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磨练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整理.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1404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磨练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体验磨练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验磨练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磨练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4页 共14页 2008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整理1、依照最新的考纲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20套不同试卷的形式、内容,以全国卷I为版本,编撰此文。此文适用于高中各年级。 2、2008较2007的高考语文将出现大的变化,复习时应当遵循“脚踏实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思路,抓基础,抓方法,重积累,重能力,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注意处理好“课本”与“课外”关系,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迁移出来,避免高考备考不注重课文、不注重积累的弊端。 4、注意平时真正以“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为指导

2、思想进行语文复习,关注生活,留心社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卷选择题部分(全国卷30分每小题3分)一、语言基础知识题(全国卷设四小题,每小题3分) 设题范围:字音、字形、近义词同音词的辨析、成语、熟语的使用、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连贯、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对前4道小题来说,考生要相信第一感觉、珍惜第一判断,在做修改时务必慎重 1、字音:多音字形声字单音字 (1)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 (2)注意语体口语、书面语、词性、语意和特殊读音。 (3)善用排除法。不认识的字凭语感,或根据字意与拼音结合在一起推敲。特别注意多音字(语意不同,读音不同,最好根据语意辨

3、别读音),音近字的比较,对于一些不常见字要认真比较,最好采取排除法。 2、字形:同音音近字同音义近字音形都近字形近字。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不熟悉的字,先将词的表面意思弄清楚,再比较词中每个字的意思与词的整体意思是否和谐、一致。注意形近字的比较。 (1)从理解词义入手; (2)利用对应关系掌握; (3)通过组词辨别。注意互用字; (4)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偏旁与字意联系起来记忆。通过换用相异偏旁的字来比较哪个更对。 (5)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设法换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比较。 (6)答题技巧: A、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B、形辨

4、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C、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D、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3、近义词同音词的辨析(实词或虚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选择。 辨析突破点:从词义突破(例:终止、中止);从词义与句意的关系上突破(例:祛除、驱除);从句子表达的侧重点突破(例:稍微差一点、多少差一点)。 (1)实词:注意感情、态度、语体色彩;注意理性

5、意义(词义的侧重点,轻与重、范围的不同);语法功能(词性不同,搭配习惯差别)。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2)虚词关联词:语法功能和特定意思;结构关系和成对成套的特点。重点是副词、介词和连词。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注意采用排除法。 4、成语、熟语的使用: A、

6、成语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和使用错误类型:感情色彩褒贬误用(叹为观止、处心积虑)、语意重复(感到爱莫能助)、词义不当(首当其冲)、语体色彩(鼎力相助)、错用对象(汗牛充栋、石破天惊)、语法错误(栩栩如生地看到)、轻重失度(视同儿戏与等闲视之)、(8)望文生义(付之一笑)、(9)敬谦误用(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 B、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范围,搭配的对象,尤其是发生变化的词语(美轮美奂、感同身受);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

7、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C、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的辨析: (1)6种类型:语序不当(多项定语、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主干的搭配、修饰语、中心语之间的搭配、关联词语的搭配)、成份残缺或赘余(介宾短语前置可能会缺少主语、虚词多余)、结构杂糅(一句话内含有两个语句两个谓语结构)、表意不明(歧义、代词指代不明)、不合逻辑(句子自相矛盾,概念范围大小不分,甚至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造成事理上讲不过去。A多重否定用“负负得正”的方法看它最后的意思,有可能误用。B两面和一面:可能不对

8、应。C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 (2)解题步骤与方法:凭语感扫描,用方法检验。单句采用紧缩法,先抓主干后理附加。复句要先看关联(关联词是否残缺、关联词的搭配和位置、关联词是否错用、滥用),然后以分句为单位,采用紧缩法去判断。特别注意主语一致关联词在后,主语不同关联词于前。 6、语句的连贯: 1、解题思路及要求(1)话题或陈述对象应一致;(2)音节,结构要谐调;(3)语序(问答、关联、指代)要照应;(4)表达要合乎事理和语境,语脉要贯通;句式前后要一致。 2、连贯类型及解题要领: A、排序:抓中心,中心是理解语句的纲,中心句往往在句首(总领句、总括句)。抓思路,记叙文,以时、空为序。议论文多以逻辑

9、为序,观点句在前,材料句(思想句于前,行为句在后)在中间,总括句在最后。说明性文字和描写性文字,事理句于前,材料句于后,且循空间或逻辑关系。抓标志,暗示性词语(提示层次结构)。关联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和相同句式。音节的和谐变化。 B、选句衔接:要语气粘连,话题一致,句子结构一致,语脉相承,情景相融,符合逻辑。 C、修改不连贯语句:使用语法分析法,分析结构语序,关联词语及过渡、照应。 7、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以点号为重点,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括号与表停顿的点号连用,点号在括号内还是括号外;二是引号与点号的连用,后面的点号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三是有疑问词的句子,句末用不用问号,几个疑

10、问句相连,问号如何打;四是几个并列的短语相连,如何使用逗号和顿号等。有可能在第I卷设题、在第II卷设题、在作文中考查。 以下为难点提示: (1)问号:选择关系复句的疑问句应用在句末。特指问每句后面都要用问号。句中有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但不要求回答的句子不用问号。表强调某种感情的反问句,句末用叹号。介于陈述句与疑问句之间的句子,信多于疑用句号。倒装句,问号用在句末。 (2)顿号: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不能用在句与句之间。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而作主语、谓语、补语等表强调时,并列的介宾短语用作状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常用在一起的词语并列可不用顿号(工农兵学商)并列的短语之间带有语气词时

11、,不用顿号,用逗号。(清华呀,北大呀,) (3)冒号:用在总分或分总关系之间的总括性句语中。提示性的词语放在句子中间,不用冒号,用逗号。使用冒号的提示性语句的后面,不能出现“即”“如”等词语。 (4)括号:括号内是词语时,不用点号,括号内是句子时不用句末点号。括号内再有括号,里面应用“”。括号内解释局部,括号于点号前;括号内解释全部,括号于点号后。 ()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引语末标点位置的确定:A、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B、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C

12、、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 (6)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电影名、电视剧名等。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 二、社科或科技类文章阅读(全国卷设三小题每题3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的含义(新概念下定义:被下定义者+是+特征+属性);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内容)(抓修饰语

1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新知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注意:重点应立足于和的考点检测上。 (1)答题要领:遵循语境原则辨析词语理解语句。弄清代词的指代意义(近指:这、这些;远指:那、那个;不定指:某、某些)。确定文段的中心句(主旨句、首括句、过渡句、修辞句、语篇指示语句和情态语句)。筛选整合信息,注意基本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阐述。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说明文抓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抓中心论点)。 (2)答题思路:找:找找原文有没有(依题干找出检索范围、段落及角度);比:1)比较原文符不符此物变彼物(偷换概念),2)可能成必然(说法绝对),3)将来变现在(提前实现),4)部分成全部(扩大

14、外延),5)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6)说东改道西(意思不符),7)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 (3)答题步骤: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 (4)解题方法:以文解文(即根据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对语句的意义进行分析,联系上下文把握理解语句的意义)。自科类文:抓主旨,抓信息,利用选顶,排除干扰,对照原文做出选择。社科类文:抓观点,材料 三、文言文阅读:(全国卷设三小题9分,每小题3分)考点: (1)对实词虚词的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话用。 (2)理解虚词在

15、文中的用法。(在考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之中选择)。 (3)特殊句式及用法: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谓前、宾前、定后、介后)(4)后两题重在理解分析归纳概括,代入原文,以文解文。 (5)内容方面不再是传记文章的一统天下,游记、序跋、奏疏和哲理性散文已经出现。 (1)答题要领: 明大意(知人明事);通词句(结合语境);能辨析(五W: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发生发展的原因多少原因。1Who、2What、3When、4Where、5Why)。 (2)分析答题过程:从最后一题开始,倒着做,利用已知解未知。

16、(3)答题技巧: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古今异义题: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虚词题: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信息筛选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

17、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 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全国卷120分)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的鉴赏、名句名篇的补缺和文化常识(全国卷23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全国卷10分) (1

18、)标准是“信、达、雅”,重点是“信达”。(“信”占8分,“达”占2分。) (2)“61”方法:替(古今异义)、扩(一词多义)、留(人、物、地、官名词)、增(省略句)、减(语气助词)、移(倒装句)猜。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3)答题要领(一大原则四项注意):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特殊句式;注意词类话用;注意译文通畅。 (4)答题方法: 先分解(按句子成份剖解,找出动词,句意自见);再对应(字对词,排语序);后组合(重在调整,前后照应,确定复句关系)。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点面结合,译准句子。对于翻译句子而

19、言,点面结合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以文段为面,以所译句子为点,由面及点,求“通”而不只求“懂”;二是译句子时以句意为面,以关键词为点,由面及点。点上得分,以面上得分为基础。翻译文言文的步骤和方法有一首口诀: 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省略句子,适当补齐。遇有倒装,调整词序。专有名词,不必翻译。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审慎断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 (5)文言断句可综合使用虚词断句法、句式断句法和谓语动词断句法(说明:遇到疑难句的翻译也可用此法。) 2、古诗词的

20、鉴赏(全国卷8分) (一)考查要点: 正确理解字句的含义: A、理解词句的意义(情景结合); B、理解诗眼蕴涵的情思(诗眼是诗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健词或句,它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使诗意隽永含蓄,使诗句灵动飞扬。抓住诗眼,就可弄清诗歌的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但总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C、注意词序倒置,突出重点的作用d把握谓语动词(理解语句的关键)、形容词和特殊名词(领悟意境,理解意象的关键)的妙用。 对文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的识记、理解,理解运用典故是作者表达思想的关键。 对修辞手法和技巧的辨识、理解,通过修辞分析,体会

21、作者的思想轨迹。 对意境、艺术形象、主旨思想感情的把握:a联系其人其事b整体把握作品c抓住词句中直接透露出来的情思信息,理解作品意象的理性意义和情态意义。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闺妇幽怨、怀才不遇、怀古伤己、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 (二)答题要领: “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的是作者的志向,思想和情感,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应当从景情关系方面去探寻和体味。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分辨把

22、握五种类别诗词的答题规律和不同特点a写景抒情、b咏物言志、c边塞征战、d咏史怀古、e即事感怀(送友、思乡、闲情、人生感悟等)。把握诗词起承转合(尤其七绝)的结构、思路和脉络及大多数先景后情的特点。 (三)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两个方面,即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包括两大内容,即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表达方式:抒情: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描写:直接(正面)、间接(侧面);咏物(叙述);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2)艺术手法:A、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

23、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结构类(作用:强调突出)排比、对偶、反复;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设问、反问。 B、表现手法: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绘声绘色、虚实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性为有形:对比、反衬、象征、铺陈、托物言志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等。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

24、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四)答题方法和步骤: 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点(概括知识点)后面(分析阐释),纲举目张。 “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 A、“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B、悟,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鉴赏内容。 C、联,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 D、结,对诗歌类型及其宏

25、观鉴赏的总结,对诗歌鉴赏要目(形象、表达技巧、语言三方面的鉴赏)的总结。如此可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五)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3、名句名篇的补缺和文化常识(全国卷5分) (1)复习重点高中25册课本中的名句名篇。范围参考背默总览,注意: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 (2)一定要结合相关的文学常识,触类旁通。(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中三篇附录,还有单元的注解和各个文学课文的注解) (3)文化常识

26、考查重点是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别:中国作家要记住其生活时代及代表作,外国作家要记住的是其国别及代表作。对文学体裁而言,重点应是高中毕业生应该了解的一般常识。文化常识题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常常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多种文体常识放在一起综合考查。识记要点:名、时、地、评、作。 (4)文学常识题有可能设置在第I卷的语言基础知识题位置上。 五、文学作品的阅读(全国卷22分)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先内容后形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注意:高考侧重于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1

27、)答题要领:强调三句话,一是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做现代文阅读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答案一定是出自原文的(除了那种特别明显的让发挥的题)。答题的时候先定位,然后就在原文中整合文章找答案。尽量用原文的语句或者关键词回答。而不是自己去生造。另一个原则,答案都是有正面意义的(不一定是褒义的),因为高考具有社会导向作用。 (2)答题五步骤: 第一步:认真读题(文题)预测联想; 第二步:浏览首句,了解梗概; 第三步:阅读全文,边读边画(重点:作者和年代,重要的时间、数据和有关资料、主要事实和典型形象;表现作者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句;语言的特点和修辞的作用)。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

28、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第四步:审题干(判断答题的范围和要求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B、查语境。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C、看赋分,配答案); 第五步:开始答题(把握文体特点和作者的感情线索,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题。) 1)还原:首先讲清楚该词语或句子的直接的意思,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意思“还原”将词语或句子中的临时语境义还原为人们通常习惯的表达,有时还要将句中指代词语的指代内容还原出来; 2)联系:联

29、系上下句找到该句所处的最小的意义层次,思考它在该层次中的作用内容或结构方面的作用; 3)表述:回答句子的含义这一类题目时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述,一是讲清楚它的意思,二是分析该句在它所处的最小意义层次里内容的作用,即对人物、事件等所表现出的作用;回答句子的作用这一类题目时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一是讲清楚它的意思,二、三句是分析该句在它所处的最小意义层次里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5)答题要点: 1散文阅读:散文离不开情。所以考题往往围绕“情”做文章,阅读时也要围绕“情”来思考: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抒“情”的依托物是什么,用什么语言来表“情”的。 A、抒情散文设题点:景和情或事和情

30、的关系;叙事散文设题点:关键字词;风格设题点:语言特点和表情达意的关系。 B、抓住线索、体会意境(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品味语言; 2小说阅读:小说主要把握作者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小说是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主题的,设题点是对形象的感知和概括能力。A、分析人物(分析塑造手法;把握人物思想性格;通过社会环境,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补充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行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B、把握故事情节(领会所揭示主题的深刻性和人物性格发展的曲线);C、体味环境描写(着眼于小说三要素之间的联系)。 3

31、戏剧阅读:设题点:通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语言,即对话和独白。A、分析戏剧冲突(原因,性质及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戏剧冲突方式:a人物的性格冲突(外部冲突),例如雷雨(节选);b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内部冲突)例如窦娥冤(节选);c人物与环境(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冲突,例如茶馆。B、揣摩戏剧语言(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 (6)答题方法: 以文解文(见科技类阅读);以事解文(事,即相关背景信息和相关事实);以理解文(参照常理,理解语句的意义);以情解文(以人之常情揣摩人物的特定心情);解答主观题至少有两道题用原文原句或用原文词组、语句组装。(鉴赏方面见古诗词鉴赏题) 六、语言表达运用(全国卷15分)(一

32、)扩句: 1、扩展语句四种类型:给出主干句,主谓句的扩展;给出语句或不完整语段,接续填补空白;给出几个词语和中心词,定向联缀词语成句;给出话题中心句或首尾句,话题情景阐发。 2、解题思路:扩展语句是铺陈。(1)要讲究意蕴,力求创新。(2)注意精心构思,展开联想和想象。(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解题步骤及方法:(1)细审题干,按要求思考。(2)吃透原句,辨析隐含信息、单句复句、扩展内容,修辞手法。(3)结合前两点考虑多设方案。(4)按题干要求比较筛选,修改确定。(5)注意语意连贯,句式与修辞格是否与要求一致。 (二)压缩:(将丰富的较长语段,按要求压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

33、了的一两句话) 1、压缩语段考查的三种类型:概括大意(导语新闻);概括标题(精准、简练、有吸引力);概括要点(准确全面)。 2、解题思路:压缩语段是提炼,要抓关键词句,删繁就简,去次留主(删掉枝叶,保留主干),再仔细地组织好语言,既要把点答全,又不要超过字数。 3、解题步骤:(1)明确标准,弄清题干要求。(2)细读原文,弄清体式,分析层次,把握中心。(3)分析原文的内容要点。(4)根据原文中心,确定原文内容的删留。(5)根据字数要求对保留内容进行加工,得出答案。 3、体式与侧重点: (1)说明体式抓对象和主要特征。 (2)叙述体式抓主体经历与特征。短句注意首尾句,复句注意句末分句。 (3)描写

34、体式抓景或物的主要特征、描写角度和感情。 (4)议论体式抓话题、观点、论据和结论。 (5)新闻消息体式抓导语段。 (6)图文转换体式抓象征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画面主体,即所指对象。 (7)寓言(包括笑话)体式要正反两面探哲理。 (8)图表体式抓各项之间的关系。 4解题方法: (1)剔除枝叶法,适用于记述性文类,要去掉原因、过程和例子; (2)层次切分法,适用于说明文类,把语段的层次划清,提炼各层次要点,然后将各要点相加,最后再比较、整理,使之符合题干的要求。 (3)寻找关键句法,适用于议论性文类,找出中心句或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适当改造、整合。 (三)句式变换:要求掌握常见的句

35、式,按要求在这些句式间自由转换。八种类型:长句和短句。主动句,被动句和把字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单句和复句。一般语句和特殊语序句。普通陈述句和排比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 长句和短句: (1)长句化短句的步骤:1)准确地划出原句的主干和附加成份。2)思考所变短句之间需何种关系才能保持原意,并且达到连贯的要求,进而确定其关系(因果条件、并列、顺承)。3)主干部分添加直接修饰成分使之独立为一句。4)其他句用代词作主语或用关联词连接。5)根据题干要求检验。 (2)短变长:主要将几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谓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的变成附加成分,如定语、状语。如果题干给

36、出主语,则应当按照下定义的方式确定定中词语,即宾语。 2、单句与复句: (1)单变复:可以加上适当的关联词组成复句。 (2)复变单:关键是先确定好所要改成单句的主干,将复句的分句抽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诸个小的表意单位。 3、散变整:先看散句散在那,如何变才能整齐,变完后要通畅。 4、单、复句重组: (1)单句重组可将原句变成兼语式语句或“把”字句、被动句。 (2)复句重组,改变语序,重新组句,即调换其语句的偏、正或主、副语句的语法位置,语句意义和句间关系不变。 (四)简明(包括串台词):“简”是对量的要求,“明”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简明指表达清晰,删去多余的语句,消除歧义、晦涩和罗嗦。

37、(五)得体:得体(包括公益广告词、对联、应用文等),指能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1、合乎表达对象(主体、客体身份);2、合乎语言环境(感情色彩、用词的分量和程度的轻重);3、合乎语体特征(口语与书面语)。 (六)仿句:考查点语言运用能力;联想创新的思维能力;修辞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八种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答题思路及方法:仿句是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制,从样句的思路到形式都要严格照原样保存,仿句要做到形似和神似(要求把虎画成虎,而不能画成猫)。内容上必须做到意趣相同,要注意:1原句中隐含的意思;2原句中用词的特点(褒、贬、雅、俗);3

38、原句的感情基调(忧伤、喜悦、沉重、明快)。形式上必须做到三同一对仗,即结构相同、句式相同、修辞方式相同,关于对仗没有硬性的要求, 2、两点要求:(1)形式上的约束性。(2)内容上的创造性。 3、重要提示:若考题中没有仿照例句,必须严格按照题干所限制的条件造句。 4、解题两步骤: (1)答前准备:运用数学解题思维方式,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和结构(字数)四个方面审题,找出答题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 (2)后期制作: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全部条件的语句,检查衔接与照应。 5、对联拟写:注意符合特定的语境、仄起平落和三同一对仗的要求。遵循题材、情感、旨趣一致的原则,忌讳胡乱生造,上下联用字重复。 (六)综合改错题: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