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454833 上传时间:2021-09-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论。,作者简介,轲,子舆,儒家,亚圣,思想家,教育家,仁政,性善,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它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2、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故不为苟(gu)得也死亦我所恶(w)故患有所不辟(b)也,学习第一段,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4、“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5、“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表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2、“所欲” 指哪些事情?“所恶”指哪些事情?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得兼:,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同时得到。,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所想要的。,所欲:,舍:,舍弃。,取:,选取。,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义:,生命,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有甚于:,苟得:,恶:,患:,辟

4、:,比更重要。,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w,厌恶,与“欲”相反。,祸患,灾难。,通“避”,躲避。,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使:,何不用也:,莫:,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没有。,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

5、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通过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那就是“不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丧失。,是心:,这种思想。,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学习第一段,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3、“故患有所

6、不辟”“患”指什么?,4、“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5、“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表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2、“所欲” 指哪些事情?“所恶”指哪些事情?,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我 所 欲 也,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设喻,论点,学习第一段,舍生取义,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比喻论证,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 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哪些事情?,“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做有利之事、为国

7、家建设做事等。“所恶”指不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损坏公物、破坏环境等。,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4、“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5、“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表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而取义者也。,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开头第一句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的结论。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就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

8、里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运用了类比推理,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比喻论证,8、在论述中心论点时,本段采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舍 生 取 义,鱼 熊掌,生 义,比喻论证,舍 取舍 取,论证方法,舍 生 取 义,所欲有甚于生,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故患有所不避也,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正,反,论点,对比论证,8、在论述中心论点时,本段采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9、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比喻论证),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

9、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 “贤者” 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10.本文观点常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1. 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A.文天祥宁死而不投降元朝. B.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C.刘胡兰面对敌人,大义凛然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而英勇就义.,第 一 自 然 段 写 作 特 色,逻辑严密,具有雄辩力量。,善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富有 说服力。,正反论证,

10、层次清晰。,语句流畅,气势充沛。,思考讨论: 面对市场经济,你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利”和本文强调的“义” 是否已经过时,他们之间是否有冲突?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作业: 翻译第一自然段。,主 题 归 纳,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开头把“鱼”比作“ 生”,把“熊掌”比作“ 义”,通过 “舍鱼而取熊掌”,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写 作 特 色,逻辑严密,具有雄辩力量。,善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颇富

11、说服力。,正反论证,层次清晰。,语句流畅,气势充沛。,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豆:呼尔而与之:蹴尔: 不屑:,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用脚踢

12、着。尔,助词。,不愿意接受。,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羹:带汤汁的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辩: 奉:何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通“辨”,辨别。,侍奉,(有)什么益处。,所熟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与: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13、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通“向”,以前。为,宁愿,宁肯。全句:从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第一个“为” wi,介词,为了。第二个“为”,wi,动词,这里是接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是亦不可以已乎:之谓:本心:,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此,这种做法。 已,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

14、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相当于“称作”“叫做” 。,舍生取义( ),正面,所欲甚于生,所恶甚于死,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人皆有 贤者能勿丧,正面,嗟来之食,行道之人,乞人,反面,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本 心,对 比,论 证,论 证,对 比,鱼 熊掌,道 理 论 证,举 例 论 证,论点,比喻论证,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

15、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鱼我所欲也,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吗。)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原先,从前),重点词语,通假字,1.二者不可得兼 (两种东西都得到)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求得,指只为求活,不择手段)3.所欲有甚于生者 (超过 ,胜过)4.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6.贤者能勿丧耳(丧失)7.蹴尔而与之(践踏)8.乞人不屑也 (认为值得),重点词语,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形容多,这里指很优厚的厚禄)10.万钟于我何加

16、焉(有什么益处)11.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接受)12.妻妾之奉(侍奉)13.是亦不可以已乎(止)14.此之谓失其本心(人原有的羞恶之心),重点词语,重点词语,1而 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并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转折: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1)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2)甚: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渔人甚异之(3)舍:舍生而取义者也屋舍俨然,此、这种,这种做法,2、一词多义,厉害、严重、超过,十分,很,舍弃,放弃,房屋,(4)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欤”,语气词,给,2、一词多义,参与,这里指欣赏,(5)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

17、我与既出,得其船,获得,通“德”,感激,2、一词多义,找到,(6)之:呼尔而与之为宫室之美皆有之此之谓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得之则生,代词,他,助词,的,2、一词多义,代词,这种思想,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食物,(7)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8)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表比较,比,表对象,对,2、一词多义,为了,接受,做,为了,3、特殊句式,(1)判断句:鱼,我所欲也。(2)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省略句: (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 (施舍) (我)舍生而取义者也,(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一箪食,一豆羮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4、古今异义,古:盛羹汤或其他 食物的器具;,古:古代的量器;,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古:益处,好处;,今:豆子(一种粮食 类作物)。,今:计时器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词类活用,得,恩惠,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