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47+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6347+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这对幼儿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尤其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内在原因,我们应引导幼儿,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果不能有效地预防幼儿的不良倾向,极有可能影响幼儿成长。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纠正不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应引导幼儿反思,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关键字:关键字:攻击性行为 行为特点 矫形措施前言攻击性倾向和行为究其本源可认为是一种情绪,行为主义学派创始者华生认为,新生儿的情绪是一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在对儿童进行大量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华生提出了新
2、生儿存在 3 种类型的基本情绪反应一一一恐惧、愤怒和爱。其中,由恐惧和愤怒所引起的相关情绪成为个体内在的攻击性倾向。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这种攻击倾向可能会指向一些有意义的目标,如征服外部环境、在驾驭环境中取得成功,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攻击性”,会变成人心理中的积极成分,如坚忍性、毅力、意志等。但是如果这种与生俱来的攻击倾向指向一些不被社会赞许的目标,如伤害别人,那么这种攻击性就是有害的。在一些完全不能和别人和睦相处的成人以及那些犯罪者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种“攻击性”的后果。一、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来源(一)来源于挫折对孩子而言,家长或教师态度和行为的不公正是挫折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
3、学实践中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玩具可玩时,没有一个儿童会有挫折感,也就不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但当一部分孩子得到有趣的玩具可以尽情玩耍,而另一部分却无端被遭到禁止,幼儿的挫折感就产生了,他们的不满情绪就表现出来,即使后来再给他们玩具时,他们还是怒气冲冲,同时还会伴有摔打玩具等攻击性行为。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物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二)来源于溺爱由于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因此无论是父辈还是祖辈,对孩子百依百顺,从不进行教育管理。长期对孩子的溺爱,极有可能造成还自己心理扭曲,从而助长了他
4、的攻击性行为。(三)来源于父母对产生了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父母往往对他们施以行为惩罚,此惩罚方式容易给带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树立反面的攻击性行为的学习榜样。在现实生活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那些时常受到家长惩罚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大的攻击性倾向。所以,以惩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往往不奏效。行为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幼儿能抑制攻击性,但对于攻击型的幼儿来说非但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行为的养成。二、特点1.从幼儿攻击行为类型的年龄变化趋势来看,年龄较小的儿童工具性攻击多于敌意性攻击,随着年龄的增长,敌意性攻击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工具性攻击。究其根源,大班儿童敌意性攻击之所以多于工具性攻击行为的
5、原因在于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尤其是对他人行为的意图知觉和归因能力的发展。因此,对于大班儿童来说,一方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规范的内化水平有所提高,在与同伴的消极的社会互动照顾中,当他们认为对方有意给自己造成某种伤害或挫折时,他们也就更倾向与对方做出敌意性的攻击,从而使敌意性攻击在全部攻击性行为的比率增大。2.从攻击方式来看,年龄小的儿童比年龄大的儿童更多采用身体攻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攻击的比例逐渐下降,言语攻击的比例逐步增多。主要原因也是在于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认知水平不断增加,道德意识水平也不断增长,能够将动作内化为语言,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认知对同伴提出明确的语言要
6、求,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规范的内化水平也相应的有所提高。但由于儿童与同伴进行社会交往时仍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相应的身体攻击少了,但语言攻击却多了。三、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对策(一)对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干预教师要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后及时干预和制止,使攻击性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并且要帮助受害幼儿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对旁观儿童进行预警教育。具体做法是:一是批评、惩罚攻击性行为,绝不姑息迁就和默许。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要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根据规则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是不允许的。但是批评惩罚一定要做到及时、合理、适度,切忌体罚。体罚是一个反而示范教材,只能
7、让幼儿更加推崇暴力。二是要表扬奖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积极因素,尤其是攻击性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奖励,使其得到强化。当我们看到一个经常表现攻击行为的孩子跟同伴玩得很融洽,或者正在帮助别人时,不要把它看作一件平常小事,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因为对其良好行为的正而强化正是对其不良行为的抑制,幼儿正确的待人方式得到教师的肯定,就会慢慢向好的方而进步。三是沟通。攻击性强的幼儿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自我评价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比较低,情绪往往有障碍,因此仅仅进行批评和惩罚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沟通。对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当耐心倾听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从心灵上
8、沟通认识和感情,并作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幼儿明辨是非、掌握社会规范、疏导不良情感。(二)加强对幼儿交往技能的指导处理幼儿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使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社会技能,并与幼儿社会认知的提高、社会情感的丰富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当幼儿间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教师首先应让幼儿把注意力从物质争夺上移开,然后向他们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要先商量一下怎样才能玩好这个游戏”。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幼儿诉说、倾听彼此的感受和想法,让幼儿在说清楚自己想法的基础上了解他人的想法。而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归纳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引导幼儿思考解决冲突的方法。当幼儿提出一个建议时,教师要请他们发表看法,引导
9、幼儿选择出双方都同意的策略。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懂得:自身愿望要顺利得到满足,就必须要考虑他人的需求。最后一步,教师要协助、监督幼儿将解决方案立即付诸实践。这样可以使协商过程和结果经过实践的强化而巩固下来,以提高幼儿日后独立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不会有什么过于激烈的反应行为了。(三)帮助幼儿建立自控能力首先,要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一是要帮助他们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和社会规范,二是要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那些攻击性强的幼儿大多生活在同伴的回避、成人的指责氛围中,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理解他人。教师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理解和信任,帮助他们重建自我认识,增强“我是好孩子”的自信,并按心
10、口中“好孩子”的形象要求和塑造自己。有些敏感幼儿还将别人的友善接触误以为是攻击,教师应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理解和认识别人的行为,以友好的态度与同伴相处。第二,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培养儿童的同情心,能有效地降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培养同情心关键就是要让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学会体验受害者的痛苦,心理学家称此为“共感性”,即从他人的角度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的感情、感受的能力。对幼儿共感性的培养,关键在使幼儿知道其他人也会疼痛、痛苦,意识到攻击给他人造成的伤害。也就是教会幼儿把自己对疼痛、不快的感觉扩大到别人身上,让他体会受害者的苦痛,从而抑制自己不再进一步攻击别人。第三,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的策略。教师要结合具
11、体情境,教给幼儿自我控制的方法。比如注意力转移法,在情绪不良时,指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延迟满足法,当幼儿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恼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自己的需要过一会儿也会获得满足;自我意念控制法,鼓励幼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从而避免冲动行为。结 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纠正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这还不够,在幼儿教育中,还应让幼儿在攻击别人的时候将疼痛等感觉移植到幼儿的感受中,如当幼儿摔跤时,可以问问他们疼不疼,如果别人被打了,也会疼,你会怎么想。幼儿期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采取相应对策进行预防和制止,不仅有利于幼儿行为的改变,更有利于幼儿世界观、价值又见的形成。参考文献1周宗奎,范翠英.儿童社交问题解决与其社交地位关系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3(5).2孙晓玲,吴明证,李晓文.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研究当议.宁波人学学报,2003(2).3佘翠花.幼儿同伴冲突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回.山东:山东师范人学,2007.4工如明.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文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