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112978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当前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对品牌优势进行确立,对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以真正地占领市场,赢得顾客。同时,必须抓好质量每一个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方案,及时查找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5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b)-0080-02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之一,能使企业管理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而在企业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还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会直接影响

2、到企业管理的质量,不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判断,甚至会阻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文章对企业质量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影响、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1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带来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完全融入了信息化。信息化手段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日益完善和发展的电子商务,使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影响,促进了企业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在企业的客户互联、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更加凸显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并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在保证质

3、量的前提下,将最好的服务提供给人们。同时,由于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性,可将管理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减少。 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现状 质量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实质,它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企业因为提升了质量,而会赢得更多的市场,进而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诸多企业都希望能以质量取胜,并纷纷打出了质量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建立,并因此获得了体系的认证证书,以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目前,很多企业由于具有较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较差的人员综合素质,企业的质量

4、管理体系无法对其生产工作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开始逐渐凸显了一些质量管理质量低的缺陷,由此使一些企业破产和亏损。由此,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正确认识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能有效和持续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企业质量的核心和关键。 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3.1企业员工质量管理意识方面 首先,没有充分认识到认证体系的重要性,质量管理的执行没有持续性。在市场环境的要求下,企业为了取得认证,往往在审核的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管理。而一旦认证通过,则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和要求于不顾。这样企业不单单浪费了一定的成本、精力和时间,同时又无法使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提升。其次,企业

5、因为不能深刻理解质量的概念,往往忽略了设备、生产设施和相关服务质量的建设,而仅仅对产品的实物质量比较重视。最后,还存在着部分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产品质量状况的差异,并有待于提高管理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下达生产计划后,管理人员对生产产品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的指标不了解,同时也不懂得如何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仅仅是对一些表面的工作进行重复,全员的质量意识与标准要求不符合,使企业不能显著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方面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登记和收发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即没有上级批准,也没有对建材技术标准未进行编号控制;材料检验取样标准汇编不能与文件受控要求相符合;对于文件

6、换版和修改,无发放范围的审批手续;在复印会审和图纸记录后,无记录和审批。设计表更未在相应文件上标识;工程质量文件汇编无受控标识。 3.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控制方面 材料采购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完整的材料计划编制。一些材料是从没有经过评选的厂采购的;调查厂家的资料不全,供应不具备充足的评价依据;一些配属队伍评价资料无营业执照,缺乏一定的资质;缺乏足够的系统来监督和指导采购;尚未建立规范的材料台账,无动态情况及评价依据。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子企业没有记录设备系统的保养、维修和使用;标识和可追溯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实现材料的可追朔性;试验报告无出厂编号;状态标识不全。 3.4

7、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方面 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发挥基层领导的作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标准与规范,基层领导干部带动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保障有效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一些基层领导在安全生产面前,对于质量提出要求不重视。对于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只希望能够顺利完成生产任务。无法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真正地融入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成为项目运作的绊脚石。 4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4.1提高全员意识,实施全面管理 在融入国内市场的同时,企业也应尽快地与国际接轨,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建立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8、。首先,企业应实施全员质量成本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依靠严格、规范和科学的管理,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和高质量,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既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同时也使企业工作绩效达到最佳。 其次,全面系统管理。在建立全员质量成本绩效考核体系之后,应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为此,应以绩效管理为手段、以质量管理为保证,实现一种全过程控制、全员考核和全额核算,真正做到有责就有考核、有岗就有责、有事设岗,这样会使每一个员工都处于承担责任的状态,能够有效控制每一个过程,管理每一项工作。在确定目标成本并成功分解之后,要对成功实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次的工作提供保障。非常有必要参与全员考核。人人都应处

9、于考核状态,对于绩效指标、成本指标和质量指标,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负责承担,只是因为不同的岗位而有所差异。 最后,全员考核不单单要对产品的直接成本和实物质量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各种费用和间接成本、绩效和各项工作的质量充分考虑,使企业的工作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覆盖。从最高管理者到一般员工,每个岗位都需要对相应的绩效责任和质量成本进行承担,并处于控制和考核状态;实行绩效、成本和质量的否决制。不管任何人,只要在企业内的工作出现失误,就需要进行整改,并要接受应有的惩罚,通过考核找出差距,并撤销那些没有经过考核的岗位。 4.2构建企业质量相关培训体系 在质量管理中,领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管

10、理者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质量管理工作能成为一种制度,并且能促进各级领导都能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应加强对各级领导的质量培训工作,并将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在质量管理中,有关领导者是主要的责任人,需要对其进行is09000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介绍国外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案例。可进行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展开与其他企业交流等、参加行业有关会议、进行培训和外出考察,对相关材料进行自学,对有关的录像片进行观看。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察,保证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不在是流于形式。在培训之后,在组织考试,或者让参加培训的领导写一篇心得。通过培训,增长其知识,开拓视野,能够自觉

11、地践行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意识,在企业质量的各项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 4.3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工程质量领导小组,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成员包括施工员、技术员、专职质量员、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计划进行制定,负责调查质量事故,对项目质量计划进行落实。对于实施各项措施监督和检查,对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定期召开。负责对改进措施的制定、研究和分析。 二是对于检验记录和质量质量,安排专人负责,对各项施工技术材料进行完善和整理。 三是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对质量知识教育进行经常性的组织,由专职质量员和技术负责人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指挥。 四是应严格依据规范要求,对现场工程质量

12、管理工作进行层层落实。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使每道工序的质量与验收标准相符合。坚持分部工程和每个分项工作的自检自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对于处理不好,不符合要求的工序,不允许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4.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运行 项目经济运作模式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严把劳务队伍录用关。项目配合企业相关部门注重筛选拟录用的劳务队伍,对其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查,结合要求进行比较,最终选取的劳务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信誉度。注重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以精简项目和一岗多能以及主次兼顾理念开展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整合社会资源,把企业自有资源充分利用的思想配置机械设备,这样可使投入被有

13、效地节省,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5结语 通过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使质量提高的同时,增加利润、降低成本,使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即能对员工和顾客的多方利益提供保障,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卢余军,张晓珂.浅谈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21(12):141-142. 2林文珍.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1(10):84. 3周政.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1(10):64. 4田安国.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浅析j.电子商务,2021(1):49-50. 5陆吉仓,杨蒙,陈川.分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应用价值

14、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16):70-71. 6张帆.云计算理念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构建j.新经济,2021(20):65. 7姜志宇.工程类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21(4): 37. 第二篇:企业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企业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不断推进着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水平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显示了整体经济的前进速度。但一直以来,投融资问题就是困扰企业长期发展的障碍之一,投融资的管理问题是大部分企业无法避免的共同敌人。现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积极探讨企业在投融资管理问题上所要面临的问题,

15、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部分意见仅供参考。关键词:企业投融资;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企业的投融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融资、投资这两个方面,它们虽然是企业在运营时所采取的不同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利用融资以及投资办法尽快的使得企业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简单来讲,投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开拓自己的市场、扩大自身的生产力等目的而利用已有的资产加大投入,其目的是为了合法的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融资则是企业向投资者或者企业的债权人进行资金的筹集,融资是立足于实际的经营状况,通过拿到筹集资金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在投融资的管理方法存在的漏洞 (一)对投资的环境与规模没有做好规划 在进行投资的决策之

16、前,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运动规律没有做好切实、仔细的分析。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投资的具体项目时对于该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没有一个很清晰的预判,同时也没能充分的考虑到该项目是否能很好的与企业本身相适应、相融合。还有一部分企业只是在看到别的企业投资了某项目之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就盲目的投资该类项目,根本没有将企业的发展规律与该项目相结合考虑。这些最终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惨淡,损失十分严重。同时,投资规模的设置不够合理也是造成企业在资金的流通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一味的追求高收益、高回报,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与实力,投资的金额与规模超过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最终同样导致企业无法

17、正常运转,以惨败收场。在投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快速发展,不注重各项业务的长期稳定进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投资的结构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用来进行设备的更新、引进先进的生 产技术、扩大企业的规模、培养人才等方面。但是,这并不排除有些企业在投资的结构比例上选择失衡,这类企业过于注重对企业规模的扩大,片面的认为这是占据市场份额的主要利器,而忽视了人才与科技创新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过快的增加产品只会导致市场出现饱和,那些具备新性能的产品自然而然就可以轻松打败这些盲目扩增的产品。最终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逐渐退出该类市场。 (三)在融资的渠道选

18、择上过于单一 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大部分的企业,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只能依靠内部融资的办法筹集资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时,条件十分苛刻,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要求,贷款专项业务还不健全、担保难、抵押难、手续繁琐、审批的成本过高等都是造成融资难的原因。其次,部分企业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这就使得企业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那么这类企业对外进行融资时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更高。资金的流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一旦出现滞销,企业就很难拥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债务,最终的结果只是能损失惨重甚至破产。 二、解决这些问题所要采取的措施 (一

19、)强化融资的意识、拓宽渠道 要积极改变当前过于单一的融资模式,不要仅仅只是依靠内部融资的办法进行资金的筹集,要积极拓展渠道,转变传统的筹资思想,积极地进行对外融资。同时,企业也要注重自身的积累,充分利用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力,扩大生产,实现内部与外部融资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建立信用等级制,降低融资面临的风险 良好的信用等级制度是企业解决自身融资难问题的基本条件和根本办法,企业具备很好的信用或者很高的信誉,都能够促使企业很快获得资金的融通。这就要求企业务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加大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健全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形象。同时还要转变传统的

20、经营机制,将市场的供给需求关系作为企业运营的法则,在完善设备、引进高科技产品、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信用等级制度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这些都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 (三)合理选择投资的方向及目标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部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片面的追求眼前的利润,忽略了企业对于长远发展的要求,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投资的方向时,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市场上的经济发展规律,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本身的发展规模,在进行投资的决策之前,要意识到企业的运转是否与该项目相符合,如果出现相违背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其次就是不要过于追求大规模,也就是

21、说,投资的规模要在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之内,在保证资金可以充分流通的情况下再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有计划地进行投资,不要盲目跟风,切忌随波逐流。 (四)政府需要加强扶持的力度 设立一些金融机构、企业发展基金等为部分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贷款支持,还可以创建风险投资类基金,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开发多种融资方式,增强信贷的投放力度,实现合理化的配置,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实际的案例启发 巨人集团,曾经以奇迹般的成长速度在中国刮起一股旋风,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但巨人在转型阶段的倒塌也是十分迅猛,那么问题是出在哪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哪些。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巨人的起步过程

22、:一个没有多少净资产的公司,为了筹集资金,选择了杠杆比例最高的短期负债方式进行融资,进口原材料时延期付款,再利用销售产品得到的利润逐步偿还债务,剩余资金作为自己的活动资本。之后就是巨人集团进军房地产市场。拥有资产的一方都是位于在建的工程,现金流主要依靠内部融资、短期的占款。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风险巨大,企业无法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优势产业成为了牺牲品。错误的估计了资金的流通性,最终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 巨人集团的失败主要归结于资金的结构不合理,一是流动性差,巨人集团的资金大部分都被用作建筑工程或者债权,一旦出现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抵御。这就告诉我们,除了一些主营的业务之外,还要持有部分的股权

23、或者债权,增强应变的能力。二是应收的账款过多,导致出现意外时,款项收不回来。巨人集团的案例告诉我们:在资金的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资金的流动性太差,不利于长远发展;在投资的预算上明显准备不足,缺乏科学、 有效的资产分配方法;零负债的管理模式忽略了融资对于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产权的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资本的来源不够多元化。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企业的投融资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都在未来长期发展中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除了从融资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对外、对内融资办法相互结合,进一步降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要承担的风险。其次就是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对于高科技产品的

24、引进以及杰出人才的培养,选用合理的投资结构,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秦少卿,王晓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投资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21,(09). 2唐艺,李华.企业可持续投融资策略的分析与规划j,事业财会,2021,(05). 3赵艳.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融资能力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2021,(07). 4刘凌波.中央企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21,(06). 第三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是建筑业面

25、临的重大问题。文章分析在管理方面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问题,从人力资源、财务、质量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现状,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本文结合实际,论述施工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科学发展出发,提出解决和改进问题的措施。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

26、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一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业主和市场,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二)资金、物资管理混乱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在建筑材料的采购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

27、制度,没有科学可行的采购供应计划,不能做到依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经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个别采购人员为了“拿回扣”而超额采购、乱采购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另外,许多施工企业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周转材料的丢失、缺损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三)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不考虑使用成本的管理,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削弱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28、、成本控制观念不强 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阶段,即堵材料、 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强手腕、硬措施。技术革新对利润增长贡献的价值认同度还比较低,对施工部署、施工组织对成本的重大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等。 2、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配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

29、分析和考核的需要。成本管理制度缺失,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等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 3、全员成本意识差 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四)考核奖惩环节的问题 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项目组成部门以及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采用科学的考评制度和方法及时地做好考评工作,严重影响奖惩工作,还容易造成许多“后遗症”。即使项目竣工后,一些施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决算工作较为滞后,应缴的各项费用无法清算,账目不清,责

30、任不明。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常常被忽视,费用超支现象时有发生,对项目效益影响较大。此外,项目绩效考核存在奖罚不对等的现象,国有企业重奖轻罚、只奖不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奖罚不对等,实质是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必然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五)风险与预警、防范机制不健全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认识不足,对潜在的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简单归咎于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劣等。对市场解读不透,对业主恶意压价、垫资、超常规压缩工期的要求一应承诺,对盲目扩张带来的管理覆盖和资源配置问题估计不足,对资金严重枯竭、贷款与日俱增、偿债

31、风险等财务危机麻木不仁,对人才流动没有找准深层次的原因,对利润大幅滑坡丧失警惕。 二、解决方法探讨 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施工企业应在建立明确的管理会计工作体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与设计方法、人力资源甄选与配 置方法、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与开发方法、人力资源激励方法、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薪酬管理方法等。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2、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加强资金与资产管理 资金是企业资产的货币价值反映,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的范畴和方法主要包括: 1、资金需求量的预测 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由此形成大量而繁多的物资财产,必须在对这些资金资产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渠道也比较复杂,其资金需求除可以按照一般方法预测外,也可以根据发包方的概预算和以往本企业的经验比例(如毛利率、间接费用比例等)来确定。 2、收入的管理 取得收入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企业资金的流入。施工企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在于扩大边际贡献且加速资金

33、回收。常用的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边际贡献分析、敏感分析等。而对于加速资金回收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如合理制订信用政策等。 3、成本的管理 现代管理的总目标是改进成本信息质量、内容、相关性和及时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改进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

34、标在于以合理的成本保证质量符合既定标准。这就要求对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售后服务都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使缺陷在产生之前就被消灭。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经常会遇到大量的质量分析和工程质量评价问题。采用因果分析法可以清楚地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把所分析的问题变成结构图形,非常直观和清晰;但因果分析图只能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判断各因素的影响度;层次分析法是美国a.l.saaty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很多的质量问题和质量评价工作不可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有

35、的决策过程来不及进行过细的定量分析,只需要做出初步的选择和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就能够简便而迅速地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因果分析法结合起来,它既直观又可测度,思路明确,方法简便。 三、结束语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科学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巨大作用。建筑企业应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分清方向,准确定位,探索提高企业效益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丛培经。建筑企业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2、席酉民。企业战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53、关柯。建筑经济管理m。中国建

36、筑工业出版社,2021 第四篇:企业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企业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开展工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工资体系凌乱、工作形式得不到统一,以及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次重点介绍提升工资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提出开展动态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目标,建立内部考核制度。 【关键词】 企业工资;工资管理;管理措施 一、企业现有工资问题的具体分析 1.工资体系凌乱,缺乏理性 工资管理是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内容,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制度支出,发生管理行还是过于混乱的问题。对人力资源进行分配时,是根据工作能力来进行的,但在工

37、资分配上并没有体现出这一性质,一些技能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由于达不到理想的薪资水平,便会离开工作岗位,选择工资更客观的企业继续发展。没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会加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深入探讨引发问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工资分配制度不合理。 2.企业工资管理缺乏科学系统性 工资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减少成本支出,而是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满足企业运转所需资金,也能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工资管理在企业开展时间短,尚未形成严谨的工作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形式,对于企业运行期间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只是通过大量招聘来解决。并没有通过加强工资管理来稳定员工,降低员工离职率。工资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大部分企业是根据工作

38、时间来制定提升幅度的,新员工即使工作能力强,工资增长情况依然是由工作时间来决定的。技能水平在其中并没有发挥作用,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不能在岗位中创新突破。工资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会影响基层员工的团结性,长期处于该种环境下,容易引发员工消极心理,做出损坏企业集体利益的行为。 3.工资制度安排缺少人本主义的精神 工资管理制度具有威严性,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调动。一些企业在运行期间不能正确的调节工资制度与市场经济变化之间的关系,工资体系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已经落后于同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企业将制度约束作为不提升工资水平的幌子,管理开展形式更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领导干部对于工作任务划分不

39、合理,通常情况下是管理层进行工资控制体系的制定,基层员工所提出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工资与奖金之间也没能有效划分,工作期间内发生的问题缺少处罚措施,企业想要提升市场竞争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很难进行的。 二、企业工资管理的应对措施 1.制定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动态工资管理体系 企业对于工资的管理应采用动态形式来进行,分析传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结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需求来进行,打破传统的管理制度,在工资水平划分阶段加入技能考核,无论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只有通过了相应的技能考核,才能提升工资标准。这样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意识,基层员工之间的薪资水平也变得透明公开化

40、,不会再出现因个人因素而破坏集体利益的应为。工作质量也可以成为工资管理的衡量标准,能够促进企业向更科学公平的方面发展,市场竞争力也有明显提升。 2.引进人力资本,以解决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产权相关问题 管理工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深入基层了解员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对企业发展阶段的财务管理形式重新做出规划,着重解决资金分配问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要从加强管理来进行,不能单方面的减少员工工资支出。工资管理方式还要结合市场经济体现变化做出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位置。科学的开展工资管理,还能够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帮助企业稳定技术型人才。 3.分离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建立绩效考核

41、制度 当前企业的发展潮流是根据清晰且明确的产权关系完成经营绩效的目标。这对于管理者控制经营权、推动实现企业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与机制。这样看来,企业在制度上最大的创新点就是考核经理人设定的经营目标以及如何控制和激励工资的发放。将经营权给予经理人的同时,将权利与责任、收益与风险也给予经理人,这样既可以保障所有权的安全,也有效解决了经营者对于企业的贡献和报酬,对于整个企业来说,经营运作全部通过绩效考核进行设计,此类创新的制度并不是一种新观点,而是比较成熟的代理制度,其核心要素包括激励和监督,而关键之处在于有效落实。 4.设定工资管理的目标,实行工资决策管理 工资管理的目标包含了工资体系、工资水平

42、以及工资结构三项决策。工资体系是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与效率来得出的基本工资水平,受到职位、技能以及资历等因素的影响;工资水平则是一个企业发放工资的平均数,它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工资结构是一个企业中不同的职位等级间存在的差异关系,使企业工资形成竞争机制。这对于企业的工资构成、特殊群体的工资数量和工资管理政策等具有直接影响。 三、小结 企业的工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的职工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必须格外重视。所以,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工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在企业安心工作,共同发展和进步,凝聚成企业的精神文化,使企业提

43、高整体工作效率,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加砝码。 参考文献: 1王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21(05). 2李文连.企业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21(12). 第五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无法对实践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我国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仅有形式,实际未得到执行 我国基本规范第27条规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监督和

44、检查工作,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规范很重视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和评价,但是却未明确企业内部的专门监督机构的构成及其地位,权限和工作范围等。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评价弱化,使内部控制停留在表面的建设上而实质上则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的偏差,意识薄弱 在企业中,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往往容易对内部控制产生错误的理解。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漠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对内部控制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包括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财务报告目标

45、,同样包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性目标。然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没有提及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作用。 2、对内部控制度一贯性与灵活性的尺度把握存在偏差。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过时,失效的内部控制度管理企业,同时不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甚至为了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不择手段,将灵活性作为弄虚作假的便利条件,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 3、对内部控制对象的理解存在偏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有效的,任何人都需要遵守,没有例外,包括制定内部控制的最高管理当局在内。财务和会计合署办公的

46、现象仍十分普遍;财务人员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防范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主要风险;管理者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并且有一些领导破坏有关的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控制度宽以待已、严以律人,认为内部控制只针对一般员工,与自己没有关系,造成信息交流不畅,监督环节也在减弱。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而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主 要表现在: 1、董事会缺乏独立性,难以对经理层形成有效控制。 在我国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

47、职兼任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种关键人模式实质上是裁判员兼运动员,经理人员自己监督自己最终使企业的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集于一身,导致相关管理层权责不清,职能履行不到位,降低了制衡力度,增加了决策的随意性。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管理层我行我素,从而使内部控制失效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同时,我国企业董事会很大程度地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2、监事会功能有限,难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有效监督。 我国的企业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由于我国公司法等法规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略了监事会的地位,使监事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