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及对策_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及对策_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及对策_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摘要: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市公共产品供应相比农村公共产品供应存在巨大的差距,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教化、卫生等落后。文章分析了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现状和特点,并结合合肥市的详细状况,提出了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对策,以缓解城乡冲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定义及分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1954)给出的:纯粹的公共产品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消费的削减。那么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农村地区农业、农村和农夫生产、生活所须
2、要的具有肯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它包括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领域。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农夫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夫对交通、水利、教化、卫生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就会越来越高。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是要么只具备其中一个特性,要么不是完全具备以上特性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范围特别广泛。农村公共产品也分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一般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和村组织行政服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卫生、农村扶贫开发等。农村准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础教化、农村医疗
3、救助、农村社会保障等。二、我国目前城乡二元分割的现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特点(一)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上的二元结构特征尤为突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即:一元为乡村农业,即“传统农业部门”;另一元为城市非农业,即“现代经济部门”。之所以选用这种划分方法是因为二元结构主要是依据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来划分的。总体上来看,中国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城乡差距突出,二元结构主要由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两大部分来体现。因此,最能够集中体现各种二元结构现象,又能够精确反映中国经济发呈现状特征的二元结构表述无疑是“城乡二元结构”。(二)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应制度中国在20世纪50年头推
4、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政府的政策意图是通过提取农业剩余支持工业资本积累和城市经济建设。有关数据显示,1952-1990年,国家通过税收从农业获得的资金为1527.8亿元,通过价格“剪刀差”从农业获得的资金为8707亿元,通过储蓄从农业获得的资金为1404.8亿元,扣除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10000亿元。虽然改革后,政府对这一非均衡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变更其性质。在国家重城轻乡的政策背景和挖农补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受到很大的约束。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城乡的投入存在着巨大差异,城市公共产品由国家通过公
5、共财政来供应,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自愿或非自愿的自筹资金的方式来解决,财政对农村的投入严峻不足。从国家财政支农支出来看(见表1),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90年头后,这一比重始终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3、8.8、8.3,1998年提高到10.7,1999年又降到8.2,2000年为7.8,2001年仅为7.7.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严峻不足,导致了农村无法形成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机制,其现实结果就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供不应求,农村大型农业固定资产、水利浇灌等基础设施、市场信息等公共产
6、品供应不足;基础设施、义务教化、公共卫生医疗等农村急需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应严峻短缺。以农村教化为例。农村教化问题的根源:城乡二元体制。城市化严峻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内部富余劳动力不断积累,加之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夫就业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工农业剪刀差从农村抽取资金,导致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在工业化道路偏差与城乡二元体制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城乡资源配置的严峻失衡。上世纪九十年头之后,由于农产品供过于求使农夫的农业收入趋于削减,乡镇企业就业及外出打工的难度增加,农夫的非农业收入增长受限,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已不行能对农业生产和农夫增收产生超常规的推动作用。随着九十年头
7、后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村基础教化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强化了农村学校的升学主义倾向,使农夫忽视了农村基础教化的育人价值,留守农夫工子女的教化质量下降,农村辍学现象增加。在这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农村教化问题凸显。公共医疗卫生状况,以合肥市公共卫生问题为例,合肥市城乡医疗投入严峻失衡(见表2)。表2合肥城乡财政医疗经费支出(单位:万元)年份农村城市19958072119199617763734199724046391998223257511999252672022000269085872001326280622002345990732003504812138200473311
8、40122005751916629资料来源:合肥统计年鉴(1996-2006)通过表2可看出,2000年以来城乡财政医疗经费投入比分别为3.19、2.47、2.62、2.40、1.91、2.21,财政对城市的医疗投入远远大于农村。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供应主要来自乡镇卫生院和村内小诊所。医疗供应短缺,一方面会使医疗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无法满意农村对医疗产品的需求。1995年以来合肥市城乡人均医疗支出差距逐年加大,2005年合肥农村人均医疗支出121元,远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医疗支出483元,达4:1。这主要由于农村收入水平低,加之中心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卫生投入始终集中在城市,社会医疗和救助制度的重点也
9、在城市,城市人口享受着卫生服务的优先性。三、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对策(一)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体制和资金筹措机制一是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体系,财政必需坚决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坚决摒弃不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支出,以确保财政资金用于公共产品建设和生产,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二是加强财政投资的主导作用,促进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政府干脆生产供应还是间接供应以及哪个层级的政府供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3,农村分布广,在人口如此众多、幅员如此宽阔的广阔农村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体系,单方
10、面地依靠政府的力气,在国家财力尚不非常雄厚的前提下,明显存在着局限性。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应坚持以政府融资为主,引入民间资本,实行政府与私人供应相结合的形式,多方面筹集资金,以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大量资金需求。三是变更农村公共产品单纯依靠农夫供应的不合理体制,建立中心、省、地方、农夫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体制。在目前财政体制下,应依据农村公共产品的不同层次,建立起中心、省、地方、农夫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体制。在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的状况下,应实行以中心、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地方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着重解决与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的公共产品的供应。(二)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的需求
11、表达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有效性。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公共产品供应现状千差万别,实行同一力度或同一标准,统一供应标准的农村公共产品,忽视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广阔农夫对公共产品不同需求的差异性,必定难以达到志向的效果。因此,如何真实而精确的驾驭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农夫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需建立一种能够精确反映农夫需求的表达机制,目前可实行抽样调查的方法,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激励农夫参加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制定与执行,形成政府与农夫共同决策,是保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应的重要措
12、施。合理配置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决策权,建立有效的决策程序。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体制的重新建立,必需解决决策权的配置问题。个体理性决策所导致的博弈均衡未必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所以,以某种方式对个人决策进行肯定的限制就是人类社会自我组织的一种重要表现,对公共产品的须要为个体决策,而确定供应多少公共产品,如何供应却是集体决策。明显公共产品的供应决策不能代替公共产品的需求决策。假如说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决策表述机制是“自下而上”的话,那么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决策则是“自上而下”,农村公共产品供应决策要求国家财政是服务性的财政,政府的职能是服务性的,政府的行为准则是为社会供应公共性服务。这是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
13、应新体制的前提条件。(三)加大向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改进和完善转移制度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夫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加大农村基本公共产品投入,促进农夫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同时,要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原则是在兼顾纵向和横向公允的基础上,建立促进地区公允的转移支付制度,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调整既得利益实现地区间财力水平相对均衡,建立规范、高效、公允的转移支付制度。参考文献:1、赵丽霞.浅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J.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5).2、张一鸣.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对策探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11).3、祝建兵,陈娟娟.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一体化与多元化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4).4、刘明慧.城乡二元结构与公共安排制度的作用机理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7).5、刘莎.当前我国城乡二元机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1).6、刘一彬.关于中国农村教化问题的战略思索与对策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