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大气受热过程 必修模块一其次章第一节题目: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其次,了解大气受热,须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干脆热源。第三,大气受热过程,事实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须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第四,
2、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须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等。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其次章第一节教材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学问的重要补充,尤其是说明了“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干脆热源”这一原理,同时也是学好整个第一节的基础。教材内容比较结合生活实际,但出现了较多的生疏概念,对学问的理解增加了些许难度。教材支配了大量的图片,并增加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环节(如阅读、思索等)。学情分析:这部分学问初中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因此学生的学问基础较差,同时学问本身的难度也大,对高一学生
3、来说,理解起来有肯定难度。由于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亲密相关,学生对学问具有簇新感,求知欲强,新奇心大,主动性高。学问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和对地面的爱护作用;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依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示意图相识减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结合“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说明一些地理现象。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大气热状况的爱好;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通过对“天空的颜色”“温室效应”的学习,明确成因,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力。培育学生视察思索实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树立事
4、物是不断发展改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2.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教学难点:1.大气的温室效应。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原理性强,授课时应紧密结合图片,做到图文结合,这样有助于原理理解。采纳启发式教学法和导学法推出本课的原理。由于学问比较抽象,用身边的实例协助教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减弱作用反射、散射和汲取作用,学生不简单区分,对这部分学问老师可以借助表格选择比较法进行教学。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干脆影响到后面学问的学习,因此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这部分内容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看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本着激发学生爱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原则,根据“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依次进行讲解,尽量多的运用图表深化浅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且适时借助学生感爱好的生活中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希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制教学幻灯片、视频(大气的“温室效应”)、自制图片(太阳辐射在地面的不匀称分布)、一些数字资料等。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用图片、文字、数据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感知地球与月球的昼夜温差大小以及两者的差异。地球与月球的这种差异,与地球存在厚厚的大气及其热力作用有关。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生
6、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身边气温的昼夜改变状况;思索: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巨大,而地球上昼夜温差比较小? 从身边现象入手,让学生深深体会地理就在我们四周,同时用学生比较熟识又感觉神奇的月球与地球相比,激发大家的爱好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2、讲授新课板书:大气的受热过程阅读教材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学实力。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减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我们首先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板书: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阅读教材理清本节课学问线索,让学生对学问有整体性相识。我们已知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太阳辐射能在各种波长范围是有改变的。(如
7、下图) 提问: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可见光区、紫外线区、红外线区的波长范围?为什么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看图,思索并回答。生:学会学问的迁移,通过读图了解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状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承转: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有汲取、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视频播放完成后展示如下图片:设问: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汲取太阳辐射的哪部分?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汲取太阳辐射的哪部分? 观看视频“大气的减弱作用”、读图2-1-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思索并回答问题。 生: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汲取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8、平流层臭氧主要汲取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线却汲取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由此可见,大气干脆汲取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是有选择的。 利用录像易于激发学生爱好,引起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增加新学问的感性相识,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板书: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作用设问:为什么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思索并回答。生:用常识性问题切入,深化浅出。老师: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具有反光镜的作用,把投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削减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是没有选择性的,云层的反射作用最
9、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强。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实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实力越差。理解、做笔记强调,明确概念。板书: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承转: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为什么阳光未干脆进教室,教室却是光明的?思索并回答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思索、多动脑老师: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可以变更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越短,散射实力越强。在可见光部分蓝紫色光波长最短,散射实力最强,所以在晴朗的天空,特殊是雨过天晴时,天空呈蔚蓝色。所以,日出前
10、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在树阴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干脆照耀的地方,仍是光明的,这些都是大气的散射作用的原因。分组探讨,每组说出至少一个关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的例子并向其他同学说明。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新学问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凸显地理学科的应用性特点。板书: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总结:综上所述,太阳辐射通过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减弱的主要是红外线、紫外线区和可见光的短波部分,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可见光集中了太阳辐射一半的能量,所以太阳辐射赐予地球表面巨大的能量,是发生在地理环境里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最重要的能量源泉。方式
11、特点物质举例汲取反射散射列表比较三种减弱作用:进行比较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有效理解三种减弱作用。承转:我们已知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作回来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安排不匀称。相比较而言,太阳直射的地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多。(投影展示)设问:那为什么会是这样?读图2-1-3“太阳辐射在地面的不匀称分布”并回答。生:让全体同学参加并探讨,让大家大胆想像,提出自己的观点,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板书:4.太阳高度对大气减弱作用的影响老师: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高度角有差异,会对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有影响。因为太阳高度角越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减弱得
12、越少,最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反之越少(如下图)。这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缘由之一。借助图片以及老师的讲解,尝试归纳:;。温故知新,培育学生时刻要进行学问迁移的意识。承转: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那有云的夜晚气温又不会太低,后者就是由大气热力作用的另一表现大气的保温作用形成的。板书: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老师:由试验得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地面汲取太阳辐射,温度增高,同时又把热量向外辐射,但它比太阳温度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要长得多,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因此,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与太阳短波辐射对比理解。要
13、用到的一些概念只要学生知道即可,不必祥讲。播放视频“大气的保温作用”投影图2-1-5“大气的温室效应”,指图讲解。观看视频“大气的保温作用”、读图,思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过程? 用示意图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过程”表示出来。培育学生的读图实力。结合目前全球变暖的现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理论联系实际,培育思维和创新实力。老师:投影以下图老师: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干脆热源是地面。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热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肯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14、到了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改变比较缓和。用文字将图中含义表达出来。生:举例说明大气的保温作用: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寒潮来临前,北方农田会燃烧秸杆;培育学生图文转化的实力。用不同的方式帮助驾驭“大气的保温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综上所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亮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的这种作用,类似于玻璃温室的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玻璃温室效应示意图读“玻璃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的
15、“温室效应”。借助“玻璃温室效应示意图”图示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利用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突破难点。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学问拓展:用大气的“温室效应”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尝试回答。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承转: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事实上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这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看这四种辐射的关系。展示幻灯片:回忆所学学问,巩固新学问。投影胶片,重述大气的受热过程,驾驭本课重点内容。总结:老师展示幻灯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老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生:得出结论:(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对流层)的主要的干脆的热源;(2)太阳辐射
16、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3)对地面干脆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驾驭的学问远比老师讲解的效果要好。这也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承转:大气的减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及其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板书:(三)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设问: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归纳一下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表现在几方面?学生参考教材、合作学习,尝试回答。生: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二是。这对地球环境特殊是生物界和人类生存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问来自于生活,同时也要求学生将地理学问能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目的。3、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
17、程,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正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存在,并且由于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改变不像没有大气的月球那样剧烈。如下图所示:看图说话:利用本节课所学学问解决课前的问题,理解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前后呼应,让学生检验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使大家有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学问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地理学问的应用性。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汲取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汲取红外线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反射实力越强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简单被散射4.
18、太阳高度对大气减弱作用的影响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同时地面降温3.大气逆辐射又使近地面增温,起到保温作用1.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来线旁边,其缘由是()A.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来线上小B.赤道上白昼时间较北回来线处长C.赤道上云雨天气较北回来线上多D.赤道上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较短答案:C2.下列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答案:D3.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A.大气汲取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C.平流层中的臭氧,剧烈地汲取紫外线D.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几
19、乎汲取了全部的地面辐射,使热量散失很少答案:D4.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1)标出图中三个箭头的名称:;。(2)对于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三种辐射来说,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应是。(3)大气汲取太阳辐射的成分是平流层的和对流层的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光。(4)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汲取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的原因。(5)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气,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气。答案:(1)大气汲取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3)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可见(4)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5)有浓
20、密低云的阴雨空气透亮度好的晴朗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汲取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不同,详细表现如下:代号减弱作用成因或特性a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对_的作用b散射作用大气中的_或细小尘埃对可见光的作用c汲取作用具有_性:_剧烈汲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汲取_2.影响: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_。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21、用1大地暖大气:上图中d为_,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_和二氧化碳汲取。所以,?_是大气的主要的干脆热源。2大气暖大地:上图中e为?_,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影响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1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缘由,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旧光明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2各国交通部门都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其科学依据是()a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散射有关b与大气逆辐射有关c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有关d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汲取有
22、关考查点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a大气辐射增加b大气逆辐射增加c大气逆辐射减弱d地面辐射增加方法技巧练方法一图示法理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a、b两地海拔高度相同。读图完成12题。 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缘由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干脆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干脆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缘由是()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b处的地面辐射弱b处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少b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abcd方法技巧 方
23、法二图解法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下图为“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作用,d是_辐射。(2)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作用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高或低)。(3)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的_作用增加,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要_(高或低)。(4)若北京5日一天24小时都多云,4日一天24小时晴朗,则全天温差小的是_日。方法技巧 教材p32探究用白炽灯照耀两个烧杯,水和沙的温度都在上升,但沙的温度升得快,温度高,水的温度升得慢,温度低。关掉白炽灯后,水和沙的温度都在降低,但沙的温度降得快,温度低,水的温度降
24、得慢,温度高。上述现象说明汲取或放出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比沙改变慢,幅度小。造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水的热容量比沙的大,因而水的温度改变慢,幅度小。教材p34阅读火山喷出的颗粒物飘浮在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反射、散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蓝色光线进一步削减,因而使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变得更红。教材p35思索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多云的夜晚,云能增加大气逆辐射,气温较高,故晴朗的早晨比阴天的早晨寒冷一些。参考答案学问清单太阳辐射大气层大气可见光空气分子选择臭氧红外线递减地面辐射?水汽?地面?大气逆辐射?缩小?温度基础达标练1ba选项为大气的散射作用;c项为大气的反射作用;d选项
25、为空气中的凝聚核较多。2a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具有选择性的特点,空气中的尘埃等细小颗粒简单散射蓝光、紫光,红光不易被散射,所以醒目。3c与海洋比,陆地热容小,吸热和放热均快,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海洋上空有云时,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强,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4c晴朗的夜晚,空气淡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幅度大,易出现霜冻。方法技巧练1a2.b第1题,地面是大气的干脆热源,对流层中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第2题,b处由于地势较高,大气较为淡薄,因此对地面辐射的汲取作用弱;保温效果差。3(1)反射大气逆(2)反
26、射减弱低(3)汲取逆辐射高(4)5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学案必修一地理其次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学案课题:2.3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理解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3、理解大气温室效应4、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大气温室效应;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方法指导:分析探讨法、探究法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中学全程学习方略第41页基础检测二、合作探究1、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分层高度气温改变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海拔上
27、升气温_天气改变50海拔上升气温_高层大气层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后上升2、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实例减弱表现特点臭氧空洞皮肤癌病例增多臭氧汲取_水、二氧化碳汲取_有云的夏天不太热反射最强为_天空呈现蔚蓝色波长越_越简单散射3、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我国分布影响因素影响特点最丰富地区_最贫乏地区_太阳高度越大,等量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越_,同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越_同纬度地区,云越少,日照时数越_,被减弱的太阳辐射越_海拔越高,经过大气的路程越_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是_。大气以_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_确定了保温作用的强弱。三、当堂检测(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案 冷热
28、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说明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教学重点、难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别的天体?(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
29、课起先探讨地球上的大气。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播放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动画。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呢?(学生探讨)山顶上的气温比山麓低。山顶上的气温为什么比山麓的气温低些呢?这跟大气的受热有关系。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同学们知道近地面大气的组成成分都有哪些吗?是的,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其次是氩、二氧化碳和臭氧等。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汲取、反射和散射作用,这与大气成分、波段、作用特点各不相同有关,详细如下所示: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大气
30、是怎样受热的呢?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及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索: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近地面大气主要、干脆的热源是什么?3读图理解并说出大气的保温原理?略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量部分被大气汲取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汲取,使地面增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太阳暖地面”。3近地面大气主要、干脆的热源是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汲取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31、;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汲取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地面汲取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干脆的热源。因此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地面暖大气”。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大气还大地”。大气的受热过程详细图解如下:1-2-5依据同学们读图学习及老师的总结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
32、纳如下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冬天,晴朗的夜晚为什么比阴天(多云)的夜晚冷?因为阴天(多云)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较暖和。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而为什么气温低?青藏高原大气淡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汲取实力弱,大气保温性差。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阴天(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空气越稠密,大气保温作用越强。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改变,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而月球是没有大气层的,月球表面的温度改变跟地球表面比较,哪个改变要猛烈些呢?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学科网()-教化资源门户,供应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
33、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月球,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月面温度高;夜晚没有大气逆辐射对月表的保温作用,月面温度低。地球,白天,大气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夜间,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过低。月球表面温度改变比地球大。通过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人们可以说明地球上的很多现象,并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降低自然条件和自然灾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产量。(1)请同学们说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请你举例说出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生思索、探讨(1)说明温室气体大量
34、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1-2-8(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大气的干脆热源是地面,不同性质的地面温度是不同的,这会对大气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探讨这个问题。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