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孟子(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孟子(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8课 孟子【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目标达成: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创境激趣】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全体诵读课文,教师再范
2、读。(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自学导航】 (1)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2)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3)课文重点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提示:陈涉世家等。) (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 (2)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二、解释一词
3、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强化训练】 回答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归纳总结 】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