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 工作理论。它不赞同心理分析理论和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 观察和验证的内心世界的做法,而是主张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真正能够 观察到的人的外显行为上。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 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适当的反应,矫正社会工作 者的任务就是要对矫正对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帮助其 学习和构建对当前环境的恰当的反应模式。(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 理论。它也着力于改变人的行为,但它把关注的焦
2、点放在促使人的行 为产生的内心世界上。与心理分析理论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 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它认为,人的不良行为主 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 务就是要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 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三)标签理论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Edwin M. lement)和贝克(Howard Becker)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一个人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 在这里起航”“愿望,就是能够”“让我们自助、助人、助社会”“我 们学做同伴辅
3、导员” “情系同伴,传递希望”“我和小组一起成长” “你我同行,创造奇迹”等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组员了解同伴教育 的概念、理念理解开展禁毒同伴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同伴教育辅 导员”的定义、职责协助组员通过开展自我探索提升“自我效能感” 帮助组员掌握一种以上的同伴辅导技能帮助组员掌握2、3种应对同 伴交叉感染的方法协助组员找到1个以上的助人途径和操作方法协 助组员在小组过程中牵手1名同伴。同伴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功能的主题活动,让同伴教 育辅导员候选人学会感恩,提升同伴教育辅导员候选人的团队合作精 神、社会责任感。主题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心公益型。 通过组织同伴教育辅导员候选
4、人参与一些社区公益活动,让他们感受 到社会的关爱,同时激发其公益责任和热情。二是感恩回报型。通过 收集一些平日感动的瞬间,搭建回报的平台,让同伴教育辅导员候选 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感谢、感恩,体会到重获新生的收获和 感动,强化他们持续康复的信心和勇气。三是团队互动型。通过团队 暖身活动,让同伴教育辅导员候选人感受到自己是整个团队不可或缺 的一分子,有责任为了同伴康复付出自己的努力。四是学习成长型。 通过具有启发性的活动,让同伴教育辅导员候选人领悟一些人生道理, 学习新的技能。五是回顾展望型。通过总结分享同伴教育辅导员候选 人在项目中的收获和成长,展望同伴教育的未来,使他们对未来更加 有信
5、心。“同伴信箱”。发动“同伴教育辅导员”给在“场所”内戒毒 或服刑的同伴写信,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开展“提前介入”的服务。“星火计划”。培养同伴教育辅导员通过观摩社会工作者的访 谈,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与有需要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交流。“同伴之音”。开通为戒毒或服刑人员专设的服务热线,由经 过培训的“同伴教育辅导员”担任热线主持人或嘉宾,为有需要的同 伴提供咨询服务。“同伴演讲”。同伴教育辅导员以亲身经历和体会,通过演讲 去感染和帮助同伴建立行为改变的信心。(二)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1 .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它通过组织
6、社区 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成 员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参与的过程中,让社区成员建立对社区的 归属感,培养其自助、互助与自决的精神,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 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民 主及和谐的社区。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领域,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应该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矫正对象过去 之所以犯罪,除了其自身的原因外,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 视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贫穷、失业、人员混杂等。在这样的社区居 住生活,矫正对象迫于生活压力或难以抵制周围的诱惑而重新犯罪的 可能性极大。因此
7、,要实现社区矫正的目标,除了针对矫正对象个人 的直接介入外,还应该整合社区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 的生活环境。(2)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 习惯。社区矫正的功能发挥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以形成有利于 罪犯改过自新的社会氛围。但是,由于矫正对象过去的行为造成对社 会和他人的伤害,社区居民对矫正对象还有戒备、恐惧、防范、排斥 等情绪和行为,这是正常的反应。然而这些反应对于矫正对象而言, 却是影响其融入社区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障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 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社区教育的途径,改变居民对矫正对 象的偏见,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
8、习惯,使矫正 对象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案例8-22002年4月28日,39岁的赵某与邻居发生纠纷,争执斗殴中, 他持刀将对方砍伤。2003年6月,区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他拘役6 个月,缓刑6个月。7月1日,市社区矫正试点全面展开,赵某被列 入其中,成为社区矫正对象。7月20日,赵某第一次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劳动,居委会主任让 他去打扫楼道卫生。他认为干活时一定有警察和司法所的人监督着, 就一边扫一边偷偷回头看。结果他发现没人看着他,居委会主任还跟 他一起干。他心里既踏实又安慰,一直干到了中午,还怕自己干得不 达标。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社会工作者、司法所干部、民警等人那 样友善地对他,有人甚至觉得
9、不应该把一个砍人的人放到社会上。赵 某说,他刚开始参加公益劳动时常有街坊邻居在背后指指点点地说他。 每逢这时,他心里总是很难过,他多么希望周围的人给他一个友善的 眼神,因为他想改好啊。可没过多久,他再劳动时见到街坊四邻,对方都主动向他打招呼, 还说“你是社区志愿者吧”这可让赵某愣住了。后来他才知道,原来 是细心的民警注意到这个问题,私下里找人们做了工作。大家的友善、 关心释放了他心中的压力。6个月后,赵某顺利完成社区矫正项目,成为全市第一例解除矫 正的社区矫正对象。当记者采访他时,赵某的第一句话是,“社区矫 正给了我重生”。在上述案例中,安排服务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是目前社区矫正 工作的惯常做
10、法。但是参加劳动的目的并非仅仅是惩罚和补偿,更重 要的是要在安排劳动时考虑到思想帮教和心理矫正的功能发挥。案例 8-2中的社会工作者和民警通过细致的工作,使服务对象在劳动中感 受到居民的友善和关心,这对服务对象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矫正 计划的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3)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 的工作主体是专职的社会工作者,但是因为专职社会工作者人手少、 任务重、工作复杂,所以还需要大量志愿者参与。专职社会工作者在 社区层面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 正工作。2 .社会工作行政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社会工作行政也称社会行政,它是将社
11、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 动。在社区矫正领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发挥社会工作行政 的作用。从宏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 即把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社区矫正的服务活动。这种政策变动过 程应该是双向的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服务对象的 社会服务,又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从微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活动相联 系,即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的途径提高社区矫正的 实施效果。这种内部管理的程序和内容包括规划、组织、人事管理、 领导、督导训练、预算、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3 .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
12、的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 工作者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收集和分 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社区矫正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讲求操作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综合了众多专业学科(如社会学、政 治学、刑事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社区矫 正想要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这些理论、知谡和方法的研究。社区矫正在我国又是一个新兴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其中的许多 问题,如社区矫正的哲学基础、价值理念、理论依据、适用范围、责 任主体、工作队伍、工作制度、项目实施、绩效评估、经费保障问题 等,都需要逐
13、个研究解决。(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1.个案管理的缘起 及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些社会功能缺失严重的工作对象(如老 年人、残障者、矫正对象等),需要多部门、多专业、长时间提供服 务。然而,单一部门或机构独自提供服务的方式不能满足其多样化需 求,多部门提供服务又可能造成服务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浪费。于是, 以协调整合的方式为服务使用者建构一套完整的服务输送网络,并以 需求导向的方式提供给需要照顾者,便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个案管理就是在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中逐渐发展,甚至取代传统个案工 作的模式,而成为实施社会服务不可或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个案管理也称照顾管理或服务管理,是
14、指专业人员为一个或一群 服务对象协调整合一切助益性活动的一种程序。这种程序使得来自相 同或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中的各个工作人员能彼此沟通协调,以专业 的团队合作方式提供服务对象所需的服务,并扩大服务的效果。矫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其服务对象是 i群社会功能缺失严重、服务需求广泛且多元并处于社会资源边缘地 位的违法犯罪人员。对这些人员的矫正工作内容,包括监管、矫正和 服务等多个方面,需要多部门、多机构、多方人员的配合协作,如果 由单一机构和人员提供服务,极有可能造成服务缺失和重复并存、服 务资源不足和浪费同在的局面,因此,需要由矫正社会工作者出面进 行个案管理,以协调整合的方式
15、提供服务。2.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1)服务对象参与。个案管理强调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 作,包括需求的评估、包裹式服务的规划与组织等,都是由双方共同 作决定。服务对象不是单纯接受规划好的服务,而是需要参与整个个 案管理过程。(2)服务评估。评估是个案管理的核心任务,包括服务对象的需 求、生理状况、社会环境、非正式网络,甚至个人偏好。评估的目的 是切实提供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并维持服务的公平性。(3)服务协调。在服务设计过程中,强调社会工作者需要协调各 方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全人”服务,并不局限对服务对象的特殊需 要提供直接服务。(4)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掌握有助于满足服务对象需
16、 求的各方面资源,并加以整合运用。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可能来自政府 机构、非营利组织、商业机构,甚至可能来自服务对象自身,因为服 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项资源。(5)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所谓包裹式服务,是指经过需求评 估和可利用资源的确认后设计一整套服务,并且通过各种服务的联结 最终促使服务对象学会独立自主。所谓专业合作,是指个案管理是一 种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工作方法。团队中可能包括医生、护士、 职业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士。(6)服务监督。服务监督是个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 是确保所提供的服务能够达到服务对象认可的标准。3 .个案管理的工作过程(1)个案发掘与转介
17、。需要个案管理的个案,一般来自医院、社 会服务机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邻居、家庭照顾者或者 服务对象的主动求助。社会工作者发现个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服务 对象可能通过各种转介的渠道接触服务机构;二是有些机构可能会通 过外展的方式深入社区,寻找或鼓励潜在的服务对象进入服务机构, 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服务。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 应具备的技术有介绍自己和自己的角色,询问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 信息,把握服务对象在寻求帮助过程中可能带有的负面感觉,建立彼 此的信任关系以及澄清角色期待等。(2)评估与选择。个案管理评估的目的是确认服务对象的真实需 求,以便能够有效运用资源,满足服务
18、对象独特的需求。个案管理需 要适当的评估,以确定服务对象是否需要整合性服务。而评估内容涉 及很多方面,包括服务对象个人状况,如服务对象的健康、心理、认 知、社交、经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支持等。有时社会工作者 甚至需要与心理咨询师、医生等其他专业合作进行评估工作。对于符 合个案管理的服务对象,由最初接待的社会工作者对其问题或需求进 行初步评估,然后机构指定一位合适的个案管理者负责。(3)个案管理服务计划与执行。个案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服 务使用者设计一个包裹式的服务,这套服务方案主要包括服务计划和 治疗计划两部分。包裹式服务不是一个机构或社会工作专业本身能够 完成的,通常需要相关专业人员
19、和机构的配合。因此,社会工作者在 制订服务计划的阶段,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确保有适当 的资源,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二是需要负责管理珍贵而稀少的资源。在服务计划的执行上,个案管理者的主要角色是将不同资源链接 起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这些资源可能来自政府部门、企业、非营 利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也可能需要专业间的合作。在解决服务对象个 人心理、情绪等方面问题的辅导计划中,个案管理者有时也会扮演直 接服务供给者的角色。(4)监督与评估。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监督和评 估,以便及时调整服务,保证服务的适当性而在服务结束后,也需要 通过追踪来确保服务的效果。服务结束后评估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20、指标: 一是服务是否符合服务使用者的需要;二是服务使用者对整个服务是 否满意;三是服务提供的目标是否实现。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再 进行追踪评估,包括了解服务对象改变的情况、提供转介的情况、满 足服务对象需要的状况、服务计划是否需要调整以及服务是否可以结 束等。(5)结案。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为结束服务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征求服务使用者对服务结束时间的建议;处理服务关系结束所带 来的情感反应;检查结束工作的安排以及转介工作的安排情况等。4 .个案管理运用在矫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矫正工作的 对象与其他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如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残疾人
21、社会工 作等)的工作对象不同,一般不是通过主动求助的途径来到社会工作 者面前的。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具有被动、不配合甚至抗拒的心理 和行为特点。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要采取更为主动的姿态与矫正对 象建立关系,这是矫正社会工作是否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在有些矫正社会工作者看来,与矫正对象的关系能否维持, 决定权不在对方而在自己一边,在法律规定的矫正期内,无论矫正对 象愿意与否,他(矫正对象)都必须按照我(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要 求去行动。因此,他们并不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 系,在工作过程中不依照矫正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用接纳、尊重、 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矫正对象,而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强势
22、的姿态来 处理与矫正对象的关系。显然,这种做法很难达到矫正的目的。(2)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矫正是一个长期的 工作过程,矫正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矫正对象解决许多复杂和艰难的 问题,诸如服刑态度的端正问题、矫正计划安排的配合问题、心理和 行为方式的改变问题、学习和工作的安排问题、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 身体疾病的治疗问题、家庭关系的调适问题、社会交往的恢复问题、 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 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社会上的重要他人(如警察、法官)贴上标签, 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自我认定就是偏差行 为者或犯罪者,因而“破罐破摔”,在行
23、为方面更加偏离社会规范。 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标签”,即通过一种重新定 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 为“正常人”。(四)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对应的理论视角。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 传统的观念是将矫正对象看作是“有问题”的一群人。从这一视角出 发,社会工作者的着重点就放在对矫正对象的严格监管和强制性的教 育上,目的是防范问题的再发生。而优势视角理论却相信,每一个人 都有“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潜能,即便是曾经违法犯罪的 矫正对象也如此。优势视角下的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地弱化服 务对象的问题,是更多地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
24、作实践 的理论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发现、 发挥和发展矫正对象的“优势”方面。(五)“社会一心理”视角“社会-心理”视角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 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开展工作的理论观念。每一个人都有 其内部心理世界,同时又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密切相连,因此,需要将 人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即“人在情境中”。对于矫正对象而言,犯 重新犯罪的预防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期内全部解决,所 以矫正社会工作者必须引导矫正对象共同参与,有重点、分步骤地制 订矫正工作计划,逐步实现矫正工作的最终目标。(3)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个案管理是
25、 一种资源的联系与整合的服务,其服务计划可能涉及许多部门和机构 的人员、物资和财力的配合。个案管理社会工作者此时要扮演协调联 系者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要召集包括服务使用者在内的各相关人员 进行协商。这样,既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其所需的充足服务,又能避免 服务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4)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 替。矫正对象是被判处不同刑罚的罪犯,由于“标签化”的自我认同, 矫正对象一般比较自卑和消极,加之社会对罪犯的歧视和恐惧,所以 矫正对象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比较贫乏和困难。矫正社 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之一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应有的社会资源,以利于 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26、,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但是,“帮助”获得并不 是“包办代替”,矫正工作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或重建通 过正常途径获得社会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因为社区矫正过程终究有结 束的时候,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不可能包办代替矫正对象一辈子。社 区矫正的工作成果最终要以是否重建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作为衡量 标准。罪行为的产生,既有其自身心理因素的原因,又有其周围环境因素的 影响;矫正成效的大小,既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又受制于社会环境的 影响。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人在情境中”的系统认识视 角,整体、全面地去了解、认识矫正对象,既提供改善自我认识的服 务,又加强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方面的工作。这就是融直接
27、介入和 间接介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的模式。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会工作的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按 照社会-心理的双重视角,矫正社会工作领域的工作方法可以分为两 大类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个人状况的社会工作方法,以及致力于改善 矫正对象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此外,在上述两大类方法整合基 础上形成的个案管理的方法,也是现今矫正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十分通 行的服务模式。(一)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无论是在监狱中服刑的罪犯,还是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由于其 人格特征方面的缺损、社会功能方面的丧失、行为方式方面的反常, 矫正社会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善服务对象的偏
28、差心理和行为。1 .行为治疗法行为治疗法是以学习理论和实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介入程序,行为治疗法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1)评估方案。行为治疗法不重视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只注重人 的具体可见的、可以度量的外在问题行为。为了客观地显示治疗效果, 在治疗前首先要对问题行为(如发脾气、说脏话粗话、上班迟到等) 的表现进行记录,包括行为出现的次数和强度,以便与治疗后的情况 进行比较。(2)治疗的策略与技巧。行为治疗法有许多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与 策略,需根据情况作不同的选择。反应性治疗技巧。反应性行为通常与反射性反应和非自主性行 为有关,例如内分泌失调、焦虑、性冲动等
29、。常用的反应性治疗技巧 有如下几种:一是反制约。即用一种新的制约反应取代原有的不理想的制约反 应。二是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 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 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采用系 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3个步骤:第一步,建立恐怖或焦虑的 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第二步,进行放 松训练第三步,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 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三是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
30、行为的方法。厌恶治疗的形式有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 恶疗法等。操作性治疗技巧。操作性治疗技巧主要处理与有条纹肌肉和骨 骼系统有关的自主性行为,例如谈话、走路和工作等。常用的操作性 治疗技巧有如下几种一是正增强。在某种行为之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理 想的行为。二是负增强。在出现某种行为之后远离厌恶性或不愉快的 刺激,以增强或维持理想的行为。三是削减。当某种行为出现之后便扣除增强物,以减弱或消除不 理想的行为。四是塑形。当出现近似目标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 新的目标行为。五是连扣。以按部就班的方法,把所需要完成的目标行为分解成 一连串的程序和步骤,使服务对象能够循序渐进地达到
31、目标。六是惩罚。在出现不理想行为时给予厌恶刺激,以减弱或消除不 理想的行为。综合性治疗技巧。由于反应性治疗技巧和操作性治疗 技巧都只关注人的行为而不关注人的认知,所以它们都只能对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 的认知行为理论强调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此理 论指导下形成的认知行为治疗技巧被称作是兼顾认知和行为矫正的 综合性治疗技巧。常用的综合性治疗技巧如下:一是由规则管理行为。即由诸如法律、规例、指引、禁忌等口头 或书面的刺激所制约的行为。这种综合性治疗技巧可以细分为两点首 先是自我指导,即由当事人用书写、朗读或心中默述的方法把规则告 诉自
32、己,以使自己有所遵从其次是解决问题疗法,即培养当事人以逻 辑和理性程序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具体步骤包括初步指导、辨别问 题和规划目标、衍生更替策略、决定、核实等。二是模仿。即将直接经验或感应方式代入学习过程,让当事人通 过观察别人受到奖励的行为而模仿此行为。三是敢于自我训练。这是一种社交技能训练,即通过运用指导、 回馈、模仿、角色扮演、社会性奖励、家庭联系等方法使当事人勇于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四是松弛训练。即通过让肌肉松弛的训练方法达到消除紧张的目 的。(3)增强物的使用。增强物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初级奖励品, 指可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东西,如食物、饮料、睡眠等,适用于年 纪较小、智力较低
33、的人。第二类是次级增强物,指可以满足人们精神、 社会和心理需要的东西,如金钱、名誉、赞赏、自由、快乐等,适用 于年纪较大、智力较高的人。(4)强化程序。强化程序是一个以指定的行为出现次数或时间距 离来奖励某种行为的具体计划。凡理想行为出现便给予奖励是连续强 化,凡理想行为出现后只作不规则奖励的是间歇性强化。前者适用于 治疗的初期,后者较适用于治疗的中、后期。2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于1955年提出的。经过10多年的努力,理性 情绪治疗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个案辅导的一种重要治疗模式。(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
34、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理性情绪治 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比较 有影响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activation events),是指服务对象遇到的当 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beliefs),是指服务 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s)。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 到其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 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所谓非 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
35、场景中的经验绝对、普遍、抽象化之后与 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 非理性信念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反映感受。 让服务对象具体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各种感受,从而识别出背 后的非理性信念。二是角色扮演。让服务对象扮演特定的角色,重新 体会当时场景中的情绪和行为,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三是冒险。让服务对象从事自己所担心、害怕的事,从而使情绪、行 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呈现出来。四是识别。根据非理性信念的抽象、 普遍和绝对等不符合实际的具体特征分析、了解服务对象情绪、行为 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36、。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即对产生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的 非理性信念进行质疑和辨析的具体方法。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 包括:一是辩论。让服务对象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地方进行质 疑,动摇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二是理性功课。通过训练帮助服务对象修正非理性信念,建立科 学的理性信念系统。三是放弃自我评价。鼓励服务对象放弃用外在的标准评价自己, 逐渐消除非理性信念的影响。四是自我表露。借助社会工作者表露自己感受的方式,让服务对 象观察和学习理性的生活方式。五是示范。通过社会工作者具体的示范行为,让服务对象理解和 掌握理性的行为方式。六是替代性选择。借助替代性方法的寻找,帮助服务对象逐渐克 服喜欢极
37、端化的非理性信念。七是去灾难化。让服务对象尽可能设想最坏的结果,直接面对原 来担心、害怕的事件(灾难),从而使服务对象担心、害怕中的非理 性信念显现出来。八是想象。让服务对象想象自己处于困扰的处境中,并通过设法 克服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方式学习和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3 .同伴教育在矫正服务中的运用(1)同伴教育及其功效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亦称为同伴教学、朋辈咨询、同辈 辅导或者朋辈辅导,是指具有相似年龄、背景、生理、经历、体会、 社会经济地位、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 或行为技能,同伴教育者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以实现教育目 标矫正社会工作的直
38、接目标是减少服务对象重新犯罪和复吸毒品。 在以往的服务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处于被教育和被矫正的地位,其 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矫正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同伴教育是在 具有同样犯罪和吸毒经历的人员中,发现和培养思想和行为改善良好 者作为“同伴辅导员”,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开展教育辅导,其效果表 现为改变了自我认同,提升了自信,获得了价值感。明确了自身 定位,获得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帮助同伴的动力,提升了生 活意义。增强了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为其他同伴树立了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的榜样。(2)同伴教育 的方法同伴教育辅导员能力提升小组。项目招募了符合一定条件的同 伴教育辅导员候选人,希望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其提升自我效能 感,具备“同伴教育辅导员”的能力。具体来说,通过“今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