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49714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出师表复习学案 出师表复习学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自暴自弃,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死,古代帝王死叫崩或殂。疲弊:困乏疲弱。 秋:时候,含有“紧要关头”之意。懈:懈怠。追:追念。诚:实在。 开张:扩大。光:发扬光大。恢弘:弘扬,扩大。 自暴自弃:随意看轻自己。菲:鄙薄。 引喻失义:言谈违反道义。引:称引。喻:比方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

2、汉地区困乏疲弱,这实在是紧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宫廷里侍奉保卫的臣子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优厚的待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陛下)实在应当扩大圣明的听闻,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激昂有理想的人们的志气,不应当随意看轻自己,言谈违反道义,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第1段: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的建议。 作者从紧急得形势落笔,这样写的用意是:使刘禅相识到形势紧急,警策刘禅继承 父业,发愤图强,思危惜臣。为下文提出建议供应依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

3、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陟罚臧否:升降官吏,评论善恶。陟:升迁。罚:惩罚。 臧:善,这里指表扬。否:恶。这里指指责。异同:指不同,指赏罚标准不一样。科:法令条文。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吏。昭:显示。理:治理。私:偏爱。 内外:指内宫和外廷,即上文的“宫中府中” 【译文皇宫中和丞相府,都属于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判善恶,不应当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假如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效忠行善,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英明的治理,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第2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这段作者的建议是:严明赏罚(或赏罚公允),诸葛亮认为在

4、执法方面应当刑的是: 作奸犯科的人,应当赏的是为忠善者。详细的执行方法是: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从前,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谐,优劣得所。 良实:贤良诚恳的人。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赐予。悉:全、都。 咨:询问。裨补阙漏:补救缺点疏漏。裨:补益。“阙”:通“缺”,缺点。缺失。 性行:性格品德。淑均:为人和善,处事公正。晓畅:通晓,熟识。 行阵:军队的行列(或阵营),

5、这里指军队。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贤良诚恳,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然后实行,就肯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和善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赞扬他能干,因此众人协商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征询他,就肯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谐,人才与实力的凹凸强弱都能支配得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6、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亲近。远:疏远。所以:表缘由。倾颓:衰败。 痛恨:痛心缺憾(或非常缺憾)。亲:亲近。信:信任。隆:兴盛。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缘由;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缘由。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缺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贤良、能为气节而死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第3-5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第3、4段:举荐文臣武将。 第5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1、第

7、3、4两段连用“悉以咨之”“必能”是为了强调文臣武将的重要作用(或:后主肯定要重用贤臣),提示刘禅要充分信任他们,重用他们。 2、从第5段看,先汉兴隆的缘由是:亲贤臣,远小人,后汉倾颓的缘由是:亲小人,远贤臣。“亲贤臣”相当于今日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任人唯贤这一成语 3、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总结两汉历史兴衰的阅历教训,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 第1-5段中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亲贤远佞”是建议的核心。因为做不到这一点,一、二条建议就无法落实。文中“荐贤”等皆在于此。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躬:亲自。苟全:苟且保全。闻达:扬名显达。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猥:辱,降低身份。顾:探望,探望。 咨:询问。感谢:有所感而心情激烈(或:感动,激奋)。驱驰:奔跑效劳 值:遇到。倾覆:指兵败。尔来:从那以来。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我原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分卑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我因

9、此有所感而心情激烈,就答应为先帝奔跑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寄:托付。大事:国家大事(指兴复汉室的大业)。夙:早晨。夙夜:日夜早晚。效:有(取得)成效。不毛:不长庄稼的荒芜之地。毛:指草木。定:平定。 兵甲:指武器装备。竭:竭尽。驽钝:才能平凡低下。除:铲

10、除。 凶:奸邪凶狠的人。所以:用来的事。职分:职责本分。斟酌:斟情斟理。 损,削减。益,增加。任:责任。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生怕托付的大事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化到不长庄稼的荒芜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足够,应当激励统帅全军,北伐平定中原。但愿能竭尽平凡之才,铲除那些奸邪凶狠的敌人,复兴汉朝,迁回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权衡利弊得失,以定取舍,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第6、7段:追忆往事,陈述出师理由。 第

11、6段:追叙先帝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表达感谢之情,启发后主励精图治。 1、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甘于淡泊的生活看法。 2、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意思是: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访。作用是:高度概括创业的艰难,表达作者愿于先帝同甘共苦的深情和效忠刘氏父子的的思想感情。 3、这段回顾了两件事,即: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用意是: (1)达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谢。(2)告戒刘禅要学习父亲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3)说明创业的艰难,劝勉刘禅要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4、从本段看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

12、贤臣? 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忠于先帝、忠诚不渝 第7段:由追叙往事,转入出师的正题,陈述出师的恳求和理由。 1、出师的条件: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目出师的目的: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的缘由: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么?白帝城托孤。用原文中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从这段中选出六个字,概括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报先帝,忠陛下。 第6、7两段中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可以概括为: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或: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

13、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谢。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托:托付。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功效,取得成效。慢:怠慢。 彰:表明。咎:过失。自谋:自行谋划。咨、诹:询问。善道:治国的好方法。道:方法,道理。察纳:识别、接受。雅言:正言,正确的言论。 临:面对。涕零:落下眼泪。涕:眼泪。零:落下。 【希望陛下把实现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使命交给我,假如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

14、,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假如没有振兴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接受正确的言论看法,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特别激烈。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第8、9段强调本人、朝廷、后主三方面的责任,结束全文。 1、“临表涕零”表达了什么情感? 表达作者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也隐含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接受建议的担忧,透露出困难冲突的心情。 出师表教学设计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15、理解作者的政治主见和政治愿望。、理解并学习本文争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难点:理解作者的政治主见和政治愿望。理解并学习本文争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崩殂(cu)疲弊(b)陛下(b)自暴自弃(fib)恢弘(hng)以塞(s)驽钝(n)裨补阙漏(bqu)陟罚(zh)臧否(zngp)郭攸之(yu)行阵和谐(hng)费祎(y)长史(zhng)猥自(wi)夙夜忧叹(s)咨诹(zu)以遗陛下(wi)以彰其咎(ji)斟酌(zhnzhu)、查字典

16、,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入、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协助后主刘禅。、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恳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复原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确定北上伐

17、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接受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志向。三、正课、朗读课文,留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足。、请学生翻译第一段,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中道:中途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疲弊:人力疲惫,物力缺乏。诚:实在,的确。秋:这里是“时”的意思。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殊遇:特殊厚待。遗德:遗留的美德。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请学生翻译第段:一体:指国家的官员。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昭:显示,表明。平明之理:公允严明的治理。、请学生翻译第段:良实

18、:和善的人,诚恳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是以:以是,因此。愚:古时自称,我。广益:更多的好处、成效。、请学生翻译第段:晓畅:通晓,精通。行阵:队伍,指军队。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请学生翻译第段: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所以: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缘由,可译为“的缘由”。兴隆:兴盛发达。倾颓:倾覆衰败。未尝:没有一次。痛恨:痛心缺憾。计日而待: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请学生翻译第段。躬:亲自。苟全:苟且保全。闻达:著名作官。由是:因此。感谢:感动、激烈。驱驰:快跑,喻奔跑效劳。有:通“又”,表余数。、请学生翻译第段。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

19、未能办到。三军:指全军。庶:差不多。职分:职责。、请学生翻译第段。效:重任。不效:不能实现。兴德:发扬美德。察纳:视察接受。不胜:不尽。涕零:流下眼了。、朗读课文,要求朗朗上口。四、小结、古今词义:痛恨:古义:痛心缺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特别恨。布衣: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今义:布的衣服。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谢:古义:感动,激烈。由是感谢。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一词多义:效: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感谢:感动,激烈由是感谢。感谢。臣不胜受恩感谢。、词性活用:光:

20、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恢弘志士之气。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和善诚恳的人。此皆良实。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优劣得所。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亲贤臣。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远小人。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攘除奸凶。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通假字: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虚词:以: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时间以受命以来。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给下列多音多

21、义字注音或组词、薄:(自暴自弃)()、塞:(以塞忠谏之路)()、行:(行阵)(性行淑均)、否:(陟罚臧否)()、遗:(以遗陛下)()二、说明下列加粗的词语、益州疲弊。、盖追先帝之殊遇。、恢弘志士之气。、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谢。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其次课时一、预习、朗诵课文,熟读成诵。、思索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质疑。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翻译了课文,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化探究课文主要内容和主要写作特色。三、正课、朗诵课文,尽量背诵。、提问:文章开句就提

22、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探讨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复原汉室”的依据地,而先帝的志向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非常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勉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提问:第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探讨并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确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提问:第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探讨并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

23、主相识到应当有所为。、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探讨并归纳: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探讨并归纳: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自暴自弃,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探讨并归纳: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

24、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赞扬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谢之情。最终概括叙述跟先帝同甘共苦的历史,说明白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提问: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探讨并归纳:说明“出师”的缘由,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提问;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打算工作?探讨并归纳;“五月渡沪,深化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

25、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提问:出师的目的是什么?探讨并归纳:“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提问: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支配?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探讨并归纳:宫中:举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营中:举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其他:举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目的是消退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提问: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探讨并归纳: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

26、绝非虚语)、提问:作者对他所举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探讨并归纳: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书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提问: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探讨并归纳: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简单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自暴自弃,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状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行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事实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看

27、法,万不行“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告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提问: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探讨并归纳:“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争论都带有抒情的色调。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阅历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其次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谢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终,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四、小结这

28、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五、作业、完成课后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凤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波沪,

29、深化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报先帝而忘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神九之任也。、选出于“故五月渡沪”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桓侯故使人问之、而两狼之并趋如故、既克,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选出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先帝不以臣卑鄙临崩寄臣以大事也、遂许先帝以驱驰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上文中由是感谢”的“是”是指代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答:u/u。、其次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故五月渡沪,深化不毛。、北定中原,庶竭努钝,攘除奸雄,

30、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附译文】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紧急、确定存亡的关头啊。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土们在边疆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别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实在应当广泛的听取看法,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激昂有理想的人们的志气,而不应当随意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处、表扬、指责,(标准)不应当有差别。假如有做坏事j犯律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确定对他

31、们的惩处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允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廷和相府有不同的法制。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伟、董允等人,都和善诚恳,志向和心思都忠贞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运用人我以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议,然后实行,就肯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将军向宠,性情和善,做事公正,对军事精通娴熟,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曾赞扬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协商,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可以拿来跟他商讨,就肯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把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支配得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缘由;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缘由。先

32、帝在世的时间,每逢跟我谈论这些,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缺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正直、有才能而且能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我原来是平民,亲自由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非常感谢,就答应为先帝奔跑效劳。后来遇到严峻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生怕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

33、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沪水,深化到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足够,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让我能用完自己平凡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原汉家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毫无保留的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朝的大业,假如不能实现就冶我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假如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就应当责怪郭攸之、费袜、董允等人的怠慢,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亲自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正确道理,相识、接受正确的意拗深切的追念先

34、帝的遗命。(这样)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着这篇表章,我涕泪沟通,不知说了些什么。【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或组词、bbo(薄纸)、ssi(堵塞)、hngxng、pfu(是否)、wiy(遗失)二、说明下列加粗的词语、贫困衰弱。、特别待遇。,发扬光大。、痛心缺憾。、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感动激烈。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希望竭尽我平凡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访。、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紧急,确定存亡的关头啊。其次课时作业优化设计:、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茅庐来探望

35、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出师表导学案 出师表导学案 一、基础常识 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去世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shn,后卒于军中。 2、解题:表是一种文体,古代奏议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恳求和愿望。“表”,臣写给君主的奏章。“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诸葛亮写了两篇出师表

36、,即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我们学的是前出师表。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3、时代背景: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他当时感到刘禅shn暗昧软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动身前上书刘禅,目的是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严明赏罚,尽心国事,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4、储蓄屋 成语 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求闻达七擒七纵 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镇静自若)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方法鲁肃服孔明心悦诚服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

37、无还(多多益善、坐享其成、满载而归)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舌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俗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事后诸葛亮即生瑜,何生亮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 诗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悟对古今情。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对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自主学习: (一)课文背景: 1.出师表作者是

38、_(时代)政治家_(姓名)。“表”是古代_的一种文体。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 三、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2)裨补阙漏()(3)行阵和谐() (4)以彰其咎()(5)陟罚臧否()(6)以遗陛下() (7)庶竭驽钝()(8)猥自枉屈()(9)咨诹善道() (10)夙夜忧叹() 2.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_项详细建议。 其次部分(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

39、。 第三部分(89段),表明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3.内容理解: 本文第一部分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_、_、_三条建议,体现了作者的一片忠心。诸葛亮反复强调第三条建议,你是怎样看待他的观点的? 四、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其次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详细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

40、)提出亲贤的详细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缘由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缘由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第六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3)“感谢”的缘由是什么?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同甘共苦的历史? 6、第七段翻译并探究(1

41、)亮夙夜忧叹的缘由? (2)“五月渡泸,深化不毛”的缘由?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第八段翻译并探究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其次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其次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三、课后练习 1)古今异义词: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 2、臣本布衣。(古:今:) 3、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古:今:)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 5、由是感谢(古:今:;古:今:) 6、诚宜开张圣听(古:今:) 7、临表涕零。(古:今:) 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今:) 9、先帝知臣谨慎。(古:今:) 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今:)

42、11、引喻失义(古:今:) 12、陟罚臧否(古:今:) 13、晓畅军事(古:今:) 14、猥自枉屈(古:今:) 15、庶竭驽钝(古:今:) 2)一词多义 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恐托付不效(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2、道: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3、遗: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4、为:俱为一体; 为忠善者 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6、无: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 7、感谢:由是感谢; 臣不胜受恩感谢 8、行: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谐 9、益: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10、而:而中道崩殂; 计日而待 11、分:

43、今日下三分;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后施行 13、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上先帝之明 14、能:先帝称之曰能 必能裨补阙漏(下文“必能使行阵和谐”中“能”同此) 15、所:优劣得所 有所广益(特别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别的指示代词,详细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16、当:当奖率三军 咨臣以当世之事(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17、任: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 1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表涕零 19、言:不知所言 进尽忠言(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

44、”同此) 20、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愚以为宫中之事 咨臣以当世之事;许先帝以驱驰 21、于 忘身于外者;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报之于陛下 3)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攘除奸凶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深化不毛;北定中原 4)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2、而来二十有一年矣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沟通重点词语及句子: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缘由的句子是“_”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 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