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品读中秋文化意蕴涵养厚重家国情怀.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454296 上传时间:2021-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品读中秋文化意蕴涵养厚重家国情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品读中秋文化意蕴涵养厚重家国情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品读中秋文化意蕴涵养厚重家国情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品读中秋文化意蕴涵养厚重家国情怀.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品读中秋文化意蕴,涵养厚重家国情怀目录:1.“月色中秋菜”吃出传统文化味2.让中秋月饼多点文化韵味也挺好3.中秋节俗中的文化理想4.释放中秋节的文化内涵5.金羊网评:品读中秋文化意蕴,厚植家国情怀正文:“月色中秋菜”吃出传统文化味2021年09月20日 08:41:07来源:东方网付彪怀中抱月、花好月圆、玉兔庆团圆,再算上鲜美的鱼虾蟹,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月色菜”、秋鲜菜成为今年京城老字号名店的中秋预订热点。中秋未至,不少京城百姓已经开启预订“月色菜”的模式,最受欢迎的当属国家级非遗中烤肉季的“怀中抱月”。其他老字号也围绕中秋文化和月色情调下足了功夫,像老字号名店又一顺,就

2、烹饪出了惟妙惟肖的“玉兔庆团圆”,一些老字号花色月饼也十分受欢迎。提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几乎都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能找到一种代表性的食物。以前穷,就盼着过节吃上这些食物;现在富了,这些食物随时都能吃到,慢慢地,节味儿也变得越来越淡了。事实上,每个传统节日食俗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要让节日的味道浓起来,不仅需要下足食物烹饪之功,更少不了文化“烹饪”。中秋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不能吃出文化味,是对商家智慧的考验。自古以来,我们祖辈都会在中秋拜祭月亮、期盼团圆,多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为吟咏对象,弹琴书画、赋

3、歌作词;嫦娥奔月、李白捞月等神话故事,都是与中秋月密切相关的浪漫符号京城老字号开启预订“月色菜”模式,正是围绕“月”进行的,在诠释传统文化上好好“烹饪”了一番。比如国家级非遗烤肉季的“怀中抱月”、老字号又一顺的“玉兔庆团圆”、鸿宾楼的“花好月圆”等,将中秋文化融入其中,吃的不仅是美食,还有亲情和浪漫。中秋节不只是“舌尖上的节日”“一个小家庭的团圆”,它既承载着人伦孝悌的亲情,还寄寓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大团圆”的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中国人都有着恒久不变的中秋情结,有着融进血液的家国情怀,这也是中秋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品味“月色中

4、秋菜”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合家团圆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在“对月”中升华“有国才有家”的思想,将“小家”与“大家”紧密相连,涵养家国情怀,聚合筑梦力量。“月色菜”可以吃出文化味,还能吃出仪式感。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吃着美味佳肴,喝着桂花蜜酒,让人们更加懂得亲情的珍贵,更能点燃奋斗的激情。每到中秋,世界各地的华人共赏同一轮明月,也都会发出同一个声音,祝愿祖国富强美好。中秋团圆,是皓月当空下对家族文化的濡染、对家国情怀的致敬。让中秋月饼多点文化韵味也挺好中秋将至,今年月饼吃出新玩法,“有文化”的月饼不断刷屏。众多博物馆加入文创月饼的制作中,“镇馆之宝”纷纷

5、化为造型别致的月饼,新华书店甚至推出“识字月饼”。(9月8日扬子晚报)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要既坚持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不断地追求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让传统节日得到延续和传承。节日是如此,那么附着于传统节日的节令性美食,也同样如此。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很多人发现,今年的中秋月饼,不但在馅料、外观上多种多样,而且充满了文化韵味,变成了“有文化的月饼”。举几个代表性的例子,新华书店推出的“字典月饼”,月饼表皮上印着生活中并不常见的“生僻字”,包括勥(jing)、槑(mi)、忞(mn)、奣(wng)、扅(y)、呇(q)让不少网友感叹,吃个月饼也能“长知识”。

6、这样的跨界尝试,可以通过月饼刻字这种易学易懂的方式,寓教于乐,让消费者认识并记住这些难念难记的文字,同时也赋予月饼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一举多得。在赋予月饼这一传统美食以文化韵味这件事上,全国各地的博物院、博物馆等文博单位首当其冲,表现突出。金陵饭店与南京博物院首次打造联名款月饼“锦绣金陵”;苏州博物馆今年联手260多岁的苏州老字号松鹤楼,推出“中秋对月”礼盒。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更是当仁不让,纷纷推出了包含自己馆藏文物、镇馆之宝元素的月饼礼盒。我们不否认这些“有文化的月饼”的推出,有市场与经济角度的考虑,但是这些文创月饼的出现,确实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传统的中秋美食不但可以看,可以吃

7、,还可以学习传统文化。换言之,现在的中秋节月饼,不但颜值很高,口感多样,而且还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对传统节日内涵的一种继承、发展与弘扬,值得肯定。“有文化的月饼”,也特别适合中秋节的氛围。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这是中秋佳节的“保留节目”。如果面前摆着一盘文化味十足的月饼,大人可以一边分享月饼,一边给孩子讲讲月饼上的文化典故、历史故事,岂不是和中秋节的氛围十分搭配?说到底,月饼也是传递文化的重要使者,各类文创月饼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这也是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的媒介。当然了,最后也需要提醒一句,再有文化韵味的月饼,最终也还是为了吃,所以月饼产品一定不能光有颜值,光有文化,而产品的口感、

8、卫生、质量却没有保障,那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中秋节俗中的文化理想2021年09月13日 08:53来源:解放日报黄意明 孙伯翰中秋时节,月光皎洁明亮,是赏月的好时机。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其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俗中的文化理想是如何绵延至今的?祭月仪式与礼乐文化中秋节的最早起源和祭月仪式相关。从亚洲的两河流域到南美的墨西哥,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祭月仪式存在,我国古代也存在秋分祀月的传统。月球的运行规律与农耕相关,而中秋时节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原始人类通过类比联想将月球、作

9、物的繁殖与大地母性相联系,这些相互联系的概念组成了一套家族相似的体系。虽然在中国古代,官方的祭月仪式仍有祈求丰产之意,但礼记中记载的祭月仪式已经由直观功利性的生殖崇拜逐渐向尊重自然规律转化。一方面,自周朝以后,中国人开始产生一套有关世界秩序的“阴阳”观念,月的诸多属性,归于这套体系中“阴”所包含的范畴。礼记中一些文献都强调了这一点,并且说明了周代所祭之月代表了某种自然规律和秩序,而非神力的载体。另一方面,统治者从自然规律与秩序推及社会规律与秩序,官方祭月仪式已有了维护社会秩序的含义,成为礼乐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儒家礼乐思想的萌芽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原始自然崇拜思想逐渐式微,至少在周代,官方祭月的目

10、的发生转化,从对有神性的月或月神之功利性的崇拜转向了对万物运行规律、社会秩序的追求。周人认为,自然运行的规律、秩序,与人世间的规律秩序是同构的,这样,通过祭月仪式,就将对自然规律的崇拜与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统一起来,并最终达到让社会和谐的目的。统治者通过秋分祭月的仪式,教育官员和人民事君尽职。仪式的原理即在于,宇宙的运行有其规律与秩序,日、月等自然星辰各守其分,不同的人员也应该各尽其职,对自然界规律的敬重即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中秋赏月与节俗成形除了祭月之外,文人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赏月活动,这是一种诗意的审美活动。赏月,与美丽动人的月色以及人们对月亮的想象相关。诗经陈风中就有月出一篇,将月色与

11、美人相应,南朝谢庄的月赋中则有“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之段落描绘月色之美。在月光的普照下,世间的景象皆成美景,令人们陶醉愉悦。文人中秋赏月的习俗最早见于魏晋时期。晋书卷九十二曰:“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欧阳詹玩月诗序云:“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可见当时已出现文人有组织的赏月活动,这种赏月活动是与民间信仰及官方的祭月仪式不同的自由的审美活动,是中秋习俗形成的又一来源。到了宋代,赏月与拜月,共同构成了作为民俗活动的中秋节的两个方面。从宋代开始,中秋节放假一天,民间团圆娱乐,加上

12、自周以来祭月活动的历史,以及文人赏月活动的影响,几种因素汇聚在一起造就了为今人所熟知的中秋节的样态,这成为中秋作为民俗节日正式形成的首要标志。中秋节正式形成的第二个标志在于,民间信仰在宋代已融入中秋活动中。苏轼望海楼晚景诗“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提到了民间拜月这一行为。在宋代,中秋之夜,人们“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女则澹竚装饰,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由此可见,民间信仰已对中秋节造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宋代之所以被认定为民间中秋节正式形成的时期的标志,还因为中秋的“团圆”属性最早是在这一时期定型的。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所载家家户

13、户“安排家宴,团圆子女”,证明了在宋代,中秋节具有了团圆的含义。何以中秋象征团圆?当然与中秋节的月亮最为皎洁、圆整有关。可见,作为民俗活动的中秋节起源于魏晋时期的文人赏月,发展于唐,后与民间的拜月仪式相结合,在得到官方认定后最终形成于宋。在明清时期,中秋拜月较前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文献相较于之前,更为详尽地记录了当时中秋拜月的过程。据刘侗帝京景物略等文献记载可知,相比于前代,明清时期拜月形成了一套规定的流程,摆祭案于月出的方向,放置画有蟾兔、月宫或是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于案上,焚香而拜,最后以烧月光纸、向家人分食祭品为结束。这一时期的话本小说中也出现了对赏月和拜月的情况的描述。红楼梦第一回

14、就出现了贾雨村赏月的情形,而第七十五回描述了众人拜月的情境。这些记载和描写说明了在明清时代,诗意的赏月活动并未因拜月活动兴起而衰微,赏月与拜月是中秋节活动的共同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中秋赏月已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活动而见于各地。中秋文化的几大内涵考察作为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团圆、平等、诗意、生命意识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中华民族向来有追求和谐圆满的人生理想,而中秋节的形成正满足了人民的这一愿望。唐人殷文圭的“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和宋人高登“但愿团圆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的诗句,恰当地反映出中国人渴望团圆的深层心理。历史上,中秋团圆的意愿,为增强家族、友朋的

15、凝聚力,起到很好的社会调节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二人在中秋以诗的形式互通书信,看似是在相互诉说他们所见到的景色、经历的事情,实质却是在中秋这个合家团圆的时刻,以诗意联系起兄弟二人的情感。唐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宋人司马光的八月十五日夜寄友人这类诗皆是在中秋节时以诗歌的形式与朋友交流情感,增进友谊。贯穿中秋文化的另一核心内涵,则是平等的观念。宋人的一些记载完全摆脱了古代祭月礼的贵族性和某些节日的小众特点,使得中秋节成为全民平等欢乐的节日,所谓“风露清,月华明,明月万家欢笑声”,体现出中秋节日精神的平等性。诗情画意也是中秋的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贯穿着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体

16、现着自然和生命的节律,代表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所以向来不乏诗情画意,其中尤以中秋为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既代表着古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又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美好期待。而“但愿团圆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等诗句,通过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抒发,起到心灵抚慰的效果。至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则在人与自然的交融中,领会生命的澄明之境。许多诗人写诗如梦如幻,将对人生的感慨、思考与中秋的月色结合在一起,使人生充满了诗意。因此,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我们理应放松身心,试着体验

17、诗意栖居的美好。中秋的内涵还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生命意识。与中秋相关的符号、神话,体现出了中国人的生命意识。西王母、月桂、蟾蜍、月兔本身都是生育和长生的符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则体现出了中国人对生命永恒与精神生生不息的追求。“但愿人长久”就是中秋时刻对生命长久的美好祈愿。中秋的其他意义,团圆、平等、诗意均是人们对世俗生活的美好祝愿,而健康长寿,则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前提。(作者黄意明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伯翰系云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博士)释放中秋节的文化内涵2021-09-16 09:49 来源:南阳网 作者:陈向阳“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将至,节味渐浓。中国传统节日

18、普遍有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和精神价值。中秋是一个劳作实践与诗意栖居完美融合的节日,也是一个温柔漫溢的节日。天上月儿圆,地下人团圆,人们在明月照天的情境中,素心对月,各抒情怀,享受着回归自然的乐趣,共享亲情温馨、秋收喜悦。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情怀和精神诉求。中秋,古代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意。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是中秋节的固有习俗。中秋传统文化离不开溯本求源,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去追寻那质朴的价值源头,从环环相扣的文化链条中,了解中秋节所承载的文化成果沉淀和习惯固化表达,从而继承最本真的文化精神和道德价值。蕴含在传统节日里的浓浓情怀,体

19、现了人文情思、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过好传统节日,必须要让人们了解节日以及和节日相关的传统习俗。社会应该顺势利导,强化节日的仪式感,有了仪式感,节日才有厚重感。仪式感里面凝聚着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和理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意义。正因为有仪式感的存在,传统节日才有了历史积淀,成为我们传承文化记忆、确认民族归属感的重要时刻。让人们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激活、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延续、传承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要既坚持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不断地追求创新,唯此,才能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

20、让传统节日得到更好赓续。身处新时代,互联网与文化有着天然的黏合力,“互联网+”文化,能让传统文化更具“流行范儿”。近两年,各种“线上过中秋”的平台网站点燃了人们参与欢度节日的热情;“有文化的月饼”不断刷屏,众多博物馆加入文创月饼制作行列,“镇馆之宝”纷纷化为造型别致的月饼;新华书店甚至推出“识字月饼”借助“互联网+”,以富有文化韵味的方式过节,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不仅让中秋节变得更有味道,中华传统文化也在“古今”之间得到了更大张力。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皓月当空、饼香四溢、亲人团聚的时刻,中秋佳节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韵味也在人们心中升腾而起,并与社会主义

21、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浓郁了“获得感”,更能凝聚人心,涵养文明,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金羊网评:品读中秋文化意蕴,厚植家国情怀2021-09-19 19:43金羊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有两天的时间,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会如约而至。人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乃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中秋佳节被赋予了团圆的意蕴。中秋节既是坊间节日,也是国家节日。千百年来,中秋赏月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源远流长。据悉,我国的赏月文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赏月文化源于先秦,兴于魏晋南北朝,赏月文化在诗词中更是留下了隽永印记。例如,南朝宋谢庄月赋、谢灵运的怨晓月赋,梁萧纲的望月、沈约的咏月等诗词。他们既是文学大家,也是中

22、国审美学家,他们对中秋意蕴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家国情怀。品读中秋文化意蕴, 涵养家国情怀,从中秋节中汲取前行力量。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壮怀殉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秋佳节乃万家团圆的日子,此时此刻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感谢祖国,是伟大的党和国家给了人民美好的生活。旧中国积贫积弱,山河破碎,中华民族饱受帝国列强欺凌,人民颠沛流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只能是奢望。一唱雄鸡天下白,人民翻身得解放。1921

23、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开辟了新纪元。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从此摆脱被奴役的历史。唯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享幸福安康;唯有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生活才会有保障。国家富强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国家强大人民才能过上富足的幸福生活。品读中秋文化意蕴,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堪当大任,精忠报国,从中秋节中汲取前行力量。世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劳动创造世界,汗水成就未来。对于广大青年来讲,要树雄心,立大志,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天上不会掉陷阱,努力拼搏才会结出丰收成果。千里之行

24、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青年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要知道,奋斗出成绩,奋斗出成果,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是辛勤与汗水。只有发奋读书,立志成才,才会不负韶华,无愧于时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已经落在年轻人身上,必须以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与速度争先,做奋发有为的年轻一代。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来讲,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品读中秋文化意蕴,从中秋节中汲取前行力量,做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和捍卫者。响应号召,谨慎聚餐和出行,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一些地方有所反弹,疫情形势进一步严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

25、王晓峰1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为更好保障中秋节、国庆节包括今后一段时期游客的出行安全,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好一切防控的相关工作,疫情防控措施要落地落实。关键要从时刻抓好外防输入工作不放松,针对突发情况及时启动跨省旅游经营的“熔断机制”,严格做好旅游各环节、全过程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旅游景区的“限量、预约、错峰”要求等方面做好工作。9月1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从严从紧做好中秋国庆假期和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号召和提倡就地过节,减少聚餐场次和人数。疫情防控关乎国家安全,在这个问题上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懈怠,某种程度上讲,安全用餐谨慎出行也是在为国家安全助力添柴,是在为国家安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爱国就要处处维护国家利益,不做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行为,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社会遵循。天涯共此时,最美中秋节。传统文化中,赏月文化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积淀,超越了对于天象的解读与描绘,寄托了人们的情感与愿望,成为最美的文化符号之一。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造福人。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心存感激,感谢伟大的党,感谢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有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