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供给.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56951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供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供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供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供给.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7页第 1 页 共 7 页第第 8 章章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答答:(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在纸币流通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以及在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客观经济形势就迫切需要人们对货币供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2)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必要性,还有其现实可能性,这就是信用创造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信用创造学说兴起之后,流通中的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和怎么运行的等问题

2、开始明朗化,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控制等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提出来了。(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萌芽期。信用创造理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有关资料,货币供给理论的萌芽期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 20 年代。成长期。货币供给理论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a早期影响最大的是米德和丁百根两人,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整个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量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b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关于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见二人合著的18671960 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c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卡甘于 1965 年出版了专著187

3、51960 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近一百年来美国货币供给量的最全面最深入的分析。d货币供给理论经过以上学者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货币供给量由强力货币(亦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货币供给模型,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答答:(1)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亦称强力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S=mB(MS 为货币供给量,m为货币乘数,B 为基础货币)。这就是货币供给理论的一般模型。(2)基础货

4、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3)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3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答答:银行自身具有创造资金来源的能力,为了便于说明,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并简化如下表: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A1+A2+A3+A4=L1+L2+L3+L4+L5(1)资金运

5、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在资金运用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 共7页第 2 页 共 7 页不增加的情况下,以上 A1、A2、A3、A4各项的增加,都是在信贷资金来源一方的各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并不影响资金来源总量的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资金来源(负债)甲资金运用(资产)乙A1各项存款A2银行自有资金其中:当年结益A3流通中货币A4其他L1各项贷款L2金银库存占款L3外汇库存占款L4上缴财政款L5财政透支合计合计(2)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应变动。资金运用减

6、少,在一般情况下,一是企业用销货收入提前归还贷款,则表现为 A1和 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二是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则 A1或 A3与 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若资金运用增加,如某企业向银行贷款,则表现为 L1和 A1相应增加;企业贷款中部分要提取现金,则表现为 L1和 A1、A3的相应增加。若银行购进金银外汇,则出售金银和外汇的个人会增加一笔存款或现金,表现为 L2和 A1、A3的相应增加。若银行弥补财政赤字,则表现为 L1和 A1的同时增加。(3)根据以上分析,再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加以简化,即可得出“贷款=存款+现金”这一恒等式。这一恒等式的实质内容说明,我国货币大多数是由贷款这一渠道注入流通的

7、。4“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会不会导致信贷失控?这一结论会不会导致信贷失控?答答:“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不会导致信贷失控。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贷款决定存款”,银行就可能大胆地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失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纯技术的角度探讨,存款由贷款引出,贷款制约并决定着存款,因此,就银行整体而言,银行扩大信贷的能力是无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信贷的无限扩张是极其少见的。现实状况是:贷款的恶性扩大造成流通中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又必然引起经济运行的紊乱。银行扩大信贷技术上的无限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客观上的有限性。通过银行向企业单位提供和分配信贷资金是价值的分配,

8、这种价值的分配受客观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不会导致信贷失控。信贷失控常常是因为银行不顾客观生产条件,恶性贷款造成流通中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又必然引起经济运行的紊乱。5试述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试述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答答:(1)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2)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派生存款并非可以凭空创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

9、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 共7页第 3 页 共 7 页造,必须具有派生的基础,即有一定量的原始存款给予保证。(3)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凡是在银行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能力的货币,都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4)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是由贷款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5)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还存在有相互转化的关系,这种相互转化须以贷款为条件。原始存款转化为派生存款的过程是:当中央银行用再贷款形式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贷款转入借款人存款账户,成为可供借款者使用的存款。但由于存款的所有权属于银行,

10、所以表现在银行账面上,在原有存款的基础上,又引伸出一笔存款来。以此类推,这些引伸出来的存款,就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转化为原始存款的过程是:商业银行在不同层次的存款派生过程中,总有数量不等的存款准备金交存中央银行,与此同时,又形成了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作为存款派生的基础。6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答答:(1)银行之所以能够创造存款货币,是由于运用原始存款发放贷款的结果。(2)为了分析简便,作如下假设: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法定准备率为 20%;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3)存

11、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下表来表示: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表银行增加存款法定准备金增加放款第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第三家银行第四家银行:1000008000064000:200001600012800:800006400051200:总计500000100000400000(4)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7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在量上有哪些限制因素。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在量上有哪些限制因素。答答: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存款货币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这个限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它要求银行体系必须适度地创

12、造货币;其二是商业银行在存款创造的过程中,还有以下因素对存款创造倍数的限制:(1)法定存款准备率(r)对存款创造的限制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 共7页第 4 页 共 7 页整个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会受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限制,其倍数同存款准备率呈现一种倒数关系。(2)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限制现金漏损是指银行在扩张信用及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现金流出银行体系,保留在人们的手中而不再流回。这种现金漏损对于银行扩张信用的限制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具有同等的影响。(3)超额准备率(e)对存款创造的限

13、制在银行体系中,超额准备率的变化对于信用的影响,同法定准备率及现金漏损率具有同等作用。(4)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限制银行对定期存款(Dt)也要按一定的法定准备率(rt)提留准备金(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往往不同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 Dt同活期存款总额(Dd)之间也会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当令时,则。这部分 rtt 或对存款乘数的影响,便可视同为法定准备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存款创造乘数 K 在量上可用以下公式表示:8试述基础货币试述基础货币“质质”与与“量量”的规定性。的规定性。答答:(1)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

14、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流通性很强,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派生性,即它运动的结果能够产生出数倍于它本身的货币量,具有多倍的伸缩功能;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它的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化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可控性,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且通过对它的控制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最本质的特征是和两点。(2)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关于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计算口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基础货币=手持现金+法定储备+超额储备。由以上对基础货币质和量的分析,可以得到基础货币的完整定

15、义: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B=R+C9试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试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答:答:基础货币主要由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两部分组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影响基础货币两个组成部分变动的因素:(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存款准备金比率。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多,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反是。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流入(流出)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随之增

16、加(减少)。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 共7页第 5 页 共 7 页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增加;反之反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者,如果它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能够增加;反之,会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减少。(2)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一般来说,公众货币总收入会逐年增加,手持现金量也会有所增加物价变动状况。一般

17、来说,在币值和物价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公众手持的现金除了随着季节性的变化有所变动外,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如商品交易发展、就业人数增加、集贸市场扩大、价格调整等因素,往往会促使流通中现金量增加。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如收购农副产品付现比重提高,农业贷款、个人贷款中相当部分的付现等,也会促使现金流通量增加。信用开展程度。如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储蓄网点的增多、非现金结算的广泛开展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流通中的现金量。10试述影响货币乘数的若干因素。试述影响货币乘数的若干因素。答答:货币乘数是指每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增减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减的倍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包括:(1

18、)法定存款准备率(r)货币乘数受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限制,货币乘数同存款准备率呈现一种倒数关系。法定存款准备率主要受三类因素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p)。当放p松,则 r 低;当p紧缩,则 r 高;当p平衡,则 r 不变;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s)。当定期存款比例高,则 r 低;当活期存款比例高,则 r 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中央银行根据不同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差别,实行差别的 r 政策。(2)现金比率(h)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现金(C)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存款 D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经济运行中,h 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Y),应该说 h 是 Y

19、 的递增函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机会成本(Pn),应该说 h是 Pn的递减函数;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Fm),应该说 h 是 Fm的递减函数;其他非经济因素(u)。在一般情况下,社会不稳定,h 上升;社会稳定,h 平稳。(3)定期存款比率(t)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的比例关系。在经济运行中,t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Y),应该说 t 是 Y 的递增函数;持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tp),应该说 t 是tp的递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 共7页

20、第 6 页 共 7 页减函数;定期存款的利率(i),应该说 t 是 i 的递增函数。(4)超额准备比率(e)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 r 超过直当保留的 r 部分)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经济运行中,e 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持有 e 的机会成本(ep),应该说ep是 e 的递减函数;商业银行借人准备金的代价(ei),应该说ei是 e 的递减函数;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ec),应该说ec是 e 的递增函数;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eT),应该说eT是 e 的递减函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P),即央

21、行采取紧缩政策,e 上升,相反,采取放松政策,e 下降;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传统(t),应该说 i 注重安全,则 e 较多;t敢于冒险,e 较少。11试述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试述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答答:货币供给调控机制是一个以信用创造理论为基础、与中央银行体制的存在有密切联系、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可以按以下三个层次加以剖析:(1)调控主体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可以用图表示如下:依据各主体的不同功能,把中央银行称之为发动主体,是因为由中央银行供给商业银行基础货币(也称初始货币)的多少,决

22、定了整个调控机制运行的规模,这里,它是以最后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商业银行称之为放大主体,是因为中央银行将基础货币贷给商业银行后,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内的倍数放大效应,会创造出多倍于初始货币的存款货币,以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这里,它是以直接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非银行经济部门称之为目标主体,是因为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初始货币,随即在商业银行系统内产生倍数放大效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非银行经济部门供给适量的货币,因此,不能否认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行为对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运行的影响作用。(2)基本因素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三是货币供给量。如图 89 所示

23、。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有,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一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数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提供的在商业银行系统内存款派生过程中漏损的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给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制在合适的额度内;准备金的大小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

24、力(又称货币乘数)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给量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的乘积。显然,在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中,决不可忽视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3)若干金融变量影响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具体指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用图 8-10 表示如下。以上诸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中央银行行为的是法定存款比率;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超额准备比率;直接受制于非银行经济部门行为的是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比率和财政性存款比率等。以上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组成,只是从静态角度作抽象考察,如果从各变

25、量主体行为的经济背景和动态分析,实际运行过程要复杂得多。12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答:答:影响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1)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控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因为假设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先前的资产、负债已经平衡,基础货币也就成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而在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基础货币及其放大功能就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因素。当然,中央银行还可运用存款准备率作为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工具,虽然在具体运用中也有困难之处。中央银行还可运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若干选择性的货币政

26、策工具,以及直接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调控基础货币等。但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2)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调控从货币供给量间接型调控总模型中也可看出,影响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乘数)的诸因素(亦称若干金融变量)并非都由中央银行的意向所决定,如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均由非银行经济部门的经济行为所决定。可见,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处于异常复杂的境地。当然,这不等于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应付,甚至束手无策。中央银行完全可以主动出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变现状,促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直接掌握和操纵的调控工具,如买卖信用证券、调整存款准备率和商业银行贴现率的作用,达到直接减少或增加基础货币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对来自非银行部门的外部因素的变动进行预测,如变动利率、完善金融市场等,以使非银行经济部门的经济行为纳入自己的轨道,为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创造必要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