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奇妙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相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确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实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说明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洁试验。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学问来进行想象和推理。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确定的。2使学生擅长用已有的学问对四周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说明。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改变的联系。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
2、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缘由是什么?物质究竟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引入:既然要起先探讨物质构成的奇妙,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视察和说明宏观的物质或现象。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试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觉试管中的固体颗粒渐渐变少,直至消逝。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
3、色渐渐变浅,直至无色。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逝?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逝,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定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
4、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举例:除了课本上的试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回答: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补充溢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渐渐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
5、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肯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试验:探究微粒运动的试验步骤:试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试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现象:溶液A渐渐变红缘由: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假设试验3:为了使试验结论精确牢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
6、做对比试验,有无必要性?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试验一起先,已经证明白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试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试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假如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试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试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状况是不同的,有的简单扩散,有的不简单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简单挥发
7、,有些物质简单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觉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状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探讨: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试验。三、微粒之间有空隙阅读试验:水和空气的压缩试验现象:水不简单被压缩,而空气简单被压缩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
8、粒之间具有间隙;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阅读试验:水与酒精的混合试验150mL水+50mL水250mL酒精+50mL酒精350mL水+50mL酒精结果:等于100mL等于100mL小于100mL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学问来说明物质三态改变的缘由?说明:有关物质构成的学问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肯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
9、的空隙小到肯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肯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接着增大,就会成为气体。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肯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视察液面状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视察液面,试说明。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肯定的间隙留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分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觉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回答: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肯定的作用力
10、,包括斥力和吸引力。讲解并描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肯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肯定的吸引力。例题解析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说明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缘由。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许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缘由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
11、增大,使瓶盖跳起来。30的水接着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足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第三章第一节叶片的结构教案示例具体介绍:第三章第一节叶片的结构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驾驭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相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2通过练习制作徒手切片,驾驭肯定的试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视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的表皮,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试验实力。 3通过练习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图,培育学生严谨、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12、重点、难点分析 1视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学问。 在完全叶的组成中,叶片是主要的部分。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缘由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晰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爱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亮,有利于光线的射入;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片与外界能够有调整地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很多叶绿体,因而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的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这有利于光线照耀在海绵组织上;叶脉支撑着叶片,使叶片充分接受到阳光,也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
13、物能够刚好运输。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驾驭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老师只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视察效果可以不作过高要求,重点应放在视察叶片的结构上。 教学过程设计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在课前可以打算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视察。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对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亮的薄膜。启发学生思索:这层透亮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假如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
14、老师可以告知学生,这两层透亮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很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晰叶脉在叶中的分布,老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启发学生思索: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 最终,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1)表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驾驭有关学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实行试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学问的实践中学习。 首先,老师指导学生练习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也可以用蚕豆叶、槐树叶),并且在显微镜下视
15、察表皮细胞有哪些特点。 在学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叶片的表皮细胞图,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视察并总结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 在显微镜下视察,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的? 无色透亮的表皮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表皮细胞是什么形态的?细胞之间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 在表皮细胞壁的外面,还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这在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上是无法看到的,但是老师应当向学生讲明这一点。为什么雨后的莲叶上常有水珠滚动,但是水分并没有渗到叶片的内部,就是因为叶片的表皮上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依据视察,可以发觉在表皮细胞之间还分布着很多小孔,叫做气孔。气孔的
16、构成有什么特点? 两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可以限制气孔的开闭,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保卫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气孔有什么作用? 为了说明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试验:每个同学取一片菠菜叶,把叶片插入盛水的烧杯,口含叶柄吹气,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气孔中冒出来,还可以看到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上的数量多。 最终,老师引导学生依据视察、分析总结叶片表皮的特点和功能,并且画一幅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2)叶肉 关于叶肉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用低倍显微镜视察叶片
17、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和永久切片,初步了解叶肉的组织特点,然后再辅以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或叶片的横切面挂图,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在试验中视察到的现象,总结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细胞的特点及主要作用。 指导学生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只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方法,而临时切片的视察效果可以不作过多的要求,重点放在视察叶片的结构上。为了保证视察的效果,每个试验桌上可打算“叶片横切面的永久装片”供学生视察,也可以在课前由老师打算一些切得较薄,质量较好的切片(浸在1020甘油水溶液中)供学生视察。 为了使学生的视察更有针对性,可以提一些问题使他们能有目的地去相识事物。 叶横切的上、下两层细胞叫什么?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
18、与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叶肉细胞里的叶绿体多? 现在你能说明为什么叶片上面比下面更绿的缘由吗? 叶肉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在学生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基础上,再通过有关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深化思索,分析并综合整理得出结论。 (3)叶脉 在显微镜下视察到的叶脉(横断面)和肉眼看到的叶片上的叶脉(平行的或网状的)好像没有共同之处,但这是视察的角度不同。老师在讲解叶脉时,应向学生指出,在叶肉中的一些束状结构就是叶脉。从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或挂图中可知,叶脉主要由一些管状细胞构成的。这时老师再次出示叶脉标本让学生视察,启发学生思索,叶脉在叶片中起什么作用? 小资料叶脉标本的制造 称取2
19、.5克NaHCO3、3.5克NaOH,放入盛有100mL清水的烧杯内,用酒精灯煮沸。向杯内放入枫树叶或其他叶脉清楚而坚韧的叶片,让它全部浸入在溶液里,接着加热68分钟。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使叶片受热匀称。 用镊子取出叶片,在清水里洗净。把叶片平铺在手掌中,用右手食指在流水中细致地用刷子刷去叶的松软部分,露出清楚的叶脉。然后,将叶脉贴在玻璃或平板上晾干。趁未干透,涂上颜料,可以做成书签。 取选好的枫树等叶脉清楚而坚韧的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将整杯水煮沸。然后,在清水中倒入一些NaCO3,浸没叶片。盖上玻璃盖,把烧杯移到暖和处。留意适时换水,并在水中加放些Na2CO3。 12周后,由于
20、腐生细菌的作用,叶的松软部分颜色由绿转为苍褐色或苍绿色,最终腐烂脱落,留下网状的叶脉。 用刷子轻刷叶片,将留下的网状叶脉水洗、染色后贴在玻璃上自然干燥。 第三章第一节叶片的结构教案示例第三章其次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三章其次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其次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4.能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重点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
21、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难点 1.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2.初步相识核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详细内容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但这些微粒又是什么呢?科学家长期探讨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 1.物质是由哪些基本微粒构成的 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常见的金属(铁、铜、铝、汞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石墨、硅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活泼金属(钾、钠、钙、镁等)与活泼的非金属(如氯等)化合时,形成的
22、物质由离子构成。像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还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水、二氧化碳、氨气、氯化氢、硫酸等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子的质量特别小;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之间有空隙;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5)分子学问的应用。 分子性质的应用; a.依据分子不断运动的学问可说明物质的扩散(溶解、蒸发、挥发等); b.依据分子间有空隙可说明物质的三态改变、物
23、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受压体积缩小,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两种液体的体积和等现象; c.依据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说明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相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等; d.分子的体积很小可说明粗盐提纯、水可以通过滤纸等; e.依据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可说明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等; 用分子的观点相识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改变时分子本身没变,发生化学改变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用分子的观点相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宏观: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对由分子构成的
24、物质而言) 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3.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5)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分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6)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7)原子的性质和分子相像。 体积、质量很小;不断运动;原子间有空隙。 (8)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9)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l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25、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离子 (1)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带电荷的微粒。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2)离子的形成。 5.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大、原子小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例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分是()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没有间隔 D.分子在化学改变中可以分成原
26、子,而原子在化学改变中不能再分 答案:D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不肯定有中子 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肯定是同种原子 C.微粒得到电子肯定变成阴离子 D.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行能相等 答案:A 例4.已知在原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质量约是每个质子或是中子质量的1/1836,通过下表: 原子名称 质子数 电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1 0 1 氧 8 8 8 16 钠 11 11 12 23 硫 16 16 16 32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_,(2)_, (3)_,(4)_, (5)_。 答案:(1)质子数=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确定
27、原子种类;(4)原子中不肯定含有中子; (5)质子数不肯定等于中子数。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水结冰是由于() A.水分子不运动了B.水分子变小了 C.水分子化学性质变更了D.水分子间的间隔变更了 2.下列物质属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B.含冰的水 C.澄清石灰水D.分别液态空气后得到氮气的剩余物 3.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内有很大空间 B.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肯定等于中子数 4.构成原子核不行缺少的微粒是() A.质子B.中子C.质子和中子D.电子 5.氧原子
28、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A.16B.16gC.2.6571026gD.2.65710-26kg 6.原子变成离子时() A.得电子B.失电子C.得或失电子D.既不得也不失电子 7.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改变的实质是() A.分子间隔发生改变B.物质状态发生变更 C.分子本身发生改变D.物质颜色发生改变 8.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是()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9.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二氧化碳C.镁D.空气 10.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m,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nB.n/mC.m/12nD.12m/n 二、填空题
29、11.物质是由_、_、_等微粒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_构成的。 1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 13.分子虽然很小,但还能_,分子是由_构成的,如氧分子是由_构成的,氧化汞分子是由_和_构成的。 14.有些物质是由_构成的,如氧气、_等;有些物质是由_构成的,如汞、_等。 15.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和核外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和_两种微粒构成的。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_,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_。由于质子数和电子数_,所以原子不带电。 三、简答题 16.乒乓球不慎被压瘪了,但没有裂痕,怎样才能使乒乓球复原原状? 17.在20、101kPa的
30、条件下,有水和氢气各1L,将其压强分别加压到202kPa,温度仍为20,试比较二者体积的大小,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说明。 四、计算题 18.已知一个标准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求: (1)一个氮原子的实际质量。 (2)若一个铝原子的实际质量为4.48210-26,求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A5.A 6.C7.C8.B9.A10.D 二、填空题 11.分子、原子、离子氧分子 12.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 13.再分原子氧原子氧原子汞原子 14.分子氮气原子硫 15.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正电荷负电荷相等 三、简答题 16.放到热水中,就可使乒乓球复原。 17.当增大压强时,氢气体积明显减小,而水的体积改变不大。因为构成水的微粒之间空隙较小,加压后,空隙改变不大。而构成氢气的微粒之间空隙较大,加压后,空隙明显减小,因而体积变小。 四、试验题 18.(1)2.32510-26(2)27 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