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1.缅怀往事疗法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老人回顾以往成功的事、过往的兴趣及痛苦的经历等,从而帮助老人完成“自我完整”的人生任务。此方法对于老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2.人生回顾疗法人生回顾疗法的重点既有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负性事件。它的目的是重新建构老人对人生历程一的感悟,使老人现在的生活更满意,更有建设性。在实施人生回顾疗法时,特别注意前测(建立评估基线)和后测(评估介入的效果)两个环节。3.验证疗法验证疗法是尊重头脑混乱的老人所感知的世界,运用他所感知的现实,而不是照顾人或社会工作者感知的现实,了解老人想表达什么。明白老人行
2、为的意义,而不是让老人意识到现实是什么样,是应用验证疗法的要旨。验证疗法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对改善患痴呆症老人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有成效,但它还是一个尚在实践中验证的疗法。二老年小组工作方法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首先,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老人在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其次,还领者自始自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第三,老人小组工作的节奏要比年轻人的小组慢许多。2.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1)现实辨识小组现实辩识小组的成员一般是有轻度到中度认知混乱的老人,通过环境中的一些提示,帮助他们确认时间、方位或者是人。现实辨识小组一般是在护理院、医院或者成人日间护理设施中开办。(2)动机激发小组动机激发
3、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激发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或投入的老人。小组活动是通过愉悦的活动,帮助老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一直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麻烦的状况。3.注意事项包括: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对老人造成伤害时采取介入措施等。三老年机构照顾1.老年机构照顾理论包括: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前者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人身体功能的减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后者则强调老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
4、与环境能契合老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2.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1)爱登选择模式是摒弃养老机构僵化的院舍管理方式,倡导“家居”型的院舍环境和人性化的生活安排。其要点是:认为孤独和无助造成了长期机构照顾的大部分问题;建立一个“人性化居住”模式;充实日常生活;不强调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权威等。(2)住房与服务模式其要点是: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应当与家类似,有私人空间;对空间的使用和照顾工作的安排,这方面要比家居环境多一些限制,但也在最大限度内给老人提供选择和自由;服务的性质及可获得性。总之,这一模式认为越容易得到服务,照顾就越好。(3)以延续理论和选择
5、、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发展给老人的照顾,最大限度地增加老人的选择余地,从而达到使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目的。四老年社区照顾老年人社区照顾主要分为医疗性照顾和社会性照顾两部分。医疗性照顾主要由医学专业的人负责实施,社会工作者工作的重点是社会性照顾。目前,社区照顾正在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即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来提供服务。社区照顾的步骤是:1.了解本地社区老年人的基本需求。2.制订相应的服务方案。3.落实服务方案并追踪和评估服务的结果。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
6、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三精神问题的解决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
7、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3.家庭体系的工作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2)识别成功的家庭
8、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3)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秩序。(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4.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包括: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住照顾人,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1. 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主要介入措施包括:(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2)提供支持性辅导。(3)发展支持性服务
9、。(4)改变和调整环境。2.丧亲问题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提供情感支持。(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3)提供相关资讯(4)做丧亲辅导。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丧亲视为一个过程,一个长期的系列调整过程,使其有生活方式和态度上有所改变。此外,还有一些支持性服务。案例一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医院束手无策
10、;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1、张先生面临着老年人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因受肛瘘困扰,病情加重,急需治疗疾病,维护健康;其次,因为老年人的心理常受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加上长期独居,张先生感到无助、焦虑,急需情绪疏导。再次,人到老年,更感孤独寂寞,更加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张先生也不例外,他渴望再婚,却又有顾虑。第四,因为记忆力衰退引发了安全问题。2、主要介入策略第一,针对老人的疾病困扰,工作者应协调医院和社区,制定医疗方
11、案;第二,与老人进行沟通,倾听老人内心所想,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状态;第三,教给老人健康知识,鼓励老人积极应对老年生活;第三,联系社区机构和志愿者,关心老人,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并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第四,协助老人与子女沟通,解决顾虑,使老人达成再婚;第五,通过相关训练,帮助老人保持学习,以减缓记忆衰退。通过以上方案,最终使老人能走出困境,安享晚年。内容:问题是什么 ? 问题发生的原因 ? 问题所处的情境和系统 ? 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 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 ?d) 撰写预估报告2) 预估的主要方法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家庭结构图社会生态系统图社会网络分析3. 计划1) 服务计划
12、的构成: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目的与目标:长期和短期介入策略:直接或间接 ; 微观、中观或宏观协同工作的合作者: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社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资源连接者或直接服务提供者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2) 介入特点:有计划、有目的 ; 干预是核心 ; 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 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分类:直接介入 ; 间接介入原则: 以人为本 ; 个别化 ;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 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 瞄准服务目标 ; 考虑经济效益3) 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进行危机介入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调解行
13、动运用影响力4) 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协同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制定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间接5) 评估目的和作用类型:过程评估: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结果评估:检视介入的结果、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补充:目标定位评估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基线测量社工服务的流程1. 接案 1) 此阶段社工的主要任务: 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社工主动接触的 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和非自愿性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向社工求助是大多数人的最后选择 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2) 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a) 做好面谈的准
14、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b) 面谈: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c) 收集资料:个人和环境、客观和主观、正面和负面 d) 初步预估 e) 建立专业关系: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f) 决定工作进程:结案、转介、预估 g) 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书面、口头3) 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4) 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2. 预估 目的: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15、、主观因素、成因、使问题延续的因素、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任务: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 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 ; 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 ; 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 1) 预估的基本步骤a) 收集资料:内容:个人资料、环境资料。方法: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b) 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和问题方法:排列次序、发现、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c) 认定问题内容:问题是什么 ? 问题发生的原因 ? 问题所处的情境和系统 ? 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 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 ?d) 撰写预估报告2)
16、预估的主要方法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家庭结构图社会生态系统图社会网络分析3. 计划1) 服务计划的构成: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目的与目标:长期和短期介入策略:直接或间接 ; 微观、中观或宏观协同工作的合作者: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社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资源连接者或直接服务提供者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2) 介入特点:有计划、有目的 ; 干预是核心 ; 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 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分类:直接介入 ; 间接介入原则: 以人为本 ; 个别化 ;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 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 瞄准服务目标 ; 考虑经济效益3
17、) 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进行危机介入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调解行动运用影响力4) 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协同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制定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间接5) 评估目的和作用类型:过程评估: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结果评估:检视介入的结果、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补充:目标定位评估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基线测量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介入影响的测量6) 结案类型:目标实现的结案 ; 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的结案 ; 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 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
18、时的结案。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一套由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实务。1.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1) 多元因素决定论主要观点: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介入方法:助人活动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2) 生理 -心理 -社会视角主要观点:强调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介入方法:首先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情况,然后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3) 环境中的人视角主要观点:社会处境论:认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个人原因论:个体有认知
19、能力,可自主选择生活。介入方法:一方面,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认知,提升社会功能。4) 系统理论主要观点:系统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交错和影响,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介入方法:强调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 ;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注重运用社会的正式和非正式网络资源。5) 优势视角主要观点: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将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介入方法: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 ;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都
20、可成为挑战和机遇 ;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巨大 ;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为其服务 ;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2.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综合的理论取向;工作过程的阶段化;工作任务的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3. 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有弹性;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4.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目标系统:为了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行动系统:社工的的合作者 会谈时,引领性技巧有哪些引领性技巧是指工作者引导案主具
21、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运用引领性技巧的目的是促进案主在相关主题上做出较为具体、深入、有组织性的表达和探讨,增进工作者对案主的认识和了解。引领性技巧主要有澄清、对焦、摘要等。澄清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澄清也包括工作者解说自己所表达的不甚清楚的信息。沟通本来就是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各自拥有不同的生活空间,不是通过几句话就可以了解的。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不是一般的人际沟通,而是要深入地互动,工作者必须对案主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按照其需要提供帮助。对焦对焦是指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
22、,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对焦可以使会谈减少跑题、多头绪的干扰,使会谈能够集中在相关主题上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但工作者在运用对焦时应注意与鼓励技巧的冲突,鼓励技巧的理念主张让案主多说话、尽量表达自己,这就免不了会出现谈话漫无边际的情况,因此,对焦技巧的运用不可生硬,应考虑偏离主题的程度及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对焦。摘要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摘要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案主理清自己混乱的思路,突出案主在想法、感受、行为、经验上的特点或模式,促进案主对自己有较清晰的了解。另外,工作者作完摘要后,还应
23、向案主查证摘要是否准确,容许案主否定、接纳或更正工作者的摘要。案会谈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影响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影响性技巧主要有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和对质。提供信息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信息包括案主不知晓的新信息和帮助案主改正已有的错误信息。工作者在提供信息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案主的知识背景,分析其对信息的敏感能力和接纳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提供信息。自我披露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自我披露可以
24、引导案主从其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参考别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自我披露还可以为案主树立坦诚沟通的榜样,工作者的坦诚开放。沟通要掌握什么技巧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运用好语言符号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
25、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巧妙使用身体语言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 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环境符号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
26、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个案会谈的支持性技巧主要有哪些?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
27、专业谈话。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支持性技巧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表达专注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生理上的专
28、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面向案主: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上身前倾: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开放的姿势: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良好的视线接触: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
29、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经验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且,身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戳穿有声语言伪装的作用。因此,作为个案工作者,在会谈中必须仔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解读案主其人:倾听的最深层意义是要解读案主这个人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工作者在用眼睛观察了案
30、主的身体语言,耳朵倾听了他的话语信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动用自己的大脑,迅速地进行思考判断,解读案主整个人。同理心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一样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想同理案主,就得先了解
31、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正确觉知的基础,首先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征询式、不确定式的语气效果比较好。三是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提前、急于的表达,会影响同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全面性。什么是传达的最好时机,这要依具体情境而定,需要工作者去自行把握。鼓励支持鼓励是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鼓励的技巧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鼓励应该在工作者觉察了案主的
32、退缩行为之后运用。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时,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案主继续表达可以用话语如“请继续”、“你说的很好”,也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微笑地注视、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当知道朋友有至亲离世,正处哀伤期间,你应该怎样去表达关心?不少人会怕问多错多,索性对方不讲自己就不问。这样做是冷静,还是冷漠?又有些人只一味劝说“看开点”、“不要那么伤心”,这些话真的有用吗?心理医生指出,“不是每个人都合适作为哀悼陪伴的人选,例如一些本身性格比较负面、工作太忙没时间,又或者思维比较理性的人,都不一定合适”。但医生也表示,就算不是
33、“最适合”的谈心人选,朋友之间也不要回避当事人的哀伤,应按对方的步伐,了解其需要,分担自己适合的陪伴角色。丧亲情绪3个阶段一般而言,丧亲情绪可分为3个阶段。丧亲初期:当事人刚知道亲人离世的消息,情绪处于震惊、不真实的阶段,很需要一个让他安心的人陪在身边,作为“定心丸”,朋友最好整日陪伴着他,但重点在“陪伴”,而不是“开导”。陪伴方式:这个阶段,丧亲者可能会有很多不理性的话比如“是我害死他的”等,也有丧亲者会控制感受表现极为平静,其实这些夸张的自责,又或过分冷静的言行,都是个人情绪防卫机制的表现,希望借此来平衡自己内心的忧虑和震惊的感觉,身边的朋友不需要刻意判断这些表现是否正常,只要行为没有失常
34、伤害自己,只需陪在对方身边,聆听他的话语,给他空间表达伤痛就足够了。丧礼前期:当事人情绪不稳定,而偏偏此时有很多后事要处理,如丧礼安排等,朋友如果能适当帮忙分担事务,可减轻其压力。陪伴方式:朋友千万不要帮当事人做完所有决定,因为处理丧亲程序的经验,有助当事人接受“亲人已离世”的信息,如果全由他人代劳,反而让他更难接受事实。丧礼后期:丧礼办完后,很多人(甚至当事人)都会觉得事情已完结,但其实忙乱过后,当事人才会有更多时间面对内心感受,家中每件事物都时刻在提醒他已失去亲人,会有很多具体的生活不适应。陪伴方式:留意当事人细节上的需要,比如多和他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睹物思人的影响。尽量协助当事人适应丧亲
35、后的生活。哪些话你应/不应说?应该说的话:“可能这一刻你不知道说什么,不过可以慢慢来,不用心急”、“我知道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很担心你的情况”等。不应说的话:“节哀顺变”、“时间会冲淡一切”、“一切都会结束”等。原因:这些陈腔滥调的说话,背后有着一种“不明白”的表现,令当事人更感没人理解心情,倍觉难受。“不要哭啦,哭得再多他都不会回来”原因:哭是人无助时的正常表达反应,当事人也控制不了,硬是提醒对方要自制,只是“不明白”对方内心伤痛的表现。“我很明白你的感受”原因:每个人面对丧亲的伤痛,没有人能真的完全明白,只管急于用话语去表达自己的“明白”,反会忽略了要体会当事人的情绪。哀悼陪伴有技巧丧亲
36、情绪反应一般在34个月后可以缓和,如身边的朋友观察到当事人的生活作息有例如持续失眠、逃避社交、突然发胖或消瘦等,必须建议当事人看心理医生,并陪同接受辅导。但医生也强调,每个人抒发情绪的方式因人而异,倾谈分享是成年人主要的表达方式,在哀悼陪伴的过程中,朋友只要注意以下技巧,也可减少刺激当事人的情绪:回应的重点在接纳、肯定对方的感受,才再表示关心,而非执着于事情或字眼的对错。聆听是最重要的技巧。作伴者需要冷静而不是冷酷,因此伤心时,也可陪着当事人流泪。但为免增加当事人的情绪压力,也应该控制情绪,表达清楚是“我也很难过,但你不用担心影响到我”之类的话。一老年期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
37、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特点。许多低龄老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一些社会服务。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服务规划和提供上要做特别的考虑。二老年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三老年人的问题老年人问题,是由老化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因个人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
38、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1.由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老年人自身的社会问题,称之为老龄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2.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上升,而导致的人口年龄化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问题,国际上称之为老龄问题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国民寿命延长与老年慢性病增加;(2)家庭结构改变与无人照顾老人增加(“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加);(3)工业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与老人生活环境的恶化;(4)教育文化进步与严重的代际隔阂;(5)医药发达与老人医疗费用负担;(6)老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四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
39、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残疾、困难和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还有外围人群或组织机构。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五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学习有关老年学的知识,以便消除社会中认为做老年人的工作没有太大价值、对老人厌恶、歧视的错误理解和认识。2.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
40、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对老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反移情问题,时常反思自己对老人的反应。3.老年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在做老年人辅导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审视自己对老年人、对垂死和死亡的感受,首先要把自己的问题梳理好。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本文做老人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从事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培养团队工作能力。懂得协调、配合不同的学科共同开展老人服务工作,才能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
41、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一、问题分析1、个人问题(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
42、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2、家庭问题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2、社会问题(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
43、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
44、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二、介入和干预(一)约定阶段1、案主的基本资料案主:陈某年龄:63岁性别:男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老伴、儿女、朋友、邻居、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3初步评估的结果: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
45、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4 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虽然案主是主动求助于机构,但是考虑到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发展情况,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社会工作者应在初期阶段适当地对案主和案主的儿女等人对社会工作做一下具体介绍,阐明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专业的手段和技巧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的科学。而社会工作者本身是会遵循保密、平等、尊重和接纳等原则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社工与案主确立专业关系,并有助于社工得到案主、案主家人以及案主所在社区等的配合与协助,使得更有效地帮助案主。(二)评估问题1收集资料:(1)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