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庆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阅读题66分,第II卷表达题84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卷(阅读题 共66分)一、【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不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体物,不言不是不说话,而是放弃“人之言”,达到“天之言”的境界。“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是传统美学不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这句话有三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大美”,不与“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
2、的根本特点,美的创造就是归复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为美的最高准则;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关,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庄子一书共使用“美”52次,其中多处含有哲学意义。它将美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一般的美,这是相对的美;一是道之美,这是绝对的美。前者称其为小美,后者称为大美,或者至美。前者属于人的理性的视界,是人的语言可以表达的。而后者不涉人的理性,是人类语言所不可分别的浑然之美,是不言之美。前者是人为之美,后者为造化之美。在庄子看来,美是一个自然呈现的世界,美是不可说的,可说则非美。有言的世界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语言的有限性决定它无法真实反
3、映这个世界。所以庄子认为有言之美一定是有限的、相对的、不完全的、片面的。而不言之美中,没有外在的审美,有外在的审美,就是认识,是观照者对对象的认识,不言之美排除这样的对象存在的可能性。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在庄子看来,一般美是是知识的判分,是有分别的美;而大美则是超越知识、是无分别的美。一般美不脱主观性,而主观世界下的美则不是真美。一般美受制于主体知识的局限,那位因大雨高兴而跳跃的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样的美的结论带有虚幻不实性。一般美是一种局部的、片面的美,而不能达到“共美”。一般美都有标准,而无言之大美是没有具体标准的。从根本上说,庄子以为不言之美为绝对之美,为美的本体
4、。以知识去解说天下,到底是“小识”;而无知无识,心中混茫,葆纯全之志,这就是大识。大识就有大得,大得有大美。大美便只在不言中。显然,庄子承认有一个绝对的美的本体,而美的创造应该循此为道。一切自然显现的都是美,而这美都根源于“不言”的美的本体。【居右】(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小题1】与“不言之美”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不言之美既是根本的美、绝对的美,又是美的本体。B.不言之美是人类语言所不可分别的浑然、造化之美。C.不言之美是可以部分通过知识体验妙悟而获得的。D.不言之美是排除外在审美的、没有具体标准的美。【小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段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
5、一段从否定对“不言之美”中“不言”的错误理解入手,提出“天之言”的正确呈现方式,即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B.第二段指出“不言之美”的三个理论层次,即确立了它的本体的地位,它是美的最高标准,天地之美与人的世界相关。C.第三段指出庄子将“不言之美”和一般的美分别称为“大美”和“小美”,并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区分。D.第四段从根本上对庄子的“不言之美”再做阐述,指出不言之美是美的本体,无知无识,就是大识,就是大美。【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有具体标准的美,是知识之美,是有言之美,不是真美、大美。B.美的创造就是复归自然之道,故不言之美也可通过人的努力而实现。C.庄子认为绝
6、对的美带有虚幻不实性,一般美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D.知识是人达到“不言之美”境界的最大障碍,去除知识,则可到达。【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A【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原文的表述为“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而大美则是超越知识、无分别的美”,由此可以判断“不言之美”是无法通过知识体验妙悟获得的。【小题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判断有误。无知无识,葆纯全之志,方是大识;有大识方有大美,并非“就是大美”。【小题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美的创造就是复归自然之道”中的“美”指的是“不言之美”,而“可通过人的
7、努力而实现”的是人为之美,由此可见说法错误。C.庄子认为一般的美带有虚幻不实性,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D.结论过于武断。【题型】现代文阅读【备注】【结束】二、【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
8、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
9、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居右】(节选自宋书宗悫传)【小题1】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为乡曲所称 称:称赞B.义恭举悫有胆勇 举:选举C.文帝甚嘉之 嘉:赞赏D.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 隶:隶属【小题
10、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项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悫自奋请行 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 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A.B. C.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C.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
11、嫌,反而推荐他任长史。D.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译文:(2)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译文:(3)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译文:【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C【小题4】(1)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向来有高尚的节操,他的儿子侄儿们都喜欢读书。(2)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派一支偏军抵挡
12、,被敌人打败。(3)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收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一番。【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举,举荐。【小题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题题干是宗悫表现“勇武”,志向远大,有谋略,廉洁,都不属于勇武。【小题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举荐他任长史”有误,只是仍让他做。【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翻译要读通句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句,正确处理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翻译语言尽可能做到信和达。本题关键词:素:向来;群从:侄儿们;遣:派遣;拒:抵
13、挡;为所:被动句式;诣:到;驿:驿马;表:上表;面:当面。【题型】古诗文阅读【备注】参考译文: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人。叔父宗炳,性格孤傲清高不愿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你如果不能获得荣华富贵,就败坏我们家族了。”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才刚过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没能进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向来有高尚的节操,他的儿子侄儿们都喜欢读书。独有宗悫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得不到家乡人的称赞。江夏王刘义恭任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宗悫随
14、同义恭镇守广陵。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战斗。刘义恭向文帝推举宗悫说他有胆量和勇力,于是任命为振武将军,作为安西参军萧景宪的副将,随同胶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粟城。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派一支偏军抵挡,被敌人打败。又派宗悫前往,宗悫分兵几路,放下军旗悄无声息的前进,一下子就攻破了敌军,占领区粟城,进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调动全国兵力前来抵抗,把铠甲披在大象身上武装起来,象群进入阵地前后没有边际,宋军不能抵挡。宗悫说:“我听说狮子能威慑镇服一切兽类。”于是仿制狮子的形状,与大象相抗,大象果然惊恐奔散,敌军人马因此溃败逃散,于是攻服林邑。收取林邑奇珍异
15、宝及其他各种物品,多得数不清。宗悫自己一点也没有要,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有,文帝十分赞赏他。元嘉三十年(453),孝武帝刘骏讨伐刘劭,以宗悫为南中郎咨议参军,兼领中兵。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左卫将军,进封洮阳侯。孝建年间,不断长官为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早先,同乡人庚业,家境十分富足用度奢侈,用一大桌子的菜肴招待宾客,而宗悫到来就摆上酸咸菜和小米饭,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习惯于吃粗糙的饮食。”宗悫吃饱后就离去。这时庾业为宗悫的长史,出任梁郡太守,宗悫对他很厚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
16、当面接收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一番。宗悫耸身跳跃数十下,跳跃时左顾右盼气度豪迈威严,皇上赞扬他的健壮。到出兵时,隶属于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部下。起初,刘诞哄骗部下说:“宗悫是帮助我的。“及至宗悫来到,骑在马上绕城急驰高呼说:“我就是宗悫。”事情平定后,入朝任左卫将军。大明五年(461),随从皇上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脚被折伤不能上朝值班,皇上任他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宗悫有好牛,符合进贡皇上的条件,官府去买,他却不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第二年(462),恢复原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465),任命宗悫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衔。这年宗悫死。朝廷追赠为征西将军,加谥号为肃侯。【结束
17、】【题文】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居中】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居中】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此时作者因得罪朝廷投降派被贬为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小题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答: 【小题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小题1】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
18、痛苦。【小题2】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做到知人论世,对于辛弃疾我们还是很熟悉的。结合注释,基本可以确定答题的方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再结合诗句内容“被白发”“奈何”分析,则是时光流逝,功业无成而英雄已老的感叹。【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标题可以看出是中秋望月,砍去婆娑的桂树,是作者的一种想象,让清光满人间中的清光
19、也更有深意,指的是光明,指的是扫荡一切黑暗和邪恶的正义的力量。【题型】古诗文阅读【备注】【结束】10【题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 ; , 。(王勃滕王阁序)乙组: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李密陈情表)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答案】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乙: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云无心以出岫;潦水尽而寒潭清;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20、劝;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既窈窕以寻壑。【解析】该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如“鹜”“蠡”“衡”“岫”“潦”“祚”“壑”。【题型】名篇名句默写【备注】【结束】三、【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居中】夜 渔【居中】沈从文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茂儿小小的圆背膊已有了两团湿痕。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
21、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去,去,我不怕!我敢!”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呼得喷了一口烟气,不说什么。那烟气成一个小圈,往上面消失了。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子里大院坝中那株夭矫矗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会做打笼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子陀螺。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罶注1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
22、非常高兴。当五叔同他说到去守碾房时,他身子似乎早已在那飞转的磨石边站着了。“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我不要这个。吃了饭就去罢?”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那画有四个“囍”字的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扒饭进口里去。左手边中年妇人的姨婆,捡了一个鸡肚子朝到他碗里一掼。“茂儿,这个好呢。”“我不要。那是碧霞姑妈洗的,不干净,还有糠皮儿”他说到糠字时,看了他爹一眼。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满天通黄,像一块其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变成淡淡的银红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
23、院坝中说笑。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茂儿,来!让我帮你摩一下肚子不然,半夜会又要嚷肚子痛。”“不得。(他又轻轻的挨五叔)五叔,我们去罢!不然夜了。”“小孩子怎不听话?”姨婆那副和气样子养成了他顽皮娇恣的性习;不管姨婆如何说法,他总不愿离开五叔身边。到后还是五叔用“你不听姨婆话就不同你往碾房”为条件,他才忙跑到姨婆身边去。院坝中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只日影没处剩下一撮深紫了。一切皆渐次消失在夜的帷幕下。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凉气逼人,微风拂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在一带长蛇般黄土田
24、塍上走着。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咦!五叔,这是怎么?”“嗨!今夜他们又放鱼!我还不知道。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打点鱼做早饭菜。”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藁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小网,或一把镰刀,或一个大篾鸡笼,腰下悬着一个鱼篓,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溯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
25、点到别个人头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你为甚那末冒失慌张呢?”“老大!得了,得了!”“啊呀,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带有吃惊,高兴,怨同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算了!网是在楼上,很难龋注2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天才行。”五叔说,“左右他们上头一放堰坝时,罶上也会有鱼的。我们就守着罶罢。”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居右】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窄而霉小斋【居右】(本文有删改)注:1罶
26、(li):捕鱼的竹篓子。2 龋(q):张开。【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了丰收后的景象,茂林家一家人围坐桌子前吃晚饭,呈现出一种大家庭的和睦景象和苦尽甘来的喜悦。B.小说里,出场了一堆人,虽笔墨不多,但鲜活的人物形象凸显出了各自的特点,满溢出一股真实的气息。C.小说中茂儿爹是一家之主,他的地位和权力是不能侵犯的,因此,茂儿答应五叔一起到碾坊后有点后怕。D.小说描写一家人说话温柔,老少都没火气,脾气也就没有了,这一顿黄昏饭写得有滋有味,都是因为丰收带来的喜庆。E.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茂林一家吃晚饭的情景以及茂儿跟随五叔到碾坊看人们夜晚捕鱼的情景。【小题
27、2】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小题3】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茂儿的形象特点。【小题4】有人认为沈从文对湘西的描写有一种柔和的自然之美,有种唯美之情流露在他的湘西作品中,因而,他的作品表露的是一种“平和”之美。你认为本文是否也有这种“平和”之美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AC【小题2】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天空晚霞的变化,给人一种清新明丽之感。照应前文晚餐中人们丰收喜悦的心境,为后文情节设置了一个美妙的场景。【小题3】茂儿是生活在湘西一个安静、和睦、温馨农家中的儿童。他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他喜爱大自然、亲近家乡的田园山水;他既顽皮骄恣又天真可爱;他爱
28、幻想,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小题4】有。小说描绘了一幅祥和的湘西图景。作者首先描写了丰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饭和聊天的景象,然后描写了茂儿跟随五叔到碾坊的夜景,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夜晚捕鱼的场景,并且在中间穿插了优美的湘西风景图。无论描写人物还是风景,都凸显了一种祥和之气,体现了作者追求“平和”之美的心愿。【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A“苦尽甘来的喜悦”无中生有;C“后怕”错,从桌子上的饭菜就知道,好收成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所以他胆子也大起来,没等爹同意,随口就答应了五叔。【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小说的环境描写作用是常见
29、题型,答题的规律要熟记于胸。结合此部分内容在文中的位置作答。首先要注意是什么样的环境,再考虑对于人物、情节和主旨的关系,当然如果使用了手法,也要进行分析。【小题3】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关注人物在情节中的表现,理清情节,逐一概括。茂儿是一个小孩,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情节,对相关的情节逐一概括,以免遗漏要点。【小题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其实是对沈从文创作风格的探究。由于课本中有沈从文的边城,所以此题应该不难。探究题首先要表明观点,本题的观点只适合于同意。在本题中,还要弄清“平和”之气的含义,即人与人、人与环
30、境的和谐共处。我们结合小说内容,从这两方面来概述即可。【题型】现代文阅读【备注】【结束】第卷 (表达题 共84分)四、15【题文】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A.迤逦 渑池 哀声叹气 夙兴夜寐B.避匿 坳堂 苦心孤诣 俊采星弛C.蓬蒿 胜饯 好高骛远 嗔目结舌D.帷幄 谙熟 委曲求全 完璧归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哀”改为“唉”B“弛”改为“驰”C“嗔”改为“瞠”。【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16【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那三四个 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为了避免我们
31、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衣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A.交头接耳 通知 以至 挟制 B.窃窃私语 通知 以致 辖制C.窃窃私语 通告 以至 挟制 D.交头接耳 通告 以致 辖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交头接耳”指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政府发出的应是通告。“以致”后面接不好的不愿意发生的结果。“辖制”有管束的意思,“挟制”则是依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制使其服从,根据语境应是辖制。【题型】语
32、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17【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电视剧琅琊榜凭借精良的制作,精美的场景,服饰的考究,恢宏的配乐和贯穿始终的中国风画面,受到无数观众热情追捧。B.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顺利完成第16次建制单位轮换,从关心市民生活为出发点,此次轮换依照惯例仍选择在清晨进行。C.中国的古代先贤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也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和人生。D.更多的中国人如果能够多读书,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能够在这里慢慢找到幸福感并且找到自己的话,中国就会变得更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改为“考究的服饰”B应
33、是“以为”D“如果”提到句首。【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18【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一阵晨风拂过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题要结合前后文的语意应该相衔接,并注意横线中的几个句号分清几层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
34、排除法.第一处选填与句都不能与前面的语意很好地衔接,因为第句是对“成熟的向日葵”的赞美,故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第句交代对象“我家的这几株初出茅庐的向日葵”,句是对其具体评述,而D项把第句放入 与之间显得语意混乱,所以选A更好【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19【题文】阅读下面的对联,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下联联意,并简评此联。邓石如题安徽怀宁碧山书屋对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轩窗。上联意思: 下联意思: 简评: 【答案】
35、联意:上联写要把天下雄壮秀丽的景观都画在书斋墙壁上,下联写要把古今文学艺术的精华都放在窗前。简评:用先分后总法,上联列举九种奇观,末以“合宁宙奇观,绘吾斋壁”作结;下联列举九种绝艺,末以“收古今绝艺,置我轩窗”作结,洋洋洒洒,一气贯注,充分显示作者广阔的胸襟与豪迈的气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对联虽长,只是长在列举,上联列举天下美景,下联列举古今文学艺术,对此进行概括即可,结合“绘吾斋壁”“置我轩窗”可答。简评可从对联的形式方面特征,再结合作者情怀作答即可。【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20【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在以下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
36、6个字。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黄梅戏的语言特点是:一、 。黄梅戏的前身是山歌时调,它吸引了各种时代的、地方的、人文的文化养料,发展为今天的黄梅戏剧种,其主要的“灵魂”山歌时调的美学特质却没变。因此,黄梅戏的语言与它所依赖的音乐美质相辅相成,形成黄梅戏语言的内在韵律美。二、 。从表面上看,黄梅戏语言是比较土气的,句句都是大实话,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它其实内蕴丰富,极富有弹性。在点染戏剧情境、表现矛盾冲突、突出人物形象上,恰倒好处
37、。三、 。黄梅戏的语言基本出于劳动人民和下层社会人士的口头创作,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使其更具有个性化。能结合戏剧情境,引发观众的笑声,所以黄梅戏能给人以愉悦、朝气蓬勃之感。【答案】内在韵美 语近情遥(言浅情浓) 质朴诙谐(怡情悦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从语境来看,所填的三个句子是后面内容的概括,所以结合每部分内容作答,第一处有总结“因此,黄梅戏的语言与它所依赖的音乐美质相辅相成,形成黄梅戏语言的内在韵律美。”所以应是内在韵律美。第二处有“从表面上看,黄梅戏语言是比较土气的,句句都是大实话,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它其实内蕴丰富,”说的是语言和内蕴,需
38、要概括得出答案,第三处说的是劳动人民语言风格质朴诙谐。【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五、21【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39、,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1)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而其中一组比赛却“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可以看出这组比赛,未能遵守比赛规则,不遵守比赛规则的投机取巧的行为就会造成比赛的不公平竞争,所以,根据此处可以立意为“遵守规则,坚守原则”。单从“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中“全都顺利过了桥”来看,这组比赛取得了胜利,是因为他们化敌为友,学会了合作,所以可以立意为“合作双赢,方显人生智慧”。但是这组比赛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打破了比赛规则,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另辟蹊径,所以可以立意为“勇于打破规则,突破常规勇于创新是成功的捷径”。【题型】作文【备注】【结束】-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