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经典诗诗意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经典诗诗意及赏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白居易经典诗诗意及赏析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卸苏州刺史任,回到洛阳以后所作。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经典诗诗意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这首诗,可见此诗影响之深远。创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时,白居易只有十六岁,这首诗开始奠定了白居易在诗坛的地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指
2、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离离:形容青草茂盛的样子。原:原野。枯:枯萎。荣:繁荣茂盛。远芳:芳草绵延,渐远还生。侵:侵占,覆盖。侵古道:延伸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会繁茂起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占据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阳光照耀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这首诗作于公元787年
3、(贞元三年),实际上是白居易应考的习作。科场考试束缚较严,少有佳作,而白居易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可谓惊艳。诗的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诗句在字面上看平常无奇,但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一岁一枯荣”这句的意思看似仅仅如此,然而写“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颔联的好句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此诗最秒的两句,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这两句诗造就了一种壮烈的意境。烈火再猛,也无
4、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五、六句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诗人勾勒的场景虽古却生机勃勃。尾联,“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这两句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
5、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描写西湖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因此极富盛名,读后仿佛置身湖光山色中。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西湖的别名。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
6、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乱花:各种野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
7、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西湖的东边部分。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阴:同“荫”,指树阴。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全长1000米,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萦绕在水上。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各种野花渐渐要迷住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百看不厌的美景,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这首诗
8、是白居易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时候创作的。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诗作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
9、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乱花”和“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
10、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问刘十九问刘十九是唐代现实主义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的情景。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刘十九:刘十九即兄刘禹铜。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禹铜是刘禹锡的堂兄,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
11、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i):没有过滤的酒。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无:么,吗。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问刘十九的此句十分朴素,几乎不做修饰。而诗正是以次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叙述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酒是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炉火又正烧得通红。这新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朴素
12、,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地诱人,那样地叫人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友小饮一场。备下这酒与炉火,其实与天气有关。“晚来天欲雪”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可以想见,彼时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自然免不了引起人们对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结了缘的。诗人在新酒、火炉、暮雪这样的氛围中,十分期待和友人对饮小酌,于是他向刘十九发问:“能饮一杯无?”这是生活中那惬心的一幕经过充分酝酿,已准备就绪,只待给它拉开帷布了。这首诗篇幅虽短,但很有诱惑力。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