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5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B糖原、呼吸氧化酶CC6H12O6、尿素DH2O、Na+2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的O2到达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组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2、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4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动物不都是消费者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5如图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
3、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C图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7经实验检测出某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A当生长索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D高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低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8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
4、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生根9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1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使用血细
5、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12对于胚芽鞘而言,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一段1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A地衣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C苔藓阶段D森林阶段14下列关于
6、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构成的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5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
7、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17下列结构中存在突触的是( )一个神经元内 脊髓 大脑皮层 树突轴突 轴突胞体ABCD18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吞噬细胞D造血干细胞19下列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实质是过敏原再次与组织细胞特别是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B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所产生的反应C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发病时免疫系统成为抗原D自身免疫反应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自身成分成为抗原2
8、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C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21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制,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22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9、( )A小鼠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2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24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
10、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25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传输信息的几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性激素传输信息的方式依次是( )A1、2、3B4、2、3C4、1、3D4、2、126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如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BT细胞浓度HIV浓度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27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B细胞Y
11、的增殖能力大于X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28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29大脑皮层在神经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密切相关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C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30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B吲哚丁酸C赤霉素D2,4一D31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12、是( )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ABCD3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以不再设置空白对照D植物激素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33下列叙述中,不
13、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3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35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
14、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36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4年种群数量最大B2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D第8年种群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37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鱼在此生态系统中呈“J”形增长B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C若在t
15、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8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39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B基因频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40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41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C辣椒开花
16、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植物,可使植株增高42如图表示猕猴桃果实采摘后乙烯释放速率和硬度的变化规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猕猴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参与调节的植物激素只有乙烯B猕猴桃采摘前,果实细胞不能合成乙烯,有利于果实发育C猕猴桃采摘后,乙烯释放增加,果实硬度减小D采摘后猕猴桃在密闭环境中保存,有利于延长贮藏时间43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杀害虫会影响甲乙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44当内环
17、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渗透压下降B细胞代谢紊乱C酶促反应速率加快D糖尿病45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AnXiBX=iCmXnDXi4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BCD47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
18、不能确定4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C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49如图所示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A鹰B狼和鹰C蛇和狼D鼠和兔50下列有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6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狐二、非选择题(40分)51如图为某同学“
19、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_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_(2)产生冷觉的A是_,其通过控制运动来调节体温的基本过程是_(3)当激素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调节,对B的作用效应有_、_(4)激素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5)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_52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1)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植物总是表现出顶芽优先生长
20、,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此现象叫做_,这是因为顶芽产生的_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在此过程中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_(2)芦苇是主要的造纸原料,如果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_处理,就可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图表示果实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植物激素变化情况,(1)由图可知,果实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_也具有这样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2)由图可知,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说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_的结果(3)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细胞内物质含量
21、比值处理前处理后DNA:RNA:蛋白质1:3.1:111:5.4:21.753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增强、减弱、不变)54某兴趣小组为验证2,4D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
22、,进行了如下实验A剪取同一杨树植株上长势与长度相同、部位相近且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B甲组每根插条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每根插条上的芽全部去除;C将甲组插条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条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D每天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目请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_(2)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_;_(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_作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5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
23、分的是( )ACO2、O2B糖原、呼吸氧化酶CC6H12O6、尿素DH2O、Na+【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专题】内环境与稳态【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答】解:A、CO2、O2 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糖原、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
24、环境的成分,B正确;C、C6H12O6、尿素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H2O、Na+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2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的O2到达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组
25、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专题】模式图;内环境与稳态【分析】据图分析:该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毛细血管壁;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内液;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答】解:A、B处的O2到达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1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和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A错误;B、二氧化碳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应该由向扩散,因此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B正确;C、是血浆,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是淋巴,所含蛋
26、白质较少,C错误;D、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即图中,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考查内化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
27、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解答】解: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进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识记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群落的垂直结构的理解4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28、 )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动物不都是消费者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水分、无机盐、空气能量:热能、光能b生产者范围:主要是绿色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的菌类,比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c消费者范围: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病毒也是作用: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d分解
29、者范围: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解答】解: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正确;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错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都是生产者,正确;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错误;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正确;故选:C【点评】生态系统的组成有的同学误认为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异养型生物可能是消费
30、者,也可能为分解者,但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5如图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
31、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解答】解:A、刺激b点,A神经元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B神经元,B神经元上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即只能AB,不能BA,因此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不变,B错误;C、刺激b点,兴奋先到达a处,指针先向左偏转一次,后到达b处,指针再向右偏转一次,因此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刺激c点,兴奋只能到处b处,不能到达a处,因此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神经
32、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图中刺激位点判断电位变化及指针偏转情况,再选出正确的答案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C图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33、,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位于传入神经上、位于传出神经上、为突触结构【解答】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所以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B、由于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所以该图不是膝跳反射示意图,B错误;C、图中的结构为突触,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34、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图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D、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传出神经纤维,兴奋能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经实验检测出某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A当生长索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C低浓度生长素促
35、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D高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低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看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生长素的浓度等有关,并且根对生长素的浓度最敏感【解答】解:A、图中可以看出,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1时,对根和芽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A错误;B、生长素浓度大于106 molL1时抑制芽生长,生长素浓度小于106 molL1时促进芽生长,B正确;C、图中根、芽、茎的三条曲线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6、C错误;D、图中根、芽、茎的三条曲线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坐标图为载体,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考生在分析曲线时,明确生长素对根、芽、茎均具有两重性;并且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之前表示促进作用,交点之后表示抑制8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生根【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
37、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解答】解:A、根的向地性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茎的背地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二者生理效应不同,A错误;B、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加强所致;顶端优势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芽发育所致,二者生理效应不同,B错误;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都是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加强,二者生理效应相同,C正确;D、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带芽扦插生根只体现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二
38、者生理效应不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甲图:甲为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其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
39、龄组成为增长型分析乙图:乙图是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在t0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1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仍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组成为稳定性【解答】解:(1)甲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2)由以上分析可知,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此时年龄组成为稳定性因此,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
40、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扇形图和曲线图,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明确甲图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掌握种群数量变量曲线,能准确判断t1时期和t2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再选出正确的答案1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
4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解答】解:A、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对培养用具和培养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B、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在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错误;C、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大量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稀释培养后期的培养液,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C正确;D、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应先放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42、变化,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树属于生产者,腐生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虫、鸟属于消费者,图中只有一条捕食食物链,即树虫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解答】解:A、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生物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图中只能组成一条食物链,即树虫鸟,B错误;C、“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C错误;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