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河南省济源一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2021年9月) 河南省济源一中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始建于1926年,校区占地51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6000余人,教学班108个,教职工近600人,现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20多人,90余人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世界和环境氛围,是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式的集中体现,是校长、教师和学生共有和共享的精神和信念,它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能够形成一种优良的教育环境和强大的综合实
2、力。近年来,济源一中致力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高学校办学品味,使济源一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探索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一、大投资,大手笔,建设高雅温馨、怡情益智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良好的园区文化氛围对帮助中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是极其有益的,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熏陶功能等,为当代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021年,济源市委市政府斥资3亿元,对济源
3、一中进行了整体搬迁,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的最大一次跨越式发展。新校园总面积51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校园规划科学,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教学区内三栋u字型教学楼自南向北一字排开,各年级分布相对独立;按国标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劳技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教学区教学设施齐全,建立了校园广播站、电视系统和校园局域网。科技馆、图书馆、艺术楼各一栋,音乐教室、美术画室、琴房、练功房等各类艺术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运动区按国标建设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高规格建设了体育馆、游泳馆,各类健身设施一流,能充分满足学生文体活动的需求。生活区有学生食堂
4、三幢,拥有座位7000多个;有学生公寓楼6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学生生活环境宽松、安全、优美。 济源一中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建设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态花园式学校,让校园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对接。行道树以栽植高大乔木为主,园区绿化重点栽植观赏花木,注重高、中、低层次搭配。近年来,学校自筹巨资,栽树8000余棵,品种达150余种,校园绿化面积达99000平方米,绿化率达45以上。现在的济源一中校园,竹林掩映、花木飘香、绿草如茵、水波荡漾、清风抚柳、淡月映竹、曲径通幽、奇石共赏,具有现代气息的宏伟建筑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集观赏性与休闲性于一体,达到了景中有景的效果,既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理
5、念,又提高了园林的整体功能水平,为广大师 2生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济源一中在学校环境建设中,营造朴素与雅致的交融、自然与庄重的搭配、沉静与灵动的呼应的校园环境文化,建立雕塑等校园文化标志物,与学校建筑文化、景观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在主要道路两旁广置名人胸像雕塑,布置有成就的校友长廊,在校园醒目位置雕刻了竞帆、滨海明珠、冲刺等雕像,使学生处处感受名人风范,学习校友风采,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校园内“启慧路”、“红烛路”、“兼济路”、“腾飞路”、“求知路”纵横交叉、错落有致,“毅园”、“畅志园”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校园处处布
6、满着游园景观,假山亭台、绿草如茵,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曲折的回廊、优雅的拱桥、飘香的丹桂、婆娑的棕榈,小型园林映衬着学校恢宏典雅的建筑群,逶迤流淌的人工河与河边垂柳相映成趣,文化石、雕塑点缀其间,环校的透视墙使校园显得开放豁朗,使济源一中在恢弘大气之中透出几分妩媚与灵动,无不表现出这所学校的文化特性端庄、典雅,富有人文气息。 走进济源一中,南广场那座“放飞理想”的雕塑,昂然昭示着一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从校长、到教师、到普通学生,言行中处处闪现着“放飞理想”这种共识,随便问任何一名济源一中师生“你来济源一中干什么。”,回答的都是这执著而坚定的四个字。在行政楼西侧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闪耀的奖
7、牌,记录着济源一中人执着追求的足迹,诉说着济源一中恒久不衰的辉煌;在校园内路灯的灯 3杆上、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让人置身其中,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得以振奋。 济源一中校园里的一尊雕塑、一幅壁画、一株花草,设置巧妙,安置合理,收到很好的艺术熏陶效果。学生们生活其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都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实现学生时代良好性格的塑造。 二、高品位、高层次,建设文明健康、优雅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 (一)规范科学,与时俱进,彰显制度文化效应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
8、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近年来,济源一中按照“全面、规范、科学、可行”的要求,班子成员就制度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系统,修订完善学校德育、教学、科研、服务、活动、卫生、安全等系列管理制度,全体教职工的岗位职责目标和评价方案(细则)和其它各种奖惩制度100多项,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济源一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强化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和软性管理,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构建。在制度建制修订上,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的作用,在有关学校发展、师生切身利益等重大决策问题上,实行网上公示和听证会制度,让师生充分发
9、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实施, 4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溶于一炉,师生在制订、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遵守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全面发展,彰显个性,构筑特色德育文化 近年来,济源一中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体艺为突破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个主体、两个特色、三条主线”的行为文化建设模式。 “一个主体”,即以学生为主体。济源一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兴趣活动小组和学生社
10、团等各项文化活动,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成立自治机构,使学生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个特色”,即体育、艺术特色的形成。学校充分重视体育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一方面,开齐开足了国家规定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将体育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加大体育艺术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了现代化的艺术中心、田径场、篮球馆、游泳馆等,铺设了一流的塑胶场地、足球场等,购置了钢琴、电子琴、架子鼓、大提琴等一大批乐器,为艺术团成员配备了各种演出服装、道具,配备了灯光和音响设备,使学校成为全国体艺办学设施最为齐
11、全的学校之一,为实施素质教育、强化体艺特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艺 5特色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全面实施,为使全校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中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条主线”,一是以重大节日和社会热点为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唱红歌、迎国庆”、“向愚公家乡好少年学习”、“清明祭扫烈士墓”等,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二是以美育节、体育节为主线,广泛开展声器乐、健美操大赛,春季田径运动会、篮球赛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审美教育,弘扬民族传统和艺术精神。三是以校园科技活动周和心理健康宣传周为主线,成立了美术、摄影、书法、心理俱乐部等十几个兴趣特长小组和学
12、科竞赛小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和科技创新大赛,为全校师生营造健康、和谐、幸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抓创新,促和谐,铸就内涵丰富、特色发展的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是校园的点晴之笔。我们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既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爱,又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遵循“坚持方向、发张内涵、强化特色、贡献社会”的学校目标,努力构建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内涵。 (一)挖掘积淀,践行理念,打造深厚校史文化。 校史是一所学校办学育人历史和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是办学经验、教训、智慧等方面的长
13、期积淀,是学校文化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表现。济源一中始创于1926年,近90年来,学校三移其地, 6两度搬迁,多次更名,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今天已成为在省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一所知名学校。走进济源一中校史馆,开放式校史文化带来了浓郁的环境文化气息,营造出了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高一新生的第一课,不是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在高年级同学的引领下,有组织地参观校园及校史馆。让每个新生在参观中接受学校历史文化教育,接受人文熏陶。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力量,从而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和鞭策作用。 经过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精心培育、薪
14、火相传,济源一中形成了“以人为本温馨服务团队精神跨越发展”的办学理念、“团结勤奋、文明进取”的校训、“朴实无华、德才并重、同舟共济、争先恐后”的校风、“爱生如子,面向全体,严谨规范,科学民主”的教风和“尊师爱校,谦和勤勉,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学风。济源一中的精神文化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现在不仅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还成为了一面引领学校开拓创新走向成功的旗帜。 校歌、校徽等作为学校的一种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化体现,是学校办学历史和传统的积淀和浓缩,发挥着学校对内凝聚人气、激励斗志,对外塑造品牌、展示形象的重要作用。2021年10月,由济源一中原
15、校长范亚平、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李毓珊作词,中央民族歌舞团一级作曲李沧桑谱曲的济源一中校歌问世。济源一中校歌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而且显示出奋发向上的时 7代气息,旋律雄壮激昂、气势磅礴,充分显示出了一中人继往开来、勇争一流、再创辉煌的精神面貌,深受全体师生的喜爱和广泛传唱。这首校歌是济源一中精神的象征,充分反映了一中人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决心和勇气,昭示出济源一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拼搏向上的进取意识,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济源一中广大师生众望所归的灵魂家园和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战斗号角。 八十多年风雨砺洗、蕴积涵育,一代代一中人践行学校理念,挖掘校史积淀,求实创新,严谨治学,励精
16、图治,甘于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建校以来,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各类毕业生5万余人,济源一中也因此被誉为济源人才培养的摇篮。 (二)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经营品牌团队文化。 教师教师团队合作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并起着引领作用。2021年10月29日,在教育时报社主办的首届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颁奖典礼上,济源一中“8+1”团队荣获团体特等奖,团队成员杨兵被评为“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 这是济源一中多年来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所结出累累硕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源一中强化班主任队伍和“名师团队”建设,创新团队研修模式,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团队共同探究、共同合作、共同成长,进行专题校本研修。“
17、8+1”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鲜明特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团队带动,2021年8月17日全国首届班级自主化教育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8+1”团队荣登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被人民日报、河南 8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团队文化建设日趋成熟。济源一中把名师看作最大财富,贯彻“名师强校”战略,制订并实施了济源一中名师培养办法,鼓励教师冒尖、出格,营造浓厚的成名成家氛围。学校设立了“人梯奖”,每年开展“教坛新秀”评选,形成了以名师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带动了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创新管理,开展“创模”,激活创新文化魅力。积极推动创新文化建设,让创新意识深入人心。
18、济源一中面对这所超大规模的巨型学校,迅速更新观念,破解发展难题,用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一是结构创新条块化。济源一中采取了“统一领导、条块联动”的管理措施。校党委对学校全面工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将学校的整个管理层面分为行政、教学、德育、后勤4个方面,全校分为三个年级部,每个年级部按照力量均衡的原则分为两个教学部。二是组织创新扁平化。济源一中逐步弱化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管理权,使其职能由管理逐步向服务转型。三是过程创新精细化。济源一中提出了“学校oec管理法”,即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济源一中实行捆绑式考核,把对教职工个人的考核与对教师本人所
19、在的备课组、处室的考核联系在一起,把对各处室、各教学部的考核与分管副校长的考核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起每个教职工、每个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了互帮互助、你争我赶的良好局面,营造出积极主动、团结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协调发 9展。 创新文化建设,最难的是课堂,如何使课堂成为生命化的课堂,是创新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把教学自主权还给教师,激活了教学创新的动力,师生共同构建幸福课堂。济源一中提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提倡教师,取百家之长,酿自家之蜜,深入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以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践中涌现出了“动感课堂”、“三步教学
20、法”等,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在“创新教学模式”的推动下,近年来济源一中已有近70位青年教师在全国、省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学校收获着创新文化建设带来的累累硕果。 春风化作雨,润物细无声。近年来,济源一中先后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60余项,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极大地增强学校教育能量和办学自信,推动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 11 页 共 1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