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所长专栏着眼于市场化、民营化当前世界能源已经进入了石油天然气时代,但石油供应紧张和化石能源的污染使得世界能源正朝着一个多元化的能源时代演进。天然气时代正在来临,多种新的能源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能源还处于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燃煤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制造”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对中国能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旧模式的中国能源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位能源需求。中国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步伐,进入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在此背景下,围绕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活动,能源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各种企业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都在展开多方位的竞争与合作
2、。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能源渠道趋于多样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日渐规范。在变革面前,能源企业的领导者、政府的能源决策者,都需具备洞察先机的战略远见。当前能源产业的某些领域之中,还实行着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落后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石化、电力等行业还存在寡头垄断现象,市场化竞争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油价定价机制的不合理,电力建设规划的不合理等,导致中国经济为此支付了大量额外的成本。走向市场化、民营化,将是能源产业重要的解决之道。 王德禄2004年6月28日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目 录1能源利用走向多元化11.1 能源的石油天然气时代11.2 世界和中国能源现
3、状11.3 能源走向“多元化时代”42能源产业价值链分析72.1 能源产业价值链基本特点72.2 煤炭产业价值链82.3 石油产业价值链102.4 天然气产业价值链122.5 煤气油产业下游价值链融合122.6 其他能源的价值链14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格局153.1 煤炭战略地位凸显163.2 石油天然气产业进一步开放市场203.3 核能水电迅速发展253.4 新能源产业正在兴起264中国能源问题的解决之道274.1 中国能源的主要问题274.2 中国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32参考文献35企业研究报告GEI1能源利用走向多元化经过几千年的文明进步,人类用能已经进入化石能源时代。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普遍以
4、石油、天然气为主,中国则以煤为主。但石油危机和化石能源造成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其他能源迅速发展,新能源正在兴起,能源多元化的时代正在来临。1.1 能源的石油天然气时代人类社会的用能方式始于机械动力时代。早期人类主要靠利用自然能和人畜力来获取所需的热、光和动力。机械动力主要来自于畜力、风能和水能,唯一的能源转换形式是将薪柴、秸秆等物体燃烧转换为热能和光能,供炊事、取暖和照明。在这一时期,人类的人均年能源消费量不超过0.5t油当量。煤炭的发现利用和工业革命带来煤炭时代。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的出现,使矿物能源开始转变为动力。煤炭最早被利用是在公元前5世纪,但大规模利用是在18世
5、纪20年代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从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经过150160年,到1920年煤炭占世界商品能源的87%,基本替代了非矿物质能源,造就了“蒸汽时代”。这一时期,人均年能源消费量达到20t油当量。电能、内燃机的出现和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利用带来石油天然气时代。一是随着电能的出现,各种能源可方便地转换成电,而电又可方便地转变为光、热和动力;二是内燃机出现带动汽车和飞机的诞生。从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1口21米多深的油井作为现代石油工业起始的标记,到1959年世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到50%(1920年时为11%),而煤炭消费的比重下降到48%(1920年时为87%),石油、天然气
6、成为全球的主导能源。1.2 世界和中国能源现状当前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图1-1)。但世界石油储量有限,剩余可开采年限只有几十年(表1-1)。而且石油资源主要富集在中东、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以沙特、伊朗为首的OPEC组织11个成员国就拥有世界75%的石油储量,供应世界40%的石油需求。发达国家自身石油储量普遍不足,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美国、日本的能源利用均以石油为主,而石油进口依赖度均超过50%。近年来,中东和里海地区的石油资源争夺也愈演愈烈。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石油消耗,进一步加大了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伊拉克战争和俄罗斯尤斯科公司被迫停产等一系列变故,加剧了石油
7、供需的矛盾,世界油价持续上升,连创新高,使世界经济可能受到重大的冲击。34企业研究报告GEI图1-1 2003年世界能源结构表1-1 2002年世界化石能源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和可采年限资源种类全世界探明总储量按2002年数估算可采年数石油1402.3亿吨40天然气149.4万亿立方米60煤炭9842.1亿吨200图1-2 19772002年世界能源结构除了石油之外,天然气几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超越煤炭成为第二重要的能源。同时核能和水电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煤炭在能源利用中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图1-2)。中国的能源利用以煤为主(图1-3),主要是因为中国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
8、表1-2)和能源利用方式较为落后。但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快速上升(图1-4)。天然气、核能、水电近年的增长也较为迅速,但天然气仅占不到3%,核电更是小于1%,只有水电占据了将近8%的较大份额。2000年前,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持续下降,但近来由于能源需求紧张带动了煤炭消费,导致煤炭的比例有少许反弹。图1-3 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1-4 19782001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为万吨标准煤,核能不足1)表1-2 中国化石能源储量和可开采年限资源种类探明储量估算可采年限石油25亿吨20天然气1.68亿立方米40煤炭1145亿吨801.3 能源走
9、向“多元化时代”天然气时代即将来临虽然目前石油仍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但天然气的时代正在到来。按热值计算,已探明的世界天然气储量与石油储量相当(图1-5),而且天然气热值高、使用清洁,又是用途广泛的优质化工原料。因此,近几十年来,天然气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领域迅速替代煤炭和石油,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煤炭和石油。20年来,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以每年3.15%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10年的增长速度为每年3.9%。2020年前后,天然气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最重要的能源。图1-5 煤气油储量结构而就中国而言,当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构成中不到3%。据专家预测,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12%以
10、上,从而在能源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核能、水电的发展核能、水电是当前除化石能源外最重要的能源。目前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经在60%以上,已经没有多少开发潜力。中国水力资源世界第一,拥有1.92万亿度的可开发储量,而且当前开发度仅为23%,潜力还较大。但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是个投入巨大的浩大工程,水力资源偏远、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都将影响水电的进一步开发。核能虽然潜力巨大,但由于核电站安全问题和核废料难于处理,各国在发展上大多持谨慎态度。苏联和日本均发生过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尤其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给世界核电事业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但核能的发展也有乐观的一面,法国就是一个以核能为主的
11、国家。新能源的兴起化石能源的使用在全球范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石油、煤炭的燃烧排放大量的硫化物、氮化物和固体粉尘,转化利用过程中还带来其他的有害废弃物。天然气虽然相对清洁,但同样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而且,几十年后,石油、天然气都将面临资源的枯竭,煤炭也只能维持数百年的时间,人类需要更先进的能源利用方式。而水电储量有限,人类又不能把所有的砝码押到核能上。因此,长久以来,新能源利用方式一直倍受关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由于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区别于传统低效直接燃烧的,新型的清洁高效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如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固化成形制取燃料
12、,生物质气化、液化制取清洁燃料等,以及通过生物化工制取大宗化学品和能源,都成为国内外的热点。据IEA统计,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经占到3.7%(不含水电),还在进一步扩大,是发展最快的能源。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仅为0.75%,基础较为薄弱。但近年来以风能为龙头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经得到了开发,过去10年中国风力发电以年均55%的高速增长。十五规划中2015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是在能源构成中占到3.6%。能源进入多元化时代由于煤炭的污染将导致其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持续下降,同时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都将在今后几十年中相继达到顶峰。因此,未来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有望在能源构成中占据主要的地位
13、。图1-6勾画了这样的情景:百年以后,世界能源利用将以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为主。虽然这样的预测不一定准确,但能源利用结构由煤气油占据主导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世界能源利用将进入多元化的时期。类似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中国能源领域:石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必然上升;核能、水电得到大力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为核心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到大力推广,从而使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过渡到一个新的多元化的结构。图1-6 百年内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2能源产业价值链分析能源产业涵盖众多,包含庞大的业务集群。能源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是分析能源产业格局和变革走向的重要手段。对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
14、值链的分析表明,各种能源在产业价值链上存在相当程度的融合,为能源之间相互替代,形成多元化的局面提供了可能。2.1 能源产业价值链基本特点围绕能源利用,形成能源和化工两大行业,如图2-1。能源经过转化与加工,面对能源和化工两大市场:一方面可以生产电/热/冷、油品、燃气等各种能源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化工原材料以及塑料、橡胶、纺织、化肥、药品等各类化工产品。能源化工行业是国家的命脉,能源利用创造了大量的价值,支撑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图2-1能源产业链基本构成能源产业具有鲜明的“上中下游”格局:上游为能源的勘探开采和资源的初步加工,如煤矿的勘探开采、油气田的勘探开采和天然气液化等;中游是能源的转
15、化与加工,如电力生产、石油炼制与化工、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等;下游是基础化工原料的精细加工与能源产品的终端市场分销,如化工市场的精细化工生产、合成材料生产、化肥农药生产等,能源市场的供电、供热、供冷、供气以及油品供应等等。围绕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三类辅助业务:金融贸易、仓储物流、工程技术与装备业务。金融贸易业务包括如勘探开采权的权益投资、能源利用产业的股权投资、能源化工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期货交易等;仓储物流包括油气管输、港口码头、能源化工产品的仓储与公路、铁路、海洋运输等;工程技术与装备包括各种相关能源利用产业的工程咨询、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等。所有这些辅助型的业务与能源利用的上中下游产业的诸多业务
16、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能源利用产业价值链。2.2 煤炭产业价值链煤炭上游产业即煤炭的勘探开采,煤层气的开采在我国刚刚兴起,尚未得到规模化的利用。煤主要有直接燃烧和化学加工两种利用方式(图2-2)。煤直接燃烧是主要的利用方式,广泛用于发电和工业、民用各种用途。而煤通过炼焦、气化、液化、电石化等多种路径,又可以生产多种化工基础原料,衍生出丰富的下游化学产品。图2-2 煤炭利用方式和产品围绕煤炭利用主要形成中游煤发电和煤化工两大业务板块(图2-3)。煤化工又可分为传统煤化工业务和新型煤化工业务:传统煤化工包括炼焦和化肥生产两大业务;新型煤化工包括所有将煤转化为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的业务,如煤制甲醇、
17、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煤制氢、煤制烯烃、煤化电多联产等等。与中游产业对应,电网、焦炭贸易分销和化工产品的贸易分销是下游最主要的产业。炼焦副产的焦炉气可做为城市煤气使用,煤化电多联产可同时生产电力和化学品。煤制油和煤制烯烃属于石油炼制化工的替代业务,延伸出其他与石油、天然气产业价值链对接的部分。图2-3煤炭产业价值链2.3 石油产业价值链勘探开采得到的原油不能直接利用,必须经过炼制,才能加工生产成品油和化工基础原料。炼制除了可以得到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油等用途广泛的成品油之外,还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沥青、LPG等产品,通过石脑油的裂解可以进一步生产乙烯、丙稀、丁二烯等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图2-4
18、)。石油炼制和化工是中游最重要的业务,炼化厂有以炼油为主,也有以化工生产为主。石油化工衍生出庞大的业务链,已经成为有机化工领域的支柱性产业,其中润滑油精加工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业务(图2-5)。除用于交通运输燃料和化工生产之外,柴油、燃料油等也可以作为发电的燃料,渣油和重油气化同样可以合成氨生产化肥。然而相比成品油和化工生产,它们并不是石油的主要用途。图2-4 石油炼制产品路线成品油的贸易、批发和加油站零售,以及成品油的仓储物流,是下游极为重要的业务。石油产业的下游业务极为庞杂,还包括如化工品的进出口贸易、化工品的仓储物流、LPG的批发零售等等,这里不能一一罗列。图2-5 石油产业价值链2.
19、4 天然气产业价值链图2-6 天然气的利用方式天然气是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发电、城市燃气和化工生产(图2-6)。传统的天然气输送方式是铺设管道,但将天然气冷却压缩之后形成液体(液化天然气LNG),体积降为原来的1/600,可以方便地用LNG船或槽车进行运输,因此形成管道输送和LNG输送接受两大业务(图2-7)。天然气转化加工的中游产业主要包括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化工的生产路线与煤化工类似,与石油产业链也在下游市场形成融合。天然气的城市燃气运营属能源分销业务,是下游最主要的产业。同属下游的还有加气站,以及和石油、煤炭产业价值链相重叠的众多下游业务。2.5 煤气油产业下游价值
20、链融合比较煤气油产业价值链,除了具备基本的能源产业价值链特征外,它们还具备更多的共性。图2-7 天然气产业价值链煤气油产业价值链在下游能源化工市场相互融合,众多产品重叠。也就是说,煤气油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比较典型的是化肥生产,中国化肥生产历经小氮肥、中氮肥、大氮肥的发展而形成目前以煤头化肥为主,气头、油头化肥为辅的“三分天下”的局面。图2-8中国化肥原料构成除化肥外,另一个焦点就是近年来由于油价高涨而兴起的,以煤、天然气合成油和生产基础石化原料(乙烯、丙稀及衍生品)为核心的,替代石油的热潮。煤制油始于二战时的德国和英国,上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日等各国都有过煤制油的研究,但主要作为技
21、术储备,仅在南非Sasol集团建成了大型的煤制油商业装置。目前中国的神华集团正积极尝试将煤制油推向产业化的探索。相比煤制油,天然气合成油更被各国看好,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已经开发成功天然气合成油的商业装置。天然气合成烯烃近年来也一直是化工产业界的焦点,技术已经完成中试阶段,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产业化。煤和天然气的产业价值链在中下游领域的类似性更强,除炼焦之外,天然气几乎可以替代任何煤炭的大宗用途:发电、化工、工业民用燃料等。因此天然气的发展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意义较大。但发展的局限在于中国的资源有限,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提高了进口天然气的成本。2.6 其
22、他能源的价值链发电、供暖是其他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煤气油之外最主要的能源如核能、水能,以及新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都主要用于发电、供暖。只有生物质能的产业价值链与煤气油类似,生物质不仅可用于发电、炊事、供暖,也可用于生产柴油以及甲醇、乙醇、二甲醚等液体燃料,以及将来在生化科技的推动下,可以广泛用于农药化肥、医药、食品、大宗化学品,乃至柴油的生产,如图2-9。总之,其他能源的产业价值链相对简单,利用领域有待开发,主要在电力生产与供暖上与煤气油的产业价值链形成竞争替代关系。若从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的角度,生物质能的利用最具潜力。图2-9 煤气油之外其他能源的产业价值链示意图3中国能源产
23、业发展格局虽然煤气油产业价值链存在很大程度的融合,但实际上由于煤气油利用方式的区别,具体产业格局差别较大。煤炭利用以发电、直燃和炼焦为主,石油以成品油生产和基础化工原料为主,天然气以燃气、发电和化工为主(图3-1)。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和行业特点。但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煤气油产业也正在发生调整,核能、水电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利用产业正在兴起。图3-1 2002年中国煤气油消费结构3.1 煤炭战略地位凸显煤炭产业基本格局发电、直接燃烧和炼焦是当前煤炭利用最主要的用途:2002年,中国的煤炭54%用于发电,25%用于工业民用的直接燃烧,13%用于炼焦,6%用于城市民用的供热制气,2
24、%用于合成氨化肥生产,用于其他新型煤化工利用的微乎其微(图3-2)。煤炭产业的主要业务按市场规模排序,分别为煤电、煤炭开采、煤炼焦、煤制化肥、煤制甲醇(表3-1)。图3-2 2002年中国煤炭利用结构表3-1 煤炭产业主要业务的业务规模业务煤电煤炭开采煤炼焦煤制化肥煤制甲醇大致规模(亿元)3000 2000170080070除发电业务之外,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普遍不高,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在从事煤炭开采的煤矿企业中,国营、地方、乡镇企业三分天下,行业集中度低,前4位的神华、兖矿、山西焦煤和大同煤矿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4%。而发电行业的华能、大唐、中电投、华电、国电五大国有发电集团的占据总发电量的45%
25、(图3-3)。炼焦行业的主体除联合钢铁企业、大型商品机焦联合企体外,还存在大量具备相当规模的个体机焦、土焦企业,行业集中也比较低。发电和炼焦是煤炭产业价值链上利润最为集中的行业。由于电荒引起的电煤涨价,极大提升了煤炭开采的利润率,但煤炭企业总的来说利润偏低。煤制化肥是利润微薄的成熟行业。煤制甲醇的利润也由于甲醇价格的快速上涨而受益,但由于规模较小,总的利润很小。图3-3 煤矿和煤电企业的市场份额相比石油产业,煤炭产业相关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并不发达,而且煤炭、焦炭等产品的出口受到政策限制。由于国内产量较大,化肥仅少部分需要进口,甲醇的进口额更小。煤炭产业的发展形势煤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以煤矿为代
26、表,煤炭产业一直给人“脏、乱、差、穷”的印象。但近年来由于能源供应紧张,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煤炭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电力紧张导致煤电形势一片大好,“圈地”建厂成为电力行业的一大景象。原本在煤、电企业博弈中处于劣势的煤矿企业,成为各发电集团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地方电厂上煤矿排队购煤,甚至出动地方政府高官进行煤炭公关,已成为2004年煤炭市场的一大景象。而焦炭需求快速增长,焦炭价格一路暴涨,使得炼焦产业的规模和利润率都大幅上升。焦煤资源的争夺,也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煤的清洁利用成为产业中的一大热点。我国石油缺口不断扩大,而过于依赖石油会带来能源安全的问题,因此依靠资源相对丰富的煤取代部分石油就成
27、为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具备实力的煤矿企业纷纷走上坑口煤转化、煤清洁利用的道路,如神华集团制定了“煤、电、油”并举的发展规划(图3-4)。目前神华的第一条百万吨的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的化工基地也正在筹建中。山东兖州矿业集团90年代就开始进入煤转化加工领域,并于1999年兼并鲁南化肥厂,目前设计了“新、老、水煤浆”三个煤化工基地的宏伟规划(图3-5)。此外,在煤炭产业领域,还有众多坑口煤转化制甲醇、二甲醚的项目正在上马。图3-4 神华集团“煤、电、油”并举的发展规划图3-5 兖矿集团“三个煤化工基地”的发展规划煤炭产业亟需有序的竞争结构。虽然目前煤炭行业形势大好,但据预
28、测2006年电力市场就将饱和,焦炭市场也将在几年后陷入低谷。在此之前,煤炭产业亟需结束目前的分散、无序的状态,形成有序的竞争结构。在国家政策调控之下,小型乡镇煤矿面临关停,煤矿行业亟需大型的联合企业集团。2003年电力改革之后,电力企业和电网分开,形成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电力机制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入。目前电、煤企业在利益分配上争夺激烈,但长远来看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土焦将被逐步取缔,未来炼焦企业将朝大型化、联合化和综合加工利用方向发展。3.2 石油天然气产业进一步开放市场图3-6 石油炼制主要利用结构石油产业基本格局成品油生产和有机化工原料生产是石油最主要的
29、用途,石油经过炼制,部分用于生产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成品油,部分用于以乙烯、丙稀等为龙头的有机化工原料生产。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化工(包括成品油加工和化工生产)、油品贸易、化工产品贸易是石油产业链上的主要业务。石油产业主要业务按市场规模排序,依次为石油炼制化工、石油开采、油品贸易和化工产品贸易。其中成品油加工高达5000亿元,基础化工原料生产有900亿元(包括后续基础加工);石油开采2500亿元;原油进口高达1780亿元,成品油进口也高达800亿元;化工品中,仅聚丙烯和聚乙烯的进口额就高达900亿元。表3-2 石油产业主要业务的业务规模业务石油炼油成品油加工基础化工原料生产石油开采原油进口
30、聚乙烯、聚丙烯进口成品油进口规模(亿元)5600500090025001780900800目前国内石油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垄断现象,上游的石油开采几乎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国有企业完全垄断,而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其余中下游产业的大部分环节都处于垄断地位。只有三巨头以及中化集团、珠海振戎少数几个国企享有油品进出口贸易的特权。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外资已经在合成材料加工、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石化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获得技术领先的地位,而民营企业则在合成纤维及其原料、石油化工下游的材料加工、成品油销售、润滑油、石油沥青等领域占据一定的优势。随着今后几年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的全面开放
31、,现有石油产业的寡头垄断局面有望发生变化。图3-7 石油化工三大巨头的垄断石油产业价值链的利润大部分集中在石油开采和化工生产上,图3-8显示了油气开采占石化行业总利润的70%,其次是化工生产,占24%。而在这一统计数据之外,在巨头垄断控制之下,油品进出口贸易和成品油批发零售业也成为价值链上利润极为丰厚的环节。除了以上这些业务之外,其他业务的利润就较为微薄。图3-8 200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利润结构天然气产业基本格局图3-9 2003年中国天然气利用结构天然气主要用于燃气、化工和发电。燃气占天然气利用的56%,化工占32%,发电为12%。其中,天然气化工90%以上用于合成氨的生产,仅少部
32、分用于甲醇、二甲醚等的生产。由于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整个产业的基础难以和石油、煤炭相比。上游天然气开采具有220亿的市场规模,中游天然气发电的市场规模不足100亿,燃气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天然气制化肥有2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这几个是天然气产业价值链上规模较大的产业,其他如天然气制甲醇、二甲醚业务规模较小,而天然气合成油和烯烃生产都未进入产业化。表3-3 天然气产业主要业务的业务规模业务城市燃气天然气化肥天然气开采天然气发电规模(亿元)300 280220100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密不可分,天然气上游与石油一样是由三大巨头垄断,电力和化肥都是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份额较小
33、。而燃气市场则众多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一定优势。相比而言,天然气开采和城市燃气运营是价值链上利润较为丰厚的产业,天然气发电还有待政府在燃气价格上出台补贴的政策。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市场面临进一步开放石油天然气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石油需求的不断上涨,油品贸易、石油炼制与化工、油品批发零售、化工品贸易等业务都大幅增长,带动仓储物流、港口码头和其他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天然气时代的来临,天然气产业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领域。中石油、中石化联手建立西气东输管道;中海油拟在广东、福建、浙江三地建设接收站,进口大量LNG;珠海振戎与伊朗签订LNG进口协议;国内民营城市燃气迅速发展;专家预测天然气发电有望
34、在20年内增长近百倍,出现大批进口燃气轮机的订单。关于国内天然气需求的预测如图3-10。图3-10 中国天然气需求预测进军国际市场,重视贸易与销售成为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一方面,壳牌、埃克森美孚、BP等大型外企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随着能源国际合作的加强,国内企业走向海外,伊朗、印尼、委内瑞拉、哈萨克、俄罗斯等地区三大巨头的身影频频出现。中石化的销售业务三年间占总资本开支的比例从8%增长到28%;中石油、中石化和BP等不惜代价地角逐各地的加油站业务;油品进出口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石油天然气三大巨头初步完成上下游一体整合,进一步巩固寡头地位。国家经过行政手段组建的三大巨头原
35、本被划分了固定的势力范围(图3-11),并形成各自的优势环节:中石油占据上游油气资源,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内第一;中石化中下游优势明显,原油加工、化工生产与经销、油品销售均占国内第一;中海油则占据海上油气田开采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海外贸易经验丰富,以及在沥青生产上领先。但在市场开放的形势下,三大巨头迅速进行产业重组和业务拓展,并向对方的业务领域、地域范围延伸。如中石油收购原辖下的上市石化公司,获准开采南海油气田;中海油联姻中石化,上岸发展,和壳牌合作大举投资南海石化;中石化收购新星集团,修建原油输送管线,并通过新星寻找外方合作下海开采东海油气田等等。打通产业链、扩张势力范围成为三大巨头一致的战略方
36、向。与此同时,三巨头利用资本与政策的优势,对其他同行业对手进行收购与打压,进一步加强自身领域的垄断地位。图3-11 1998年以后三巨头区域划分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市场应进一步开放,引入民营力量。国家培养石油天然气产业寡头的初衷在于加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寡头垄断的现象已经成为产业自由竞争,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制约。随着加入WTO,市场面临全面开放,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引入、扶持具备竞争能力的民营企业,全面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进入其中,能否发展壮大对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十分关键。如石油产业的民营企业有:从事国际油品贸易的泰山集团,争取到国企之外第四张油品批发执照
37、的湖北天发集团,在新疆建设石油储运管道的捷美集团;天然气产业的民营企业有:从事城市燃气的新奥集团,从事LNG生产销售的新疆广汇集团等。3.3 核能水电迅速发展2020年我国所需发电装机容量将达8.6-9.5亿千瓦,相当于今后20年每年新增2900万至3300多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仅依赖于煤电和天然气发电是难以满足的,煤电还有污染和煤炭运输限制的问题。因此核能、水电将快速发展。未来18年水电处于“空前绝后”的黄金发展时期。预计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至少在2亿千瓦以上,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6.4%提高到2020年的19%-22%。这就要求每年需开发640-900
38、万千瓦的水电装机,每年新增一百多亿的市场。届时水电开发程度将从23%提升至38-45%。由于需要高投入建设水利工程,水电行业原本普遍国营。但目前小水电已经成为各种资本加紧收购的对象,而民营资本也开始投资进入门槛很高的大型水电。核电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年均增长高达15.9%,国家规划中,核电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7%。由于核电关系安全问题,因此国家控制力度最强。中核集团原本垄断了所有核电业务,但独家垄断的现象也即将被打破,五大发电集团的中电投已经开始插手核电业务。3.4 新能源产业正在兴起由于新能源产业价值链的特点,新能源的发展
39、主要还集中在电力工业和居民用能上,主要发展方向是风电、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表3-4)。由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较高,基础薄弱,因此总体产业规模较小。但新型可再生能源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进入门槛低,它也成为民营资本青睐的对象。表3-4 20002010年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现状及规划(单位:万吨标准煤)各种规划2000年相对份额()2010年份额相对()总量8151001518100生物质能总量33140.6378.925沼气25631.4293秸秆气化20.3发电739.085.9风力发电354.349032太阳能总量38447.146731热水器31238.3发电10.12地热能总量
40、658.015110采暖404.990发电50.614潮汐发电312.0我国2002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已达40万千瓦。预计2010年风电总量可达490万千瓦,对应60亿元的市场规模。生物质发电的主要方向是垃圾发电、秸秆与粮食加工剩余物发电、蔗渣发电、林业加工剩余物发电,以及沼气发电。比较有前途的是垃圾发电和秸秆发电,预计垃圾发电将从目前的15万千瓦增加到2020年的200万千瓦以上,届时秸秆发电将达300万千瓦以上,均能创造几十亿元的产值。2000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面积2600万平方米,相当于312万吨标准煤。光伏电池1.8万千瓦,相当于近1万吨标准煤。预计2015年太阳热水器拥有量约2.
41、32亿平方米,家庭普及率达20-30%;太阳光伏电池拥有量达到32万千瓦,也蕴含较大的市场容量。4中国能源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国能源当前面临供应紧张、石油缺口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仅依赖于单一的能源战略是不能解决的。需要考虑围绕“多元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渠道多元化,方能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4.1 中国能源的主要问题能源供应总体紧张2003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6.78亿吨标准煤,中国能源消费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10.6%,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总的一次能源产量为16.03亿吨标准
42、煤,居世界第三位(参见表4-1)。表4-1 2003年中国各种能源生产的世界位次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产量17.4亿吨1.69亿吨341.3亿方2280亿度世界位次151642003年接踵而来的油荒、电荒、煤荒标志着中国的能源供给的紧张态势加剧。在2004年,伴随着GDP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拉大。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速加快,尤其是工业和重工业的过快增长(图4-1,4-2),使能源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长期的能源管理体制落后,产业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缺乏长远规划。由于电力消费中工业耗电占据主导地位(图4-3),工业的增长首先带来的就是电力紧缺问题,加上民用能中电力的快速增加
43、(图4-4),电力紧缺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能源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能耗还相当低。美国是中国的10倍,欧洲国家是中国56倍。按到20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能源消费翻一番的宏观目标,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将近30亿吨标准煤。如何解决中国长期高速发展的能源需求保障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图4-1 2003年中国产业投资情况图4-2 2003年中国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增加值图4-3 中国电力消费构成图4-4 我国居民用能构成贫油少气,石油天然气缺口加大中国贫油少气,石油可开采年限仅为将近20年,天然气为40年。中国煤资源和水电资源相对丰富(图4-5),但折合成人均值,人均拥有量也不到
44、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图4-5 中国剩余能源可采能源储量构成图4-6 中国石油历年进出口情况图4-7 中国石油缺口与进口依存度预测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巨大的石化加工需求,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图4-6)。2003年石油进口已高达9000万吨,而中国本身的石油产量难以提高。据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至少达到4亿吨,届时中国的对外的石油依存度将达到55%。石油进口依存度50%已经是中国能源安全的警界线(图4-7)。天然气由于是优质清洁能源,近年来天然气的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而国内天然气储量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预计未来天然气也将有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据预测,2020
45、年我国天然气用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有600万亿立方米需要进口(图4-8)。图4-8 中国天然气需求与进口预测(单位:亿立方米)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单位GDP产品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的效率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10%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约占年消费量的15%。低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导致严重的能源浪费。中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和落后的能源利用技术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燃煤火电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化物、粉尘的主要污染源,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酸雨就是空气污染的后果(图4-9)。另外,随着全球变暖的威胁,温室气体CO2的排放也日益引起重视,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