治国正确答案:D2、人类对万物的认识是通过“类”来展现的。正确答案:3、知类和通达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正确答案:1.10大学之学与大人之学(一)1、大人之学的体现不在于()A、人的本质B、“天大、地大、人亦大”C、人普遍的共通的精神本性D、贵族身份正确答案:D2、先秦时期进入“大学”一般需要贵族身份。正确答案:3、大学带有深刻的春秋以前的贵族大学的烙印。正确答案:1.11大学之学与大人之学(二)1、儒家强调人的追求、思想和修养上的平等所体现的道理不包括()。A、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B、为阶级社会注入动荡与活力C、儒家的精神来自于

6、历史D、体现了平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渴望正确答案:A2、对大学的评价不准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进步B、是平民对贵族的胜利C、是平等精神作为人类的本质价值在历史上的具体体现D、是平民阶级已经征服贵族阶级的标志正确答案:D3、大学对于传统有一种深刻地、彻底地继承。正确答案:1.12大学的聚讼1、大学的聚讼是由谁开始的()?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程颐正确答案:B2、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训诂大家?A、郑玄B、司马光C、章太炎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3、“错简”是指古书中文字次序错乱。正确答案:2.1在明明德:“在”的内涵1、“在止于至善”一句中关于“止”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7、A、有“朝向”之意B、“趾”的本字C、本义是“脚”D、是“终止”的意思正确答案:D2、“在明明德”一句中关于“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存”的意思B、和“是”等同C、指精神思想的专注状态D、是一种主体的凝聚正确答案:B3、“明明德”和“亲民”是“至善”的内容。正确答案:4、“念兹在兹”中“念”和“在”的意思相近。正确答案:2.2明德的内涵与先秦古人的历史记忆1、国语中出现的对“昏德”的描述包括()。A、贪冒B、辟邪C、粗佚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对“明德”的理解正确的是()。A、先秦古人讲明德着眼于君道B、先秦的明德就是明德之政或明德之治C、明德的反义是昏德D、“德”一直是褒义词正确答案

8、:ABC3、“在明明德”中第二个明是“照明”的意思。正确答案:X4、古人对“明德”的向往其实也是期待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规范能规范、清晰地掌握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正确答案:2.3明德的依据天命1、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A、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B、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C、导人向善D、是一种消极的思想正确答案:D2、古人认为“明德”的根源来自于自己。正确答案:X3、天的伦理化实质是我们对天的重新发现。正确答案:X2.4明德的主体君主1、体现了明德的君主有()。A、尧B、舜C、汤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明德在阶级世界中现实与想象的政治载体是()。A、文人B、圣王C、平

9、民D、先哲正确答案:B3、传统的“明德”有什么特点()?A、属于贵族B、实质是一种政治的理性C、以天命为依据D、以贵族为主体正确答案:ABCD2.5明德在大学时代面临的危机1、据顾炎武的日知录周末风俗记载,春秋战国之变的体现不包括()。A、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B、从春秋的礼信到战国的权诈C、春秋的祭祀和聘享在战国被取消D、春秋时宴会赋诗到战国时期消失了正确答案:A2、战国时礼崩乐坏,大学认为重建明德的任务落在了哪家学派身上?()A、墨家B、法家C、儒家D、道家正确答案:C3、关于传统明德的崩坏的记录可以从日知录中窥得一二。正确答案:2.6“明德”如何普遍?1、一般来说,一种文化的

10、延续在于()A、自身的传承B、自身的深化C、自身的怀疑D、自身的推翻正确答案:AB2、明德的实现是无条件的。正确答案:X3、孔子说的“克己”的主体是自己。正确答案:X2.7大学如何将明德普遍?1、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A、人的出身B、天命所归C、格物致知D、延续传统正确答案:C2、大学论述明德的普遍性不在于()。A、认可明德的普遍性B、强调实践的次第C、汇归到儒家的伦理体系D、以治国得以实现作为根本出发点正确答案:D3、传统的明德建立在什么环境条件下()。A、贵族垄断政治B、贵族垄断教育C、贵族垄断学术D、贵族垄断人与天沟通的权力正确答案:ABCD4、大学认为明德专属于君主。正确答案:X

11、2.8大学明德的建立1、明德和人性的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A、论语B、大学C、礼记D、中庸正确答案:D2、“天命之谓性”在“人天”的框架中,去解决伦理依据和伦理主体的()A、特殊性B、普遍性C、决定性D、永恒性正确答案:B3、孔子明确提出了“性善论”。正确答案:X4、抛弃传统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传统的烙印。正确答案:2.9圣王之道1、被称为亚圣的是()。A、庄子B、荀子C、孟子D、曾子正确答案:C2、圣王之所以为圣就是因为他们的出身都是高不可及的。正确答案:X3、明明德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普遍性。正确答案:2.10到底是亲民还是新民?1、王阳明是如何驳斥朱熹“新民”的观点的?()A、认为大学中讲的是

12、自新,而非“新民”B、大学中具有“亲民”的思想C、儒家文献中有“亲亲而仁民”的传统。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朱熹把亲民阐释为新民。正确答案:3、“子为父隐”体现了“亲亲之道”。正确答案:3.1止于至善1、郑玄认为大学的旨趣在于()。A、修身立德B、为政之德C、礼D、法正确答案:B2、“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词意?A、停止B、至止C、止居D、脚趾正确答案:ABC3、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正确答案:3.2知止而后有定:“定”的内涵1、佛教八识中,第八识是()。A、舌B、身C、意根D、如来藏正确答案:D2、最早期古人认为“定”的动力和源泉是来自于()。A、

13、统治者B、贤者C、天D、地正确答案:C3、在大学里,“定”、“静”、“安”的含义没有区别。正确答案:X4、佛教用语里,“一丝不挂”是没有穿衣服的意思。正确答案:X3.3定而后能静:“静”的内涵1、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青”B、从“争”C、古同“净”D、只有无声的意思正确答案:D2、从“釆”的字不包括()。A、番B、采C、悉D、释正确答案:B3、古人对“安定”的理解在于强调有序。正确答案:4、“静”是内在有序所体现的一种安定的状态。正确答案:3.4静而后能安:“安”的内涵1、“安”所强调的秩序是()。A、外在的规范B、内在的自然C、外在的自然D、内在的规范正确答案:B2、“安”体

14、现了从规范秩序走向自然而然的过程。正确答案:3、“定”偏重于“礼”,“静”偏重于“乐”,“安”偏重于“自然”。正确答案:3.5定、静、安的特点1、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蕴含在词意中B、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C、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D、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答案:D2、在解读经典时不仅要还原词意,也要还原语境。正确答案:3.6得与虑的特点1、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虑”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思”B、从“虍”C、有思考的意思D、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正确答案:D2、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得”理解正确的是()。A、“得”即“德”B、本义为登高、攀登C、说文解字

15、将其释为“升”D、后有道德、德行之义正确答案:ABCD3、“念”的特点是萦绕、不忘怀的思考。正确答案:3.7情境与自觉1、以下哪些是“礼乐”作为先秦君子的情境?()A、举手投足B、行动坐卧C、眼之所视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对情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情境可以塑造人B、情境的作用全是积极的C、情境存在本质性不足D、人在情境中容易陷入迷狂或麻木正确答案:B3、人实现修养的思路有两种,分别是通过情境和通过自觉。正确答案:4、先秦的君子身处的最重要的文化情境就是礼乐。正确答案:3.8古今本大学区别解析1、大学的内在结构有“三纲八目”,其中八目不包括()。A、亲民B、诚意C、正心D、格物正确

16、答案:A2、古本大学阐释“三纲八目”使用的是分释的思路。正确答案:X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本末的次第。正确答案:4.1理解“格物致知”的四种历史视域1、以下哪门学问中出现了“格物致知”?A、经学B、古典解释学C、训诂学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对经今古文之争描述正确的不包括()。A、经今古文之争是汉代儒学经学两大派在学术和争立学官问题上的争论B、经今文学所依经籍为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的C、经古文学所依经籍据称为发掘出的先秦古文字本D、两派所依经籍虽年代不同,但是在治经观点上是相同的正确答案:D3、在格物致知的阐释中,前所未有地凸显出了经典、语言、思想和历史间的关系。正确答案:4.2训

17、诂学中“训”和“义”的辨析1、下列对训诂的解释正确的是()。A、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B、解释文献语言C、其根本目的是传意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训诂学中同样的“义”可以用不同的“训”来解释,反之则不行。正确答案:X3、辨“训”和“义”需要辨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正确答案:4.3郑玄对“格物致知”的阐释1、郑玄对“格物致知”的注释不包括()。A、格即来B、格物即来物C、致即智D、物指事,类似于人事正确答案:C2、郑玄是经今古文的集大成者和统一者。正确答案:3、郑玄把“格物”解释为“致知”的前提。正确答案:X4.4李翱对“格物致知”的训诂1、对复性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作者是李翱B、是

18、关于人性学说的论文C、认为“人之性皆恶”D、是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产物正确答案:C2、李翱从人心不被物干扰的层次来理解格物致知。正确答案:4.5司马光、张载对“格物致知”的训诂1、关于司马光对“格物致知”的训诂,理解不正确的有()。A、司马光的训诂否定了郑玄的训诂B、他对物的态度是对立C、定型了格物致知的两种阐释方向D、阐明了格物致知的道理正确答案:D2、“物自体”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个概念。正确答案:3、张载认为彻底地致知,需要先去内心的虚明。正确答案:4.6二程对“格物致知”的训诂(一)1、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三纲八目”的起点B、大学是格物致知的起点C、在文献上没

19、有太多训释D、郑玄等先儒对此的阐释存在义理上的不足正确答案:B2、二程对格物致知的“格”之理解不包括()。A、认为“格”即“至”B、把“至”递训为“穷”C、认为穷是非穷尽性的研究D、认为这种研究是全身心的知和误正确答案:C3、程颢和程颐把格物致知完全解释清楚了。正确答案:X4、古本大学没有过多地阐释“格物致知”,今本大学改变了这个问题。正确答案:X4.7二程对“格物致知”的训诂(二)1、我们对二程的“格物穷理”的理解不包括()。A、格物能提升到穷理的境界B、理是万事万物在本体上的映射C、包括了事物之理D、也包括了生命根本性的道德实践正确答案:B2、古人所说的“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涵泳”

20、的解释不包括()。A、涵是包涵之义B、泳是游于水中C、涵泳是古代文论术语D、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推敲正确答案:A3、道问学一派强调格物得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正确答案:4.8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训诂1、朱熹讲“格物”的特点包括()。A、对于一个物要穷尽它的理B、强调认识的彻底性C、穷理在彻底的基础上还要融会贯通D、穷理的过程要注重积累正确答案:ABCD2、朱熹认为对待“格物”应抱有什么心态()。A、怀有敬意B、内心的高度专注C、整个是理性的凝聚状态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BC3、王阳明认为“物者,事也”,事是真理在事物上的投射。正确答案:X4、朱熹的训释是递训的,从

21、经典的阐释角度来看,这个训诂是有问题的。正确答案:4.9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诂1、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诂包括()。A、物指事B、事是心在具体存在上的投射C、致知是致良知D、良知是心之本,是一切的根本价值正确答案:ABCD2、王阳明对朱熹的否定蕴含着探求平等的终极价值实现的可能。正确答案:3、王阳明和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训释和不同时代的转向密不可分。正确答案:4、王阳明认为格是“纠正”的意思。正确答案:5.1“格物致知”的三个层面1、从道德论的层面理解“格物致知”的代表人物是()。A、张载B、郑玄C、司马光D、王阳明正确答案:D2、格物致知的三个层面是()。A、道德论的层面B、认识论的层

22、面C、实践论的层面D、逻辑论的层面正确答案:ABC3、古人对“知”的分类是“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正确答案:5.2“格物致知”的抉择标准是什么?1、“格物致知”的抉择标准是()。A、政治B、社会C、语境D、语言正确答案:D2、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是什么意思()。A、万物B、颜色C、好色D、情欲正确答案:A3、语言具有社会性。正确答案:4、先秦的时候,人们就用“物”表示欲望。正确答案:X5.3何为“致知”?1、儒家的“三大德”不包括()。A、仁B、知C、理D、勇正确答案:C2、以下学者中,谁偏向从“学”的角度阐发“知”,把“知”和“学”紧密联系起来。A、郑玄B、朱熹C、

23、程颢D、孔颖达正确答案:D3、先秦时,“格物致知”的知强调的是人的认知、知觉,强调的是由此得到的知识。正确答案:4、晚明王学有两个特点,空疏和狂热。正确答案:5.4何为“格物”?1、对格物致知的“格”理解不正确的是()。A、本义是“来”B、“格也”即“至也”C、“格”和“至”是典型的施受同词D、仅是“克服”的意思正确答案:D2、以下哪些大家曾表达过知识的来源是与万物相接()。A、庄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AB3、“假”有表示去的意思。正确答案:5.5“格物致知”的认知过程1、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来看,从老子开始,物是通过()和()展现出来的。A、名B、实C、情D、礼正确答案:AB2、

24、对于“知”的看法,朱熹承认“格,来也”和“知,接也”的说法。正确答案:X3、“名”是“道”和“物”关系的载体,也就是人认识世界人物关系的载体。正确答案:5.6格物的思想进程“取象”1、“格物”的思想进程的内涵包括()。A、取象B、正名C、明理D、知类正确答案:ABCD2、我们该怎么认识取象的思维()?A、语言文字得以创造的根本思维B、认知物的一个基础的行为C、从具体到概括的过程D、从殊象到共象的过程正确答案:ABCD3、“物”是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正确答案:4、“量”和“度”是施受同词,都是考虑的意思。正确答案:X5.7格物的思想进程“正名”1、下列哪些属于“正名”()。A、桌之为言

25、卓也B、椅之为言倚也C、饼之为言并也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以下哪些是属于从政治层面理解“正名”()。A、正名誉B、正名分C、正名气D、正名学正确答案:BC3、在取象的过程中,物分成“名”和“实”。正确答案:5.8格物的思想进程“明理”1、先秦时期,理指的是()。A、平常道理B、常见事理C、自然理由D、自然规律正确答案:D2、“当窗理云鬓”形容的是一种顺应的状态。正确答案:3、在中国文化中,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是物的象征。正确答案:5.9格物的思想进程“知类”1、以下哪些类别属于尔雅的内容分类之一。A、专门解释词义字义的B、有关天文的C、有关植物的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格物”的四项思

26、想进程中,从个体名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是()。A、明理B、知类C、取象D、正名正确答案:CD3、根据尔雅的内容分类,哪些内容是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称的()?A、释亲B、释言C、释器D、释乐正确答案:ACD4、知类是个人的一个学习过程。正确答案:X5.10格的训诂“感格”1、什么是评价“感格”的唯一标准?()A、学习B、实践C、感悟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孔子将学习分为“学而知之”和“生而知之”,其中“生而知之”是指圣王这个群体本能地学习。正确答案:X3、“感格”是一种认识思维的捷径,是认识社会的捷径。正确答案:4、守仁格竹的故事告诉我们普遍的天理是可以感悟出来的。正确答案:X6.1古、今本大

27、学辨析1、今本大学的致命破绽是什么()。A、是对历史文献不严谨的态度B、是对传统的否定C、与王阳明对新民的批评相悖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AC2、古本大学没有详细解释“三纲”和“格物致知”。正确答案:3、“三纲八目”绝对不是一个统一体,需要分别解释。正确答案:X6.2诚意为本的三个角度1、下列释义中,可以解释“本”的是()。A、事物的根源B、草木的根C、树干D、树顶正确答案:ABC2、“诚意”可以说是大学之本。正确答案:3、“诚意”是“三纲八目”的起点。正确答案:4、儒家的“本”是修身的起点,是大道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正确答案:6.3知、意、心的辨析1、孟子是如何辨别人和兽的()。A、人具有超越

28、自身种类的普遍悲悯B、人具有突破生存技能的自由意志C、人具有对自身存在的深切反思能力D、人有知而兽没有正确答案:ABC2、猪笼草能捕苍蝇,说明植物像人类一样是有“知”的。正确答案:X3、“知”识事实判断,而“意”是价值判断。正确答案:6.4在先秦思想演进的历程中理解诚意1、对“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从言B、从成C、本义为实打实的说话D、本义为忠诚的态度正确答案:D2、“诚”的来源不包括()。A、来自于贰B、来自于敬C、来自于忠D、来自于壹正确答案:A3、先秦时期,“诚”作为精神状态的自觉源自巫使传统。正确答案:6.5诚意思想的内在结构:慎独1、嶯山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黄宗羲B

29、、陈确C、章太炎D、张履祥正确答案:C2、对慎独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一个人基本的自觉的修养B、是自律用功之处C、也是心性不可掩之处D、没有摆脱外在约束时给内在的本质自然呈现的空间正确答案:ABCD6.6诚意思想的内在结构:至诚感通1、对“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心B、从亡C、即“不识也”D、“不忘”就是单纯指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正确答案:D2、突破个人的束缚属于()层面的普遍性。A、关系B、时间C、空间D、思维正确答案:A3、儒家认为认识必然可以感通的,因为诚意是一种返本的精神运动。正确答案:6.7诚意思想的内在结构:至诚不息1、大学的诚意说包括()。A、至诚可贵B、至诚无伪C、

30、至诚感通D、至诚不息正确答案:BCD2、人性是无法在自我确认中得以实现。正确答案:X3、诚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性的精神特质。正确答案:6.8大学诚意的思想特点1、大学诚意意味着高度的自觉,是一种()的状态。A、分散B、聚敛C、专注D、游离正确答案:BC2、大学诚意的修养特点是积极的、不懈的、无尽的追求。正确答案:3、大学的框架体现了儒家“述而不作”、“温故而知新”的特点。正确答案:7.1大学中的“正心”(一)1、以下会导致“心不正”的情感有()。A、恐惧B、好乐C、忧患D、忿懥正确答案:ABCD2、从“诚意”之后大学走向了“正心”。正确答案:3、“正心”是从正面角度论述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31、。正确答案:X7.2大学中的“正心”(二)1、“正心”意味着由心之中正走向()A、身之中正B、人之中正C、思之中正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正心”是指心脱离偏颇的状态。正确答案:7.3大学中的“正心”(三)1、下列哪项是属于孟子所概括的人伦关系()。A、父子有亲B、君臣有义C、夫妇有别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先秦时期节制的方式包括()。A、以乐节制B、以法节制C、以礼节制D、以心节制正确答案:CD3、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正确答案:4、“心不在焉”的“在”是一种思想的凝聚状态。正确答案:7.4大学中的“修身”(一)1、“吾侪所学关天意”之句出自()。A、龚自珍B、陈寅恪

32、C、郑玄D、王静安正确答案:B2、理学走到极致呈现出一种反情感的特点。正确答案:3、偏执不会干扰人的自由。正确答案:X7.5大学中的“修身”(二)1、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正确答案:C2、大学从修身本身的论述中交代着如何从修身走向齐家的可能性。正确答案:3、为了解决中庸和理性的悖谬,古代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儒道互补的核心思路。正确答案:7.6大学中的“齐家”(一)1、郑玄对“一人贪戾”的“戾”的解释为(),形容在欲望的追寻中出现的人与人的矛盾状态。A、戾气B、乖戾C、利益D、锋利正确答案:C2、在传统贵族的礼制社会中,小人效法君子来源于贵族政治的()。A

33、、传统B、礼仪C、威严D、理性正确答案:BC3、“赤子”和“治国”都指向了“性恶论”的前提。正确答案:X7.7大学中的“齐家”(二)1、论语中的“君子”指的是()。A、有德者B、有畏者C、贵族D、圣王正确答案:AB2、“齐家”是榜样政治中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正确答案:3、大学的基本框架是从仁德到君德进行转换。正确答案:X7.8大学中的“治国”1、从“治国”到“平天下”,意味着从局部有限的标准进入到()的标准。A、一般性B、特殊性C、普遍性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2、“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是典型的断章取义现象。正确答案:3、断章取义,在先秦社会普遍接受的背景下,仍有其内在的荒诞性。正确答案:7

34、.9大学中的“平天下”1、古代贵族注重自己的“祭祀”、“丧礼”,这不仅指向自己的(),还指向()。A、贵族阶级B、平民阶级C、对民众的教化D、对民众的禁锢正确答案:AC2、絜矩之道在古代是只有某种身份的人才能拥有的。正确答案:X7.10絜矩之道(一)1、絜矩之道的“絜”是指拿在手中,而“矩”则是指()。A、特殊的规矩B、普遍的规则C、特殊的规定D、自然的规则正确答案:B2、方形东西的特点不包括()。A、方的东西往往是正的B、方的东西是和矩有关的C、方形具有外在的二元对立D、方的东西从几何角度看是可以推导的正确答案:C3、絜矩之道是指符合人情、人心的一整套的标准。正确答案:7.11絜矩之道(二)

35、1、以下哪项是讲自己积极不息、自强不已的修养过程()?A、慎独B、诚意C、正心D、忠恕正确答案:B2、()的根本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正确答案:D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狭义上的“恕”,是对人的理解和宽容。正确答案:7.12曾子对忠恕的拓展与深化1、从大学开始,儒家思考转向内向化的寻求。正确答案:2、在社会性的关系中,必然存在互相干扰与伤害。正确答案:8.1儒家道统的形成过程1、当个体的本质和普遍性的规则相契合,意味着个体具有了“平天下”的可能。正确答案:2、古典文本中的封闭性文本具有内在自足的逻辑和思想体系。正确答案:8.2传统政治中天命的来源1

36、、以德感天是大学对于传统的()的延续和继承。A、为民之道B、先王之道C、处世之道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2、道统的特点是后世追溯。正确答案:3、大学里说天命的来源是以德感召。正确答案:8.3儒家思想对人才的新诠1、对大学文本最后一段特点的总结错误的是()。A、是对古代朴素的政治经验的继承B、可总结为得天命尊贤才C、对古代政治经验进行了一种内向性的阐释D、深刻阐释了“格物致知”的内涵正确答案:D2、“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其中“断断”和“休休”都是形容专一的样子。正确答案: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指的是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正确答案:4、“其如有容焉”指的是人需要心地善良,心胸宽广。正确答案:8.4生财之道1、“人之性”普遍性价值的选择的来源是()。A、贵族之意B、民意C、天意D、圣人之意正确答案:B2、大学中政治的三个层面分别是()。A、得天命B、尊贤C、义利D、生财有道正确答案:ABD3、从中庸开始,儒家思想实现了从我心本善到人心本善的本质性跨越。正确答案:8.5经典与现实的关联1、大学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包括()。A、先秦儒家所体现的宝贵的平等精神B、先秦儒家对普遍性、普世价值的追寻C、先秦儒家对人性的本质的深入探讨D、先秦儒家对人性的尊严的探讨正确答案:ABCD2、儒家强调建立社会秩序,不等于维护陈旧腐朽的社会秩序。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