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格式不良却给力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格式不良却给力板.docx(2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42页 共242页=第1页=血液检查 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 2、RBC病理性的意义: (1)生成不足:a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b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c慢性病性贫血:恶性肿瘤晚期、慢性肾病。 (2)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3)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3、贫血的3个诊断指标:Hb、RBC、Hct 四个鉴别诊断指标:MVC、MCH、MCHC、RDW 4、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性(离散程度)的参数。RDW能直
2、接、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 临床:缺铁性贫血-RDW升高 地中海贫血-RDW正常 5、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临床: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Ret多 6、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即血沉。(一定条件:a血沉管:直立 b一定时间:1小时 c一定温度:室温25) 临床:结核、风湿、肿瘤。 7、中性粒细胞(N)病理性升高:细菌感染、创伤、中毒、溶血出血及肿瘤。 8、N病理性降低:病毒感染、脾亢、血液病、自身免疫病及药物理化作用。 9、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增多(5%),并可出现晚幼粒、中
3、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见于严重感染。 10、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核及以上者大于3%,或多数为45叶核,称为核右移。 见于巨幼贫。 11、嗜算性粒细胞(E):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荨麻疹) 寄生虫病(蛔虫病、血吸虫病) 12、淋巴细胞的病理变化 (1)病理性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2)病理性绝对:病毒疾病及结核病 13、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 =第2页=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14、血管壁检查 (1)毛细血管抵抗力实验(CRT),又称
4、束臂实验 临床:a毛细血管壁异常:维生素C缺乏症、血管性紫癜 B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无力症、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ITP) (2)出血时间(BT):用出血时间测定器在前臂皮肤上造成一个“标准”创口,记录出血自然停止所需时间。 临床:ab同CRT; c凝血因子异常:血管性血友病(vWD) 15、血小板 (1)生产,见于再障、白血病等 (2)破坏或消耗见于ITP、DIC等 (3)分布异常见于脾肿大、血液稀释 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在血浆中加入活化剂和部分凝血活酶,而后加入Ca2+,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APTT。 意义: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
5、验;除PF3、Ca2+外的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 ,均可延长APTT。 17、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37,在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而后加入Ca2+,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PT。 意义:PT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常用的筛选试验;除、Ca2+外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 ,均可导致PT延长。 18、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纤溶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生的一系列肽链碎片的总称。 意义:FDP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不能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 血浆D-二聚体(DD):继发性纤溶的标志;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 19、出血性疾病常见原因 血管壁异
6、常 血小板异常 凝血因子异常 抗凝物质增多 纤溶亢进 CRT;BT PLT;MPV APTT;PT AT- FDP;DD =第3页=骨髓细胞学检查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各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 2、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成熟红: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 1 :1 50%以上 各型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10 :1 10%以上 增生性贫血、各型白血病 增生活跃 20 :1 5%左右 正常骨髓 增生减低 50 :1 1%以下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生明显减低 300 :1 0.5%以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3
7、、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程度为增生活跃。粒红比值(M:E)为2:14:1。粒系细胞占总有核细胞的40%60%。 4、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特点 病名 血象 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减少或正常; MCV,MCH,MCHC,RDW,WBC,DC,PLT多正常;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值减低;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呈“老核幼浆”核浆发育不平衡。 巨幼细胞贫血 MCV,MCH,MCHC正常,RDW, RBC;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白细胞轻度减少或正常;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值减低; 红
8、细胞系明显增生,以早、中幼红细胞为主 呈“核幼浆老”核浆发育不平衡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Hb,RBC,Ret,WBC,PLT等明显; 三系,淋巴相对 四少两多 四少:红系、粒系、巨核系,骨髓增生程度 两多:淋巴相对,非造血细胞 =第4页=5、白血病AL 骨髓象:a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 b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并病变 c白血病裂孔现象 d红系多受抑制 e巨核系受抑制 A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简称急淋:L1,L2,L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M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象:a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 b淋巴细胞系过度增生,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可有空泡等 c粒系及红系增上均受抑
9、制,各阶段细胞明显 d巨核系受抑制,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a血象:白细胞异常增生,以中幼粒以下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生。B骨髓象:粒系极度增生,可见以中幼粒以下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增生,嗜碱或嗜酸粒细胞增多。C染色体检查:约90%以上CML患者有Ph染色体 d体征:巨脾。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减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大量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 临床: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病变冲吸收能力下降小分子蛋白无法重吸收随尿排出。 临床: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病等
10、3、溢出性蛋白尿:血液中异常蛋白质升高,可经肾小球滤过,并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成。 临床: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内溶血如血红蛋白尿 4、肾性糖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减退,肾糖阈值降低所致的糖尿,称肾性糖尿。 5、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结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合体。 透明管型 偶见于正常人 细胞管型 常表示病变在急性期 颗粒管型 有淤滞现象,病变在慢性期 蜡样管型 长期淤滞,病变在后期,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衰 6、尿干化学检测常用项目:PH、蛋白PRO、葡萄糖GLU、酮体KE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隐血BLD、亚硝酸盐NIT、白细胞LEU、尿液比重
11、SG、维生素C-(鉴定GLU/BIL/BLD) 7、隐血:当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发现,称为隐血。这类出血必须用=第5页=化学方法加以检测,称为隐血实验。 8、浆膜腔积液:a按性质:漏出液和渗出液 b按部位:胸腔液、腹腔液、心包腔液、关节腔液。 9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要点P334 10、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1)化脓性脑膜炎: 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1、白蛋白/球蛋白(A/G)1.5:12.5:1,评价肝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2、慢性肝病时,蛋白酶变化? 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时,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因受刺激合成球蛋白增加,A/G比值发生变化,严重
12、时可出现A/G倒置。 3、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最敏感指标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损失程度的敏感指标 4、ALP(碱性磷酸酶):肝、胆、骨骼疾病的酶学指标;胆汁淤滞的酶学指标。 5、GT(谷氨酰转移酶):肝、胆疾病的酶学指标;酒精性肝炎及戒酒的监测指标 6、MAO(血清单胺氧化酶):与体内结缔组织增生呈正相关,监测MAO活性可诊断肝脏是否纤维化。 肾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正相关)最常用的方法,较早反映。 血肌酐Cr: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负相关)不早期,较特异。 血清尿素BU: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负相关)不早期,不特异。 胱抑
13、素C:理想可靠的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受损的内源性标志物。 糖尿病诊断 1、GLU(血糖)升高:、型糖尿病(最常见);特殊类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胰腺外分泌疾病);应激性血糖升高;肝源性血糖升高。 2、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定量葡萄糖,间隔一定时间测量血糖、尿糖水平,以监测血糖调节功能,犹适于糖尿病疑似者。超出正常范围:糖尿病、糖耐量减退。 =第6页=3、糖尿病(DM): FPG7.0mmol/L 2hPG11.1mmol/L 尿糖(+) 4、空腹血糖受损:FPG6.1mmol/L,7.0mmol/L 2hPG5 个月后及分娩等可见白细胞增多。其特点:都是一过性
14、的,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变化。 7简述中性粒细胞有那些形态异常的改变 答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A核变性B中毒颗粒C空泡形成D杜勒小体E细胞大小不均;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棒状小体;其它: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 8简述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时出现细胞大小不均的可能机制。 答:可能是在内毒素等因子的作用下,骨髓中幼稚中性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答: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0红细胞沉降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答: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
15、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11按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几类 答: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细胞或红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 DNA 合成障碍;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 不能分类或多种机制; 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异常;红细胞丢失 12简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答: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其它,如风湿性疾病常伴有增多。 第二部分骨髓细胞学检查 名词解释 1粒红比值:骨髓中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参考值为24:1。 2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
16、(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3Ph 染色体:Ph 染色体典型的核型为t(q:22)(q34:q11),是慢粒的遗传标志。 4急性白血病MICM 分型:指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Morphology), 免疫(Iosmunology,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分型。 5急性白血病FAB 分型:1976 年法英美血液学家在传统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制定FAB分型方案。 6白血病: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造血组织中一系或多系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 7. 白血病裂孔:白血病
17、时,可见大量原始细胞伴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的细胞的现象。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由于获得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一系、多系细胞减少,骨髓中增生活跃伴病态造血的一组疾病。 9. Auer 小体: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白血病细胞细胞质出现紫红色棒状、针状,一根或多根。在原始细胞中=第3页= 3出现,对诊断AML 有意义。 简述题 1试述蓝细胞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 答:退化的淋巴细胞胞质消失,仅剩一散乱的长圆形核,或胞膜破碎,染色质被推拉成散乱的扫帚索状,形如竹篮筐,而称之为“篮细胞”这类细胞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较多见。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试述急性微小分化型髓细胞白血病(AML-M
18、0 型)特征? 答:特征为:原始细胞30。髓过氧化物酶(MPO)苏丹黑B 反应阴性,B 细胞和T细胞系标记阴性,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CDl3 或CD33)以及免疫细胞化学和(或)电镜分析证实MPO 阳性。 3简述巨核细胞裸核形成机制? 答: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质裂解成血小板完全脱落后,仅剩细胞核,而形成裸核。 4简述巨幼细胞贫血血液学改变的典型特征? 答: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亦可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严重时巨粒细胞和其他系统血细胞及黏膜细胞也可发生改变。 5简述Ph 染色体的基因分析? 答:Ph 染色体典型的核型为t(q:22)(q34:q11)。基因分析发现其9 号染色
19、体3 区4 带的癌基因c-abl 易位至22 号染色体的断裂点集簇区组成ablbcr融合基因,与慢粒的发病机制有关。 6试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 型)特征? 答: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占20%,易见胞质中多条棒状小体, Auer 小体,NSE 染色呈阳性反应,被NaF 抑制,POX 染色呈强阳性,t(15;17)( q22;q11-12)易位形成的PML-RARA 融合基因。 7试述急性红白血病(AML-M6 型)分期:红血病期,红白血病期,白血病期 8试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b 型)特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单核细胞占21-80%,可见幼
20、稚及单核细胞,NSE 染色呈阳性反应,被NaF 抑制,POX 染色呈弱阳性。 9试述急性部分分化型原粒细胞白血病(AML-M2 型)特征: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原粒细胞占21%-90%,单核细胞占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细胞增多。NSE 染色呈阳性反应,不被NaF 抑制,POX 染色呈阳性。 10试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骨髓象特征: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粒+早幼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增多、Ph 染色体阳性。 11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表现: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明显,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少且兰,边缘不齐,常有核质发育失衡,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
21、大,粒系增生相对减低,巨核细胞无变化,外铁染色消失 12骨髓穿刺的适应症:造血系统疾病,血液病及相关疾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类脂质沉积病,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13. 骨髓穿刺的禁忌症:对严重的凝血因子缺陷病,如血友病等禁忌骨穿。 第三部分止血、凝血障碍的检查 名词解释 1出血时间: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2. 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和抗凝血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3. 一期止血缺陷:指血小板和血管壁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4. 外源性凝血途径:当组织和血管损伤后,TF 释放、a 激活形成复合物(TF-Fa),该复合物可激活FX
22、的过程。 5内源性凝血途径:当血管壁损伤后,a 激活到形成复合物(Fa-Ca2+-Fa-PF3),该复合物可激活FX 的过程。 =第4页= 46. 凝血共同途径:指激活FX 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7抗凝血系统: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 等,它们对血液中被激活凝血因子能进行灭活。 简述题 1简述DIC 的实验诊断标准? 答:同时有下列3 项以上异常:1)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100X109L(白血 病,肝病50X109L);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肝病1.0gL,白血病20mgL,(肝病60mgL)或血浆D 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增高4 倍以上(阳性); 4)PT 延长或缩短3 秒以上(
23、肝病5 秒),APTT 延长或缩短10 秒以上; 5)AT-活性60(不适用于肝病)或蛋白C(PC)活性降低。 2何为INR,试述其临床意义? 答:INR 为国际标准化比值,即PTR(凝血酶原比值),指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与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的比值,参考值1.00.1,是监测口服抗凝 剂的首选指标。国人以INR 为2.0-3.0 为宜。 3简述正常的止血机制? 答:有效的血小板,完整的血管壁,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以 及血液流变学等功能完整性和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平衡和生理性调节。 4简述血管的止血作用: 答:止血功能:(1)收缩反应(2)激活血小板(3)激
24、活内外源凝血系统(4)局部血粘 度的增高。 5简述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答:血小板作用: (1)血小板粘附作用(2)血小板聚集作用(3)释放反应(4) 促凝功能(5)维持血管的完整性血小板GP Ib-经VWF 介导粘附于胶原; 血小板GPIIb/IIIa 经Fg 介导相互粘。 附;白色血栓形成等血型鉴定 名词解释 1. 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血型系统。 2.何为交叉配血: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一管为主侧;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液相配的一管为次侧;两者合称为交叉血。 第四部分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 名词解释 1.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
25、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液排出,称为管型。尿中出现多量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病理性变化。 2.酮体: 是-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3.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 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4.细胞管型: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 5.颗粒管型:是由肾实质性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 糖蛋白中形成的,颗粒总含量超过管型的1/3。 6.本-周氏蛋白(BJP):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