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版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掌中宝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版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掌中宝新人教版必修4.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体系】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明了物质的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明了物质的可知性。“客观实在”指明了物质的唯一特性。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注意: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2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
2、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原因:A.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从构成因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之间有什么联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根本性质没有变化;二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A.含义不同(略) B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或诡辩论。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
4、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注意:1.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规律不是亘古不变的。2.规律是客观的,因此人们不能制定、创造、修改规律;规律是普遍的,因此“杂乱无章”“无章可循”的运动是没有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注意:客观
5、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识体系】1为什么说意识依赖于物质: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任何意识都有作用,不能认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有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产生后才有了人类的意识。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意识。1什么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3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
7、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注意: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可以表述为“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体系】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8、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有哪些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这是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历史性)。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原因: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
9、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原因: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认识实践。注意: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检验。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10、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注意: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正确性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正确性认识可能有多个,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认识具有反复性:内涵: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
11、:内涵: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注意: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1哲学依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指导意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